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2、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二、说教法、学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抓住两条主线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

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

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

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

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
见课后教案
五、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白求恩表现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
地基盘旋炮弹爆炸继续
瓦片落下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六、学生自主探究作业
1、利用各种途径查询《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写作背景,白求恩的资料。

2、利用信息科技技术,让学生课后到老师提供的网址去学习有关白求恩的其他事迹。

27*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感受赵一曼的品质。

(教学重点)
3.能查阅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电影《赵一曼》片段。

师:同学们,电影中的这位女英雄就是赵一曼。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这位女英雄相关的课文——《一个粗瓷大碗》。

(板书课题:一个粗瓷大碗,齐读课题)
2.资料简介。

课件出示赵一曼简介和东北抗日联军的相关资料,了解主人公和背景。

3.自读“阅读提示”。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走进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赵一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资料简介让学生对当时的年代和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放缓了坡度,有利于学生完成“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

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文章,读准字音。

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之后,互评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词语。

(1)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出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陈曼联缸还粱顿侦
陈列袭击搪瓷高粱艰苦侦察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随机指导读音:“还”是多音字,文中读“huán”,“归还”的意思。

当意思是“副词,仍旧,依然”或“又,再”的时候读“hái”。

“陈、侦”是翘舌音、前鼻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①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粗瓷大碗,被赵一曼责令还回去。

②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

③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师:让我们再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三件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吧。

一次战斗后,小通讯员送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责令小通讯员把碗还回去。

小通讯员告诉赵一曼这是缴获的战利品,赵一曼收下了。

吃饭的时候,通讯员用这个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赵一曼趁人不注意把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后来赵一曼的这个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设计意图】将文章读通读顺来感知,在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取隐含的信息,使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4.小结:围绕着这个粗瓷大碗,课文写了这样三件事。

那么,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一下吧。

Ⅲ再读课文,感悟故事的感人之处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围绕着这个粗瓷大碗的三个故事,哪一个最使你感动呢?
提示: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效果会更好哟!
预设1:第一个故事最使我感动。

追问:你能说一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在哪儿吗?
赵一曼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这一点让我感动。

预设2: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故事让我感动。

追问: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在当时的环境下,部队上缺少粮食。

课文中这样写道:“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在这样的情况下,粮食是很宝贵的。

但是赵一曼虽然身为团政治委员,但是她却没有搞特殊。

她把粮食省给伤病员吃,自己和普通士兵一样吃野菜粥。

她对战士们的一片深情和不搞特殊、以身作则的一身正气感动了我。

理解词语“野菜、橡子面、高粱米饭”。

预设3:赵一曼把这个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当菜盆这件事使我感动。

追问: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赵一曼以前吃饭用的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通讯员好不容易在一次战斗中给赵一曼找到一个碗,如果她这次又把碗送给别人的话,自己就又没有碗吃饭了。

她的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感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意思”为学习支架,以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为学习形式,层层推进。

开放的问题和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进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适时进行或提供辅助性的学习手段,引导他们把理由说清楚。

2.小结:课文围绕着这个粗瓷大碗描写的三个故事确实令人感动。

你想不想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他人听呢?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吧。

Ⅳ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1.朗读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小通讯员“送碗”时的语句时语速稍快,表现出小通讯员急切的心情。

朗读第3自然段赵一曼说的话时要读得坚定、斩钉截铁。

朗读第4自然段通讯员的话时,语调稍低,表现出他的为难和不解。

朗读第6自然段第2、3句话的时候用叙述性的语气来读,朗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语势逐渐增强,读出赵一曼对战士们的深情。

朗读第7自然段的时候重读“轻轻走进”“趁人不注意”“倒”“盛”等,把赵一曼倒饭盛饭的动作之快表现出来。

第9自然段小通讯员的话要读得急促,表现出他既着急又无奈的心理。

第10自然段重读“什么时候”读出赵一曼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2.课件展示课文范读视频。

3.学生跟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

4.课堂小结:这个粗瓷大碗至今仍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

赵一曼烈士的美好品质在上面熠熠闪光。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革命先烈的感人
事迹,以这些事迹为动力,努力学习,将来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吧。

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的“随堂练”。

6.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方式,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

不足之处: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赏析不够,以后教学需要注意。

对阅读提示的第二个要点没有很好地落实,应让学生课后继续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