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情境与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问题情境模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作为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动手体验的机会。
而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则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3.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问题情境模式教学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1.问题导入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中,问题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天上的云会飘动?”“为什么自行车会前进?”等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入,学生会产生好奇心,主动去探究问题背后的物理知识。
2.实际问题情境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运用情境创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容易造成学习的枯燥和无聊。
而问题情境模式教学通过提出
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情境感到好奇和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中,
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
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这种合作和交流
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
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
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浅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18期 教学·信息应形成的“波”而流转、撞击、飞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获得对新知识的正确建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以课堂讨论为载体,激发“接地气”教学生成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
”说明问题和疑问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动力。
而课堂讨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生成在讨论中出现,课堂教学就会进入一种近似自动化、高效化的轨道,从而完成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轴、学习主线”课堂模式的构建。
在选修Ⅰ《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课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明治维新,日本就不会强大,近代中国就可能不会遭到它的侵略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这是一个思维冲突和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一下就热闹起来,精彩的生成倏乎而至。
五分钟讨论后,两种意见泾渭分明,针锋相对。
持“赞同”的同学认为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日本的强大,也许就不会有甲午战争和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发生,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就不会那么艰辛曲折。
持“反对”的同学认为明治维新确实使日本强大,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日本社会的落后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假如没有明治维新也会有其它变革来推动日本发展,侵略只是时间问题;也有学生回答: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必然促成它对邻国进行侵略;即使当年日本不具备侵略中国的实力,也会有其他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因为中国清王朝统治极其腐败,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洗礼,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落后挨打。
我趁机反问:“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思维火花再次点燃,教室再次一阵热闹翻腾 通过这样的思维冲突,大家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深刻,课堂原生态特质得到展现,动态生成因素得到升华。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技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选择情境在教学中,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类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所以选择的情境必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情境独特性。
在学习力和运动时,可以选择学生平时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感受并学习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光学时,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比如水的折射、镜子反射等,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学习。
二、设置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设置问题。
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在力和运动的情境创设中,可以设置问题:“在进行篮球运动时,为什么球员要运用力抛出球?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如何影响球的运动轨迹?”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而探索力和运动相关的知识。
在光学的情境创设中,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高?水的折射和物体的折射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水的折射现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光学知识的目的。
三、提供资源在情境创设中,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相应的实验或观察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操作和实践,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深度。
在力和运动的情境创设中,可以提供篮球等运动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投篮和运动,从而感受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光学的情境创设中,可以提供透明容器、水杯等器材,让学生进行水的折射实验,感受水的折射现象,从而理解光学的知识。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模拟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情境创设的原则、技巧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 生活贴近原则: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和问题为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情节原则:情境创设可以设置一个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强师生的沟通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环境情境原则:情境创设的教学环境要逼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和实践的兴趣。
4. 多样性原则:情境创设要多样化,引发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技巧1. 合理安排教学情境:(1)选择贴近实际的场景进行创设,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情境中需要进行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3)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的呈现,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情境的感知。
2.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1)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通过诱导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和讨论彼此的发现和思考;(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知,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实际应用1. 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情境创设,例如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观察不同质量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加速度,引导学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 利用故事情节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设计一个物理小故事,描述人类在不同星球上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人体的影响;3. 利用物理模型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使用光线折射效果较好的透明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探究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情境创设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活贴近、故事情节、环境情境和多样化等原则,合理安排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下面我们就浅析一下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我们来看一下初中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情境。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力、压力、功、能等。
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简单地在黑板上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物理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操作,但是实验设备和条件往往是有限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存在着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联系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动手,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比如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中的滑轮运用、折射现象等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力学、光学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互相讨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发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浅析初中物理中的“问题情境”

浅析初中物理中的“问题情境”初中物理中的“问题情境”,指的是物理学习过程中运用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整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物理学习中,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是更真实、更直观的,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中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极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力和功率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家庭或学校中不同电器的使用功率和维护知识,让学生用自己实际接触的东西入手,更容易理解力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影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思考不同种类、不同难度的情境问题,通过不断挑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不同材质的重量或密度问题,让学生了解使用不同风格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情境在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拍照原理、人眼成像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光学的原理。
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也达到了更加优秀的水平。
问题情境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涉及到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引导。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领域中被广泛推崇。
它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提高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模式,能够创造出更加好奇和有趣的学习情境,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手段自主发现并探究物体力学特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提高学习效果其次,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一个物理问题场景化,让学生自己想象其中的相关物理量,通过导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创新思维第三,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包含了开放性问题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问题解决,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解决问题的困境时,就需要他们有创造性地找出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1.课前预热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量和单位问题。
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现和疑惑,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课采用问题情境模式在实验课上,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物理规律。
例如,在学习质量与骨牌挂钟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物理规律。
