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二级类):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门类(二级类):哲学
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西方哲学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赵林
所在院校:武汉大学
推荐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九年四月
填表说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
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
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历史沿革与人员构成情况
“西方哲学教学团队”所依托的武汉大学外国哲学学科由武汉大学老校长李达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
本学科创建之初,就聚集了一批国内研究西方哲学的前辈精英人才,如江天骥、陈修斋、杨祖陶等先生,为本学科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和教学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大学外国哲学学科被评为我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198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6年,本教学团队的主干课程“西方哲学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湖北省精品课程;2008年,作为“西方哲学史”文化背景课程的“西方文化概论”也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主持并主讲“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赵林教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2008年,本团队的主要成员邓晓芒教授被中宣部聘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目前,本团队已被公认为国内一流的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团体。
本教学团队由7名专职教师组成,以“国家教学名师”赵林教授为团队带头人。
团队成员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
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在欧美一流大学留学、访学经历。
从年龄分布看,50岁以上者2人,40-50岁者2人,40岁以下者3人,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教学梯队。
本团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平均教龄为14.8年。
其中1人为“国家教学名师”(赵林),1人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邓晓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朱志方)。
2.教学情况
课程设置方面:长期以来,本团队为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国际班、国学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以及全校公选课学生开设讲授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共计20余门。
这些课程以国家精品课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为主干,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如下六大类:
A、西方哲学主干课程,即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
B、各分支的西方哲学课程,如西方宗教哲学、西方语言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等;
C、各时段的西方哲学课程,如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近代西方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分析哲学、西方哲学前沿等;
D、西方哲学家专题课程,如康德认识论、黑格尔逻辑学、维特根斯坦哲学专题等;
E、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如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
F、西方哲学的文化背景课程,如西方文化概论、基督教思想史等。
在上述课程中,既有面向哲学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也有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
还有一些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形式,如早期近代西方哲学(Early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等。
本教学团队以“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为主干课程,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西方哲学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兄弟院校的西方哲学课程教学中堪称一流。
教材建设方面:本团队成员已经独立撰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2种教材,其中《西方文化概论》被教育部选定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目前,由邓晓芒、赵林撰写的《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已经被国内许多兄弟院校哲学系作为专业课程教材,由赵林撰写的《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也被国内许多大学作为通识课程的指定教材。
此外,赵林、邓晓芒教授讲授西方哲学课程的录音稿也已被整理出版,成为本团队成员授课的重要参考教材。
除自编教材外,本团队的许多专业课程也使用国内外一流教材,将西方哲学原典和国外研究论著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一些课程、尤其是双语教学课程直接引用英文版教材,与英美大学同步。
这些原版教材的使用也有助于提高本科生们用外语进行西方哲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改革方面:本团队的基本教学理念是:西方哲学教学既要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也要造就具有批判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人。
在这种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本团队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以“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两门课程为主干,逐渐发展出一套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本团队还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和原典教学,既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哲学思维能力,也注重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本团队一直坚持博导、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例如团队带头人赵林和著名教授邓晓芒近五年来几乎每年都亲自给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朱志方、曾晓平等教授也是十余年如一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
本团队成员还结合教学情况撰写了大量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除了在本校授课之外,本团队负责人赵林教授近几年来曾应邀到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学校系统讲授“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邓晓芒教授应邀到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讲授“康德认识论研究”、“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等课程。
这些讲座的录音资料已经被整理为讲演录出版(如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在上帝与牛顿之间――赵林演讲集(1)》、《在天国与尘世之间――赵林演讲集(2)》;邓晓芒教授的《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讲演录》、《邓晓芒讲黑格尔》等)。
