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杂技表演》(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杂技表演》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
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
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
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杂技表演》(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通过杂技表演,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选择适合杂技表演的音乐。
2.杂技表演:学习基本杂技动作,如手柄、跷跷板、翻身等。
3.合作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表演。
三、教学过程:
1.音乐活动(10分钟):
教师为学生播放适合杂技表演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体,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感受音乐的律动。
2.杂技表演(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杂技表演的基本动作,并进行示范。
(2)学生进行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杂技动作进行练习。
(3)学生进行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给予鼓励和评价。
(4)教师针对学生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合作表演(3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杂技动作进行编排。
(2)学生进行排练和表演,其他小组给予鼓励和评价。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合作表演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解决。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观察学生在杂技表演中的动作协调程度和表演能力,评价其对杂技的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合作表演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评价团队的整体表现。
五、教学延伸:
1.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不同的杂技动作和表演方式。
2.可以邀请专业杂技演员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
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表演赛,以展示他们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音乐律动活动和杂技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表演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表演时间较短,教师可以适当延长课时,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表演。
此外,在合作表演中,教师可以更多地进行指导和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合作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