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5课时+达标过关+

合集下载

《故都的秋》课后练习答案-精选文档

《故都的秋》课后练习答案-精选文档

《故都的秋》课后练习答案以下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故都的秋》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混沌( )潭柘寺( ) 驯鸽( )落蕊( )平仄 ( ) 椭圆( )颓废( )普陀山( ) 一椽破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沉严厉不能自已D、蓑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3.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

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4..为下列各句选填正确的词语。

(1)A融化 B熔化①他把自己整个都___________在书中,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喜怒。

②科学实验证明固体的铁在l,530℃以上就会___________成液体。

(2)A悠远 B幽远①此诗的意境__________,传递出了诗人对漓江山水的热爱。

②我们的思绪随着诗人优美的语言回到了____________的童年。

5.下列语句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北京陶然亭的名字取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B、“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天要到傍晚了。

C、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写秋的名篇。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2课 故都的秋过关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2课 故都的秋过关习题及答案

1921年曾与成仿吾、郭沫若、张资平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沉沦》创造社解析:仄zè。

2.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B.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C.秋天,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答案:A解析:两个“偿”都应该写作“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______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2)秋蝉的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3)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______的感触来的。

A.领略衰弱萧索 B.领会衰落萧索C.领略衰落萧条 D.领会衰弱萧条答案:A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侧重于体会。

衰弱,此处是指身体失去了强盛的精力、机能。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一般用来形容社会环境。

4.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答案:D解析:两个顿号应删去,表约数时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3·11”地震发生后,许多国家的救援队不远千里....奔赴灾区,展开了赈灾救援工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2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2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2 故都的秋一、课外阅读(2016·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 200平方千米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

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含答案

《故都的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要字词。

2、了解郁达夫及其时代。

3、诵读,积累语言素材。

过程与方法: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景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

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请大家回忆我们所学的关于“秋”的诗歌,并思考该诗歌表达的对于秋的情感是怎样的。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喜爱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喜爱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赞美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悲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

现代作家郁达夫面对这么多的精彩,他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才不落窠臼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3、首先我们来解题:“故都的秋”,中心词是哪个?为何用“故都”而不用“北平”做秋的限制词?“秋”是描写对象,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故都”是一种人文景观,相对于“北平”,一个“故”字给人以文化的厚重感,使得这秋天更有文化底蕴了;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检测(精品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检测(精品同步试题)

故都的秋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混.为一谈(hùn)混.沌状态(hùn)拓.本(zhè)B.著.着布衣(zhù) 描写细腻.(nì) 萧.索(xiāo)C.点缀.生活(zhuì) 折.耗很大(shé) 落蕊.(lěi)D.精神颓.废(tuí) 啼.笑皆非(tí) 恬.适(tián)解析:A项,“拓”应读tà;B项,“著”应读zhuó;C项,“蕊”应读ruǐ。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解析:A项,赔—陪;B项,雕—凋;C项,浅—潜。

答案:D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比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解析:A、C项均无比喻,D项无对比。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2故都的秋课时练(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落蕊.(ruǐ)颓.废(tuí)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幽.远(yōu)萧索.(suò)潭柘.寺(zhè)D.平仄.(sè)情趣.(qù)点缀.(zhuì)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仄”应读“zè”。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辞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她的儿子。

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

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俄罗斯政府对恐怖袭击始终采取“零容忍”的强力政策,即便IS及其他恐怖组织对俄本土发动报复式恐怖袭击,也很难颠覆俄罗斯将IS主体力量隔绝在叙利亚的决心。

B.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

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二) 故都的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歧.(zhī)韵一椽.(y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 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 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 椭.(tuǒ)圆【解析】A项,“歧”读qí;“椽”读chuán。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固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而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感觉细腻,又感觉清闲,浅意识下而且还感觉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解析】A项,赔—陪;B项,雕—凋;C项,浅—潜。

【答案】 D3.下列句子的空格处,依次填入哪一项的词语最适当( )①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________的人类,对于秋,老是一样的能特别引发深沉,________,严厉,________的感触来的。

②秋蝉的__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A.情致幽怨萧瑟衰落B.情致幽怨萧索虚弱C.情趣幽远萧索虚弱D.情趣幽远萧瑟衰落【解析】情趣:指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情致:情趣,兴致。

幽怨:隐藏在心里的怨恨;幽远:幽深。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虚弱:身体不强健,虚弱或事物不强盛。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利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故都的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课时精练故都的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1、下边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凋 (di āo) 谢潭柘 (zh è) 寺一椽 (chu án)落蕊 (ru ǐ)B. 细腻 (n ì)平平仄 (z ē) 仄椭 (tu ǒ) 圆歧 (q í) 韵C.文钞 (ch āo)橄榄 (l ǎn)嘶 (s ī) 叫普陀 (tu ó)D.鲈 (l ú) 鱼鲑 (xi é) 珍驯 (x ùn) 鸽譬 (p ì) 如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 细腻安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邃严苛不可以自制D.蓑弱安闲陶然回味不永3、以下各句中 , 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故都的秋》全文运用了 42 个秋字来润饰北国之秋的“清”“静”和“凄凉”, 也到处渗透着郁达夫悲观与踊跃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印迹。

