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冀人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共18页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冀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冀教版

⼋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冀教版第⼀单元解放战争时期时间:1945.8.28 ——10.10 ⽑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的----中共:尽⼀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团结教育⼈民。

蒋介⽯: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民。

结果:签订《双⼗协定》或《会谈纪要》内容: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备战,建⽴独⽴、⾃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影响: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表达了和平诚意,团结了⼈民,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双⼗协定贯彻结果:蒋介⽯撕毁协定,1946.6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苏皖、⼭东、晋察冀)影响:给⼈民带来灾难,造成台湾与⼤陆分离⾄今未能回归。

陕⽢宁:1947.3 延安,⽑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转战陕北原因:以较⼩兵⼒吸引敌军主⼒⽀援其它战场,⿎舞军民战⽃意志和胜利信⼼。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8⽉刘伯承邓⼩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突破⼭东黄河天险挺进⼤别⽬的:控制中原,威胁国民党在南京、上海的统治,改变战局。

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战略上由防御转⼊进攻,战场由解放区打到国统区,其他各战场也转⼊战略进攻。

1948.9——1948.11 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战场:锦州关门打狗意义:歼敌47万多⼈,解放东北全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局⾯。

和平解放长春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华东野战战场:中⼼——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战场意义:有承前启后作⽤,歼敌55万多⼈,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地区南京、上海。

1948.11----1949.1.31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为此做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意义:歼敌52万多⼈,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使华北、东北两⼤解放区连成⼀⽚。

冀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冀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㈠内战烽火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③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④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开始标志)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运动战)⑷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㈡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1948.9~1948.11)、淮海(1948.11~1949.1)、平津三大战役(1948.11~1949.1)。

开始标志:辽沈战役攻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㈠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关门打狗”。

共歼敌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起承前启后作用)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㈢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总结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总结

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臸独裁的老状态里。

(和平建国VS内战独裁)★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动,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团结教育了人民。

**5、中共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在哪里?原则性:坚持要求国民党当局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灵活性: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不论是原则性还是灵活性都体现出中共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6、最能表现中共和平诚意的是什么?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表现出了中共和平诚意(此外,在谈判地点和人选上作出让步也可看出中共的和谈诚意。

)。

★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

八年级历史 第五单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教学历史

八年级历史 第五单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教学历史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1/12/12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中国(zhōnɡ ɡuó) 高铁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2021/12/12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一三一 探究(tànjiū)点:国防建设突飞猛进
军种 ? Ø我国有哪些
(jūnzhǒng)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第7方队(fānɡ duì)---空降兵战车
2021/12/12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第 13方队(fānɡ duì)----远程火箭炮
2021/12/12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第20方队(fānɡ duì)--- 国产第三代地空导弹(红旗-9):防空主力军
2021/12/12
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中国随之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21/12/12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 完成“太空相拥”,中国航天(hángtiān)突破了载人航天(hángtiān)三 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03年10月15日~16日,在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发射后,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能够(nénggòu)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21/12/12
第七舟七号载人飞船翱翔(áoxiáng)太空,翟
2021/12/12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
北京(běi jīnɡ)召开。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教学设计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水平,但是对通史了解甚少,而且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初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水平和阅读分析史料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教材分析本课涉及的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台湾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同时一国两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学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二、课程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

3、理解祖国的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设计问题,分组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电影主题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表达祖国大陆各族人民热切希望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早日与台湾同胞欢聚一堂。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新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二)新授:1、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提学生朗读。

2、自主学习模块:“一国两制”是为什么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一国两制”的内涵。

3、学习新课第一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强调:“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九条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1984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3)“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一个国家是指一个中国,代表国家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河北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堂总结

河北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堂总结

时间类: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1,1945年8月,重庆谈判,2,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3,1946年6月,内战爆发,4,1947年国民党向陕北,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5,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6,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7,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8,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9,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10,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0——1956.底)1,1949年10月1日,开过大典,2,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4,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5,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开始。

6,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7,1950年4月,人民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8,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9,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0,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12,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13,1954年4月,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14,1954年6月,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15,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2,1956年4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3,1957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4,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召开。

5,1958年冬,国民经济调整,6,1964年6月,地地导弹试飞成功7,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1966年10月,第一个核导弹试飞成功,2,1966年7月,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

冀人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_课件1

冀人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_课件1

小资料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 的影响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国防力量、国民 凝聚力等。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 2001年,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这反映了 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 隆重举行。
你知道北京奥运会会徽代表的含义吗?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小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起 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 得名。
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 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行一届,到394年 共举行了293届。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 废止了古奥运会。1894年,国际奥林匹 克委员会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会的诞生。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到2012年 的伦敦奥运会,已是第30届。
• 北京奥运会以“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理念, 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将具有2000多 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 相结合,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北京国防现代化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10月1日,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 以磅礴的气势经过天安门。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防现代化成 就的一次重要展示。
温故知新
• 1.通过本课学习,请你说一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的表现。
问题探究
• 搜集国庆的周年阅兵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国防现代 化建设的成就,并在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教学设计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设想是一个创造性设想,为其他各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能够借鉴的方法。

