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研究
开餐饮店人员配置方法(实用)

• 餐饮市场经营动态 • 班次安排和员工出勤率
•
确定人员配备的方法
看管定额定员法预告
影响餐饮部门人员编制和配备的各种因素
ONE
餐厅的类别、档次和接待能力不同类别的餐厅会因其提 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以 经营快餐、自助餐等为主的餐饮企业只提供简单的柜台 服务,所用员工偏少;而高级中西餐厅则因其服务的档 次和质量要求较高,分工较细,因此所涉及的员工也较 多。
结语 THREE
看管定额定员法预告
看管定额定员法
•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炒菜厨房,其具体编制方法为: (i)核定劳动定额:选择炒菜厨房的厨师和其他加工人员,根据经验积淀和 考察测定,确定每一位上灶厨师需要配备多少名加工人员,才能满足生产业 务需要,即确定炉灶看管定额,由此核定平均劳动定额,其计算公式为: Q=Qx/(A+B)其中:Q--看管炉灶定额数;Qx--测定炉灶台数;A--测定上灶 厨师数;B--为厨师服务的其他加工人员数。
THANKS
END
班次安排和员工出勤率
• 在日常的零点餐厅或宴会餐厅的经营运作中,餐厅员工 一般安排两个班次,即中餐和晚餐两种,早餐一般不经 营。
• 若是自助餐厅或其他要经营早餐的餐厅,则要安排三个 班次,所涉及的员工数量就要相应增加。另外,员工休 息时间的多寡和员工出勤率的高低也会影响餐厅人员的 编制。
餐饮部门人员编制和配备的方法
看管定额定员法
• (ii)核定人员编制在确定炒菜厨房平均劳动定额后,考虑到厨房劳动班次、 员工计划出勤率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会影响该厨房的人员配备,其人 员配备的计算公式应为:n=(Qn×F)/(Q×f)×7÷5,其中:Qn--厨房 炉灶台数;F--计划劳动班次;f--员工计划出勤率;n--定员人数;Q--看管炉 灶定额数。
餐饮管理的人员编制分析

餐饮管理人员编制的影响因素
餐厅档次和座位数量
市场状况和座位利用率
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厨房生产能力
餐饮经营的季节波动程度
班次安排和出勤率
餐饮管理的人员编制方法
餐饮企业或餐饮部门的主管、领班以上的管理人员
岗 职 人 数 定 员 法
根据工作需要来确定岗位设置,然后按岗定人。
餐饮部经理、总厨师长或行政总厨——各设1人
编制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1.核定接待人次
2.编制餐厅定员
餐饮管理的人员编制方法
餐厅、酒吧、宴会厅等的领位员、跑菜员、酒水员和桌面服 务员
接 待 人 次 定 员 法
1.核定接待人次 选择服务人员,观察测定在正常开餐的情况下,每 人可以接待多少就餐客人。 零点餐厅:20人/每服务员 团体、会议餐厅:30-40人/每服务员 宴会厅:一桌/每服务员 西餐扒房:一桌/2服务员
副职——企业餐饮规模 主管、领班——倒班和每周5天工作制
餐饮管理的人员编制方法
餐饮企业的管事部、冷荤厨房、面点厨房等
上 岗 人 数 定 员 法
依据某一部门或工种的日平均工作量来测定每天需要上岗的
人数。
上岗人数的确定以每人每日的工作量饱满、基本没有空闲时 间为原则,然后根据班次和倒休的需要来确定定员人数,计
餐饮管理的人员编制
餐饮管理的内部人员分工
组织决策工作
企业经理、餐饮总监或餐饮部经理
制定企业餐饮管理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管理目标; 全面组织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控制企业经营方向
组织市场调查,搞好销售预测,制定经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 做好资源配备,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
餐饮管理的内部人员分工
食品原材料供应
餐厅人员配备分析模板

每月法定工作日 20.83
餐厅人员编制公式 =XX*365/12/20.83
中餐厅班次描述
37.96607
时段 A班 B班 C班 D班
工作内容
午餐当班人数 晚餐当班人数 合计当班人数
餐厅每日就餐客人数数据 分析
From 1st to 15th June 午餐餐段大厅 包房 晚餐餐段大厅 包房
Monday 30 70 50 80
中餐厅人员编制分析
平均每日餐厅入座 午餐 4 (大厅34桌,包 房7-9 晚餐 12 桌)
(一楼传 菜4人, 工作内容 包括,海 鲜单传 递,明档 传菜,划 菜,及大 传菜员工数量 7 厅传菜) (二楼传 菜3人, 工作内容 包括,二 楼包房传 菜) 服务员数量 12 领位 3 中餐厅酒吧 2 主管 2 每日餐厅定岗人员数量 26
Wednesda
Tuesday y Thursday
30
20
20
50
80
90
60
40
50
80
90
130
Friday 30 120 60 140
Saturday 30 100 60 180
Sunday 40 50 70 100
Average
餐厅每日就餐客人人数曲线图
系列1
人数
建议:
就餐客人人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234567
周一至周日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我国饭店中层管理人才构成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中国饭店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也最早与国际进行接轨的行业部门。
目前,中国高星级酒店中有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下中国酒店中层管理人员配置现状又是如何呢?一、我国饭店中层管理人才构成现状二、我国饭店中层管理人才构成现状分析(一)目前我国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组成主要是酒店基层工作多年后提升上来的人员,这些人虽然熟悉酒店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技能,但文化程度不高,自身提升速度慢。
其次是曾经被派往国外酒店业较发达地区参与短期学习培训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心态较为稳定,已逐渐成为核心力量。
最后是来自全国各旅游学校专业的学生,他们在适应酒店工作环境后,接受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快的发挥。
(二)职业经理人资格获取率较高及地区分布据调查,现今中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资格获取率已达到90%多。