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本团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本团队选留了3位获得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教学观摩、教学试验等方式而提高教学水平。
这些青年教师现在已经走上讲台,承担起课堂教学的重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科研情况
近年来,本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
2005-2008年,本团队成员共出版学术著作28部,译著4部,主编著作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赵林出生年月1954.11 参加工作
时间
1973.5
政治面貌群众民族汉性别男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授予单位武汉大学授予时间1996.6
高校教龄25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联系地址、邮编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
办公电话027-68762092 手机130****2354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2008年,主持并主讲的“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2008年,主持的“西方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3.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4.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4.2006年,主持并主讲的“西方哲学史”课程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5.200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6.1998年,《理性的神秘化进程——黑格尔宗教哲学研究》获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3-1975 湖北省襄阳县太平区朱
坡公社
知青
1975-1978 武汉市煤炭公司工人
1978-1985 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5-1996 武汉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3-1996年间攻读哲学系在职博士生)
1997-今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1999)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6
姓名邓晓芒年龄61 参加工作
时间
1964.7
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外国哲学高校教龄27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
姓名朱志方年龄47 参加工作
时间
1988.7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外国哲学高校教龄21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
哲学学院
姓名曾晓平年龄44 参加工作
时间
1985.7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外国哲学高校教龄18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
姓名苏德超年龄34 参加工作
时间
2003.10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外国哲学高校教龄 6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
姓名杨云飞年龄31 参加工作
时间
2006.7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外国哲学高校教龄 3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
姓名周玄毅年龄30 参加工作
时间
2007.7
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外国哲学
高校教龄
2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曾
晓平、苏德超、杨
云飞、周玄毅
2005.2-2008.12 54ⅹ17现代西方哲学朱志方、苏德超2005.2—2008.12 54ⅹ3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朱志方、曾晓平、
苏德超
2005.2-2008.12 54ⅹ4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苏德超、杨云飞2005.2-2007.6 36ⅹ2西方宗教哲学赵林2005.2—2004.6 36 西方科学哲学(双语课)朱志方等2005.2—2008.12 54ⅹ3西方语言哲学朱志方等2005.2—2008.12 54ⅹ3西方哲学前沿(双语课)朱志方等2005.2—2008.12 54ⅹ3古希腊哲学邓晓芒、曾晓平2005.9—2008.12 54ⅹ3早期近代西方哲学(双语
课)
曾晓平2006.9—2008.1 54ⅹ2英国经验论(双语课)曾晓平2007.3-2007.7 54 德国古典哲学邓晓芒2007.3-2008.1 36ⅹ2康德认识论研究邓晓芒2005.2-7 54 黑格尔逻辑学专题邓晓芒、苏德超2007.3-2007.7 36 维特根斯坦哲学专题苏德超2006.9—2007.1 36 分析哲学专题朱志方、苏德超2005.2-2008.12 54ⅹ3实用主义哲学研究朱志方2005.9-2008.1 54ⅹ2基督教思想史赵林2005.2—2005.6 36ⅹ2西方文化基础赵林2008.3-6 54 西方哲学史(全校通识
课)
赵林2005.2-2008.12 36ⅹ4
西方文化概论(全校通识课)赵林、苏德超、周
玄毅
2005.2—2008.12 36ⅹ6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全
校通识课)
苏德超2007.3-2007.5 18ⅹ4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
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
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西方文化概论(修订版)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
材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赵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005 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西方宗教文化赵林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005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赵林人民出版社2007
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赵林演讲集(1)
赵林东方出版社2007 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赵林演讲集(2)
赵林东方出版社2007
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邓晓芒湖南教育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1992
2008
教育部第一届人文社
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杨祖陶、
邓晓芒
人民出版社2001 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
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人民出版社2004
2004
2002
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
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杨祖陶、
邓晓芒编译
人民出版社2001 康德哲学讲演录邓晓芒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6 邓晓芒讲黑格尔邓晓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邓晓芒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
2007 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邓晓芒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
义
邓晓芒三联书店2008 社会决策论朱志方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逻辑、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周超、朱志
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2003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北京大学哲
学系
商务印书馆2002
