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伤逝》浅析传统生活对新青年的同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鲁迅《伤逝》浅析传统生活对新青年的同化
从鲁迅《伤逝》浅析传统生活对新青年的同化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文弱的子君在周遭的威严与冷眼之中,毅然决然的说出了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这句话。
而在她下这个决心之前,涓生就已经毫不隐瞒的表白了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缺陷和自己的贫穷,并且于是了他们前途中所潜在的困难,然而这些都没有吓退子君,她依然是那样明确那样坚毅的要去争取和捍卫自身的自由以及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爱情和社会的权利,就是她坚决的态度和着几句话震动了涓生的灵魂,“在此后的好多天里还在我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因此,子君和涓生坚强的选择了自己的新生活,他们以爱情的名义,义无返顾的割断了与旧家族旧传统的一切联系,踏上了寻找幸福新生的征途。
可以说他们是勇气可嘉的,可以说他们是值得骄傲的,然而,这些须的亮色能在黑暗的旧中国持续多长时间呢?是不是情感虚无麻木的中国人从此就可以看见希望的曙光了呢?
等到真正的接触了实际之后,我们却悲哀的看到两个涉世未深地年轻人原来如此轻易地就被生活操纵,他们被许多微不足道却又无法回避的结纠缠,解不开时疲惫不堪,解开后又难免沮丧,或者爱情的真相便是如此,短暂的欢娱,长久的空洞,在生活的磨练之中逐渐地失去棱角,面目模糊,“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她非干不可的工作。
我曾经忠告她:我不吃,倒也罢了;却万不可这样地操劳。
她只看了我一眼,不开口,神色却似乎有点凄然;我也只好不开口,然而她还是这样地操劳。
”,以至后来“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
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子君当初的坚决、沉静已被“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沾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粗糙起来”所取代,可是,涓生是否
明白,她的操劳和改变是因为什么呢?
“生活就像一只洋葱,你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
”桑德伯格话音仍未落下,而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而生活,却是必须在整个人堆里跌宕起伏。
也许就在子君对着涓生喊出那一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时候,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就已开始死亡,因为他们走入婚姻,走入更为深远却无力操控的生活。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选择是困难的,选择之后的前进却充满着更多的疼痛,子君和涓生在同生活的战斗中最终失败而且遍体鳞伤,“生活的路还很多,我也还没有忘却翅子的扇动”,涓生这样想。
但是身体早已被现实的钉子钉住,翅膀的扑动,只是原地的徒劳。
如此辛酸。
生活的路确然还有很多,但涓生早把子君当作是困境的唯一原因,以为只要摆脱了子君,就可摆脱困境,而最终导致子君死于无爱的人间,他又何尝因此能够开辟新路,再造新的生活?所以,涓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要想走下去必须用遗忘和说谎作先导……
可以说鲁迅的《伤逝》是旧中国甚至是现在多数婚姻的一个真实写照,子君和涓生的形象与他们的经历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只要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类似子君、涓生和如此组合的家庭,《伤逝》所揭示的内涵就永远不会失去其现实意义。
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的:“中国大约太老了....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都变成漆黑。
”具有新思想,敢于反封建的子君和涓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鲁迅认为,彻底清出封建传统思想习惯的影响和启发人民群众的觉悟,是两项互相联系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忽视了这样的工作,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
”“这改革即等于无成,如河上建塔,顷刻倒坏。
”沉重的封建传统思想又想梦魇一样压在中国人民的身上,阻碍着人民的觉醒。
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的极为完备,它与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力量结合在一起,弥漫于全社会;不但对人民的毒害极深,而且对革新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同化力。
的确是这样,在社会的大根本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之前,任何渺
小的个人,渺小的儿女情长,却必然将被生活的社会的大潮所吞噬。
单个个体的勇气有可能战胜各自家庭的束缚压迫,却不可能与强大的大社会环境抗衡,仅仅凭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弱小家庭,是无法再用苍白的“爱情”二字来抵挡生活中的各种打击的。
旧家庭,旧伦理是冲破了,而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却不是子君和涓生两个人可以完成的。
可是,虽然他们个人的反抗和奋斗在结局上看似失败了,因为他们最终竟回归到最初他们极力反对厌弃的旧家庭旧势力,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曾经做过的努力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毕竟是黑暗旧中国里一线希望的曙光,即使是这般弱小,即使是这般微不足道,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要铁屋子里有了觉醒的人,也就有了砸破这个铁屋子的可能........虽然这个别人的挣扎和不幸势必会引起阵痛,但这对封建麻木的旧中国是可以有所作用有所警示的,正如鲁迅先生在另一部作品里所期望的,走的人多了,便会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