中国酒店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对从岗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实现经理职业化已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中层管理旅游人才分布也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分布也不同。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分布较多,中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分布则少。
三、造成我国中高层管理人员构成现状的原因分析(一)酒店人才的培养体系缺乏基础在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学校中,比如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原理、饭店督导原理等,从上述可看出他们大多只重理论、轻实践。
而且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部分从业者对所在酒店的利益、荣誉漠不关心,缺乏忠诚,敬业精神差,与人不能很好的合作交流,对工作挑肥拣瘦。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酒店人才培养计划,根基不好,培养出来的人才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二)饭店业起步较晚而且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目前,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和吸收国外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阶段以后,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多数国有酒店还是无法完全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食堂厨工配备标准

食堂厨工配备标准
食堂厨工的配备标准可以根据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如就餐人数、场所及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比例可供参考:
1. 食堂员工∶1/60~80(所有厨房工作人员/就餐人数)。
2. 食堂厨师∶1/250~300(厨师/就餐人数)。
以上是标准的人员配置比例,实际配置比例可以根据食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食堂面积较小,例如500㎡以下的分店,可以不设厨师长,设一名后厨主管即可;而800㎡以上的分店,则需要设立厨师长。
如果出品跨度较大,可以酌情设立厨师长1名以上。
此外,各岗位员工配置规范如下:
1. 面案主管/组长配备规范:每个分店配备一名面案主管/组长,也可根据店内实际运营情况酌情增减。
2. 面吧组长配备规范:设立面吧的分店需要配备一名面吧组长,来负责面吧运行和管理。
3. 热菜主管/组长配备规范:每个分店配备一名热菜主管/组长,也可根据店内实际运营情况酌情增减。
4. 凉菜主管/组长配备规范:每个分店配备一名凉菜主管/组长,也可根据店内实际运营情况酌情增减。
5. 面案人员配备规范:根据店内实际经营规模、营业面积、售卖方式、品种差异和单餐翻台情况配备(6~12人)。
6. 炒锅厨师人员配备规范:根据店内实际经营规模、营业面积、品种变动和单餐翻台情况配备(6~8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人员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餐饮业专业人士。
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研究

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研究一、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现状1、国内饭店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高目前,国际上饭店人员配比的平均水平是一间客房数相对应一个员工,也就是1:1配置比例。
而根据国内一些饭店用工数据来看,国内饭店的人员配置比例要比国际上的平均水平高出60%,劳动力价格为国外一些国家的10%—30%左右[1]。
在国际上,经济型饭店的用工比例,一般在0.4: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一般在1:1左右;中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0.7: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这类饭店在1:1.2;高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1:1.2,而国内饭店则需要1:1.8[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内饭店的总用工比例比国外饭店无论是在哪种类型上都高出许多。
国际饭店一般按照淡季用工的需要来确定长期合同工数量,同时用临时工来满足旺季用工的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饭店长期雇佣员工的数量。
国内饭店目前面临着总体房价偏低和人力成本偏高等顽症。
虽然现在国内一些饭店也引进了这样的员工配比方法,如上海锦江之星30%的员工是合同工,70%的员工是按实际需要安排工作、支付相应报酬的劳务工,以便饭店能按照业务需要迅速调整、控制人工成本[2],但总体而言,在服务质量及人工成本的控制方面与国外饭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表1)。
表1 国际饭店业雇员与人工成本比(资料来源:Horwath International, The Worldwide Hotel Industry, 1993)2、国内对客服务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少从国内饭店一些部门的具体人员配置上,也与国外饭店存在较大的差距。
例如,在前台接待人员的比例设置上,国内饭店采用了简单的职能分工,一般包括:预定、接待、收银等部分,采用正常的轮班制,而后勤部分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所有职能部门齐全)、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设置不够完善及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用工人数往往比直接对客服务的人员要多得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的总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酒店部门设置和员工人数配备

