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隔窗看雀1教学实录 鄂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窗看雀》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

师生问好。

师:〔板书“小〞字〕这个字,念——
生:“小〞
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
生念不出。

师注音:zhuī
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

“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
生:雀。

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
生:小鸟。

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

师:对。

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

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

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
生:它嘴巴很馋,要偷吃粮食的。

稻田里有很多麻雀的。

师:所以,农民就在稻田里扎个稻草人,让它摇个扇子,或者扯个塑料袋,悉悉唆唆弄出点声响来赶它们。

生:它们很傻的,连个稻草人也怕的。

生:麻雀胆小。

师:小到什么程度?
生:一见到人,就飞了。

师: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四处飞散。

我们这里也称胆小的人“麻雀心〞。

生:它,它……〔语塞〕,它很热闹,叫起来。

它喜欢在地上找食,我们弄开来的食物,它就要飞过来吃。

师:恩,我们家的空调洞里,住着几只麻雀,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叫着,像我的闹钟。

麻雀的叫声,
我们经常用什么词来描摹的?
生:唧唧喳喳。

师:呵,唧唧喳喳,热闹。

生:冬天的时候,我和爸爸曾经用一个东西,罩过麻雀,麻雀很多。

我们那里的麻雀,死多死多的。

众笑。

师:哦。

冬天来了,其他鸟儿我们很少见到了,而麻雀,好似总在我们身旁的。

寒冷的冬天里,它们出来觅食,呵,就被你们逮住了。

师:刚刚大家交流对麻雀这种鸟的印象,谈得很好。

有一个人,他也看雀,还为麻雀写了篇文章,题目叫“隔窗看雀〞〔师板书:隔窗〕,麻雀在他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生齐读:隔窗看雀。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师:下面请组长将文章发下来。

〔注:《隔窗看雀》是苏教版国标本11册教材,目前尚未大面推广使用。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指名分节读课文,疏通文字,随课文正字,理解“俯瞰〞“育雏〞等词语。

师:〔板书“瞰〞〕,什么叫“瞰〞?
生:就是看见的“看〞。

师:添加“俯〞字,从“俯〞这个字,你再想想,“俯瞰〞的“瞰〞是什么意思?
生:向下看。

师:从高处向下看,叫“俯瞰〞,也叫“鸟瞰〞。

那往高处看,叫什么?
生:仰望。

师:“雏〞,幼小的鸟,刚出生不久的鸟。

所以,刚出生不久的鹰,叫——
生:雏鹰。

师:再考考大家:刚出生不久的马,就什么?
一生喊:雏马。

众生笑。

师:雏,只指鸟。

刚出生不久的马,叫——〔边板书,学生边读——马驹儿〕
刚出生不久的牛呢?〔边板书,学生边读——牛犊儿〕刚出生不久的羊呢?〔边板书,学生边读——羊羔儿〕
师:所以说,中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

师:刚刚我们请同学分节读通了课文,这次请你再把课文小声地读一遍,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麻雀,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交流一下,你初读课文的想法或者疑问。

初读的感受,原生态的,是非常珍贵的。

生:我觉得课文写得很美,有些句子读上去感觉很好。

师:告诉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所以这篇《隔窗看雀》写得也有诗意。

生:为什么题目叫“隔窗看雀〞,而课文中一次也没出现作者在窗子里呢?
师:聪明。

为什么要隔窗才能看雀?你说课文中没有出现作者在窗子里,其实,作者的原文中,有一小节的文字,说得是麻雀的胆小,但被编者修改时删掉了,但题目还保存着“隔窗〞的意思。

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来我这里看原文。

生:这篇文章不写“麻雀〞,而一直写“它〞。

师:不简单。

你已经注意到了文章的写作特点了。

同学们发现没有,文章前七个小节,每一小节都是用“它〞来开头的,把“它〞换成“麻雀〞,是否可以呢?
生:不可以。

因为,课文最后说“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是麻雀〞,如果前面写了“麻雀〞,后面再这样写,就显得罗嗦了。

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前面“它〞都改成了“麻雀〞,最后一节就是多余了。

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麻雀〞,而用“它〞呢?咱们来比拟一下:
“麻雀不知道累〞
“它不知道累〞
什么感觉?〔师朗读有暗示〕
生:用它,感觉很亲切。

