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期初测试题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上册期初测试题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商民善于经商,商朝主要以何作为货币?()A.青铜B.白银C.黄金D.贝
2.下列学者属于战国时期唯心主义者的是()A.老子B.庄子C.荀子D.孟子
3.秦时设郡县制,当时县以下设何基层行政组织?①乡②里③保④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
4.西汉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都经过河西走廊,出敦煌后分为南北两道。
那么,南北两道又于哪里汇合再通向西域?()A.大宛B.于阗C.疏勒D.龟兹
5.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著名造纸中心的地方有:①洛阳②长安③建业④扬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为改善北方的交通状况,隋炀帝令人在北方修筑了两条驰道。
其中南北向的驰道是()A.涿郡到榆林B.长安到洛阳C.江都到洛阳D.洛阳到太原
7.“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
请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
8.北宋时分割宰相军权的机构是()A.参知政事B.枢密使C.三司使D.枢密院
9.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方有:①陕西②河北③山西④山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中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皇帝是()A.武宗B.世宗C.神宗D.熹宗
11.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受哪个皇帝所派遣?
()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宣宗
12.唐初“休养生息”的最重要措施是()A.实行租庸调制B.推行均田制C.实行两税法D.实行府兵制
13.台湾在古代的下列名称,按其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夷州②流求③琉球④小琉球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
14.法国作家Cordier论述鸦片战争时说:“要找一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
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口。
是不太值得的。
”这里的“不道德的贸易”指的是()A.掠夺原料B.贩卖华工C.走私鸦片D.倾销商品
15.仔细观察右图。
图中所述情况最初应该
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况
B.《望厦条约》签订后
C.《烟台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6.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
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
这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 ()A.《天津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1856年太平军开始东征。
当时率军攻破江北大营的将领是()A.赖汉英B.石达开C.秦日纲D.秦日纲和石达开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的西方最新科技成果是()A.珍妮机B.蒸汽机C.柴油机D.内燃机
19.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其近代化的开始主要表现在()
①工业近代化②技术近代化③军事近代化④教育近代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以中国聪明才力,国耻足以振矣。
”这段话体现了()
A.洋务派的观点B.维新派的观点C.实业派的观点D.革命派的观点. 21.19世纪90年代初,李福明办有一机器面粉厂,使用进口蒸汽磨,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
这件事情表明()A.清朝官府坚决禁止私人投资办厂B.外国列强极力限制中国经济发展
C.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D.顽固势力极端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22.“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
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天津条约》签订之后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23.当中日战争急迫之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2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孔子改制考》
C.《定国是诏》D.《应诏统筹全局折》
25.19的《辛丑条约》共有多少个国家参与签订?()A.8个B.10个C.11个D.12个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北宋的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结合你对秦灭六国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苏洵的这一观点。
(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然而,正是在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端的大英帝国,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由此以降仅10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泱泱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实际上,这不过是古老封闭的东方农业文明与崭新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间的一次胜负已明的大较量,帝国的挽钟早已在虚华的“康乾盛世”
上空回响。
从此,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已难以为继,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的现实更无法回避。
作为侵略中国急先锋的英伦小国,首先将目光锁定在了大清帝国南部的一个滨海小岛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序幕就此拉开。
紧随其后侵略成性的沙俄帝国也不甘落后,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世纪70年代起,刚刚摆脱自身民族危机的东瀛岛国也将扩张的魔爪伸向这个垂垂老矣的天朝上国。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何以见得“帝国的挽钟早已在虚华的‘康乾盛世’上空回响”?(4分)这场“静悄悄的变革”给英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才使得这个岛国敢于并且是迫不及待地
进行了这场“胜负已明”的较量?(4分)
(2)作为侵略中国急先锋的大英帝国是如何一步步将“东方之珠”——香港变成自己的侵华基地的?(3分)
(3)侵略成性、趁火打劫的沙皇俄国是怎样蚕食中国领土的?(5分)
(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28.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6分)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6分)
29.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筹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汉阳铁厂包括大小十几个分厂,有两座炼铁高炉、两座火钢转炉、一座平炉及轧制铁轨的设备等,雇佣工人三千多名。
卢汉铁路的铁轨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192月,清政府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组建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
之后,盛宣怀大肆亲戚朋友,1职员多以营私舞弊、侵呑公款为能事,至19,公司累计外债已达2万两。
请回答:(1)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成就。
(4分)
(2)汉阳铁厂的创办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4分)
(3)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6.(10分)
(1)秦灭六国的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秦灭六国顺应了结束诸侯割据、完成封建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②秦与六国相比,具有完成统一的主观条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雄中实力最
强的国家,战国末期其国实力更是远胜六国。
③秦王赢政雄才大略,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等正确策略,使兼并六国的战争得以完成。
(6分)
(2)六国“赂秦”只是策略失误。
六国与秦相比实力远逊,又难以实现联合抗秦。
为求暂时存活遂向秦妥协,甚至割地求和,但终被秦国一一攻破。
(2分)
(3)苏洵只看到了六国“赂秦”这一现象,并把它说成六国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而没有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也没有从主要原因去分析,因而是不正确的。
(2分)27.(18分)
(1)中国:外交上: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常的经济交流,也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对世界各国情况盲然无知;乾隆晚年满足与自己的十全武功,再也不思进取;
政治上:吏治腐败、武备废弛;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考据之风盛行;(4分)
英国:经济上: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政治上: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国内政治稳定;(4分)
(2)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国此后便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把它变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基地。
1860年10月,英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
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所谓“新界”。
(3分)
(3)沙俄17世纪中叶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清政府与之进行了斗争,于1689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19世纪50年代以后,沙俄乘清王朝忙于应付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疯狂地掠夺中国领土。
1858年,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强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沙俄又借口“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西北,1864年沙俄则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81年又通过《伊犁条约》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等地区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5分)
(4)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
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2分)
28.(12分)
(1)答: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6分)
(2)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
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6分)
29.(10分)
(1)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上溯到西周晚期;春秋战国时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又发明了灌钢法;明清时期,广东的冶铁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分)
(2)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些抑制作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诱导作用,对湖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近代起到推动作用。
(4分)
(3)反腐倡廉事关国家的存亡和发展大计。
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深刻教训。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