酒店部门设置和员工人数配备
按酒店业内的行业规律,通常员工数量是客房数量的1.5倍,即100间客房的饭店员工数量在150人左右。
根据岗位的不同,有的员工是行政班,有的需要倒班(两班或三班倒)。
这是指以客房、餐饮营业为主,娱乐为辅的酒店。
正规的酒店应有八大部门:
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保安部,工程部,销售部,人事部,财务部。
如果是附带有KTV,洗浴中心,保龄球等设施的酒店还有一个娱乐部,有时候娱乐部会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来运营管理。
前厅部下有:前台,礼宾部,总机房,车队,商务中心,行政楼层
客房部下有:洗衣房,房务,清洁工(PA)
餐饮部下有:宴会厅,酒吧(包括大堂酒廊),中餐厅,西餐厅,日本料理等等(根据具体情况来分)
销售部下有:宴会销售,客房销售,预订部,公关部等。
财务部下还有采购部,人事部下还有员工培训部。
按员工等级来分依次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副总监)-部门经理(副经理)-主管-领班-员工
以上这些是标准四-五星级酒店的通常员工配备,仅是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酒店星级的不同来按实际需要配备。
每天多一点点的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能够多一些选择,选择云卷云舒的小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开餐饮店人员配置方法(实用)

班次安排和员工出勤率
在日常的零点餐厅或宴会餐厅的经营运作中,餐厅员工一 般安排两个班次,即中餐和晚餐两种,早餐一般不经营。
若是自助餐厅或其他要经营早餐的餐厅,则要安排三个班 次,所涉及的员工数量就要相应增加。另外,员工休息时 间的多寡和员工出勤率的高低也会影响餐厅人员的编制。
TWO 餐饮部门人员编制和配备的方法
因此,其人员配备也 必须与其时段的客流 量相符合适应。
厨房生产能力和员工技术熟练程度
厨房生产能力主要涉及厨房设备投入和员工生产技术熟练程度两个方面。 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可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厨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越熟练,其劳动效率也会越高,厨房的生产能力也随
之加强。一般来说,厨房的生产能力是以炉灶多寡作为主要标志的,厨房 的设备越先进,员工的生产技术越熟练,其劳动效率就越高,生产能力就 越强,炉灶数目也随之增加,相应地餐厅的接待能力也大为增加。
厨房定员=(180÷30×2)/
厨师和其他加工人员按1∶1的比例配
(0.5×98.7%)×7÷5=34.04≈35
比。
(人)
THANKS
END
看管定额定员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案 例 : 某 社 会 餐 馆 有 餐 位 1 8 0 个 , 每 周 02
问该厨房的劳动定额和员工配备人数
工作5天,每天2班制,员工计划出勤
应该为多少?案例解答:厨房定额=
率为98.7%。根据惯例,该餐馆所属
(180÷30)/(6+6)=0.5(台/人)
厨房每30个餐位配备一台炉灶,上灶
餐饮部人员配置方法
2017新版
汇报人姓名
对于餐饮部门的人员配备而言,主要还是要确定从餐饮部整体到 下属各机构所需人员的数量。但餐饮部门人员的配备不是一劳永 逸、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客流量和菜品种类及烹饪复杂程度的 变化,而及时地变更数量。
饭店人员配置培训计划方案

饭店人员配置培训计划方案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饮食的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饭店作为餐饮服务的主要场所,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证服务品质和顾客满意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饭店人员配置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饭店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份饭店人员配置培训计划方案,希望能够提高服务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饭店人员现状分析目前,中国饭店人员配置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员工素质不高:目前一些饭店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其中包括服务技能、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等方面。
2. 岗位需求不匹配:饭店的岗位分工不明确,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3. 培训机制不完善:现有饭店的人员培训机制还有待完善,在培训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饭店人员配置培训计划,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饭店人员配置培训计划方案1. 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提高饭店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满足顾客的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包括礼仪、沟通、烹饪等方面;-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完善饭店的岗位分工,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健全饭店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2. 培训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饭店人员配置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技能培训:包括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烹饪技能培训等;- 职业道德培训:进行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加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岗位分工培训: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在工作之初进行详细的岗位培训;- 培训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方法的制定和规范。