师:用它,感觉麻雀就像多年的老朋友,很亲切。

生: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把麻雀写得那么好。

师:是啊,麻雀有什么好呢,又偷食又胆小,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好问题!
三、读悟结合,走进“麻雀〞的生活。

板块一:体会麻雀的“忙碌〞和“普通〞。

师:是的。

麻雀很平常,课文说它的生活是“忙碌〞而“普通〞的〔板书:“忙碌〞、“普通〞,并在词语下面加红点〕,从哪些地方你读出了麻雀的“普通〞和“忙碌〞呢?请你读读课文,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生轻读课文,并做记号〕
师:好,请同学们放下笔,我们一起来交流。

在交流的时候,先把你划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来谈谈你的感受,行吗?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麻雀的忙碌和普通?
生:“它总是落在那些最细的枝上,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似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从“不停〞,还有“总在找〞,我感觉到了
麻雀的忙碌和普通。

〔投影:并加红重点词〕
师:你看到了两个“总〞,又看到了一个“不停地跳〞,“跳来跳去〞,从中体会到麻雀的“忙〞,我发现这位同学有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她在划这些句子的时候,在一些重点的词下面又打了圈,非常不错。

为什么说这种忙碌很“普通〞呢?
生:它的不停的跳,就是从这枝跳到那枝,又从那枝跳到这枝,就是在那些细的枝条上跳。

师:是啊,重复得有些单调,普通的忙碌。

师:就这一个句子,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麻雀很辛苦,因为它总是不停地跳。

生:麻雀很喜欢这样跳,它很活泼。

师:说得真好。

能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念出来么,读出它的忙碌和活泼。

生念句子。

师:再来交流,还有别处体会到它的忙碌或者普通了么?
生:它的普通:“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借助气流,直上高空,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因为别的大鸟可以翱翔,而且能盘旋,而它不能。

师:非常好。

借助这个句子,请你来说说大禽类的鸟是怎么飞的。

生:大禽类的鸟能直上白云苍穹,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师:〔出示投影〕“它翱翔,也盘旋。

它善于捉住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这是大禽类的鸟的飞行姿态,请你来念念。

〔生读句子,小心翼翼的,不够味〕
师:越来越轻了,那是大俯瞰吗?谁再来试试,把翱翔天宇的雄姿,念出来。

〔指名再读,齐读,有气势〕
师:而麻雀呢?〔出示投影〕: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借助气流,直上高空,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念——
〔生齐读,语调明显有变化〕
师:同样的词语用在不同的语境里,语调把握得不一样,这是真正的会“读〞书。

师:这个句子是把麻雀与大禽进展比拟,从飞行的姿态和气势来说它的普通。

还有吗?
生:“看起来,它们长得一模一样,像复制的。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像复制的,说明它们长得都差不多的,样子都一样的,说明麻雀长得没有特点。

师:说得真好。

有些鸟有艳丽的羽毛,非常好看,而麻雀呢,灰不溜秋的,长得并不好看,你是从这一点上感受到了麻雀的普通,非常好。

它不光长得不好看,飞得也不漂亮。

请你读——
师:〔出示投影〕“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得意的,仿佛不是飞,而是从空中滚过去的浅灰色绒团。

〞一个“滚〞,说明什么?
生沉默
师:以前,我们学过燕子,说燕子的飞行,“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

多么轻盈漂亮,而文中的麻雀呢——〔生齐读句子〕
生:麻雀飞得不轻快。

师:长得不好看,飞得不轻盈,叫得也幼稚,看来,麻雀实在很普通啊。

我们再来看,它都在为什么而忙?
出示投影:“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
学生答,相继出现一组词: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孵蛋育雏
师:读这组词,你想说点什么?
生:这些事情,其他鸟类也都会做的。

而其他鸟类会做的事,麻雀不一定会做。

师:〔笑〕是啊,不做这些事,就没法活下去了。

所以,它的忙碌,都是为了生活与生存的需要,琐碎而平凡。

板块二:理解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
师:刚刚我们通过读句子,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去感受麻雀的忙碌和普通,这是感悟课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麻雀就是这样的忙碌和普通,因此在人们的眼里,麻雀容易被人忽略,被人看不起,但是在作者眼里,麻雀却是——〔板书:不羞惭,不自卑〕
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呢?咱们还是用那种方法,透过句子感悟。

