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古凳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木古凳的文化内涵
明清硬木家具都代表了古代家具,本质的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家具和优雅的,未来,推陈出新,其材质优良,设计精巧,造型美观,做工精细,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艺术史和古代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与众多明清硬木家具一样,清代红木坐凳(又称墩、杌)作为我国古代家具大家族中的一员,其首要的一个功能在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实用性陈设品。
尽管传世的清红木坐凳流派不一,有宫廷和民间的中苏式、宁式、广式、海派之分,且式样繁多,但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高度适中,坐面宽绰光滑,气势雄伟华丽,与其它家具和谐地融为一体,从一个侧面共同营造了富有独特风韵的东方文化氛围。
清红木坐凳与现代家具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们既是实用的工艺品,又具有明确的社会功能,更能折射出时代的文化和艺术特征。
不管是选材、色泽、质感,还是具体的形态、装饰、雕刻等,清红木坐凳在各方面都凸现出我国古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执著追求,完整地表现了当时设计者独特的思想与气质,尤其是它们所独具的那种“富贵而不俗、华丽而不滥、端庄而不呆、厚重而不蠢”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清代宫廷皇室及民间普遍崇尚豪华气派、瑰丽多姿的时代特征和人文气息,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也正因为此,与明清其它硬木家具一样,清红木坐凳才广为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所欣赏,被公认为是人类文化中一项宝贵遗产而蜚声中外。
清红木坐凳在材质上,多选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贵重木料,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采用榫卯技术及雕刻、线角、卷涡、凹槽等艺术加工手段,因而具有天然质朴、浑厚典雅的艺术韵味。
造型上,则变化无穷,以坐凳为例,能工巧匠们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聪明才智,制作出了众多的式样和变体,如圆凳、方凳、四脚凳、梅花凳等等,不一而足,且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令人不胜玩味。
清中叶以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相互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因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中雕塑、建筑、宗教和工艺美术的影响,清红木坐凳(包括其它种类的各式家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表现为,大量追求以雕琢为主的工艺造型手法,善于运用雕、嵌、描、堆等多种表现手段;在装饰材料方面,除传统的影木、云石、螺钿外,还出现了嵌瓷、嵌象牙、嵌金属、嵌玉石、填珐琅以及透雕、平面实雕、立体雕等雕刻技艺,从而形成了中西合一、独树一帜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神态韵律。
如今,传世的清红木坐凳中不乏上乘之作,即便在今天仍让人叹为观止,并成为各国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收藏对象和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