3. 培训形式针对以上培训内容,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传授服务技能、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 实操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员工的烹饪技能、服务技能等;- 观摩学习: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外出观摩学习,学习优秀饭店的服务理念和方式;- 在岗培训:将培训内容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由员工的上级领导进行现场辅导和指导。
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怎么写

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怎么写随着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成为了餐厅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写一份合理、科学的人员配置计划书,对于提高餐饮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编写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的要点。
首先,编写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需要充分了解餐厅的经营特点和目标。
在编写计划书之前,应对餐厅的规模、餐饮种类、客流量、经营时间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餐厅的经营状况,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其次,人员配置计划书应包含餐厅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
根据餐厅的经营特点和目标,确定各个岗位的设置和职责,例如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
在设置岗位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关系,确保餐厅的工作流程顺畅、高效。
再次,根据餐厅的经营情况,合理确定每个岗位的人数。
在确定人数时,要考虑到餐厅的客流量、用餐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差异,以及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劳动力成本。
合理的人员配置可以保证餐厅在不同时间段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最后,人员配置计划书应包含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计划。
餐饮行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对于餐厅的经营质量至关重要。
计划书应明确员工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周期,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员工管理制度,包括考勤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制度等,以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综上所述,编写一份合理、科学的中餐人员配置计划书是餐厅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深入了解餐厅的经营特点和目标,确定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合理确定人员数量,并制定员工培训和管理计划,可以提高餐厅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只有不断优化人员配置,餐厅经营才能更加高效、有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餐饮体验。
中国饭店人力配比研究

中国饭店人力配比研究一、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现状1、国内饭店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高目前,国际上饭店人员配比的平均水平是一间客房数相对应一个员工,也就是1:1配置比例。
而根据国内一些饭店用工数据来看,国内饭店的人员配置比例要比国际上的平均水平高出60%,劳动力价格为国外一些国家的10%—30%左右[1]。
在国际上,经济型饭店的用工比例,一般在0.4: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一般在1:1左右;中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0.7: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这类饭店在1:1.2;高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1:1.2,而国内饭店则需要1:1.8[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内饭店的总用工比例比国外饭店无论是在哪种类型上都高出许多。
国际饭店一般按照淡季用工的需要来确定长期合同工数量,同时用临时工来满足旺季用工的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饭店长期雇佣员工的数量。
国内饭店目前面临着总体房价偏低和人力成本偏高等顽症。
虽然现在国内一些饭店也引进了这样的员工配比方法,如上海锦江之星30%的员工是合同工,70%的员工是按实际需要安排工作、支付相应报酬的劳务工,以便饭店能按照业务需要迅速调整、控制人工成本[2],但总体而言,在服务质量及人工成本的控制方面与国外饭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表1)。
