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分答案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满分答案大全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残疾人员的就业
青年就业
下岗失业就业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以人为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建设民政
公共财政
吃饭财政
吃饭财政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严控一般性支出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
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员物资装备建设
市级
县级
地方
省级
民生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范畴,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所谓民生,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
民生在通俗意义上被理解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工业
是否
是否否是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残疾人员的就业
青年就业
下岗失业就业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
行政单位
企业
国家
银行
经济建设的需要
社会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共性
政府的职能
公共财政
吃饭财政
吃饭财政
建设民政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建设财政
民生财政
公共财政
吃饭财政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目前,我国有
财政的财力分配从中央到地方由
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上升
实行同收同支的体制
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集中财力办大事
立足于公共需要
严控一般性支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员物资装备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
市级
县级
省级
地方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
民生在通俗意义上被理解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民生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范畴,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所谓民生,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工业
是否
否是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残疾人员的就业
青年就业
下岗失业就业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服务民生
以人为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
银行
行政单位
企业
经济建设的需要社会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共性政府的职能
建设民政
公共财政
吃饭财政
吃饭财政
强化
改革
弱化
撤销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吃饭财政
建设财政
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五保供养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
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员物资装备建设
市级
县级
地方
省级
民生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范畴,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所谓民生,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
民生在通俗意义上被理解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是否
是否是否是否是否
(●)民生福利
()人民幸福
3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分值:3/得分:3)
()共同富裕
()以人为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
4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分值:3/得分:3)
()行政单位
()企业
(●)国家
()银行
5 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转变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
值:3/得分:3)
()建设民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吃饭财政—民生财政—建设财政
(●)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吃饭财政—公共财政—建设财政—民生财政
6 乡财县管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乡镇财政国库。

(分值:3/
得分:3)
(●)撤销
()弱化
()强化
()改革
7 民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包括()(分值:3/
得分:0)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
()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差距较大
8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明确逐步向
()转变的目标要求。

(分值:3/得分:3)
()吃饭财政
()建设财政
()民生财政
(●)公共财政
9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分值:3/得分:3)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有15%的人群没有进入医保覆盖范围
()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
10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分
值:3/得分:3)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不包括()(分值:3/得分:3)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五保供养制度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
12 以下哪项是属于建设生态家园的措施()(分值:3/得分:3)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
()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加强政府部门的人员物资装备建设
13 财政部明确要求,力争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建立起()基
本财力保障机制。

(分值:3/得分:3)
()地方
()省级
()市级
(●)县级
14 以下关于民生说法中错误的选项()(分值:3/得分:3)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
()民生在通俗意义上被理解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谓民生,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民生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范畴,不属于社会学的范畴15 下列哪项是为民生建设培育主体财源()(分值:3/得分:3)
()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工业
16 如何改善民生财政使其适应民生时代的新要求()(分值:5/
得分: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服务发展,开辟财源
(●)加强财政资金支出
17 为发展开辟财源需遵循哪些原则()(分值:5/得分:5)
(●)坚持“取”和“予”并重
()坚持质和量并重
(●)坚持调控与引导并重
(●)坚持抓大与抓小并重
18 在实行民生财政时期,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分值:5/得分:0)
(●)提出“少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具体要求
(●)十七大以后,把民生问题列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
()到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民生
(●)2006年—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逐年递增
19 下列属于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的是()(分值:5/得分:5)
(●)非盈利性
(●)公共性
(●)法治性
()社会性
20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需强化预算管理,下列属于强化预算管理做
法的是()(分值:5/得分:0)
()明确预算管理主体
(●)完善支出评价体系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
(●)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21 民生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分值:5/得分:5)
(●)分配不公平现象客观存在
()社会道德出现滑坡
(●)就业再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教育公平问题有待解决
22 如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值:5/得分:5)
()重点加大对沿海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规范财政配套政策
(●)研究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补偿机制
23 人们对于改善民生有哪些诉求()(分值:5/得分:5)
(●)破除二元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期待
(●)规范分配秩序,对过上富足生活的新期待
(●)共享公共服务,对实现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促进劳动就业,对个人生存和尊严的新期待
24 从我省来看人均GDP最高的是马鞍山,最低的是淮北。

()(分
值:3/得分:3)
()是
(●)否
25 现在我们农村社会的基层干部是典型的建设型财政,行政管理
费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80%—90%。

()(分值:3/得分:0)
()是
(●)否
26 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在安徽。

()(分值:3/得分:3)
()否
(●)是
27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分
值:3/得分:3)
(●)是
()否
28 我省的人均财力指数与其他省市相比倒数,总量中等。

()(分
值:3/得分:3)
()否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