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隧道灭火救援的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隧道灭火救援的对策研究
城市地下隧道灭火救援的对策研究
高健斌
(天津市河北区公安消防支队,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交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城市地下隧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在优化城市交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
由于隧道深埋地下、出口少且内部狭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情况,就会导致有毒气体聚集在隧道内,同时隧道本身容易导致火灾快速蔓延,引发了严重火灾事故的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为此,文章通过对以往火灾事故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地下隧道火灾的特点,并分析了灭火救援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保障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隧道;火灾救援;烟雾
城市地下隧道指的是城市地面以下,供车辆、行人、管线等使用的地下建筑物,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三种类型[1]。
近年来,在城市交通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各个地区都加紧了地下隧道的建设,这极大地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但是,隧道火灾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公路隧道中,火灾及爆炸的发生几率较高,这刺痛了公众的神经。
为此,应当从现有的资料出发,分析城市地下隧道的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对策,以更好的应对火灾发生,提高救援效率。
1 城市地下隧道火灾的特点分析
1.1 烟雾扩散快、毒性大
和普通的道路不同,隧道是一个管状的狭长空间,发生火灾后烟雾会聚集在这一空间内,且由于缺乏烟雾扩散的孔洞,大部分隧道的火灾属于缺氧燃烧的类型。
这种火灾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毒性大,导致隧道空间内的含氧量持续下降,若没有及时的救援,就会导致被困人员窒息甚至死亡。
以地铁为例,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内,人员众多,危险因素也比较多,发生火灾后会产生较多的浓烟,导致
人员混乱,疏散难度大。
1.2 火灾蔓延速度快、易爆炸
城市地下隧道的火灾通常是因为运输车辆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或隧道内本身具有容易危险品,在遇到交通事故、车辆自身故障等特殊条件后,就发生了火灾。
这些车辆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较多,导致火灾的扩散和蔓延速度非常快。
由于隧道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燃烧后热量聚集无法分散,因此在热气流的作用之下,隧道内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火势凶猛。
另外,对于油罐车来说,一旦发生了事故,会导致车体内燃油泄漏[2],可燃性液体流向隧道内其他区域,尤其是下水道、死角或者低洼处等,都会残留燃油,因此这些区域极易发生再次爆炸,形成城市大规模火灾。
1.3 破坏性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地下公路隧道的空间狭窄,封闭性强,一旦车辆起火,就会导致隧道内空气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容易引发轰然现象。
同时,轰然所产生的高压力和高温度会沿着隧道膨胀,形成一种冲击波,对隧道内其他人员造成极大的损伤。
另外,隧道内出口较少,且逃生条件极为不利,人员疏散的速度比较慢,且消防扑救耗时长,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会加重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城市地下隧道所处的区域一般是闹市区,人员聚集,疏散人群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这也增加了人员的危险程度。
1.4 救援工作开展难度大
隧道路面窄,且通常位于闹市区,车辆和人员较多,尤其是铁路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通常无法及时的做出反应,很难实施交通管制,容易发生堵塞情况。
另外,灭火工作是非常急迫的,隧道内空间狭窄,消防车无法及时行使进入,且进攻道路窄、回旋余地小,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外,隧道内火灾发生后温度最高可到达1000℃[3],在短时间内隧道内的各个设施会损坏,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消防车的安全。
同时,由于浓烟较多,空气稀薄,若火灾持续时间较长,那么随时会发生拱顶坍塌的危险,这些因素都给救援工作造成了阻碍。
1.5 消防供水及送风排烟困难
以往的救援经验表明,隧道内最为明显的就是送水难度大,虽然在很多隧道出口设置了大型的蓄水池,但是由于火势凶猛,需要长时间的救援。
若想让消防用水保持充,那么单纯依靠蓄水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进行持续性供水。