表1 国际饭店业雇员与人工成本比(资料来源:Horwath International, The Worldwide Hotel Industry, 1993)2、国内对客服务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少从国内饭店一些部门的具体人员配置上,也与国外饭店存在较大的差距。
例如,在前台接待人员的比例设置上,国内饭店采用了简单的职能分工,一般包括:预定、接待、收银等部分,采用正常的轮班制,而后勤部分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所有职能部门齐全)、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设置不够完善及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用工人数往往比直接对客服务的人员要多得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的总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模块一:饭店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客房部 饭店经理 综合部
图1-1 经济型饭店的组织机构设置图 总经理 总经理
房务部经理 前厅 客房
经理办公室 人事员 保卫员 保管员
餐饮部经理 餐厅 厨房
图1-2 小型饭店组织机构设置图
图1-3 中型饭店组织机构设置图
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前厅部经理 客房部经理 餐厅部经理 财务部经理
经理办公室
总 台 服 务 员
任务实施:
饭店人力资源配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投入原则 2.合理运用原则 3.良性结构原则 4.提高效益原则
任务分析:
在饭店服务中,有几个简单的方程式能够帮助员工理解自己所处地 位和对待客人态度的重要性。饭店员工应当认识到自己在饭店所扮 演的重要角色,而不能把自己当作简单的一个普通的员工。
5.培训助理岗位职责:(1)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 结合企业现有情况拟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2)新员 工的培训和跟踪评价;(3)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工作; (4)员工奖惩审核;(5)其他宣传工作;(6)企业文 化建设工作。 6.绩效考核助理岗职责:(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 绩效综合测评指标体系;(2)完善考核制度,有序地组 织绩效考核工作;(3)反馈考核结果,对人员调整提供 建议,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率。 7.劳动关系助理岗位职责:(1)定期或不定期做好员 工调查活动,了解一线员工生产和生活情况;(2)处理 员工投诉,审核各类员工纠纷处理结果;(3)协调劳资 关系,处理工伤事故;(4)深人了解员工的思想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生产 积极性。
(二)饭店人力资源管理 的特点
1.是对人的管理 2.是科学化的管理 3.是全员性的管理 4.是动态的管理
餐饮生产人员的配置

餐饮生产人员的配置生产人员的配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满足餐饮生产的厨房员工(含管理人员)的合理配备,也就是厨房员额;二是指生产人员的分工定岗,即厨房各岗位的确定、安置人员的定员。
厨房员工选配的情况即定员定额是否恰当合适,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力成本的开支和厨师队伍的士气高低,而且对餐饮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餐饮生产管理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
因此,此项工作是餐饮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基础工作,必须抓细做好。
(一)确定生产人员数量的要素不同规模、不同档次、不同规格要求的饭店的厨房员工配备的数量自然各不同。
即使同一地区、同一规模、同一档次饭店的厨房,配备的员工数量也不尽相同。
曩员工配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再进行生产人员的配置才是全面而可行的。
1.餐饮生产规模厨房生产规模的大小,厨房的生产能力如何,对生产人员配置起着主要作用。
厨房规模大,餐饮服务接待能力大就,生产任务无疑较重,配备各方面的生产人手就要多;反之,厨房规模小,餐饮生产及服务对象有限,厨房则可少配备一些人手。
2.厨房的布局和设备厨房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生产流程顺畅,货物运输路程短,生产人员就可减少;厨房多而分散,各加工、生产厨房间相距较远,或不在同一座建筑物、同一楼层,配备的餐饮生产人员则要增加。
厨房设备性能先进,配套合理,功能全面,不仅可以节省人员,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相反,则需多配备人员以增加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
3.菜单与食品标准菜单是餐饮生产的任务书。
菜单品种丰富,规格齐全,加工制作复杂,加工食品标准要求较高,无疑要加大工作量,生产人员则要配备较多;反之,人员可减少。
快餐厨房由于供应菜式固定、品种有限,因此,厨房人员比零点厨房可少配。
4.员工的技术水准员工技术全面,操作熟练程度高,工作效率就高,厨房员工就可少配;员工大多为新手,不熟悉厨房食品规格标准,工作效率低,不仅员工要配齐,而且,更应配齐技术水平高的员工。
食堂人员配置方案

食堂人员配置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人的饮食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卫生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作为学校或单位的重要场所,食堂的管理与服务也成为衡量学校或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堂人员配置方案是保证食堂卫生安全的关键,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食堂人员配置方案。
一、厨师配置首先,食堂厨师是食堂的重要人员。
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卫生意识决定了食物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因此,优化食堂人员配置方案,合理配置厨师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中小型食堂需要配置一名厨师主厨和一名副手。
