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因素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因素辨识
一、危险源定义与分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中,把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多样,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⑴物的故障;⑵人的失误;⑶环境因素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还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例如:
——机械类、电器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里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
二、从实际出发辨识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由此产生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有把组织内所有危险源一个不少的识别出来,才算辨识结束;另一种意见认为要结合组织实际进行辨识。
实际上,安全从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
当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接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全状态,反之,则形成不安全状态。
因此,危险源的数量与组织的性质、规模、所适用的设备等因素有关,还与危险源辨识人员的心理素质、安全意识、工作环境有关。
实际上,对一些微小危险源的遗漏和给予不同的评价是正常的。
危险源辨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几个含“三”的现象: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三种常用风险评价方法:是非判断法、经验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的三个要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可能出现的结果(C)。
5、三种风险值:轻度风险(D<70)、中度风险(D≥70∽160)、高度风险(D>160以上)
6、三种风险来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7、三种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
对以上含“三”要素的掌握,会加深对危险源辨识的理解,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识别的方法
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
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
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
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
四、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危险源辨识需要组织内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
对于具体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对其工作中的危害有更深刻的了解。
只有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危险源的辨识真正取得成效。
但是,由于不是每一个员工都具备危险源辨识的技能,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有必要事先根据其工作活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编制危险源提示单。
例如:
——火灾和爆炸;
——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
——照明度;
——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
五、“灯下黑”现象
古代油灯照明,总在灯下有一小片灯光找不到的地方,谓之“灯下黑”。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那些过于接近危险源的人员可能会对危险源视而不见,或者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尚无人员受到伤害而视风险微不足道。
因此,应当要求每个员工以全新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对待危险源,必要时,应交叉人员、岗位、场地识别危险源。
六、LEC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