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月亮的别称和雅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月亮的别称和雅称
原文:《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一、衍生注释: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开篇就对明月的起源发
出疑问,举起酒杯询问。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想攀上月宫却无法做到,
但月亮却与人如影随形。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明月皎洁如飞镜,照着宫殿,云雾散尽,月光散发出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它夜晚从海上升起,怎
知它清晨在云间隐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宫中白兔一直捣药,嫦娥
独自居住,无人相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的人看不到古时的月亮,而现在这月亮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人和今人都像流水一样,
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月光能一直照在酒杯里。

二、赏析:
这首诗意境恢弘,情感深沉。

诗人通过对明月的追问和思索,展现
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从对月的向往与追寻,到感慨月的永恒与人
的短暂,既有浪漫的想象,又有哲理的沉思。

语言优美,节奏流畅,
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三、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

其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四、运用片段:
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我不禁感叹:“正如李白诗中所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月亮见证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啊!”大家听了,也都陷入了沉思。

原文:《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衍生注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二、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相思的情景,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首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接着通过“怨”“相思”等词展现出相思
之苦,而“灭烛”“披衣”的细节描写更增添了真实感。

最后以梦中相见作结,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三、作者介绍: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他的诗作风格清淡,
语言质朴,富有情韵。

四、运用片段:
毕业之后,我和好友分隔两地。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望着那明月,心中涌起思念:“就像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的
你是否也在望着这同一轮月亮?”
原文:《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
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
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赏析:
这首诗朴素自然,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
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

三、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四、运用片段:
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每当夜深人静,我看到那透过窗户的月光,
就仿佛看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景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想马上回到亲人的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