人类理智论洛克商务印书馆1991 人类知识原理贝克莱商务印书馆1973 人类理智研究休谟商务印书馆1999 人性论休谟商务印书馆2001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商务印书馆2003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John Locke New Y ork:
Penguin Books
1997
A 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George
Berkel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David Hu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A Treaties of Human Nature David Hu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A New History of Philosophy Wallace
Matson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2000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Samuel
Enoch
Stumpf,
James Fieser
McGraw-Hill 2003
Locke, Berkeley, Hume: Central Themes Jonathan
Bennett
Oxford:
Clarendon
1971
Empiricists: Critical Essays on Locke, Berkeley, and Hume Margaret
Atherton
Landham &
Oxford: Rowman
& ittlefield
1996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A.J. A yer Penguin Modern
Classics
2001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the 21th Century S.Soam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Winner of the 2003
A ward for Best
Professional/Scholarly
Book in Philosophy,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One of Choice's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 for 2004.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赵林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2007
赵林湖北省高校教
学名师
省级2006
《试论否定词的演化及意义》(作者:幸剑林,指导教师:朱志方)湖北省优秀学
士论文
二等奖2007
《哲学的语言生活――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作者:苏德超,指导教师:邓晓芒)湖北省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
省级2005
《康德的启蒙思想研究》(作者:梁林军,指导教师:邓晓芒)湖北省优秀学
士学位论文
省级2004
中西比较哲学实验班教学改革与研究湖北省教学改
革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3
赵林宝钢优秀教师
奖
省部级2000
中西比较哲学实验班教学改革与研究湖北省教学改
革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3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西方文化概论(国家精品课程) 10万教育部2008-2010 西方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0 湖北省教育厅2008-201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
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邓晓芒)
50万中宣部2008—2010 西方哲学史(国家精品课程) 10万国家级2006-2009 西方哲学史(湖北省精品课程) 0 湖北省教育厅2006-2009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一)团队设置特色
(1)团队建设具有坚实的依托和稳固的平台,学术力量强大:
本团队以哲学学院外国哲学学科(1987年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湖北省重点学科)为依托,以2门国家精品课程(“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化概论”)为基础;以1名“国家教学名师”(赵林)为团队带头人,以1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邓晓芒)和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朱志方)为中坚力量,拥有高水准的学科基础和建设平台。
(2)团队成员普遍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拥有丰硕的教改成果:
本团队7名成员的平均高校教龄在14年以上,其中具有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3位,具有15-20年教龄的有1位。
即使是团队的年轻教师,也大多具有丰富的助教经验。
2000年以来,本团队共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3)团队人员组合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的合力:从年龄上看,本团队中50-60岁2人,40-49岁2人;40岁以下3人,老中青搭配十分合理;从职称上看,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曾经赴欧美学习或讲学;从具体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来看,本团队在西方哲学各研究方向上都有发展目标明确、研究根基扎实的学术骨干,形成了强大的团队精神合力。
(二)专业特色
(1)专业定位准:
作为一个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健全人格培养的特殊学科,本团队在西方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宗旨不仅要培养具备广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更要培养全面发展并且具有批判意识的“人”;我们的着眼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对西方哲学的了解,更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精神家园的营造。
(2)科研实力强:
本团队所依托的“西方哲学学科”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内西方哲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其中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和西方文化研究在国内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3)专业覆盖面广:
在时间上覆盖古代、近代、现当代,在国别上涵盖美、英、法、德等国。
(4)专业重点鲜明:
本团队的主干课程是西方哲学通史,包括“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两门专业基础课。
以此为基础,本团队的教学范围还广泛覆盖了西方哲学的各分支和各时段的20余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作为西方哲学之背景的西方文化等课程。
(三)课程特色
(1)课程结构合理,内容覆盖面宽。
本团队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宏观文化视野和敏锐问题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注重西方哲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在主干课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之外,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
这些课程中既有进一步的专精研究内容,如“康德认识论研究”、“实用主义哲学研究”等,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要;又有对西方文化进行历史理解和现实分析的研讨性课程,如“西方文化基础”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等,以拓展学生们的背景知识。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2)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首先,本团队针对不同的课程,确定了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专业基础课(“西方哲学史”等)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重;专业课(“康德认识论”等)突出专题研究;通识课(“西方文化概论”等)旨在于拓展新视野、传播新观点。
其次,本团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如赵林教授的严谨思路,邓晓芒教授的思辨精神、朱志方教授的精密分析、苏德超副教授的幽默风格等。
