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区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漯河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区2020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邻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4种
B.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乙二醇与甘油互为同系物
D.油脂在烧碱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
D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A.邻二甲苯苯环上有2种H原子;
B.取代苯环上氢原子的碳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解答:解:A.邻二甲苯苯环上有2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A错误;
B.苯是平面结构,取代苯环上氢原子的碳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甲基上有一个氢也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13个,故B错误;
C.乙二醇与甘油含羟基的数目不同,不为同系物,故C错误;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同系物等,题目难度不大,准确掌握同系物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 常温下,甲、乙两杯醋酸的稀溶液,甲的pH=2,乙的pH=3,对下列叙述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水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中水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1/10 B.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H)甲>10c(CH3COOH)乙
C.中和等量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杯醋酸溶液的体积:10V(CH3COOH)甲>V(CH3COOH)乙
D.甲中的c(OH-)为乙中c(OH-)的1/10
参考答案:
C
3.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Z元素是.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和.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和.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钙;氧.
(2)CaS;CaC2.
(3)SO2;SO3.
(4)CO2+CaO=CaCO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WY 型的离子化合物只能是ⅠA﹣ⅦA与ⅡA﹣ⅥA,在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只可能形成MgO、CaS、NaF、KCl四种物质;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同族元素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可能为SO2、SO3;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间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的一般处于第二周期,Z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X可能为碳元素或氮元素;WY的化合物为CaS.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WX2的化合物可能为CaC2的化合物,X可能为碳元素;
⑤碳元素和硫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SC2.
故W为钙元素;X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氧元素.
【解答】解: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WY型的离子化合物只能是ⅠA﹣ⅦA与ⅡA﹣ⅥA,在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只可能形成MgO、CaS、NaF、KCl四种物质;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同族元素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可能为SO2、SO3;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间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的一般处于第二周期,Z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X可能为碳元素或氮元素;WY的化合物为CaS.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WX2的化合物可能为CaC2的化合物,X可能为碳元素;
⑤碳元素和Y为硫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CS2.
故W为钙元素;X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氧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钙元素;Z为氧元素.
故答案为:钙;氧.
(2)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CaS、CaC2.
故答案为:CaS;CaC2.
(3)由上述分析可知,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别是SO2、SO3.
故答案为:SO2;SO3.
(4)WZ为CaO,X和Z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为CO、CO2,CO2与CaO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O2+CaO=CaCO3.
故答案为:CO2+CaO=CaCO3.
4. 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

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
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 molBr2发生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
5. 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水和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
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3molNa2O2发生反应,有12mol电子转移
D.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毒
参考答案: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B、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氧化剂对应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C、根据反应过程转移的电子的量来计算回答;
D、根据化合价规则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确定物质的性质.
解答:解:A、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Na2O2是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Fe2O3是还原剂,故A错误;
B、还原剂Fe2O3对应的产物Na2FeO4是氧化产物,氧化剂Na2O2对应的产物Na2FeO4和Na2O叫还原产物,所以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在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中,铁元素化合价共升高6价,所以反应过程转移的电子的量为6mol,消耗3molNa2O2,故C错误;
D、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在Na2FeO4中Fe为+6价,居于铁元素的最高价,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子转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6. 若某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Cu+2H+=Cu2++H2↑,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一定为原电池(B)该装置一定为电解池
(C)金属铜为电解池的阳极(D)电解质溶液可能是硝酸溶液
参考答案:
A

7.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参考答案:
C

8. LiAlH4、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反应放出H2,LiAlH4在125℃分解为LiH、H2和Al。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LiH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g/mol
B.1 mol LiAlH4在125℃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
C.LiAlH4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 + 2H2O = LiAlO2 + 4H2↑D.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
参考答案:A

9.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 + 乙 = 丁 + 己,甲 + 丙 = 戊 + 己; 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
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加入水中:2O22﹣+2H2O═4OH﹣+O2↑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H++OH ﹣═H2O
C.用FeC1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D.向AlC1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13++3NH3?H2O═Al(OH)3↓+3NH4+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氧化物应保留化学式;
B.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应保留化学式;
C.电荷不守恒;
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
【解答】解:A.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故A错误;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HCO3﹣+OH ﹣═H2O+CO32﹣,故B错误;C.用FeC1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向AlC1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A1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故选:D.
11. 跟Na、、、NaOH、、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2. (2010·上海卷)22.由5mol Fe2O3、4mol Fe3O4和3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

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4:3 B.3:2 C.3:1 D.2:l
参考答案:
BC
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

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2O3+Fe=3FeO 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2O3+Fe+FeO=Fe3O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可能。