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难些,需要你自己的理解,建议和你的同桌一起交流交流。

生读课文,做记号,与同桌交流。

师:为什么要交流呢?智慧需要碰撞,碰撞就能产生火花。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把你刚刚跟同桌交流的大胆地说出来。

生:〔读句子〕“……仿佛从空中滚过去的浅灰色绒团……〞,我觉得它虽然飞得不好看,但还是不羞愧,经常在飞。

师:从哪儿感受到它经常在飞?
生:“它常常毫无缘由地“扑棱〞一声就飞走了,突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


师:常常在飞。

好,飞得不轻盈,样子也不好看,但不是躲在家里不出门,不停地飞,乐此不疲。

师:这是你的理解和发现,非常不错。

谁还愿意来交流你的想法?
生:〔受上位学生启发,顺着这个意思谈〕:它叫得不好听,但一直在叫,这也说明它不自卑。

师: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
师:〔出示投影〕“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
师:〔点击“永远〞〕麻雀的叫声,很一般,就是——
生:唧唧喳喳
师:有些鸟叫起来,婉转动听,有的鸟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而它,只会唧唧喳喳,唧唧喳喳,但是它并不感到羞愧,还是在用它的唧唧喳喳来表达它的欢快。

有一个成语与它有关,说欢快的,哪一个——
生:欢呼雀跃。

师:是啊,叫得再难听,也是自己的声音啊,没什么好羞愧的,就像答问题,就算答错了,也是自己的想法,开动了脑筋,怎么说都是珍贵的。

生:它还很爱干净,它常常梳理羽毛。

师:呵,你的发现教师也没想到呢。

羽毛不艳丽,但至少可以弄得干净些。

你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爱惜自己的羽毛。

师:还有吗?它是可以不羞愧不自卑的?
生沉默静思。

师:〔点击“有责任感〞〕
师:卑微,但还记得自己的责任:孵蛋,育雏……
师:〔点击“坚忍〞〕什么叫坚忍?
生:坚强地忍耐
师:“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一年四季里,我想最难熬的是——冬天。

在冬天里,麻雀要忍的是什么呢?
生:寒冷
生:狂风的袭击
生:如果冬天的话,就没有食物了。

师:饥饿,是吧?
生:如
果下雨的话,它的窝就危险了。

师:是啊,在冬天的时候,树叶凋零了,这时候就没有什么遮挡了,它还要忍受——〔做射击的手势〕
生:有人打鸟,会打死它的。

师:人对它的伤害。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冬天里,麻雀,要忍受大自然和人类或者其他动物对它的伤害。

很多鸟不能够留下来,要飞到南方去。

而麻雀,不管春秋还是冬夏,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我们一直都可以听到它——〔引读〕“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它用这样的鸣叫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欢快和热闹
师:我们一起来念这个句子,把我们刚刚体会到的这些感受送到这句子里。

生齐读句子:“低飞……育雏〞
师:现在,你是否明白,作者为什么要把麻雀写得那么好了吗?
生:〔刚刚质疑的学生答复〕:因为它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

〔师板书:而〕
四、品读涵咏,赏析精彩语段
师:刚刚我们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麻雀的生活世界,感受了麻雀——“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生活情趣。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周涛。

他是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的获得者。

因为他曾是诗人,所以他的文字有诗的种子——有奇特的想象,有新妙的比喻,值得大家好好品味。

你觉得哪些语段写得精彩、鲜活,自己再读读。

生自由读
师: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好,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里面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生:“它总是落在那些最细的枝上,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似每一根刚落上的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它跳来跳去,总在找,不知丢了什么。


师:说说看,妙在哪里。

生沉默
师:知道它妙,却不知道妙在哪。

谁也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呢?
生:“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跳跺脚〞〔师点击该句子〕把麻雀写活了
师:呵呵,麻雀本来就是活的呀。

活在哪呢?
生:把它写成人了。

师:这是一个比喻,是吧?那我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仿佛一个舞女,穿着漂亮的鞋子不停地在跳。

