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历史研究的正确途径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_30年_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_30年_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此前的29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此后的31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简称为两个“30年”。

对于这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全面充分的论述和明确的结论。

但由于前30年的探索走了一条曲折之路,既有成功的欢乐,也有走入歧途而造成的痛苦与迷惘,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明显突出,故而,人们对此的认识和评价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从近些年来民情民意的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新闻媒体的议论看,人们对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研讨分歧较大。

这些分歧有的是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有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还有的是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也有个别人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有意或无意中夸大事实,以偏概全,偷换背景,任意编造,将两个30年对立、割裂开来。

或用前者去否定后者,用后者去否定前者;或将前30年说成漆黑一团,是什么“一个又一个错误的集合”,甚至将整个时期污蔑为专制主义的历史;或把后30年歪曲成脱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所谓“渺渺茫茫的共产主义,模模糊糊的社会主义,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遮遮掩掩的封建主义”;等等。

这些议论和看法,特别是个别人的做法和观点,虽仍是认知上的差距,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西方敌对势力实现“分化”、“西化”图谋的重要手法之一就是“欲乱其国,先乱其史”,“欲灭其国,先去其史”。

当我们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具有科学理性、民族自尊自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应对此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促使人们确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基本的共识。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将一些感受和看法写成此文,求教于诸同志。

依笔者看来,正确地认识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正确认识中国人民2009年第10期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荣开明作者简介荣开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

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_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思考

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_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武汉学刊2008年第4期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1.[4][5][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333,332.[7][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24,434.[9][10]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13(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51.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以其创新的思维、正确的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

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迁、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和全面的结构转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首先是经济体制转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由30年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成为当今国内生产总值达24.6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

30年来,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社会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业已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7年,湖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870亿元,同比增长达14. 5%,占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一半。

武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72.72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全市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的4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清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清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 三十年清史 研究 回顾 与思考

清史研究 , 于 2 起始 0世纪初 。关于清 史研 究 的回 顾总结 , 是百 年 、 十年 , 无论 五 还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的三

持有不 同看法 。对 于一些相对具体的问题 , 例如 , 如何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 北京 103 ) 072
要大力 加强各个 专题 的研究 , 尽量 避免浅层 次的重 复
从旧的解释模式中解放出来; 五是从研究的“ 固定” 状
态里解放出来 。总之 ,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确立 的“ 解
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是明史研究取得巨大进 步 的思想源 泉。“ 放 思想 ” 不仅 仅 是敢 于 “ 花齐 解 , 百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划经济” 转向“ 市场经济” 。这样的两次大转变, 在明史 研究中都有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 明史工作者 自身
的思想解 放主要表 现在 以下五个 方面 : 一是从 二元对 立 的思维 方式 当中解 放 出来 ; 是从教 条 主义研究方 二 式 中解放 出来 : 三是从简单 化的倾 向中解 放 出来 : 四是 著的 , 同时也要 看到 , 但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 明史 研究 与 其他 断代 史相 比较而言 , 对滞后 , 相 有些研究领域 还几 乎处于空 白的状态。如 目前对 于民间文书 的发掘 与研
放”也包括史学界对 自身研 究理论 、 , 方法 、 领域 等方面 的解放 。一度 出现 的“ 学危机 ” 曾影 响 明史研究 , 史 也
而能够走出“ 危机”主要靠的就是 自 , 身的解放。这是 条十分宝贵 的经验 。

劳动, 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更要切实加强对基 本史料 的整理 与研究 , 以便充实各个 领域 的实证研 究 ,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历史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历史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历史Correctly evaluate the history of the two thirty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2017.6.17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历史Correctly evaluate the history of the two thirty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指导老师:胡子祥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便开辟了新纪元。

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大致可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

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前三十年中国收到了重大挫折、而后三十年则取得了骄人成就。

但是要想客观、全面的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还应进行细致的研究与讨论。

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一、承认前30有着重大挫折,但不能忽视这个期间取得的成果首先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前30年,中国刚刚成立,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还遭受了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三大改造,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因而,“文化大革命”后对我国造成的挫伤可以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

在我身边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一些人认为,毛泽东根本不会搞经济建设,只会搞阶级斗争。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也是对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发展的误读。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500字)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500字)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改革开放30年科目:历史班级:研究方式:文字描述及问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思想。

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科技上都领略到了巨大的变换,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改善,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这些方面的一些变换正文: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

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为此我们特意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并作出总结。

关键字:改革开放生活科技通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随后又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1982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言实社重点图书《改革开放30年见证与回顾》近日面世让历史告诉未来