这些不同且互补的教学风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第三、本团队的中青年教师大多都能用双语进行教学,并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一些非双语教学课程也尽量引入原文参考资料。
第四、本团队成员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力图将哲学的抽象概念和逻辑进程以电子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网上讨论平台和习题资料库来加强教学效果。
(3)教材齐备且多元化。
本团队正在使用的教材,既有本团队成员编写的正式出版教材,如《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西方文化概论》(赵林著)等,也有自编讲义,如《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还有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教材,如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the 21th Century(Scott Soames)等。
甚至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教材也有所不同。
以“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为例,哲学基地班和人文实验班使用邓晓芒、赵林编写的《西方哲学史》,国学班使用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全校通识课则使用赵林编写的《西方哲学史演讲录》(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
这种前沿性,一方面表现为:本团队成员高度重视科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和扩展教学内容。
有一些课程,如邓晓芒教授的“康德认识论”、朱志方教授的“西方哲学前沿”等,在国内首屈一指;另一些课程,如曾晓平教授的“早期近代西方哲学”(Early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则与国外同步。
另一方面表现为:课程内容紧扣时代特点,及时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应。
例如,赵林教授在“西方文化基础”课程中结合西方文明史来讲解当代国际格局的文化根源,苏德超副教授则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课程中讨论80后与90后的文化抵牾等当下现象。
这些前沿性的课程内容既具有学术品味,又具有现实关切。
(5)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效果显著。
(1)树立教书育人思想。
本团队教师按照教学规律办事,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德性陶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编写和选用高水平的教材,发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
本团队成员通过集体讨论,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和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或讲义。
同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十多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3)做好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本团队将专业课程的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查)等教学环节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团队带头人和年长教师负责检查辅导教师听课、备课、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严格把好质量关。
同时做好相关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资料收集、教学手段更新、教学
文件归档等教学辅助工作。
本团队教学人员质量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形式的教学事故。
学生和教学管理单位对本团队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团队每位教师的教学评价连年均在90分以上。
特别是赵林教授和邓晓芒教授,不仅在哲学专业的学生中,而且在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中都享有盛誉。
(四)创新措施
(1)直接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接轨来开设一些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团队有5位成员赴海外做过访问学者,访学归来后,都带回了国外一流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
青年教师则直接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MIT开放课程和网络可得的哲学期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我们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汉语文献中很少出现或者没有出现过的。
当然,这些内容并非国外课程的简单拷贝,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现状有所取舍的。
(2)知识传授与知识获取并重。
本团队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西方哲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本团队教师经常通过全班讨论、课下交流和网上发帖等形式来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启发他们的哲学意识。
(3)让西方哲学走出专业课堂,面向全校本科生,甚至面向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开课。
哲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而且也是素质教育。
本团队不仅为哲学系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专业课,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在全校范围内讲授“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
近年来,赵林和邓晓芒还应邀到国内多所大学讲授西方哲学专题课程,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多年来,本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坚持相互听课,开展教学法讨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更新教学理念。
例如在2006年6月,我们邀请国内一些研究英美分析哲学和德国哲学的学者,以哲学教育为核心,在珞珈山举行了四场有关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学术辩论。
这些辩论的结果已经编辑成为《哲学名家对谈录》一书,2007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五)资源建设、网络教学
在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方面,本教学团队已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包括:(1)网络数据库。
武汉大学图书馆已购买多个中外人文学科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netlibary等,主要中外文哲学期刊,国内外主要高校的哲学专业学位论文,均可从网上获取。
(2)西方哲学图书馆纸质资料。
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图书馆的藏书日益丰富,目前已经拥有中外文图书十万余册,外文期刊几十种。
(3)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网站。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化概论”两个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网址分别为:/zxxy/xfzxs/kcwz/index.htm和/jpkcweb/xfwhgl/kcwz/index.htm),网站内容包括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学习案例、自测习题以及部分课程录像等。
这两个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自从2006年和2008年相继开通以来,已经成为专业和非专业学生学习西方哲学的重要网络平台。
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百度、google等网络平台建立论坛,讨论哲学问题、回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批改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