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48分)
1. (2分) (2016高一上·广东期末)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 . 卫星导航失败
B . 风力电厂增产
C . 生活耗能降低
D . 人口迁移加快
2. (6分) (2018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下图示意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 . K2线
B . AC曲线
C . AD曲线
D . AB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其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公平的观念
B . 发展的观念
C . 环境的观念
D . 权利的观念
(3)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合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 . ①③④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③④⑤
3. (4分)(2018·浙江模拟)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甲山坡在海拔2 200~2 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 . 气温高
B . 坡度较小
C . 气温低
D . 靠近河流
(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A . 常绿林
B . 高山草甸
C . 针叶林
D . 干旱灌木
4. (4分) (2015高二上·南郑期末) 以前,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①、②、③、④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是()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 (6分) (2019高三上·安庆期末)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
A . 涨潮时海浪堆积
B . 退潮时海浪堆积
C . 河流堆积
D . 海浪和河流共同堆积
(2)我国与图中潟湖形成相似的是()
C . 洪泽湖
D . 太湖
(3)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最可能是()
A . 地壳下沉
B . 大规模海退
C . 气候变干
D . 全球变暖
6. (6分) (2019高二下·阜阳开学考) 下图为甲、乙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A . 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
B . 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东北方向
C . 甲岛的南北距离比乙岛大
D . 甲岛日出东北时乙岛昼短夜长
(2)甲、乙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①终年盛行西北风②地形类型为盆地③河流流程比较短④地热资源较丰富
C . ①③
D . ②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岛的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
B . 甲岛以阳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
C . 乙岛西南海域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D . 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和海运
7. (2分) (2016高一上·北京期末) 读下图“长江巫峡景观图”,M所指的地质构造是()
A . 地垒
B . 地堑
C . 向斜
D . 背斜
8. (2分) (2015高二上·桓台期中) 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
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
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
C . ③
D . ②④
9. (2分)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 . 各功能区是均匀分布的
C . 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
D .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10. (4分) (2016高一上·绍兴期中)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

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小题。

(1)
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A . 石灰岩
B . 岩浆岩
C . 沉积岩
D . 变质岩
(2)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 流水沉积
C . 冰川沉积
D . 海浪沉积
11. (4分) (2017高三上·保定期末) 图1是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城镇中户籍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示意图(资料来源:普查办(201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里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主要是指()
A . 乡村人口
B . 城镇人口
C . 外籍侨民
D . 进城的农民工
(2)农民工对于城镇劳动力的人力资源贡献主要体现在()
A . 年龄
B . 受教育程度
C . 性别
12. (2分)“数字地球”是1998年由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提出的,严格讲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虚拟地球。

据此回答:
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包括()
①可持续发展②全球定位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全球定位系统⑤虚拟技术⑥网络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13. (4分) (2017高二下·成安期末)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 ,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上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 . 100 150
B . 100 350
C . 300 150
D . 500 150
二、综合题 (共4题;共64分)
14. (18分) (2017高二上·西湖月考)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

材料二:甲河流在20世纪70年代污染严重,有“欧洲下水道”之称。

(1)与①地比较,简述②地降水和气温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 20世纪70年代,甲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3)若此时为北京时间11月2日8点,则区时为11月2日2点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此刻两个不同日期分界线的经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简述④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15. (11分) (2017高一下·临川期末) 读某校同学赴“怀柔区花园村花卉蔬菜实践基地”考察后,撰写的考察报告(节选)和手绘花园村位置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报告(节选):解放初期,花园村地势低洼、土地贫瘠,主要种植高粱、黑豆等低产作物,只有少数高岗地才能种玉米。

21世纪初,花园村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培育和引种了百合、玫瑰等中高档花卉。

2009年非洲菊、康乃馨等10万盆精品花卉参展中国花卉博览会,5万枝精品百合远销日本。

近年来,花园村在花卉种植基础上,建成了集花卉、蔬菜、苗木、瓜果、粮食作物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观光园。

(1)
关于花园村地理环境的正确叙述有()(选择填空)。

A . 位于北京市城区东北方向
B .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
C . 附近有高速公路经过
D . 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2)
解放初期,花园村粮食产量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等。

(3)
21世纪以来,该村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近年来,该村发展新型农业旅游观光园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 (20分) (2019高二上·九江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辽河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是辽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这里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年平均降水量为375mm,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同时也是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交错区域。

下图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1)简述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指出图示农牧界线的推移规律并推测该地区此时期农业用地类型的面积变化。

(3)简析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4)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西辽河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7. (15分) (2017高二下·泉港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南茶区(图)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

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

(1)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藏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原因。

(2)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3)简述“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3题;共48分)
1-1、
2-1、
2-2、
2-3、
3-1、
3-2、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7-1、
8-1、
9-1、
10-1、
10-2、
11-1、
11-2、
12-1、
13-1、
13-2、
二、综合题 (共4题;共64分)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