言实社重点图书《改革开放30年见证与回顾》近日面世让历史告诉未来
指 导下编 邓选 第三卷 》一 文 ,为全 书首篇 ,作 者以深 深的
参加 本 书撰 写的作 者有 :郑 必坚、王 梦奎、 高尚
全 、 刘 国光 、 吴敬 琏 、 王 春 正 、 张 卓元 、 陈锡 文 、 陆 学 艺 、厉 以 宁、 晓亮 、刘 仲黎 、谢 旭 人 、周 小川 、刘 明康 、
社 会 等 领 域 带 来 的 大 变革 、 大发 展 、 大跨 越 , 而且 能 够 从 书 中一 些 具体 事件 过 程 的 细 节描 述和 论 述 中, 更深 刻
改革 、金 融体制 改革 、从计 划经 济到 市场 经济的一 步步 转 变 ,都 能加 深读 者 了解每 一步改 革的的脉络 ,深 受启 发。
敬 意和缅 怀之 情 ,回顾 了我 国改革 开放 总设计 师邓 小平 当 年的伟 大历 史贡献 。
刘 鸿儒 、 尚福 林 、 吴 定 富 等 。这 些 作 者 ,在 改革 开放 的 不 同历 史 阶段 , 曾参 与过 党和 国 家一 些 重 大 方针 政 策的
制 定和 决 策 咨询 工作 ,对 推 动 改革 开放 起过 积 极 的作 用 。 他 们 不仅 是我 国改革 开放 3 0年 历 程 的一般 亲历 者 和见 证
取全 面 建设 小康社会 新胜 利 而奋 斗 。
得 , 虽然每 一 步 走 来 时 充 满艰 辛 ,但 终 归 能够 带 给 自己 欣 慰 之 情 。正 因为 如 此 ,本 书是作 者对 中 国伟 大 的改 革
开放 3 O年 最好 的 纪念 献礼 ,也 会 为后 人 留 下珍 贵 的研 究 史料 。团
本 书侧 重从 经 济 领 域 改 革 开放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角度 ,
收 录 了 6 反 映 我 国 改革 开放 历程 的 文 章 。 全 书 约 7 2篇 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依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边疆史地研究率先成为我国历史学学科研究复兴与繁荣序幕中的重要一幕,1979年至1984年有关中国历史疆域的学术讨论成为当时历史学学科研究步入繁荣的标志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真正在学科规划下步人再一次的繁荣,是随着第一个全国性的专门研究机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建立而开始的。在当时边疆与边界问题研究的迫切需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于上世纪80年代初即着手酝酿建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鉴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间边疆与边界研究中存在的实际状况,当时(1982年)负责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胡乔木同志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非集中专门人力,进行长久工作不为功。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下,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
2.先秦以来,自中国的历史疆域形成到近现代中国边界的确立,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今天的边疆地区(指有边界线的省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此漫长的历史和如此广袤的区域,在时间与空间上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提供了十分宽泛的领域。
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和深厚的发展潜力。从学科的研究内容上讲,其一是历史上封建王朝都十分注重边疆经营和治理,并形成了一套传承沿袭、不断丰富完善的边疆治理理论与模式:分封体制、属国制度、朝贡体制、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等等;其二是不同历史时期国势的消长、内部的统一与割据所引发的疆域的伸缩变迁,边疆经营和治理模式的变化,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衰退等等;其三是中国边疆多民族共存并处、相互融合,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相互交融的历史和现实,充分展现和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并由此在边疆地区形成丰厚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历史遗产;其四是今天的边疆是历史的选择与继承,中国边疆和历史疆域特定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今天中国边疆的状况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历史,同时又在当前构建和谐边疆、和谐周边关系的国策中,构成了特有的内容。凡此种种,都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充实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不断完善和扩大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并充分展示着这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发展潜力。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革命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首这30多年,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一、包产到户的实行和私有资本的产生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革命,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危机局面。

一方面,十年内乱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也处在十分混乱的状态。

另一方面,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两个凡是”大行其道,成为拨乱反正的最大障碍。

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彻底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除对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性束缚,结束闭关锁国状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包产到户的实行和私有资本的产生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冒死按下手印,实行包产到户。

不甘于受奴役的农民开始自发地挣脱人民公社的桎梏,相对于落后僵化的人民公社,即使是小农经济也足以冲破这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樊笼。

1979年,全国农村只有1%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上升到14%,1981年为45%,1982年为80%,1983年则达到98%。

到了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赢得了全面的胜利,人民公社在全国范围内寿终正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人民公社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者,靠耕种自己的小块田地为生。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

改革开放,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探讨的历史过程及启示摘要:公平和效率是贯穿于我国分配制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以及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也是我们党政策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二者关系的认识逐步成熟。

