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学中运用KWL 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的英语故事含有图片与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故事教学中运用KWL 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KWL 是What I know?What I want to know?What I learn?三个问题的缩写,它是一种教学策
略,在故事教学中运用KWL 策略强调从学生原有的水平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变学生被动思考的过程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笔者从Pre-task 环节,运用K 策略唤醒认知,初步思考;While-task 环节,运用W 策略理解故事,主动思考;Post-task 环节,运用L 策略体验语用,深入思考三个方面展开了运用此项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如图所示)。
一、Pre-task 环节,运用K 策略唤醒认知,初步思考
K 策略教学环节是指What I know 的教学环
节,是故事的导入环节。
这一环节并不主张教师直接开始讲故事,而是运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启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自我知识体系中对所学故事的认识。
从英语语言内容上可以引领学生对以往学过的一些英语表达进行回顾与复习,从知识内容上对所学故事的一些科学知识或者文学知识进行思考。
What I know 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1.运用视听,启动思维
教师在设计PEP 《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Part C Story tim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时,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了一段有关中秋节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展开讨论,学生围绕中秋节的日期、天气、食物、
活动、礼物等关键词展开自由表达,教师运用视频材料,充分挖掘了学生关于中秋节的已知知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故事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片断1]T :Boys and girls,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Ss:I know...(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已知的相关知识)
Ss:Let ’s watch a video about it.After you
watch it,please say more about it,OK?
T:We do many activities on Mid-autumn fes-
tival.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Mid -autumn Festival.(教师出示Zoom 的图片)
Where did Zoom go and what did Zoom do on
Mid-autumn Festival ?
在这个视听任务中,学生借助教师出示的思维
导图中的关键词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加工并完成re-port ,不仅激活了已有知识储备,建立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纽带,还顺利实现了故事的导入。
另外,学
生将视频中的内容经过内化与信息加工组合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实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2.运用问题,启发思维
在故事教学中运用KWL 策略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何玲丽
JiaoxueceLüe 教学策略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师在设计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Part C Story time A silly snake时,在导入环节,教师用课件逐句呈现riddle,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层层递进,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成为了新故事导入的突破口。
[教学片断2]
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animal.Please read my riddle and answer what she is.(PPT逐句呈现riddle)
Riddle:She has a big mouth.
Ss:Is she...?
T:Maybe.
Riddle:She likes to eat small animals. Ss:Is she...?
T:Maybe.
Riddle:She likes sleeping in winter and she can creep very fast.
Ss:Is she a snake?(PPT呈现故事的主人公之一Snake)
T:What does a snake like to eat?
Ss:Maybe she likes to eat...(学生展开想象力,学习兴趣浓厚)
T:Right,today our story is about a snake and a frog.
课堂教学提问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庆芳,2011),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落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片断2中,教师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信息和经验中提取已有信息,帮助学生将故事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成功导入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二、While-task环节,运用W策略理解故事,主动思考
K策略教学环节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的教学环节,是故事的理解环节和内化环节。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图片视频进行预测、多元问题开展互动、模拟角色充分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理解故事文本,自主语言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What I want to know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内化故事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运用预测,以观促思
教师在设计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Part C Story time A silly snake时,在故事呈现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图展开思考,进行预测。
[教学片断3]
T:(PPT呈现故事第一幅插图)What will hap-pen?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groupmates.
G1:Maybe the
snake will eat the
frog...
G2:Maybe they
will be friends...
G3:Maybe...