2.知识与水平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比较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水平;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设想是一个创造性设想,为其他各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能够借鉴的方法。

4.重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澳门的如期回归。

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使用。

5.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教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词作者是谁?学生:《七子之歌》、闻一多。

教师:“七子”指的是什么?她们现在情况如何?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当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2)“一国两制”的构想教师:“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何种情况下提出的呢?学生: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历史上曾发生过什么事件导致港澳台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讨论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3页大字、小字,回答“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提出的历史意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页小字,回答“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经过?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19年最新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第14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2019年最新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第14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提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时间: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教育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什么意义?
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符合人民的愿望。
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 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 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材料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 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
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
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第14课 全面建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 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 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 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 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GDP800多美元,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
1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增至1090美元,但与世界
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130多位,仍属下中等收入 国家。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截止2004年6月,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为15806万人; 2003年全国农村养老保 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这与有着13亿人口 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比极不相适应;在经济发 展的同时,资源 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 现象屡见不鲜。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热度: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热度:中考苏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热度: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热度: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热度:冀教版历史有其特色,其知识点的总结也是不同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冀教版历史的知识总结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冀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

(和平建国VS 内战独裁)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 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 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团结教育了人民。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内战。

*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教案岳麓版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教案岳麓版

《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设计思路说明: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高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国防建设突飞猛进”。

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课《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主要从经济实力、高新科技、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来讲述新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综合国力的增强即体现了前面四个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为下一课《新起点与新挑战》做出铺垫,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和国防基础。

学习本课时,因为涉及到科技军事,富有趣味性,故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印象深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感性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在知识对比中了解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科技、国防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与国家政策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神州飞天,嫦娥奔月,高速铁路四通八达,这一切充分的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个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走科技强军之路,成效显著,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建设去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民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也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2课“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学历案【学习主题】“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一)知识与水平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历史意义。

了解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成功解决的基本史实。

了解两岸关系的基本状况。

通过度组合作学习,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过程,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通过观看相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等,深刻体会“一国两制”的实践作用。

让去过香港、澳门的学生或家长作个相关的报告,亲自体验和感受“一国两制”。

通过阅读图片、历史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锻炼学生水平,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辩论赛、讨论会等形式,对台湾问题展开辩论、研讨,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以及实践,理解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理解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理解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评价任务】(一)史实理解①熟悉课本知识,完成课后练习与同步《练测步步高》中第16课课后练习。

②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与其对于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与实际应用。

能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流畅地向家长、同学讲述。

家长签字、学习小组内检查。

(二)史论结合①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本科知识结构图,整理到笔记总结本上。

②从已有知识中自主归纳总结香港、澳门回归的多方面原因,小组完成讨论,得出结论,并形成文字。

归纳到笔记总结本上。

(三)自主思考①思考其他可能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法以及其可行性与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课上小组讨论环节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派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报告。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2课“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过程和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归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3、分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一国两制”的内涵和这个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使用。

学法建议:1、自主学习(课前阅读课文。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2、小组讨论交流(体现合作水平)3、师生共同探究(水平双提升)板书设计: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2、内涵3、意义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回归2、澳门回归3、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林则徐后人(第五代孙)凌青(原名林墨卿)关于香港回归的诗句:“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国耻家恨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1997、7、11《四川省政协报》)《七子之歌---澳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组展示,教师概括。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请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历史,分组展示港澳台问题是怎么形成的?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解决港澳台的统一问题,我们能够采取哪些方式?哪一种更好?“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及提出的意义?内涵:(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学习香港、澳门回归后,你认为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原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根本原因);“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重要因素;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群众基础。

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中国走向世界word教案(2)

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2课中国走向世界word教案(2)

第22课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不断、快速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步提高。

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教师应当利用本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可以介绍对于当今世界政治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根据现实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讨论,从而增强学生辨别、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开幕;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解中共十六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外交方面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外交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要了解中国的外交一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将一直奉行下去。

教学重点中国外交的变化教学难点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影像辅助法、讲解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讲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谈一谈在政治、经济等不同方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变化?(回答)(讲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完善,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综合国力的提高,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世界贸易组织、朝核六方会谈、国家领导人出访、国际会议、国际车展……当我们打开电视,这些新闻令我们目不暇接。

在21世纪之中,一个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卓有成效的外交。

【讲授新课】一、卓有成效的外交(讲述)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外交环境不很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义务教育冀人版(初中二年级)八年
级历史下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