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一 课 树林里|广西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透视学教学设计
按照课程的编排,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而且是有关于中国画绘画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情趣;但是经过平时教学观察,个人觉得想要上好这一堂课,应该先给学生灌输一些简单的绘画透视知识,重点是向学生介绍透视现象及其规律,为上好《树林里》这一节课做一个铺垫。

透视,是逻辑性非常强的美术专业知识,对于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小学生来说,这一内容的编排有些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从一下几方面着手,方便理解:
1. 透视现象图片素材的呈现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为主。

2. 透视规律的理解及应用以学生实践探讨的方式为主。

1、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会,感受身边生活环境的美感。

2、结合熟悉的场景,体会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透视的简单知识。

重点:体会物透视变化,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难点:理解透视的现象和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教师:课件、范画等。

学生:纸、绘画工具等。

1、观察引导(理解一般物体的透视规律) :
(1) 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透视摄影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共同点;(近大远小)
(2) 点题并引出本节课内容: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
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2、欣赏分析(理解视平线在不同位置的视觉变化) :
1、课件展示另一组视平线在不同位置的图片,互动讨论其视觉感受。

2、由此转入平时的绘画练习以及透视的应用,同时介绍世界名画的透
视应用,让学生感受透视在美术学中的重要性。

3、教师简单的范画,让学生理解透视的应用。

3、实践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参照图片进行讨论并每人画一张简单的透视图;教师进行巡堂指导,并要求透视规律比较准确。

4、成果交流展示
各小组推荐两张作品(一优一劣) 展示,分析其原因。

5、归纳总结:
透视现象及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疏远密;近实远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规律?
学生分组选一代表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或者其他等,让它变得更美。

(为下节课做准备)
在本课教学中,借助身边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刻体验到透视的现象和规律,使这一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变的直观易懂,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尝试。

背景资料:《绘画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