B. 杭州西湖畔武松墓坟头被撒满玫瑰花瓣的事件引起人们热议, 但是风趣的是 , 这座引来关注的武松墓其实不是水浒里的武松。

C.《故都的秋》除了用摹绘写情, 用对照托情的手法把作者储藏在胸中的感情垫高表现出来以外 , 也运用了旁逸衬情的手法。

D.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 表示了两国之间没有“鱼死网破”的决战原由, 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

4、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连接最适合的一组是()“南国之秋 , 自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但是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 黄犬之与骆驼。

”这就不只在情调上,并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一致同来了________。

①但是 , 郁达夫却在这里组成了和睦的、一致的情调。

②前方就有茅房、耗子, 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由于他的感情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体。

④这些话语原来就是缺乏诗意的, 用在这充满古典的、文雅兴趣的文章中, 是要冒不睦睦的风险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课文突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故都的秋(郁达夫)+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课文突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故都的秋(郁达夫)+Word版含解析

一、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

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

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

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

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2、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沉沦》《过去》《春风沉醉的晚上》《秋柳》;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南迁》;散文:《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江南的冬景》《扬州旧梦寄语堂》;诗词:《毁家诗纪》《乱离杂诗》。

3、故事背景作者自1913年始留学日本10年,饱受了屈辱和歧视。

1922年回国后,一方面在大学任教,一方面搞创作,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

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

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达到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

3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故都的秋 》练习含答案

3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故都的秋 》练习含答案

3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2.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A.稀稀落落严厉感慨 B.疏疏朗朗严厉感触C.疏疏落落严厉感触 D.疏疏落落严肃感叹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B.“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C.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D.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5.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限时练+.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限时练+.doc

《故都的秋》复习达标限时训练习题时间:50分钟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第Ⅰ部分一、写出有关于故都的秋的文学常识(10分)第Ⅱ部分一.选择.(每题6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混为一谈(hùn) 混沌状态(hùn) 拓本(zhè)B.着着布衣(zhù) 描写细腻(nì) 萧索(xiāo)C.点缀生活(zhuì) 折耗很大(shé) 落蕊(lěi)D.精神颓废(tuí) 啼笑皆非(tí) 恬适(ti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比喻)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4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4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4 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4 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1单元练案4 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练案4 故都的秋(2)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错误!闲读梧桐余秋雨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②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第4-5课时 达标过关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第4-5课时 达标过关

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选择题【难中易】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难中易】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难中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惊扰,泰然自若....,悠闲自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贫乏无味,有的教师却能左右逢源....呢?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是有一杯水,还是有一桶水。

【难中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斯诺登在被允许离开香港之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可能前往厄瓜多尔。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故都的秋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

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________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

他不写故都__________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

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________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色彩,昭示着作者________的情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

B.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愿望。

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D.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真情。

答案 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主客关系颠倒,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二是“眷恋”“向往”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应先“向往”,再“眷恋”;三是“抒发”和“愿望”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答案 D解析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

“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统,且没有和“心境”呼应。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略颓败体验落寞B.领受颓废体悟落寞C.领略颓废体验寂寞D.领受颓败体悟寂寞答案 A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5课时+达标过关+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5课时+达标过关+

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选择题【难中易】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难中易】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难中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惊扰,泰然自若....,悠闲自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贫乏无味,有的教师却能左右逢源....呢?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是有一杯水,还是有一桶水。

【难中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斯诺登在被允许离开香港之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可能前往厄瓜多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4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一、选择题
【难中易】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钞(chào)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
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
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
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
【难中易】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排比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对比拟人)
【难中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
...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B.在野生动物园,当我们靠近动物时,它们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惊扰,泰然自若
....,悠闲
自得,连瞧也不瞧我们一眼。

C.“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
为渊驱鱼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贫乏无味,有的教师却能左右逢源
....呢?关键在于教
师自身是有一杯水,还是有一桶水。

【难中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斯诺登在被允许离开香港之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可能前往厄瓜多尔。

美国政府官员和议员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愤怒。

B.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力,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力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些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第一单元《故都的秋》第5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一、诗歌鉴赏
秋怀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秋词
刘禹锡
(一)(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山明水净夜来霜,
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试上高楼清入骨,
便引诗情到碧霄。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解】孟郊,唐代诗人,汉族。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
判。

【难中易】1.《秋怀》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这
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中易】2.《秋词》(两首)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这样的秋天
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中易】3.同样是写秋天,作者的感情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决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
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
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