另外,隧道内火情凶险,浓烟扩散速度快,导致隧道内能见度非常低,这些浓烟会导致被困人员窒息、死亡,无疑是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2 城市地下隧道灭火救援的对策分析
2.1 科学调度力量,加强第一出动
在发生地下隧道火灾时,应当多点调度,加强第一出动。
消防人员应当客观分析火灾的情况,根据隧道长度、燃烧区域、蔓延速度、水源情况、天气因素等,判断火灾的危险程度,预估需要的救灾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消防队,一次性调齐大功率水罐车、抢险车、排烟车和泡沫车等。
同时,消防人员自身应当携带充足的防护用具,如隔热服、避火服、呼吸器等,备好火情侦探所用的仪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硬件设备,然后展开全面救火救援工作,注意从火势最为凶猛的区域入手,最大程度控制火势蔓延速度,减少人员伤亡。
2.2 及时疏导车辆,加强局部管制
有效疏散车辆和人员可以为救援工作提供空间,在发生火灾时,应当及时有效的疏导隧道内车辆,加强交通管制,以疏散车辆和现场人员。
首先,应规划好消防和救援人员的前进路线,保障消防和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公安交警部门应及时到达现场,维护好交通秩序[4];其次,应实施城市地下隧道灭火救援应急指挥体系,接到救援任务后迅速做出反应,统一指挥,并协同作战、分工合作。
内消防和救援人员应当指挥隧道内人员从两侧洞口内安全撤离,并引导车辆快速驶出火灾区域,避免发生二次爆炸;最后,在隧道进出口处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线,避免其他人员闯入,若发生严重交通堵塞情况,应采用强制牵引车疏散的方式,为消防车辆提供通道。
2.3 有效侦察火灾情况,展开梯次进攻
消防和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当向附近围观人员了解火灾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组织火灾侦查小组,安排其进入隧道,逐步靠
近着火区域。
若延误较大,应使用红外成像仪探测,确定着火区域,以及周围是否有伤亡人员。
作战人员应当展开梯次进攻,快速进入隧道内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温会导致隧道内墙皮脱落,因此救援人员应当使用水枪扫射隧道上方,避免发生伤亡情况。
另外,若发生大规模的爆炸情况,为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应当采取保守救援的方法,尽可能的减少人员伤亡数量。
2.4 保证现场供水,采取多种灭火方法
城市地下隧道发生火灾一般火势较大,应保证现场供水情况,充分利用消防栓、蓄水池等为消防车辆补给水,或者利用可移动性的吸水设备,抽取附近的水源进行补水,保证水的持续供应。
同时,在用水量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远程供水泵进行远距离送水,避免出现救援用水不足的情况。
另外,若发生火灾后,没有水源或水源供应不足时,应当尽可能的先延误车辆和人员,坚持不见明火不射水的原则[5],节约用水,使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可以在隧道低洼处建立一个蓄水坝,拦截水,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应用,这样也能够确保水资源供应充足。
2.5 固定、移动设备结合使用
火灾发生后,隧道内浓烟无法消散,这不仅影响了隧道内的能见度,同时给人员造成了生命威胁,因此,救援人员应当及时应用风机,并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参数内,一方面保证消防用水;一方面及时排烟,这样能够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及时将消灭火灾。
隧道内应按照乘客安全疏散的方向反方向排烟,这样能够避免人与气体的同时流动,避免对逃生人员造成二次损伤。
另外,火灾发生后一般城市隧道会发生断电情况,为保证排烟机的正常工作,应当利用移动式的排烟设备,如水驱动排烟机、电驱动排烟机、机械排烟机、排烟消防车、LUF路虎等,这些设备能够起到强制排烟的效果,能够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环境,及时为被困人员提供新鲜空气,减少伤亡事件的发生几率。
3 结束语
由于城市地下隧道出口少、空间小、封闭性强,一旦发生火灾,
就会对隧道内人员产生严重的损伤,这是无法改变的。
为此,应当根据城市地下隧道的特点,确定火灾救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现场规划,根据隧道救援工作的不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计划。
救援人员应当从保证现场用水、及时疏散浓烟、加强交通管制、加强第一调动等方面出发,缩短救援时间,降低人员伤亡率。
参考文献:
[1]王玉.公路隧道火灾扑救难点及灭火救援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1(7):1506-1509.
[2]史树峰,陈绵海,高翔.探析公路隧道火灾扑救难点和灭火救援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3):130-131.
[3]俞志新.公路隧道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2(11):34-36.
[4]张朝晖.风景区隧道火灾特性及灭火救援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5,6(9):44-47.
[5]窦斌强.公路隧道防火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04-205.
中图分类号:U4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7)08-0242-02
作者简介:高健斌(1982-),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