而对于大型餐厅,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加,以保证食堂的高效运营和食物的质量安全。
二、服务员配置其次,服务员也是食堂人员配置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顾客的用餐体验。
因此,食堂在配置服务员人数时,应该根据顾客数量和用餐场所大小来进行适当增减。
在服务员的培训方面,应该注重他们的礼貌服务和卫生常识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卫生水平。
三、清洁工人配置另外,清洁防疫也是食堂管理的关键环节。
清洁工人负责厨房的绿化、清理和消毒,保证食堂的环境卫生。
在配置清洁工人时,应遵循“防疫第一,清洁第二”的原则,根据清洁区域和用餐量来加减配人。
另外,在清洁工人的培训方面,应注重擦拭、消毒技艺的培训,以保证食堂的环境卫生。
四、后勤保障配套最后,在食堂人员配置方案中,还应该注重后勤保障配套。
后勤保障配套包括餐具消毒保洁、水电设备维护和食材采购等。
高效的后勤保障配套可以有效提高食堂的运营效率,提高餐饮质量。
因此,在配置食堂人员时,应该适当增加后勤保障人员,让食堂的各项服务得以无忧进行。
优化食堂人员配置方案是提高食堂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它可以有效提高食堂的餐饮质量与服务质量,也是保证学校或单位职工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只有加强食堂人员配置管理,才能让广大群众在用餐过程中吃得放心,让学校或单位管理者更有底气。
我国饭店人员流动研究(全文)

我国饭店人员流动研究XX:1673-291X(20XX)02-0172-03ZG饭店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到20XX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 751家,比上年末增加923家,增长7.8%。
由于旅游业空前的进展和20XX年奥运会的马上召开,全国各地又掀起新一轮饭店建设高潮,饭店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更多的外资饭店、外方饭店治理集团进入,人才将成为制约饭店业进展的“瓶颈”,其中,最严峻的问题是饭店员工的流失率普遍较高。
行业进入门槛低,市场人力资源供给充足,任期与工作业绩远离,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我们人力资源部门的治理者们对酒店员工的高速流动不以为然。
但当治理成本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不管是经理、主管或是一般员工,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是这个员工年工资的70%到200%之间),服务质量和安全事故剧增,员工精神涣散,离职文化侵蚀等问题接踵而至时,我们不得不对员工的高流动性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酒店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和进展。
一、饭店人员流动现状高流动率是目前存在于许多饭店的普遍现象,而饭店业的人才流动更是一直高居各行业之最,创下了年流动率30%多的平均水平,甚至个别饭店在半年内,员工因各种因素离开的占饭店总人数的50%之多。
据统计,一些国际著名的品牌饭店的人员流动率一般操纵在10%~15%之间。
我国饭店一线操作服务层员工流动最为频繁,21~30岁这一年龄段的员工流失率最高,而这一年龄段的员工占饭店员工总数的比重约为36%。
根据ZG 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ZG23个城市部分星级饭店的调查统计,近5年饭店业员工流动率分别为25.64%,23.92%,24.2%,22.56%,23.41%,平均流动率高达23.95%,远高于国际水平,并且这种现象在低星级酒店中表现更为严峻。
二、饭店人员流动原因有关饭店人员流动原因的研究成果很多,国外的如培训与降低流动率是正相关的(安福索,1994;罗亚尔泰,1996),个人及团体奖励是否有力对流动率有不同影响(帕克,毕晓普,Ofori-Dnkw,1994),自主员工团体有时能降低员工流动率(莱瑟,1996)等,但都是从某一个因素对流动率影响的角度来研究,缺乏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研究2010-11-03 19:44一、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现状1、国内饭店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高目前,国际上饭店人员配比的平均水平是一间客房数相对应一个员工,也就是1:1配置比例。
而根据国内一些饭店用工数据来看,国内饭店的人员配置比例要比国际上的平均水平高出60%,劳动力价格为国外一些国家的10%—30%左右[1]。
在国际上,经济型饭店的用工比例,一般在0.4: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一般在1:1左右;中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0.7:1的平均水平,而国内这类饭店在1:1.2;高档饭店的用工比例,在国际上一般在1:1.2,而国内饭店则需要1:1.8[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内饭店的总用工比例比国外饭店无论是在哪种类型上都高出许多。
国际饭店一般按照淡季用工的需要来确定长期合同工数量,同时用临时工来满足旺季用工的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饭店长期雇佣员工的数量。
国内饭店目前面临着总体房价偏低和人力成本偏高等顽症。
虽然现在国内一些饭店也引进了这样的员工配比方法,如上海锦江之星30%的员工是合同工,70%的员工是按实际需要安排工作、支付相应报酬的劳务工,以便饭店能按照业务需要迅速调整、控制人工成本[2],但总体而言,在服务质量及人工成本的控制方面与国外饭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表1)。
表1 国际饭店业雇员与人工成本比(资料来源:Horwath International, The Worldwide Hotel Industry, 1993)2、国内对客服务人员配比比例比国外饭店少从国内饭店一些部门的具体人员配置上,也与国外饭店存在较大的差距。