在当代,我们必须调整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过程;启示;公平;效率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演变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党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了效率的发展,导致了绝对公平主义的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严重打击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建国以来的各种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社会特征和矛盾的变化对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调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初步认识时期。

由于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单一的公有制以及十年文革浩劫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生产建设积极性不高。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领导集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当时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打破绝对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突出效率的重要性。

因此党的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将效率与公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后来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把"兼顾效率与公平"改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说法也一直沿用到十六大以前。

第二阶段,认识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经济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但这个提法是把公平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子,容易不被普通民众所接受,而一个不被多数民众接受的理念是很难有生命力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

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

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

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

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

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

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

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

“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

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

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

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

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

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200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题言语理解

200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题言语理解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0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6.人生的奥妙就在于与人相处。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鸣惊人B.脱颖而出C.出人头地D.出类拔萃17.我国古代工匠在制作漆器的时候,常常要在漆里掺入桐油等干性植物油。

在制造彩色漆器的时候,也用桐油和各种颜料或染料________油彩,绘出各种花纹图案,形成具有我国独特民族风格的漆器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合成艺术B.构成制品C.凝成产品D.制成工艺18.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

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

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怀疑衡量探讨B.质疑评判考察C.反思评价考量D.猜疑分析研究19.这篇调查报告逻辑严密、证据充分,真是________,有极强的说服力。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厚非B.无可非议C.无懈可击D.无所不至20.对人说话要尽量和善,因为当你________的时候,心情最糟糕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尤其当对方对你不理不睬时,一切影响都会反弹在自己身上。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凶神恶煞B.深恶痛绝C.恶语相向D.穷凶极恶21.新生代农民工,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

对他们的观照,应有全新的______;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期许。

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研究
丁 军
( 西 省行 政 学 院 , 安 7 0 6 ) 陕 西 10 8
摘 要 : 9 8年 。 们 党 召 开 具 有 重 大 历 史 意 义 的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 启 了改 革 开 放 历 史 新 时期 。目的 就 是 要 解放 思 想 和 发 17 我 开 展 经 济 , 现 国 家现 代 化 , 中 国 人 民 富 裕 起 来 。 事 实 雄 辩 的 证 明, 实 让 改革 开 放 是 决 定 中 国命 运 的关 键 抉 择 , 发 展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是 义 、 现 中 华 民族 伟 大 复 兴 的必 由之 路 。 实 关 键 词 :改革 开 放 ;思 想 解 放 ; 济 发 展 经 中 图 分 类 号 : 1 04 F 2.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o i d Em a cp to n o o y sa c n M n n i a i n a d Ec n m De e o m e to f r d Op n n r 3 a s v lp n fRe o m An e i g Fo 0 Ye r
D NG u I J n
(h ̄ x d iirt n&h o X ’l7 06 , hn S o i mns ai A t o ot ial 10 8 C f ,
Ab ta t n 1 7 ,o r p r ,wi s mp ra th so i i nfc n ec n e e id P e a y S s i n o e E e e t e t l sr c :I 9 8 u a t y t mo ti o n i rc sg i a c ,o v n d Th r l n r e so ft lv n C n r h t t i h h a Co mmi e ft eP ry o e e e itr e o fr fr a d o e i g T e p r o e i t ma cp t u n , o d v l p o r c n t eo a t , p n d a n w h so y p r d o o m n p n n . h u p s s o e n i a eo rm d t e eo u o - t h i e i e o , o c ryo t h a o d r iai n a d t k h h n s e p ewe l y T e fcs h v r al p o e a e om' o n n my t a r u e n t n mo e z t , n ma e t e C i e e p o l at . h a t a e g e t t i n o o h y r v d t trf r s p i g h e i e k y c oc rC i e e d si y a d t e o l o d frd v lp n h n ' s e i l e t r ss c a s a d c ry n u r a ain l st e h ie f h n s e t , n ny r a o e eo i g C i as p c a au o il m ar i g o tg e t to a h o n h f e i n n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路径研究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路径研究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路径研究作者:周永生张天维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11期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和探索阶段(1978-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承担起新时期艰巨的使命。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的这一阶段,是辽宁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应该说,在这一阶段,辽宁从思想解放到实践行动在全国来说并不慢,甚至在一些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出现了很多当时的全国第一,如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国第一家国营企业租赁经营,中国第一家企业倒闭,中国第一家企业发行股票等。

这个阶段基本过程和变化如下:1.积极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逐步展开。

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任仲夷同志看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后,即撰写了《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一文,刊登在中共辽宁省委主办的《理论与实践》杂志上。