3.小组讨论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问题的讨论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情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该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来构建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倡导通过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创设情境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以“问题”和“情境”为核心,强调通过问题引领学习,通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逐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对其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和物理实践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制作简易的电路”、“如何利用物体的声音来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体验和应用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则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模式下的操作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1.1 特点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突出实践性和趣味性,将学习过程融入到复杂、真实和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问题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1.2 优势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性。
通过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中,并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境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创新。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1 引入教学在介绍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进行引入,例如以“飞行器的原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比如给学生展示一张纸飞机的图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纸飞机可以飞?”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2.2 知识强化在对物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阶段,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风车模型,考察风车工作原理和性能,或者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的滑动情况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它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以及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情境教学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它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实践和发现的过程来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者通过积极地参与实践和思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思考、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实际运用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各种问题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问题情境教学非常适合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1. 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例如汽车的制动距离、物体滑动的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 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和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提出“为什么草地上的湿泥会粘在鞋底上?”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湿泥粘滞的原因,并进行实验进行探究。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中通过设立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
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实践
机会等几个方面来谈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者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以便学
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感受问题的实际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和运动
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小明骑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途中有红绿灯,他在绿灯亮时骑行,然
而到家时发现比平时多花了一些时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中的运动知识。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实际操
作和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问题情境相关的实验或操作任务,让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探究。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绿灯时
间与小明骑行时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和分析骑行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操作,
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物理现象,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浅谈“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浅谈“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使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力,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活动是一种生命学习的体验。
如果课堂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命颜色,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提高。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
笔者发现利用“情境+问题”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合作探究,进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情境+问题”模式的解释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
”可见问题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原动力和牵引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则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能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背景,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递推学习走向深入,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建构,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开始于备课,体现于上课。
在备课之初,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二是情境设计。
在这里问题设计是主,情境设计是辅。
情境设计是为问题服务的。
情境设计可以引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也可以说明问题等等。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引言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他们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觉得物理很难,很枯燥,导致他们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如何设计有趣、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和研究问题情境,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出一个真实或虚构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往往对抽象的物理知识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在水上飞行的飞行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验或者观察活动,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奥妙,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
4. 促进知识的传递和理解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探索如何设计和研究问题情境,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设计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如何设计有趣、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借鉴的方法。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情境创设,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1.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原理(1)设计启发性问题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第一步是设计启发性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于热物理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夏天室内会变得很热?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室内温度?”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播和温度调节的原理,激发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和理解。
(2)构建实际情境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相关的实际情境,为学生提供实验和观察的机会。
以上述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室内温度调节的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和方法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理解热的传导和温度调节的原理。
(3)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促使他们从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建立对知识的扎实理解。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它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和实际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和探究,在实际情境中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概念,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一、问题情境的定义与特点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提出一个真实、有趣、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困惑、探索和发现,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主动探究的一种情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性: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有趣性: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和愉悦感。
4.探究性: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5.贴近生活: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增强学习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三、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实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设计和研究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探索和实践。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来设计和研究问题情境:1. 以生活为载体,设计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
2. 结合实验探究,设计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解决问题和验证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3. 引导问题探索,设计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趣味的情境和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 整合跨学科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结语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与研究的浅议,可以看出问题情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设定问题情境的意义、方法和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启发。
一、问题情境的意义问题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去探索和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非常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实际问题引入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相关的物理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引入电路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模拟实验法。
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设计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理规律。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摆锤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出摆锤的运动规律。
3.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和发现物理规律。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4.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入物理知识,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习物理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物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问题情境的具体案例1.问题情境一:电路中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通过构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探讨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容易产生学习的枯燥感。