T:Let’s read the story and get the answer.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及听图片中主人公的自述,大致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故事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思考、发挥想象力预测故事的发展。
预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让学生的阅读在预测与故事发展之间走向深入,让学生的思维在预测与发展之间得以激活与发展。
2.运用留白,以读促思
“留白”是指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处于表达的需要从而欲言又止,给读者留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陈艳,2017)。
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艺术,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在设计沪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4Unit3The ugly duckling一课时,在故事的阅读环节就尝试运用课堂“留白”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展开思考。
这一环节的主旨是希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带着问题“What does the ugly duckling go through?”,学生开始了故事阅读,而学习过程也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展开。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还运用了两个任务单的方式开展。
任务单上教师同样用留白的方式设置了悬念,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
激活
教学策略JiaoxueceLüe
.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在内化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体验,以演促思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所以主张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多元互动、快乐交流。
这也是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有效表达的最佳途径。
教师在设计PEP 《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在以上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在角色体验中经过思考与内化,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故事的发展也推进到高潮部分。
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动作与形态,表演促进思考,思考又反作用于表演。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导”,学生主动地“体验”,积极参与,做到了语言高效输出。
三、Post-task 环节,运用L 策略体验语用,深入思考
L 策略教学环节是指What I learn 的教学环
节,这是故事的总结提炼、体验语用的过程。
在这一
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辩论、为故事续编结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再次复习语言,在评价故事中赏析语言,在提升思维活动中运用语言。
What I learn 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体验故事文本的语
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运用Thinking maps ,有效思考
Thinking maps 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故事中
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既是将故事思想图像化的过程,也是将故事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像一个图画版的提纲,能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思路,理解故事内容和归纳故事思想;能让学生的描述和复述更有条理性和层次性;同时能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笔者在设计沪教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 4Unit 3The ugly duckling 一课时,故事的拓展环节就尝试运用了Thinking maps 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与复述故事。
(如图所示)
T :What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Ss:They are...
T:How many babies does Mother Duck have?Are they the same?Ss :...
T:Do the ducklings like the ugly duckling?Why?What happened on them?S :...T :How does the ugly duckling feel?Where does he go?S :...T:Does the old woman like him?What does she do?S :...
T:Where does the ugly duckling go?S :...T:What does the swans say about the ugly duckling.S :...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S :...
在这个板块的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导图也是通过问题引导逐步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和想象力,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激励学生表达自己富于个性的想法。
图文并茂的思维图开启的不单单是记忆之门,更是批判性思维的萌生之路。
2.运用Ending ,有效思辨
读后活动是对故事阅读材料进行延伸和综合运用的过程。
学生只有置身于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中,才会主动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
续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是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所学
JiaoxueceLüe 教学策略
. All Rights Reserved.
结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让“真实情境”走进课堂,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环境。
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从而遵循了“词不离句,篇不离境”的原则,把语言学习融入生活。
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并驾驭语言,真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
语阅读素养。
一、读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求知
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
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内容,课外文本的标题本身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
为此,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也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
例如:林丽老师教学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首先提问:填写你觉得合适的标题———The very...caterpillar ,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The very ugly caterpillar,
The
very
small
caterpillar,The very cute cater -
pillar,...表达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觉得满意的标题。
接着教师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在阅读之前,你想知道关于hungry caterpillar 的什么信息?学生们踊跃表达自己的猜测:What ’s its name ?Why is it so hungry?Who are his family?What can he eat?
Where does it come from?What colour does it like?How long is he?How old is he?
What sport does he like ?What ’s the best food for him?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
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分析、整理之后用自己的话编出故事的结尾。
因此,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在设计PEP 《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How many?Part C Story time 最后的拓展环节,就运用了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尾的方式进行语言拓展和
综合运用。
以上续编故事板块,教师分三个环节展开。
首先给出学生续编故事的背景:Zoom 输了比赛不甘心,因此与Zip 约定再来一次比赛,所以第二天他们又到果园里准备比赛。
交代背景让续编故事有意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自己的故事会是什
么结果:Who will win the race?小组成员一起构思后进行创编与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各种版本的故事。
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续编的故事,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学生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发散,培养了学生多方向、多视角、多层次看待问题与发表见解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运用KWL 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只是我们的初步探索,但是通过探索,笔者看到了学生对英语故事教学的喜爱,感受到了学生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见证了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
阅读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故事教学
中教师要巧妙运用策略设计教学任务,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常
明
石哲军
名校聚焦
MingxiaojuJiao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