随之在辽宁省上下广泛深入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这次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为各项工作回归到正确轨道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中共辽宁省委立即于1979年1月4日至6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全会精神,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要从思想、组织、政策、机构设置、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促进和保证工作重点转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研究历史回顾与研究模式战略转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研究历史回顾与研究模式战略转型

二、 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研究历史回顾与理论框架
中 国儿 童福 利 与家庭 福利 实践早 已有 之 , 历史悠 久 , 源远 流长 。但是 , 严格 说来 , 有关 儿 童福 利与 家 庭 福利 的专 门研 究 与研究 成果 是 当代 中国 , 尤其 是 改革 开 放 3 0年 的历 史 产 物 。鉴 于改 革 开 放 前 , 中国 学 术界 有关 儿童 福利 与家 庭福利 的研 究成 果凤 毛麟 角 , 指 可数④, 屈 本研 究 文 献 回顾将 主要 局 限于 改革 开放 3 O年来 的研究状 况 , 简要 描述 儿童福 利 的研究 现状 , 以便 为构 建用 于分 析 中 国特 色 儿 童福 利 制 度 框 架 建设 的分 析框架 奠定 知识 基础 和理论 基 础 。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 国儿 童福利 、 庭福利 政 策 开发 与研 究 活 动 以 19 中 家 90年 为 分 界线 , 大体 可 以划
刘继同, 北京大学卫生政 策与管理 系副教授 。本文系刘继同博 士主持 的民政部 与联合 国儿童基金会委托课 题 : 《中国特 色儿童福 利制度 框架设计与宏观发展 战略研 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0 S 0 0 《中国特 色医务社 会工作 实务模 式研 究》 1B H 6 ) 阶段 性成果 , 此说 明 特
与致 谢 。
① ② ③
刘继同: 中国特 色“ 《 社会政策框架” 社会立法” 与“ 时代 的来临》 栽《 , 社会科 学研 究) O 1 第 2 。 2l年 期 刘继同、 左芙蓉 : 中国残 障福利政 策模 式的战略转 型与“ 《 积极性” 残障福利政策框 架》 载《 文杂  ̄ 2 1 年第 3期。 , 人 } 01 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人 才发展规 划纲要 (0 0— 0 0年) , 人民 日报? oo年 6月7日。 《 21 22 》 载《 2l

什么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历史地理研究等。

这些手段在历史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过去的事件、社会结构和文化。

文献研究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如书籍、信件、法律文件、报纸等,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人物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文献研究对于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考古学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类遗址、建筑物、墓地、遗物等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到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和社会结构等。

考古学可以提供实物证据,帮助研究者重建历史场景,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口述历史是通过对亲历者和目击者的口述记述进行研究,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

口述历史可以记录下不同个体的体验、观点和回忆,帮助研究者从个人层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通过口述历史,可以获取到一些史书中很少有的细节和当事人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丰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历史地理研究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它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交通通道和定居模式等,探究历史事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地理成因和地理推动力,以及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手段,还有其他一些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例如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社会网络分析等。

这些新兴的技术和方法给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帮助研究者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社会。