而问题情境创设则将知识融入到真实的问题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电路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选取一个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涉及的电路知识和物理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天平测量各种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的质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力推动一块物体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滑动,引导学生思考表面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找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互相启发,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让学生共同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实施实验并进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基于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认知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基于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在一个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种认知兴趣的激发,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策略。
这种主动思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情境创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讨论、实验验证等,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
团队合作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思维,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它是指通过构建生活化、生动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一、物理问题的引入物理问题的引入是情境创设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电影、体育、游戏等,构建与物理原理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头先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如魔术师在演出中的魔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释魔术的原理。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物理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二、生动形象的图像辅助在教学中,图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辅助,如电影插画、动画片、漫画等,来说明物理原理和运动规律。
例如,教师讲解摩擦力时,可以使用松弛的弓箭、滑溜的滑板等比喻,以此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三、实验模拟体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模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模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物理原理,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比如,在学习光学原理时,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模拟,用光线通过水晶球或玻璃杯的表面,进行实验模拟。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亲身体验并理解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四、游戏教学体验游戏教学是一种有趣的教育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游戏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运动规律。
例如,在教学运动定律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跳高、跳远、投掷等运动比赛,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重力、形状和速度对于运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问题情境与物理教学
滕州实验高中赵刚
摘要: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入手,粗略介绍了问题情境理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以及问题情境创设对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问题情境物理教学理论基础基本原则积极意义
伴随新课改的推行,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正悄悄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探索课改新理念,注意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变,特别思考并实践了问题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累积了些许心得,现以记之,望与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一.为什么要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倡导问题情境创设
1.物理教学具有运用问题情境的有利条件。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所有学科中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基础学科,她除了充满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体现时代感,密切关注社会实际和科技成就之外,更多的则是常识——身边的物理,触手可及,因此很容易将知识搬到情境中学习。
2.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物理学本来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自然科学,但是目前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再加上各种学习负担太重,他们正快
速地失去对物理学习的乐趣。
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
质教育观,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想方设法创设有
效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部分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怯情绪,使物理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3.方便学生实现知识的快速迁移。
传统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
观点,认为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独立于现场情境进行,学习的结果可以
自然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而事实大家都知道,走出校门的学生对自
己在校所学的知识并非拿来就用,一用就灵。
因而,当今的建构主义则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挂起钩来,
提倡在学习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
题,以此建构能灵活运用的知识经验,而问题情境的恰当运用则完全可
以帮助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二.在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支撑
1.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即寻找完成任务
的途径、方法)而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即能克服)的学习情境。
情境认识与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人类活动、生存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
运用和发展的。
学习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互动的——知识是处于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和发展的。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世和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真正取得实效,必然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般参与到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去。
而老师的职责就是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设问题情境应把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为有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使之快速适应物理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应把握和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问题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的。
教学目标是设问的方
向、依据,也是问题本身价值之所在。
(2)适应性原则: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坚持做到难易
适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化。
(3)新异性原则:老师对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尽可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新奇独特的实验、游戏、物理趣味故事等多
渠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精神。
(4)思维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出发,有的放矢,力争让学生有所思即有所得。
在学生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又
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喜悦。
(5)生成性原则: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地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设计问题要少而精,要找准与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结合点,紧紧抓住关键性,本质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
真正将问题弄清开透。
(6)广泛性原则:问题的来源应该是广泛的多元的,老师应该具有开放的眼光,广博的知识,综合来自学生、社会、生活各
方面的问题来创设情境。
教材只是供学生学习的范例,是生
活的缩影,却不是全部。
教师要学会打破教材的束缚,在更
广阔的空间内,创设与学生经验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
四.怎样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问题情境创设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呢?笔者以为起码应该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主动
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
效率,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教学中的真实案例:
1.降低问题的坡度,让学生拾阶而上
维果斯基主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低水平,教学应充分意识到这点,同时教学还要走在他们发展的
前面,即问题的设计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但又不能太难,原则是
使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例如在《欧姆定
律》第一节探究教学时,我将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问题:
A.影响电流的因素有哪些?若只研究其中一个因此对电流的影响时,用什么科学方法?
B.在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时,如何控制电阻不变?需要哪些器材?
如何设计实验电路?
C.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如何控制电压不变?需要哪些器材?
如何设计实验?
在上面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变得具有方向性和层次性,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顺利了完成本节内容的探究学习。
2.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蒸发》一节的学习时,引入“吹气实验”效果很好。
上课开始,老师请全体同学做以下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
放到离嘴大约5cm的地方,张大嘴,缓缓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
到手心“热烘烘的”;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放在同样位置,对手心
用力快速吹气,学生会感到手心“冷飕飕的”,学生自然产生疑
问:“同样是从嘴中吹出的气,为什么两次感觉迥异呢”?带着
这个问题进入蒸发知识的探究,课堂氛围热烈而轻松。
3.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阿基米德实验”展开之前,首先由老师或学生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师在黑板上重现称象过程示意图,提示船的吃
水深度、排水量、象与石头质量关系等等,紧接着介绍阿基米德
实验过程,学生在进行以上准备后,实验过程变得忙而有序,收
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开放性题目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如何判别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问题讨论中,全班同学在短时间内竟提出了十余种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进
一步讨论各方法的可行性、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方法,
学会取长补短,意识到众人的智慧多么了不起,形成良好的习惯。
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比如:①在晴天,要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你
有哪些方法?②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变为了1m/s,我们的生活将会
怎样?③如果要鉴别水和食盐水,你有多少种方法?④如果地球重力消失将会出现哪些现象?实践证明,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了物理学习的自信。
总之,我们学习并利用课改新理念,努力将知识变成问题,用心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既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又将老师从单调乏味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既增加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⑴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广东教育出版社
⑵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⑶汤建国《如何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物理教学探讨
⑷林丰勋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