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研报告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调研报告表
篇一:项目调研报告一般结构
项目调研报告
一、项目选址地区概况
1、区域介绍
城市介绍、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行政区域、人口及城市发展的荣誉(配图)
2、区域交通及基础设施状况(配图)
(1)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和机场
(2)能源、供、排水、邮电通信、环保、防灾等设施
3、区域发展政策、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1)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政策
(2)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方向(配图)
二、项目选址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1、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1)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表(大区域内城市之间比较分析)
(3)国企、外企和民企(数量、发展现状、经济实力、发展方向)
(4)当地消费能力分析
2、项目有关行业分析
三、项目概况分析
1、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背景研究及必要性分析、基础分析(产业分析)市场分析、
2、项目所在区域整体规划和项目开发思路
政府整体规划、项目整体规划、开发思路(配图)
3、项目选址地块的现状和折迁情况
4、项目选址分析
选址地块交通分析、五通一平分析、地理位置分析(配图)
5、项目的评估及效益分析
投资额、投资面积、投资条件、地价问题、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
四、投资建议
1、能否投资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投资
2、投资谈判建议---谈判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谈判
3、投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备注:首页封面、第二页目录
篇二:调查报告基本结构
附件3: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
二、第一部分:介绍调查情况。
1.调查本身情况。
如交代调查的时间、范围、对象及调查方式。
2.调查对象的情况。
如介绍所调查的事物产生的背景、现状等内容。
3.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三、第二部分:调查的基本内容。
1.陈述调查对象的工作情况(变化、特点、效果)。
2.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
四、第三部分:结论。
发表调查者的看法、认识等,具体做法有:
1.或者归纳全文,进一步深化主题;
2.或者由调查的种种事实,引出简要结论;
3.或者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或者发出呼吁,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
篇三: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可参考以下的一般写法: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是引发这项调查的现实环境或历史情况。
写好了背景,也就阐明了这项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每项调查都有着自己的具体目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要把调查目的具体化、条目化。
这部分要略写。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即研究者要获得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如在专题调查中分解出来的调查项目、问卷里的大
题目、面访的询问要点、调查会的座谈提纲等。
(二)调查方法包括:调查对象是哪些人,各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些人的。
调查用了哪些方法,如果是问卷调查,发放了多少份,回收了多少份,有效问卷多少份,占发放问卷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是面访或开调查会,被访问或参加调查会的是哪些人,各多少人;调查是什么时候进行的,总计用了多少时间;调查后的数据是怎样处理的等。
在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前两部分写得一般比较简单,有的没有交代调查的目的,有的没有交代调查的内容,还有的没有交代“全” 调查方法,使报告的读者对一项调查没有整体的了解,无法判断调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因此,这两部分虽然要略写,但是不能把应该写的东西略去。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应该详写。
这部分“要用事实说话”,即在一定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结果和分析,可以按分解出来的调查项目列几个小标题来写。
小标题下,一般先写调查中获得的、经过整理过的数据。
数据可以用“表格”或“图示”呈现(如统计表、饼形图、柱形图、折线图),图表前要说明数据来源,图表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的意义、反映的问题、问题的程度、可能的原因等)。
在分析过程中,自然地加入典型事例,可以“活化”图表中的数据,弥补数据反映不出
来的信息,增强调查的可信度。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这一小标题下的结论(是整个调查的“部分结论”,不是调查的“总结论” )。
这部分的最后,要在以上所有“部分结论”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加工,用一段简练的文字写出这项调查的“总结论”。
无论是“部分结论”还是“总结论”,都要写得实事求是,都要写得准确适度,既不能夸大问题,也不能掩盖问题,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写这部分的问题是:
(一)没有数据或数据极少。
有的调查报告一个数据也没有,不少的调查报告,全文四五千字,只有3~5个数据。
这不可能做到“用事实说话”。
(二)数据夹在行文中,没有用表格和图示呈现。
数据淹没在大片文字中,不鲜明,不突出,作用发挥不了,全文的表述方式也显得单调、呆板。
(三)很少使用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很生动、很具体、很有说服力,既是对数据的补充,又是在无法用数据说明问题时说明情况的好办法。
有些调查报告在前面说了进行了面访或座谈,肯定会获得一些典型材料,但是报告中却没有使用这方面的任何材料。
因此要重视典型事例的搜集与使用。
(四)对数据缺乏深入分析。
不少的调查报告,在分析数据时,只是重复表格中的数字,或对表格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加减,没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五)只有“部分结论”,没有调查的“总结论” ;或“总结论”的概括程度欠缺,只是对“部分结论”的重复。
以上问题是急待解决的。
四、对策或建议
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重要部分,但不宜写得过多和过于具体。
如果解决问题的设想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这部分就是“我们的对策”;
反之,则是“我们的建议”。
无论是对策还是建议,都要立足于本项调查,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或建议来。
笔者看过的调查报告中,写这部分的问题是:没有立足本项调查,没有创意,太一般化,即便是不做这项调查,也能提出类似的对策或建议;没有抓住主要
矛盾,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不分主次,对策或建议过多过杂;还有的过于具体,过于微观,甚至把工作计划都写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