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25短文两篇一、基础训练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海经》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

4、《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文释义5、探汤:6、孰为汝多知乎:7、道渴而死:8、入日:二、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1、两小儿辩斗,给你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下列带点的字释义14、问其故.:1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6、及日中时如探汤..:翻译下列句子:17、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18、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册第五单元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册第五单元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海经》解析:“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与《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逐日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山海经》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答案: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

答案:太阳| 探索解析:“逐日”“辩日”都是关于“太阳”的内容,都是关于“太阳”知识的探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人教版七年级下)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人教版七年级下)

同步创新训练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í)载.人(zǎi)焰.火(yàn)故障.(zhànɡ)B.大厦.(shà)哀悼.(diào)咨.文(zī)开拓.(tuò)C.迹.象(jì)坠.毁(zhuì)罕.见(hǎn)震耳欲聋.(lónɡ)D.迄.今(qì)荻.港(dí)锐不可当.(dànɡ) 惊心动魄.(pò)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B.高处不胜寒:能承受。

C.修远:漫长。

D.座右铭:放在座位右边的用以自警的文字。

3.下列短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穿着皮大衣B.得到了发扬C.需要探索精神D.竖铁杆的办法4.解释下列词语:①毛骨悚然:②姗姗来迟:5.《荒岛余生》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

6.“日初出___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二、阅读(30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已经成为“旧闻”,但人们仍忘不了那悲壮的场面。

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上,佛罗里达州上空的这一声巨响将永远会发出深沉的回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

它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至今还不到100年。

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于1908年5月15日飞行成功,10年之后开辟了第一条“伦敦——巴黎”的国际客运航线。

据说乘坐早期的飞机,其保险系数还不及今天的航天飞机哩。

在空中飞行随时会发生故障,有时短短的旅程,竟会被迫降落十多次。

机舱的密封条件又不好,“高处不胜寒”,乘客们不得不穿着皮大衣,戴上皮手套,用灌满热水的瓶子取暖。

飞机的引擎声更是震耳欲聋。

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同步测评

七年级语文下册《夸父逐日》同步测评

《短文两篇》同步测评一、阅读理解与欣赏(一)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竞不得见()。

5、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6、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学习与探究8、阅读下面孔子的两则小故事,写出你的感想。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检测题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检测题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检测题姓名 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X7=7分) 辩斗() 盘盂 (
孰为汝多知乎()(课文填空(1X9=9分)《夸父逐日》选自
知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 书中储存了许多先秦时代的
班级
)沧沧凉凉 (
本书的内容要紧为民间传奇中的
相传为周朝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各执一词,他们的观点分不是:
O
夸父逐日的结局是
(用原文回答):
讲明带点词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饮于河、渭 ( 及其日中如探汤( 见两小儿辩斗(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决也(
2分 X16=32分)
未至(


咨询其故(



孰为汝多知乎!(
所作,

辨析写出词义(2分X8=16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f
及日中如探汤(
广东人爱喝汤(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

在原文划出正确的停顿(2分X2=4分)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X6=24分)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译: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未至,道渴而死。
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咨询其故。
译: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
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
明白得综合(4分X2=8分) 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七年级语文(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中国古代HY三那么〔一〕班级分数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积芦灰以止淫水。

,四极正,淫水涸,。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缺乏,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其鸣自詨〔〕鳌〔〕鸠〔〕衔〔〕女娲〔〕爁〔〕2.解释以下句子中的词: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杀黑龙以济〔济:〕⑶溺而不返〔溺:〕 (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极:〕(5)往古之时〔往:〕 (6)鸷鸟攫老弱〔攫:〕7)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8)北饮大泽〔北:〕(9)道渴而死〔道:〕 (10)文首〔文:〕(11)以堙于东海〔以:〕〔堙:〕(12)与日逐走〔逐〕(13)河渭缺乏〔河渭〕 (14)北饮大泽〔大泽〕 (15)弃其杖〔弃〕(16)是炎帝之少女〔是:少〕3.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答复〕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答复〕⑴⑵⑶⑷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9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1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1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HY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1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测试题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测试题

夸父逐日一、达标训练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________。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②孰为汝多知乎()()3.①下列词句中的“走”与“夸父与日逐走”的“走”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走马观花B.儿童疾走追蝴蝶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D.虎大吼,众人夺路而走②下列词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固若金汤B.香汤沐浴C.农夫心里如汤煮D.汤汤水水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开放探究关于太阳在早晨和中午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的原因,现代科学已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请查阅有关资料,用简洁的话对下列古人不能合理解释的自然现象作一下科学解释。