例如,在前台接待人员的比例设置上,国内饭店采用了简单的职能分工,一般包括:预定、接待、收银等部分,采用正常的轮班制,而后勤部分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所有职能部门齐全)、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设置不够完善及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用工人数往往比直接对客服务的人员要多得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的总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在国际上,许多饭店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如充分授权)以及宾客关系管理,在前台除了常规的柜台设置之外,还大大增加了与客人尽可能多接触的宾客关系人员的数量,确保一对一服务方式顺利进行,以及提高了与客人沟通的时间,这样容易将问题解决在客人产生不满前,大大提高了顾客价值。
如国内多数饭店客房服务人员打扫的房间数一般在10间左右,而国外在15间左右。
3、国内人员配比比例呈不合理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饭店人员的配置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呈现出恶性的急剧下降的状况,饭店对人员的需求量尤其是一线员工的需求量极大。
目前由于中国饭店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快,而饭店的平均人工成本在十几年间增加的幅度相当小,造成饭店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不断自主快速流动这一令饭店不容乐观的人员比例下降的趋势。
这样大比例的人员流动,这种以一线人员流动为主而二线人员较为稳定的流动类型,并不会给饭店带来好外。
相反,增加了饭店的培训费用及人工成本,影响了服务质量。
而与此相比之下,国外则较为稳定。
二、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现象的原因分析国内饭店与国外饭店,高星级饭店与低星级饭店的人员配置是不同的,无论是从总体数量上还是职能分配上都存在不同。
这其中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行业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1、人力市场丰富程度我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充足的劳动力。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高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引进,工厂、企业的改制改革,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在国内市场上,有大量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有许多的人处于待业中。
尽管国家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尽管政府尽力帮助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但仍无法解决目前根本的问题。
所以我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且价格比起一些国家来说是相当低的。
他们为了先解决生存问题,便容易选择相对来说对文化水平,技术要求不高的饭店服务行业,这就为饭店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饭店经营者也因为饭店发展需要及目前人员流动率过高的原因,大量招工,从而影响了饭店人员配比的水平。
2、政府相关规定根据国家劳动局的规定,目前饭店中自动化设备需要有人三班看管(国际上饭店的自动化设备是不需要安排人员看管的)。
事实上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没有考虑到饭店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定使得饭店耗费了至少6到8个人员的成本开支。
比如,饭店前台的外币兑换业务,按银行规定一个班次要配备2人以上才可被批准,其他前台人员是不允许兼职的。
这个规定使得饭店需要配备专门的提供外币兑换业务的人员,而不能按灵活工作制的方法安排人员[3]。
这样的人员配备虽然在数量上十分充足,但是员工都只能各自顾各自的工作,缺乏相互间很好的互助合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我国饭店人员配置数量远远高于国际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
3、专业化配套公司完善程度目前由于社会化分工不够发达,缺乏饭店可以将其非核心业务放心地交由一些可选择的、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公司处理的公司,造成我国饭店专业化配套服务公司还没有形成。
因此国内饭店通常需要聘请大量固定的工程人员、卫生服务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等,从而大大增加了固定员工的数量。
而欧洲和美洲的饭店得益于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体系及高度细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这些城市拥有高技术和设备及人员的专业饭店清洁保养服务公司,为饭店的客房、餐厅、厨房和健身娱乐等设施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保养和清洁卫生。
如法国的阿维尼翁的一家名为“HOTELLE MANGNAN和B”的拥有70间客房的小饭店,其整个饭店,总经理+管理人员+服务员只有4人[4]。
(二)行业因素除了诸多客观的社会因素,在饭店业的内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主观的因素,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便形成了国内外饭店人员配置的差异。
1、饭店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目前一些饭店经营者考虑的中心是如何从扩大经营、开拓市场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利润,却疏忽了人员配置比例对饭店利润的直接影响(通常饭店人工成本占饭店成本总额的30%左右,而若考虑人工效率,则这一比例将更大),而即使考虑到这一问题,这些经营者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因此通常通过制定各种规范、细致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工,最终的表现形式是降低了员工的工资。
在这方面,国外饭店经营者相比之下,会比国内经营者更看重“以人为本”、“员工满意度”及其它理念的体现。
