把最好的带给学生———记《郑和远航》的磨课经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篇
把最好的带给学生
——
—记《郑和远航》的磨课经历
张洋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每一节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提升。

每一节公开课,更是一场考验和磨炼。

从备课到正式上课,中间包含着试上、修改、再试上、再修改……在磨课过程中,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解读教材,试上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思考如何在已有的国家课程资源中开发校本课程,最后把最好的带给学生。

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本次《郑和远航》的磨课经历,印象深刻、获益良多。

当知道赛课主题和要求之后,首先要思考的是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学习。

我觉得不管教学哪一课,教师都要把最好的带给学生,包括最好的学习内容、最好的学习方法、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次《郑和远航》的磨课过程正体现了我的想法:把最好的带给学生。

一、最初设计,指导复述方法
《郑和远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课后第三题也以题目形式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根据本课的学习要求,基于“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把本篇课文作为例子,重点学习复述策略,指导学生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因此,将《郑和远航》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简要复述“扬帆起航”部分,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在复述“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画面,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友好和凶险的场面,完成创造性复述。

第一次试上,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巩固,总结出复述策略:(1)理清文章层次;(2)抓住关键词感受文章;(3)想象画面,创设情境;(4)利用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二、交流研讨,调整复述策略
第一次试上结束后,老师一起针对这节课交流意见,大家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两个字。

这两个字告诉我们《郑和远航》不宜要求创造性复述,只需要学生能够完整说出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作原文复述。

因此,调整复述策略迫在眉睫。

第二课时继续引导学生抓住“赠送礼品”“扶老携幼”“惊叹不已”等词语体会“友好交往”,以此为例,抓住“险恶的风浪”“镇定自若”“化险为夷”等词语感受郑和是如何战胜凶险的。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复述“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两个部分。

三、更进一步,教学指向写作
《郑和远航》两课时都在教原文复述,为何不把两次复述放到同一节课,完整地学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呢?这样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同。

那么,第二课时教什么呢?
在“用课文教语文”理念的驱动下,尝试管××老师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将第二课时目标定为:“理解关键词,感悟课文,懂得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内容,理解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的关系。

首先,学生思考从哪两个方面写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再将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板书正是为理清三部分内容服务的。

这样,经过三次的学习与提升,能够不断渗透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的观念。

既不脱离文本,又不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的单纯分析上,力求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提升他们对文章写法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生在懂得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之后,要趁热打铁进行训练,读写结合。

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材料,让他们围绕不同的中心选择不同的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提纲。

这样,学生经历了从读课文到悟写法再到运用的完整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现用课文教语文。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试上之后,完善细节,参加赛课。

当然,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

理解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的时候,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应该先放后收。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各抒己见,再总结内容,点出要点,这样学生会领悟得更深。

经过磨课最终确定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介绍第一次远航的写法,懂得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合适材料进行表达。

教学重难点:
懂得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围绕第一次远航,选择了“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方面进行详写。

2.学习写法
(1)首先看扬帆起航,①请同学们默读1-3节,思考这部分内容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扬帆起航场景的?(人、船)引导:同学们看看第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第2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观看、送行人多,随行人多,船多、大而雄伟。

从哪两个方面写扬帆起航的?(人、船)
②人怎么样?
生:多、配备齐全、考虑全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③船怎么样?
生:多、大、雄伟壮观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读出来。

你能从其他句子中体会到船只数量多或者规模大吗?船还
81--
.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篇
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正是通过对人多而齐全,船多而壮观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飘红)齐读这句话。

⑤顶峰的意思是山的最高峰,文中指郑和远航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水平。

为了表现郑和远航规模之大,达到顶峰这个中心,作者选取了人、船两方面的材料,做到了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

(2)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来解读“友好交往”部分。

①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友好交往”?
引导:这一节中写了郑和船队与哪些人友好交往?(君臣、百姓)
②从什么地方体现本次交往的“友好”?
学生发言:递交国书、赠送礼品。

你能读出友好吗?
友好交往是相互的,我们感受到了郑和的友好,那各国君臣和百姓呢?哪里能体现他们的友好?
生:热烈欢迎、扶老携幼、惊叹不已、换取特产、做生意、赠送礼物。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轻声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体会友好。

③郑和与各国君臣、百姓友好交往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请读一读最后一节。

(出示)
④围绕友好交往,作者从与君臣交往、与百姓交往两个方面选择了一系列材料,表现郑和远航的意义。

可见我们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围绕凶险,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①战胜风浪、战胜海盗。

②郑和如何战胜凶险的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节,分别找到郑和战胜风浪、战胜海盗的句子。

如何战胜风浪的?(出示)
什么叫镇定自若?面对危险表现得怎么样?(面对危险,不慌不忙,表现沉着冷静,好像没什么事似的。


这是什么样的风浪,请一人来读。

再请一人读郑和镇定自若这一句。

男生读风浪的句子,女生读郑和的句子。

面对如此险恶的风浪,郑和居然能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可见他的勇敢与镇定自若。

郑和是如何战胜海盗的呢?谁来告诉大家。

从中你发现郑和什么样的品质?(镇定、智慧)
从郑和身上我们能看出中国古代人民的什么精神?(出示最后一段,飘红,齐读这一句。


同学们看,为了表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作者选择了郑和战胜风浪和海盗的两个片段。

可见我们要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

3.总结写法
同学们,第一次远航从1405年到1407年,这两年间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为什么文中只写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呢?
请看,选材是为中心服务的。

为了表现规模宏大,作者写扬帆起航;
为了表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作者写友好交往;
为了表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作者写战胜凶险。

这就叫做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内容为中心服务、中心统率内容。

四、读写结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现在来实践一下。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的秋游吗?我可以罗列出很多关于那次秋游的材料,请看:
(1)乘车前往的途中,许多学生主动把前排的座位让给会晕车的人。

(2)一路上欢声笑语。

(3)到达目的地,人多、场面热闹,学生都享受这轻松快乐的氛围。

(4)许多有趣刺激的游乐项目,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项目是这样玩的。

(5)很多人玩这个项目,大家乐在其中的语言、动作、表情还历历在目。

(6)看见了践踏草坪、随手丢垃圾等现象。

(7)同学们相互分享食物、饮用水。

(8)存在浪费食物、吃不健康食物的现象。

2.显然这些材料不能全部写进作文里,那就要看你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出示中心:
(1)秋游有趣,玩得开心。

(2)同学之间相处融洽。

(3)由不文明现象想到环保问题。

3.围绕第一个中心,你觉得可以选择哪些材料?
4.如果是你写,你想表达哪个中心?围绕中心选择哪些内容?想一想,然后写出你的中心,再简单列举出为中心服务的内容。

5.巡视、评价。

五、总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以第一次远航为例,懂得了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加以运用。

我校开发课堂教学读写结合的校本课程,并配合每一册语文书中的课文,开发与之适应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中的读写结合环节,旨在巩固和运用“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迁移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经验。

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并写作。

阅读是目的,也是手段,指向写作;写作是目的,也是手段,最终指向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本次磨课之后,为我校五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校本教材添加了新的训练点,为学校课程建设增添了新的血液,这也是这次磨课的一大收获。

《郑和远航》的磨课经历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检测,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磨课过程中有汗水,更有收获,教师只要坚持目标,把最好的带给学生,让每一节课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的学习力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潘珍琴.以“郑和远航”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J].华夏教师,2015(S2).
[2]黄雪峰.感悟:点燃学生语文思维的火花[J].教育科研论坛,2007(6).
•编辑杨国蓉
82--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