1.雷电是由“雷公电母造成的吗?”2.地震是由“(驮负大地的)鳌鱼翻身”造成的吗?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2)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2)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2)第一部分:1.«夸父逐日»选自«»,«两小日辩日»选自«»。

〔4分〕2.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⑵弃其杖,化为邓林〔弃:〕⑶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故:〕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⑸及日中那么如盘盂〔及:〕⑹孰为汝多知乎〔知:〕3.«夸父逐日»中通过对夸父的描写表达了什么主题?〔4分〕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讲明了什么?〔4分〕5.«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也〞,理由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

〔用文中原文填写〕〔4分〕6.译句:〔6分〕⑴未至,道渴而死。

弃杖,化为邓林。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⑶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7.«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有关,都表达了古人的精神。

〔4分〕第二部分:〔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将本文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6分〕⑴⑵⑶9.依照〝探汤〞的注释,讲明〝赴汤蹈火〞中〝汤〞的释义,你能否再举一个含〝汤〞的成语。

〔4分〕释义:成语:10.本文在思想倾向上,客观上有助于我们破除对的崇拜和迷信,更难得的是,本文提出的咨询题,表现了先祖们对的广泛爱好和他们的探讨精神。

〔4分〕11.借助你所把握的知识,试回答:什么缘故〝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3分〕〔二〕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那么槁矣。

苏教版七下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1.pdf

苏教版七下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1.pdf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1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
⑵孰为汝()多知()乎
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东: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⑷问其故故:
⑸孰为汝多知乎汝:
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
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
⑻孔子不能决也决:
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
其:
⑵而日中时远也
而:
⑶孰为汝多知乎
孰:
⑷及日中则如盘盂
则:
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⑶孰为汝多知乎!
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能力训练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能力训练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能力训练短文两篇·能力训练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2.你对课文了解吗?(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议一议1.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2.想一想,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读一读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粗的字。

故:去:沧沧: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课外阅读: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1.为加粗的词注音、释义。

A.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数: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度:2.解释加粗的词。

A.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语文:第22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部分答案)

语文:第22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部分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二、阅读训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3)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3)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3)一、«夸父逐日»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讲明以下画线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3.翻译以下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4.关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那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5.从«夸父逐日»那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如何样的思想和精神?答: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如此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二«两小儿辩日»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盂:古代的圆口器皿。

②汤:热水。

1.讲明以下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2分〕〔1〕两小儿辩日〔〕〔2〕日始出时去人近〔〕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什么缘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这那么故事能够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发。

苏教版七下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

苏教版七下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注音。

沧()汤( ) 汝( ) 孰(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辩斗_________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及__________汤________ 决__________ 为________ 知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5题。

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偶尔谈到了既定命运与个人奋斗之类的话题,朋友淡淡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

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

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

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

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有命,成败在天。

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7﹦7分)
辩斗.()盘盂.()沧沧
..凉凉()
孰为
..汝.多知.乎()()()()2.课文填空(1分×9﹦9分)
1)《夸父逐日》选自本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知识。

2)《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周朝
所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
和。

3)《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各执一词,他们的观点分别是:
;。

4)夸父逐日的结局是(用原文回答):
3.解释带点词的意思(2分×16﹦32分)
夸父与日逐走
..()未至.()
饮于河
..、渭()()
及.其日中如探.汤()()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4.辨析写出词义(2分×8﹦16分)
.日始出时去人近()及日中如探汤.
()
孰为.汝多知乎()广东人爱喝汤.
()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孰为.汝多知乎()我去.人民公园
()
5.在原文划出正确的停顿(2分×2﹦4分)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6﹦24分)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译: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3)未至,道渴而死。

译: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译: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
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
7.理解综合(4分×2﹦8分)
1)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2)由“孔子不能决”你想到了什么?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检测题参考答案
1. dòu yùcāng shúwéi rǔzhì
2. 1).《山海经·海外北经》地理2).《列子·汤问》列御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
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未至,道渴而死。

3. 竞跑,赛跑到达在黄河到伸看见争胜负原因刚刚这是判断谁通“智”智慧
4. 认为热水是距离
认为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认为动词“倒”
5.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1)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去喝水;
2)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3)还没赶到大湖,(他)就渴死了。

4)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正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6)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吗?
7. 此题为开放题,既可从夸父的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来谈。

也可就夸父的不自量力来说。

但应该更多的鼓励前者,因为这更符合本神话的本意。

8.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学无止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美德;
多角度认识事物等角度来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