2、饭店服务理念国外大多数饭店基于“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往往将饭店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职能部门组成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人力资源,计划财务,市场营销,工程,安保等部门组成。
二是以经营部门组成的利润中心,利润中心由客房部,餐饮部,娱乐部,商场及其他经营部门组成。
这两个中心互相支持、配合,为了饭店经营的最终目标而工作,使顾客满意,使饭店盈利。
因此国外饭店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那些与顾客有更多接触的客户服务的一线部门。
而目前我国饭店虽说也是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但在部门设置过程中,却更多的是设置诸如办公室、综合部等类似的部门,这些部门需要相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提高了饭店人员配置的比例,但仅对饭店运行有一定的作用,却无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无形之中增加了人工成本。
3、饭店机制由于我国一些饭店还受到国有饭店传统机制的制约,一些遗留问题(尤其是老员工问题)还体现在员工配比上比其它饭店来得大。
三、中国饭店人员配比现象的思考1、人员配比与人工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关人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对于饭店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了。
在饭店业甚至社会上所有的行业都存在着为了取得最大的净收入,把人工成本这项灵活性较大的成本减至最低的要求。
现代饭店有多种的类型,任何一家饭店都要根据自己饭店的类型来计算,明确制定人工成本为收入的百分之几或应限制在什么范围内。
根据国外对饭店、汽车旅馆、餐馆等人工成本分析表明,饭店和汽车旅馆的人工成本一般为总收入的30%至40%。
而要将人工成本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甚至更低,必须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是对人员配比进行科学调整,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5]。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运用先进设备,有效控制人工的劳动产出来提高。
随着现代科技达到一定水平,在同类饭店设施设备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饭店更应该通过改变、完善现行的饭店人员配置这样一个更灵活、更直接的因素来实现降低人工成本,从根本上达到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
人工成本是基本工资加附加津贴,基本工资是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如一个月或一年得到的固定薪水[5]。
因此,人工成本很直接的就与饭店长期雇用员工,临时钟点员工的人数,以及饭店最佳人员配置有着必然的联系。
尤其是SA8000标准的出台及劳动力紧张状况下,饭店越来越关注人工成本的控制问题。
湖北中南大饭店以客房部为例,于2001年对人员编制重新进行了调整和配备,其客房部原配备人员48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服务人员及清洁工43人),经过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服务员实际工作量的考核,决定由原48人减到26人(管理人员5人,服务人员及清洁工21人),减幅达45.8%。
减少的人员每人月平均工资按550元计,一年可以为饭店工资开支节省14.5万元(不含奖金),大大减少了经营成本,同时又提高了劳动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6]。
2、人员配比与饭店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任何一家饭店产品都是由其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部分组成。
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饭店不断提高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各饭店的可比性越来越小。
伴着“以人为本”概念的出现和不断延伸,饭店经营者也逐步将目光转向软件项目,服务质量自然就成了饭店注重和提高的关键所在。
而饭店服务是由人来提供的,这就要求饭店对服务人员的配置要合理,且恰到好处。
若是人员配置过少(指的是真正直接对客服务的人员不足),则对客人的关注程度必然降低,客人就不容易得到满意。
反之,若人员配置过多,员工每天仅有极少的工作量,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员工就会慢慢形成惯性,养出惰性来,在遇到客人有要求时,很可能会推三阻四,互相推托。
3、人员配比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信息经济时代敲开中国之门,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的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其创造财富的能级高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技术,即技能,是员工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身心无超负荷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工作的基础。
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积累可以产生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和收益的增加,从而使企业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服务。
提高生产效率是由人决定的,而成本部分又有很大一部分为人工成本,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又决定着人员配置的水平。
随着电脑及自动化设备不断引入饭店,很多饭店中比较繁琐的工作,可以交由电脑等自动化设备来完成。
这样就减少了人员的劳动量,甚至可以减少员工的配备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