总的来说,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视角,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过去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成 就 举 世 瞩 目。 我 想 历 史 是 最 无 情 的 ,历 史 也 是 最 有 情 的 。 无 情 。 是 它 所 告 诉 我们 的 事 实 是 不 容 改 变 的 。 有情 , 就
的 历 史 大 背 景 中去 考 察
“ 个 10年 ” 两 0 .一 个 就 是 14 8 0年 一 14 9 9年 这 10多 0
路 , 事 实还 是走 了弯路 , 这个弯路 对后面 走正 路来讲 , 但 但 是 一 笔 宝贵 的 财 富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没 有 因 为 自 己 的 失 误 而
气 馁 、 倒 下 。 反 , 国共 产 党 人 在 总 结 教 训 中 站 起 来 了 . 而 相 中
要 有 一 个 宏 观 的 、 观 的 历 史 评 价 尺 度 客
巨大变动的 3 0年 , 必 会 有 成 就 , 会 有 问题 ; 必 有 值 得 势 也课 题 。 因 为 . 们 的改 革 也 我
共 产 党 和 中 国 共产 党 差 不 多 在 同 一 时 间段 里 .作 出 了 两 个
评判改革开放 3 0年 的 问题 。 研 究 改 革 开放 3 在 0年 历 史 时 , 遇 到 的 第 一 个 难 题 , 是 要 有 一 个 尺 度 。 个 尺 度 毫 无疑 问 就 这 是 以 实 践 为 检 验 真 理 的唯 一标 准 . 括 把 我 们 这 3 包 0年 实践 与 我 们 更 广 大 的实 践 联 系起 来 作 比 较 。 这 里 。最 主要 的就 是 , 把改革开放这 3 要 0年 放 到 “ 个 10年 ” “ 个 3 两 0 、两 0年 ”
年: 一个 就 是 14 - 25 这 一 百年 。 为什 么 要 放 到这 9 9年- 00年
“ 个 10年 ” 去 考 察 呢 ? 不 是 主 观 的 设 想 , 必 须要 进 两 0 中 这 是
就 是 历 史 总 会 对 人 类 的 决 策 给 以 回报 .给 人 带 来 幸 福 或 灾 难 。 的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的 决 策 , 给 中 国 的 是 一 个 大 国 的 党 带
汗 。 施与 美国争霸 的全球 战略 ; 国共产党 的决策是 : 实 中 从
17 9 9年 1月 1日开 始 .把 工作 重 点 转 移 到 经 济 建 设 上 来 . 通 过 改 革 开放 , 现 现 代 化 。 这 两 个 决 策 的结 果 。 实 同志 们 都
会 对 改 革 开 放 带 上 各 种 各 样 的 面 具 于 是 就 发 生 了 怎 么样
崛 起 。所 以我 们 说 这 是 一 个 伟 大 的决 策 。 我 们 必 须 以 正 确 的 途 径 和 科 学 的方 法 来 总 结 3 0年 的
历 史 经 验
行这样的考察 。 为什 么 呢 ? 为 14 因 80年 鸦 片 战 争 以 后 , 我们
这 个 民 族 历 经 磨 难 , 史 向我 们 这 个 民族 、 我们 民族 的所 历 向 有 人 , 括 向 所 有 的阶 级 、 有 的 政 党 及 其 领 袖 们 。 出 了 包 所 提
固 稿I
改革开放3 年 0 历 史研 究 的正 确途 径
文/ 君 如 李
17 98年 , 们 以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为 标 志 . 出 了 我 作

个 历史性 的决策 : 全党 的工作 由“ 阶级 斗争为纲 ” 把 以 转
到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的 现 代 化 建 设 上 来 .同 时 开 始 了 改 革 开 放 的伟 大 历 程 。 这 个 决 策 是 当 代 中 国 历 史 上 又 一 次 改 变 中 国面 貌 的 伟 大 决 策 。 说 它 伟 大 , 想 不 过 分 。我 们 可 以 比较 一 下 . 我 当时 世 界 上 两 个 最 大 的 共产 党 国 家 , 个 是 苏 联 , 个 是 中 国 。苏 联 一 一 对 这 3 年 如 何 评 价 , 个 大 问 题 。 什 么 呢 ? 生 如 此 0 是 为 发
两 个 历 史 性 课 题 : 个 是 求 得 民族 独 立 和 人 民 解 放 , 二 个 一 第

求 ,刊 2 9 栏目 持 钦 军 子 箱 qj0 @i.m 知月 0 / 05 主 人 建 电 邮 i96sa0 n 6 nc j
是 实 现 国 家 繁 荣 富 强 和 人民 共 同 富 裕 。简 而 言 之 , 是 : 就 ~ 要救 亡 , 要 发 展 。 这 不 是 任 何 入 主 观 设 计 出来 的 , 历 史 一 是 走 到 这 一 步 , 我 们 这 个 民 族 , 我 们 民 族 的 所 有 人 、 有 向 向 所
完 全 不 同 的 决 策 : 苏 联 共 产 党 的 决 策 是 :99年 出 兵 阿 富 17
开 放 是 在 一 个 非 常 复 杂 的 国度 中 进 行 的 .是 在 非 常 复 杂 的
国 际 环 境 中进 行 的 . 又 是在 一 个 当 今 世 界 和 当代 中 国发 生 剧 烈 变 动 的 环 境 下 推 进 的 。 这 样 的 空 间 、 样 的 时 间 。 必 这 势
脱 了 “ 化 大 革 命 ” 出 来 后 的 困 境 . 入 了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文 走 进
发 展 的一 个 历 史 过 程 . 贫 穷 落 后 的 中 国 . 高 速 列 车 提 速 使 以
的速 度 , 向现 代 化 目标 奋 进 , 济 总 量 成 为 世 界 第 四 , 方 经 各
看 到 了 。 联 由阿 富 汗 战 争 失 败 而 进 入 快 速 的衰 退 期 . 终 苏 最
解 体 。 至 影 响 到 东 欧 一 大 片 社 会 主 义 国家 政 权 更迭 . 界 以 世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遭 受 严 重 挫 折 。 国 共 产 党 的决 策 , 中 国摆 中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