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滨州博兴一中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滨州博兴一中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有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一定能自由组合
B.纯合子杂交得到的全是纯合子
C.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测交常被用来检测待测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2.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3.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4. 下列属于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4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6. 某植物产量的高低有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 和b的控制,产量的高低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中产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Bb、AaBB两种
C.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1∶4∶6∶4∶1
D. 对中高产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产∶中低产=1∶1
7. 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 需在浆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才能迅速分裂分化
8. 下列能够体现微量元素在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是()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时叶片变黄
B. 哺乳动物缺Ca,肌肉会抽搐
C. 缺N会影响酶的合成
D. 油菜缺B(硼)时只开花不结果,表现出“花而不实”
9.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共有的是()
A.产生CO2
B. 分解葡萄糖
C. 产生A TP
D.放出O2
10. 下列各项实验,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 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 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 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11. 下列不属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的是()
A. 需要酶的参与
B.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需要ATP提供能量
12.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13. 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依据物质运输方向与浓度梯度间的关系判断,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是被动运输
B.依据是否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判断,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是主动运输
C.依据运输过程是否消耗能量判断,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被动运输
D.依据运输分子大小判断,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14. 如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处
b.非典病毒的∶有8种,∶有2种
c.若∶为胸腺嘧啶,则∶一定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若∶为核糖,则∶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e.若∶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这种化合物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5. 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其中∶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UG为起始密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
B.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
C. 蛋白质产物e、f、g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肽键的数量上
D. 过程甲未完成时过程乙即已开始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0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17.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
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E表现为非秃顶。
下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
C.∶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3
D.∶5和∶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项的女孩概率为3/8
18. 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体横置,植物体在失重和有重力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
在失重的环境中,植物体横向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中植物体的根和茎分别朝向重力方向和背向重力方向生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重环境中,植物体的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
B.有重力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b侧、c侧<d侧
C.有重力环境中,茎的弯曲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特点
D.该事实可以说明重力可以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
19. 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浆的pH,Y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C.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20. 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与其他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呼吸链将电子和质子沿着特定途径传递到分子氧)。
外源细胞色素C可用于各种组织缺氧的急救或辅助治疗,如一氧化碳中毒、中枢抑制药(催眠药)中毒、新生儿窒息、严重休克期缺氧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与其他细胞结构分隔开,保障了呼吸作用的高效有序
B.线粒体内膜在内腔中堆叠形成基粒,增加了细胞色素C等物质的附着位点
C.组织缺氧时,可吸收利用细胞色素C起到矫正细胞呼吸与促进物质代谢的作用
D.质子的传递离不开NAD+,通过与NA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质子传递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生长素是植物体的激素之一,可调节植物多项生命活动,结合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植物茎、根、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__________(从大到小排列)。
(2)下列植物在开花期间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授粉,其中可以通过人工涂抹生长素加以补救从而减少损失的是__________。
A.油菜B.苹果C.花生D.黄瓜E.辣椒
(3)请设计实验验证顶端优势的产生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实验原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中,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
实验器材和药品:已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种植株(植株上有暂时未发育的侧芽多个)多株,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剪刀等。
实验步骤:
∶取材、分组编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编号为甲、乙、丙。
∶材料处理:
对甲组植株的处理是:不做处理;
对乙组植株的处理是:用剪刀剪去顶芽;
对丙组植株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蛇毒分为神经蛇毒和血液蛇毒。
血液蛇毒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等。
神经蛇毒主要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
分析回答:(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血液中的物质渗入_________,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
紫黑色。
(2)为研究神经蛇毒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用蛇毒处理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__________电位,说明蛇毒不会阻断_______________。
∶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
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阻断了__________。
∶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蛇毒不影响__________的功能。
∶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部位,研究人员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溶液处理肌肉。
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x,物镜40x”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____。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共有4个,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个。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
24. 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D)对含油多(d)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
由组合规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少油多的两纯合体杂交。
试回答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哪几种?其比例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______粒,双隐性纯种有_____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____粒。
(3)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结合材料推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抑制癌细胞中单羧酸转运蛋白(MCT)功能,阻止乳酸排出,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B.破坏CcO后可能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C.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基因突变后可能会使细胞周期缩短
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后导致的结果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4. D
5. D
6. B
7. D
8. D
9. C
10. C
11. B
12.
13. B
14. B
15. D
16. ABD
17. ABD
18. ABD
19. BC
20. ACD
21.
(1).吲哚乙酸
(2).色氨酸
(3).非极性
(4).根>芽>茎
(5).BDE
(6).长势一致,具有相同发育状态的侧芽
(7).用剪刀剪去顶芽,在去除顶芽的部位涂抹一定量的生长素溶液
(8).将上述三组植株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9).各组中距顶芽最近的侧芽的发育程度
(10).甲组侧芽没有发育,乙组侧芽发育为侧枝,丙组侧芽没有发育
22.
(1).组织液
(2).动作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兴奋在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突触前膜
(6).突触后膜
23.
(1).AC
(2).甲和丁
(3).D
(4).64
(5).顺时针
24.
(1).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小油少、粒小油多,其比例为9:3:3:1
(2). 34
(3). 34
(4). 102
(5).让粒大油少(BBDD)和粒小油多(bbdd)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F1,让F1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保留粒大油多子粒,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5. 2. A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