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

13. 2017年5月9日发布了113号Nh、115号Mc、117号Ts、118号Og这4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
分别分别为“”(nǐ)、“镆”(mò)、“”(tián)、“”(à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1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VB
B. 这四种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C. 118号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其余三种为固态
D. 117号元素Ts位于金属非金属分界线上,可能是半导体,与它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9
参考答案:
C
A. 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86+32=118,是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位于18列,115号元素处于第15列,故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故A错误;
B. 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
=86+32=118,是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位于18列,113号Nh、115号Mc、117号Ts、118号Og 这4种位于ⅢA、ⅤA、ⅦA和0族,故B错误;C. 根据元素周期律,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卤素中的碘为固体,则117号Ts为固体,第VA族的P为固体,则115号Mc为固体,第ⅢA族的113号Nh为金属元素,为固态,故C正确;D. 117号元素位于Ts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 族,是金属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元素,属于导体,与它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32=85,故D错误;故选C。

1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不产生沉淀的是( )
A.Na+ 、Mg2+、Cl-、HCO3-
B.H+、NH4+、Al3+、SO42-
C.H+、Cl-、CO32-、NO3-
D.K+、AlO2-、NO3-、OH-
参考答案:
D

15. 2015年中美专家研制出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该电池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用AlCl4-、A12C17-和有机阳离子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山石墨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铝电极
B .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充电时,AlCI 4-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D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Al -3e -+7 AlCl 4-===4A12C17-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 、放电时是原电池,铝是活性电极,石墨为惰性电极,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电子由铝电极经用电器流向石墨电极,A 错误;B 、充电时,铝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 错误;放电时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有机阳离子由铝电极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B 错误;C 、充电时石墨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 n + AlCl 4– – e - =C n AlCl 4,因此充电时,AlCl 4-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C 错误;D 、根据示意图,放电时,铝为负极,铝跟AlCl 4– 得到电子生成Al 2Cl 7–,负极反应为:Al –3e - + 7AlCl 4– =4Al 2Cl 7–,D 正确;答案选D 。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Ⅰ.甲同学欲配制0.55 mo1·L —1 的NaOH 溶液200mL (存在200mL 容量瓶)。

称量操作如下:
①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

称量前先调节天平零点。

用“↓”表示在天平右盘上放置砝码,用“↑”表示从天平右盘上取下砝码。

取用砝码情况和游码读数如下: 砝码质量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先↓后↑

先↓后↑

先↓后↑
烧杯的质量为 g 。

②称量烧杯和NaOH 固体的质量。

再在天平右盘上放置 g 砝码,将游码的位置移到 g 的位置,往烧杯中逐渐加入NaOH 固体,直到天平达到平衡。

Ⅱ.乙同学欲用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 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 溶解 ④ 转移 ⑤洗涤 ⑥
定容
⑦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3)第⑥步实验的操作是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3分)【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苹果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苹果酸,可用乙酸和X 为原料按如下线路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A 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X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中有 _______________种官能团。

(4)有关E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能发生银镜反应
B .1 mol E 能与2 molH 2反应
C .能发生消去反应
D .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苹果酸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形成的环状酯有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取代反应(2分) (2)CH 3CHO (2分) (3)2(2分) (4)B 、D (2分)
18. 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

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甲醇:CO ( g ) + 2H 2 ( g ) CH 3OH
( g ) △H =-90.8 kJ·mol
-1
在一容积可变的 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 和20 molH 2,CO 的平衡
转化率随温度(T )、压强(P )的变化如图所示,当达到平衡状态A 时,容器的体积为20 L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如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 CO 和20mol H 2, 则在平衡状态B 时容器的体积V (B )= L 。

(3)关于反应CO(g)+2H 2(g)
CH 3OH(g)在化学
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CO 的含量保持不变
B .容器中CH 3OH 浓度与CO 浓度相等
C .2V 正(CH 3OH )=V 正(H 2)
D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CO(g)+2H 2(g)
CH 3OH(g),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 投料,测得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
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T 1 < T 2 <T 3
B .正反应速率:ν(a )>ν(c ); ν(b )>ν(d )
C .平衡常数: K(a) =K(c) ; K(b) >K(d)
D .平均摩尔质量:M(a)<M(c); M(b)>M(d) (5)已知CO 2(g )+H 2(g )
CO (g )+H 2O (g )
△H= + 41.3 kJ·mol -1 ,试写出由 CO 2和H 2制取甲醇的 热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K=C(CH 3OH)/C 2(H 2)?C(CO) (2)4 (3)A C D (4) A
(5)CO 2(g) +3H 2(g) CH 3OH(g) +H 2O(g) △H=-49.5 kJ·mol -1
19. (16分)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

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反应Ⅰ Ni(S)+4CO(g) Ni(CO)4(g)△H 1<0 反应Ⅱ Ni(CO)4(g)
Ni(S)+4CO(g) △H 2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Ⅰ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
有 、 。

(2)已知350K 下的2L 密闭容器中装有100g 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 反应),通入6 molCO 气体发生反应Ⅰ制备Ni(CO)4,容器内剩余固体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0min 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①反应Ⅰ在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i(CO)4)= 。

②若10min达到平衡时在右端得到29.5g纯镍,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Ⅱ中△H2 0(填“>”、“<”、“=”);若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

(双选)
a.平衡常数K增大b.CO的浓度减小c.Ni的质量减小d.v逆[Ni(CO)4]增大(4)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 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

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NiO(OH)+MH Ni(OH)2+M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