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导入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了,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改造的资本家们都充分 发挥主人翁责任感,踊跃参加祖国建设,满怀激情 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第2课时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 2.时间: 1953~1957年。
3.指导方针:
图6-13 中共八大会场
时间: 1953~1957年底 中心任务: 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结果: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初 期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内容和方式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则 (方式)
自愿 互利 自愿 互利
形式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意义
农业生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产合作 (私有制)改造为集 体所有制 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的生产资 生产合 料所有制(私有制) 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作社 民族资产阶级的生 全行业 产资料所有制(私 公私合 有制,存在剥削) 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营 (消灭了剥削)
图6-9 1952年与 1957年我 国工农业 主要产品 产量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联系巩固新生政权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一五”计 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胜利完成,农村生产力 获得了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进行“一五”计划赢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结合图表和示意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2)手工业:
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手工业合作化速度也大大加快。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 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 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 产资料收归国有。(赎买)
图6-12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 私合营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中国的成立,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并未建 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直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才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中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 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等等。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 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喜报频 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 局得到改善。
公私 合营
到1956年底,全 国基本上完成了 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这表明,中 国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
“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经济,是 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则是变革社 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 等问题,即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 常进行的需要而展开的。
三大改造
1.内容:
合作社
(1)农业:
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 合作经营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合作社按经 营业务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合作社、消费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按不 同产业可以分为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 等。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
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制定“一五”计划。 3.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长期蕴藏着的 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爆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事业中,苦干实干地 辛勤劳动着。 4.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 倾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 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 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经济
19.1%
1.5% 0.7% 6.9%
32.2%
53.4% 7.3% 0
个体经济
71.8%
7.1%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成果: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 务,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新中国成立时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这种说法正确吗?
中共八大召开: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9月。
2.主要内容: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正确 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 今后的根本任务。 3.意义: 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 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 会 主 义 三 大 改 造
农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内容 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 改造 对手工业 的社会主 义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 义 改 造
你认为“一五”计划完成后,毛泽东曾感慨的问题解 决了吗?试举例说明。
解决了。如1956年7月,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总 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 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 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 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造。”
a.原因: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农民个 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农产品 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方式:政府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图6-11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劳动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使农民彻底摆脱了小块土地私有 制的束缚,走上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建设社会主 义农村的历史时期。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了,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改造的资本家们都充分 发挥主人翁责任感,踊跃参加祖国建设,满怀激情 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
第2课时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 2.时间: 1953~1957年。
3.指导方针:
图6-13 中共八大会场
时间: 1953~1957年底 中心任务: 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结果: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初 期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内容和方式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则 (方式)
自愿 互利 自愿 互利
形式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意义
农业生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产合作 (私有制)改造为集 体所有制 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的生产资 生产合 料所有制(私有制) 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作社 民族资产阶级的生 全行业 产资料所有制(私 公私合 有制,存在剥削) 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营 (消灭了剥削)
图6-9 1952年与 1957年我 国工农业 主要产品 产量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联系巩固新生政权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一五”计 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胜利完成,农村生产力 获得了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进行“一五”计划赢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结合图表和示意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2)手工业:
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手工业合作化速度也大大加快。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 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 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 产资料收归国有。(赎买)
图6-12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 私合营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中国的成立,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并未建 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直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才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中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 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等等。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 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喜报频 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 局得到改善。
公私 合营
到1956年底,全 国基本上完成了 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这表明,中 国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
“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经济,是 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则是变革社 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 等问题,即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 常进行的需要而展开的。
三大改造
1.内容:
合作社
(1)农业:
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 合作经营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合作社按经 营业务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合作社、消费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按不 同产业可以分为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 等。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
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制定“一五”计划。 3.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长期蕴藏着的 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爆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事业中,苦干实干地 辛勤劳动着。 4.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 倾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 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 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经济
19.1%
1.5% 0.7% 6.9%
32.2%
53.4% 7.3% 0
个体经济
71.8%
7.1%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成果: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 务,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新中国成立时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这种说法正确吗?
中共八大召开: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9月。
2.主要内容: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正确 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 今后的根本任务。 3.意义: 中共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 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 会 主 义 三 大 改 造
农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私有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内容 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 改造 对手工业 的社会主 义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 义 改 造
你认为“一五”计划完成后,毛泽东曾感慨的问题解 决了吗?试举例说明。
解决了。如1956年7月,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总 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 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 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 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造。”
a.原因: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农民个 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农产品 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方式:政府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图6-11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在劳动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使农民彻底摆脱了小块土地私有 制的束缚,走上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建设社会主 义农村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