你觉得好不好?
生:不好。

因为它很朴素,麻雀长得不好看,怎么说它像漂亮的舞女呢?
师:呵呵,好。

我那句子说得太华美。

再来看,冻脚的人不停地跺脚,为的是什么?
生:给自己温暖。

师:对啊,给自己温暖,是自我取暖。

而麻雀不停地跳跃,为的是什么呢?也冷吗?
生:锻炼
生:快乐
师:恩,是给自己快乐,那就是自我取乐。

多贴切的比喻啊,只有诗人才想得出来啊。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把它的普通,它的忙碌,它的快乐,它的活泼,都送到这个句子里,念——
生齐读“它总是拣……丢了什么。


师:还有吗?
生:“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面墙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追逐翻飞的一对儿,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师:妙在哪?
生:妙在它落在某一个地方的时候,都会变成标点符号。

师:也就说它把麻雀比成了标点。

标点有什么特点?
生:各种各样的。

师:哎,各种各样的,特别的——小。

还有,咱们说,标点用在句子里边有什么作用啊?你说。

生:标点就是一段话很长的时候可以隔开。

师:哎!没有标点,一段话没完没了,我们读的时候,气就喘不过来,就受不了。

用了标点,我们就可以——
生:停顿,休息。

师:哎!麻雀也是这样,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闲趣。

再看,这段话,有几个分句?
生:四个
师:三个分号,四个分句,很整齐,为我们描述了麻雀停落时候的四组画面,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我们在读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要想象,想象这样的画面。

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开场
生自由读。

师:〔出示课件〕引读:“它是点缀在生活……分号〞。

师:看着这些画面,能不能浮现那些文字呢?我们再一起来试试看。

生看画面,练习背诵。

师:咱们把这些镜头印记在你的脑海里,用你最美的声音朗读这一小节:
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领悟不同的人生意趣和姿态。

师:作者周涛看麻雀的生活,写得那样情趣盎然,那是因为麻雀的生活触动了他心里的那根弦。

我们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么,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
生:不是
师:那看的是什么?
生:麻雀的生活
生:生活里的自己
师:作者他是在透过雀看着人,看雀的生活就是在看像雀一样生活的人。

像雀一样生活的人,过得是怎样一种生活呢?
生:做的事情很普通,但很快乐。

生:很活泼的人,很忙碌的生活。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师:无忧无虑?麻雀真的无忧无虑吗?
生:它有忧虑的。

师:是啊,只不过它懂得坚忍,懂得快乐地面对。

生:忙碌勤劳的生活
生:乐于奉献的
师:奉献的是什么呀?如果要真拿出来的话,也并不高尚或者伟大,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的事情,像雀一样——引说“低飞,啄食,跳跃……〞,如此而已。

师:最后,我想以一个有趣的话题来完毕今天的课堂:在庄子《逍遥游》里,说了两种鸟,一种是大鹏,一种是小雀。

〔课件出示〕这就是扶摇直上的乘天大鹏,这就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

如果你是鸟,愿意做哪一种呢?
学生颇感兴趣。

.
生:我想做大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飞得很高,看得远,可以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师:真好。

飞得高,需要大的翅膀,而且这翅膀必须要有力。

是啊,如果你有那么大的翅膀,又有足够大的力,可以飞上苍穹,你为什么不飞上苍穹呢?那里可以作大俯瞰或大航行,看到无限风光啊。

如果留恋在蓬麻之间,那不是对大翅膀的一种糟蹋吗?那你说,当你飞上苍穹的话,你会笑那些蓬间小雀吗?
生:有的时候会的。

师:还有的同学想做大鹏吗?哦,你,你会笑麻雀吗?
生:〔点头〕
师:也要笑的啊?你说,你会笑麻雀吗?
生:会的。

我飞得那样高,它却那么小。

师:也要笑的。

你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假设麻雀跟我一样大的话,它也能飞得那么高。

而且,麻雀也很不简单,它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

师:〔摸该生脑袋〕:真不容易。

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又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好的。

有愿意做蓬间小雀的吗?
生:我愿意做麻雀,因为麻雀非常快乐的。

师:恩,蓬间小雀,如果说你的翅膀不够大,或者说飞上苍穹力不从心,那做蓬间小雀,有责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样也会获得快乐。

那你说,你做个蓬间小雀会笑大鹏吗,笑它花那么大的力气飞上苍穹干嘛呀?会吗?
生:不会。

我很佩服它的。

师:呵呵。

仰望它。

其实,不管你能做什么,你能够做成什么,如果能以理解、欣赏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即便是一只麻雀,也变得非常得意。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