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0例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0例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
院就诊的30例确诊为反流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
西药吗丁啉片和奥美拉唑溶肠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两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
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
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49-02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多发疾病,同时也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1]。
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因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手术后,胆汁反流入胃,
在于胃粘膜屏障因为胆酸受到破坏,引发H﹢逆弥散增加,使胃粘膜出现糜烂、
充血水肿等临床炎症。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泛酸、腹胀、嗳气、恶心呕吐、
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等。
当前在治疗本病上,西医无特殊的方法,多采用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进胃动力药治疗,疗效欠佳且复发率较高。
本次研究采用半夏
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30例确诊为反流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钧经
胃镜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
呕吐、嗳气发酸、口苦纳呆、胃脘胀闷疼痛、舌苔薄黄、有烧灼感、脉弦细数。
排除肝胆胰等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
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吗丁啉片和奥美拉唑溶肠
胶囊治疗,观察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4岁,平
均年龄(45±4.5)岁,病程0.7~8.5年;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最小年
龄27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43±5.5)岁,病程1.2~7.7年。
两组患者
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相关内科诊疗资料为依据拟定的诊断标准。
①患者病程在半年以上;
②患者伴有上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恶心呕吐胆汁、餐后胀闷不缓解或加重、嗳气等;③胃镜检查;在胃镜下能看到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点状糜烂等形态学改变,同时能见到粘液池中有绿黄色胃液存在,在幽门开放的
时候胆汁反流,胃窦见到黄色胆汁斑;④在组织学改变上有比较特征性的病例变化,由活检证实是慢性胃粘膜炎症性改变。
所有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测,排除占位
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
药方组成;10g佛手、5枚大枣、9g干姜、20g乌贼骨、15g党参、12g黄芩、12g炙半夏、12g白芍、6g黄连、9g炙甘草、20g神曲、12g柴胡、20g蒲公英、10g枳实。
胃阴虚而口干舌红少苔的患者药方
中加15g麦冬、15g玉竹;有瘀血重的患者药方中加10g五灵脂、30g丹参、10g
蒲黄;有湿热重的患者药方中加15g桅子、15g龙胆草、15g茵陈;有胃痛较剧
烈的患者药方中加10g元胡、10g川楝子;有大便秘结的患者药方中加10g大黄。
水煎取汁400mL,早、晚各服1次,每天1剂。
对照组给予西药吗丁啉,剂量
10mg/次,每天3次;奥美拉唑溶肠胶囊,剂量20mg/次,每天2次,口服治疗。
所有患者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在治疗期
间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药物,同时戒烟、戒酒,禁止食;生、冷、辛、辣、油腻
等食物。
1.4 疗效判定[2]
痊愈:胃镜检查,胃粘膜恢复正常,粘液池未见到黄绿色胃液,胆汁反流现
象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胃镜检查胃粘膜组织改变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胆
汁反流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好转:胃镜检查胃粘膜组织和胆汁反
流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和t检验,
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
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学上认为是实虚夹杂、寒热互存,病位在胃,与肝脾
相关密切[3]。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功能正常,是胃肠道内容物顺利推
进的动力机制,同时肝的疏泄功能,也能对脾升胃降起着调节作用[4]。
如果肝失
疏泄,犯胃乘脾,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将会导致幽门舒缩功能失调和胃肠运动
功能絮乱,胆汁无所制约,而逆流而上,流入胃,即发本病[5]。
在中医学上采用
标本兼治的原则,主要进行调整气机的升降,固护脾胃为主要目标,健脾和胃,
疏肝利胆理气,降逆清热为只要方法[7]。
本次研究采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的半
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本方集寒热补泻升降与一体的处方,为调和胃肠的名方[6]。
处方中蒲公英、黄连、黄芩,性寒味苦,具有典型的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三种
药苦寒降泻以除其热,蒲公英具有止痛消炎的功效,是治疗本病的主要。
神曲、
党参具有益气消食健脾的功效;白芍具有柔肝止痛、调和肝脾的作用;乌贼骨有
止痛敛酸的功效;干姜有辛热温中散寒的作用;炙半夏有降逆止呕、燥湿和胃、
以散其寒、散结除痞的功效;佛手理气而不伤阴,枳实、柴胡具有行气疏肝导滯
的功效,三药共用有调畅中焦气机;炙甘草、大枣即可扶脾胃正气有可调和诸药
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和胃健脾、清热降逆、疏肝利胆之功。
综合分析本方,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辛开苦降、调和脾胃、泻而不烈、补而不峻、邪去正安、
升降复常、使寒热得解,达到诸症自愈的目的。
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均具有调节肠胃功能和抗炎、利胆、止吐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党参
同时具有抑制溃疡的形成,保护胃黏膜调整胃肠运动的作用。
诸药配合能有效保
护修复胃黏膜、提高幽门舒缩功能,有效防止胆汁反流。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储正祥.四逆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
导报,2010,16(3):35-36.
[2]邓显胜,牛斌.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14例疗效观察[J].中国
现代医生,2010,48(17):65,109.
[3]王迪.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J].中外医学研
究,2012,10(1):80-82.
[4]潘新彦.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6):7-8.
[5]憨兰.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16.
[6]杨卫远,宋建宁,陈璧等.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6.
[7]陈勇华,韦照广,叶美琼等.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8(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