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历代辈分(字辈)大公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家族历代辈分(字辈)大公开
遍查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

1992年,专家在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多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

而其中诸葛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

据《高隆诸葛氏族宗谱》记载,诸葛村古称高隆,是自由诸葛亮第27世孙诸葛大狮公于寿昌迁居来此,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诸葛村大约聚居着4000多诸葛亮嫡传后裔,其中辈分最大的是47代,最小的是55代,可谓是九世同堂。

因此在村内,可能会见到9岁的小曾祖父和80岁多的大曾孙子。

据专家对诸葛亮后裔,浙江《高隆诸葛氏宗谱》的最新研究发现,自忠武侯公二十六世孙仍公开始(1225~1264年),凡亮公子孙均以行辈命名,并具体规定出八联、十六句、八十个字的辈分,代表后来的80代子孙。

仍兴宁祥瑞,安原富贵昌。

忠肃严恭懿,宣和德裕彰。

(26-45)聪明通睿智,文理敬容庄。

孝友敦信睦,仁慈正伦常。

(46-65)威恒开鼎晋,纯粹美贤良。

俭让崇宽厚,谦尊茂泰方。

(66-85)享贞嘉敏行,钦慎发荣康。

恺惠成蕃秀,英华永庆襄。

(86-105)在中国姓氏学史上,字辈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统一使用的表明辈(代、世)次用字(偏旁)联缀的成语、对联或诗句。

而这首诸葛氏族的辈分诗的特点是:音调铿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前面两联是“二二一”格式,后面六联是“二一二”格式,韵脚是“昌”,一韵到底“襄”:昌彰庄常良方康襄。

,次序井然,著称于世,堪称姓氏辈分排行中的精典,并且也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家训。

诸葛亮现在还有没有后代?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
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

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

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
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

泉麓村现属浙江省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鼓坂脚,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长林乡,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

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

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词堂。

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最近,人们又发现诸葛古镇一个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

该村以一口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怀德堂、庆余堂及民宅等数十座建筑,八条小巷从池塘向外辐射分布。

其分布呈九宫八卦形,与八卦图暗合。

据考证,这座八卦古镇是诸葛亮的第27代孙诸葛大狮精心设计的。

这种八卦式的布局具有独特的"防卫功能"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民国初年,北伐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部在兰溪诸葛镇附近激战三天三夜,双方郡因诸葛镇地形特殊而不敢贸然人内。

该镇因此而安然无志。

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兰溪后,其部队也多次从诸葛镇的高隆岗下经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美丽富庶的村落。

外来盗贼更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村落。

进去容易出来难,自古以来该村极少发生失盗现象。

该村改善环境的功能也很突出,其布局,夏季能引入东南风,冬季能挡住西北
风,日照充分,炊烟瘴气能迅速扩散。

诸葛镇的诸葛后裔重视继承先祖家风,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

到近代,专家学者也涌现不少。

最近,诸葛镇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之后,决定利用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本镇改建成"武侯城",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业迹和风范发场光大、代代相传。

子女诸葛乔:诸葛亮嗣子,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远,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

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

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

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於家。

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

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裏修行和成仙升天。

后裔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

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
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

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

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

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

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

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