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是许多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时,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相同。
使用至少3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让实验更严谨。
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黑纸包裹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肥料等。
生物的形态、生活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叶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4.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在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环境时,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对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所学的科学知识。
下面将按照学科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介绍。
一、生物科学1. 动物类:a.常见动物:狗、猫、鸟、鱼等;b.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c.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植物类:a.常见植物:树木、花卉等;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c.植物的繁殖方式。
3. 人类生活中的常见生物:昆虫、细菌、真菌等。
二、物质与能量科学1. 空气与水:a. 空气的组成及特性;b. 水的来源和重要性;c. 空气和水的循环。
2. 固体、液体和气体:a.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b.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等。
3. 磁性物质与磁性:a. 磁性物质的特性;b. 磁力的吸引和排斥;c. 磁性物质的利用。
4. 光与能量:a. 光的传播方式;b. 光的反射和折射;c. 光的利用。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1. 地球的构造与变化:a. 地球的层次结构;b. 岩石的形成;c. 地壳的变化:地震、火山。
2. 气候与季节:a. 大气层与气象;b. 季节的变化原因;c. 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宇宙与星系:a. 太阳系的组成;b. 星体的运动;c. 星座的观察。
四、生态与环境科学1. 生态系统: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b. 食物链与食物网;c.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能源与环境保护:a. 不同能源的优缺点;b. 节约能源的重要性;c. 环境保护的意义。
3. 垃圾分类与处理:a. 不同垃圾的分类;b. 垃圾处理的方法;c.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五、科学实验与观察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数据记录与分析;d. 得出结论。
2. 观察与记录:a. 观察的方法与技巧;b. 记录观察结果。
3. 安全实验与环保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五年级的学生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同时也提醒大家科学学习要持续积累与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2.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3. 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
1. 生命活动的特征:呼吸、运动、进食、排泄、感觉、自我保护和繁殖。
2. 饮食结构与健康:合理搭配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运动与健康: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天地人与社会:
1.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导电材料与电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运作。
4. 简单机械与动力: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动力的转化与传递。
四、科学发现与发明:
1.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
2. 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发明的应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3. 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等。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或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眼睛和光的反射:眼睛通过反射接收光线,形成视觉感知2.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 显微镜的用途: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3. 电路-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 电流的产生与传导:电流是由电源产生,在导线中传导- 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4. 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具有吸引和排斥金属物质的能力-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磁场使磁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磁力的方向由南极到北极二、生物知识点1.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体-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幼苗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株-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3. 昆虫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和复眼- 昆虫的功能:飞行、吮吸花蜜、觅食、保护自己等4. 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树木的特点:木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等部分- 树木的作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国土总面积和陆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多样性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不同季节的交替3.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 地图与方向-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描述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方向的表示:地图上常用指南针表示方向,北、东、南、西为主要方向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体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为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4.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的运动。
如电梯的上下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的运动。
如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的运动。
二、热现象。
1. 温度与温度计。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 热传递。
-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如用金属棒一端加热,另一端会变热。
-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如烧水时水的上下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
-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如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
3. 物质的热胀冷缩。
-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例如温度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收缩,液柱下降。
但水在0 - 4℃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在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的改变不会影响其沉浮状况。
3.物体的沉浮与其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因排开的水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在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其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当我们将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可以感受到水对它们产生了向上的力,这个力被称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并且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只有在一定浓度的液体中,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例如运动、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
3.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
4.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但重量不会改变。
4.当水受热时,会发生体积膨胀;当水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缩小。
这种现象被称为热胀冷缩。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像石头、铁块这种比较重,而且形状不怎么容易改变让水“托住”它的物体,一般就容易沉下去。
而像木头、塑料泡沫这些比较轻,还能在水里占据比较大空间的物体,往往就会浮在水面上。
- 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实验来判断物体的沉浮。
找一个透明的容器装满水,然后把要测试的物体轻轻地放进去,看它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这就像给物体做一个“水上测试”呢。
2. 沉浮与什么有关- 首先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比如说,同样大小的实心铁球和实心木球,铁球很重,木球比较轻,铁球就沉,木球就浮。
- 物体的形状也很重要哦。
就拿橡皮泥来说,如果把它捏成一个团,它可能就沉下去了,但是把它捏成小船的形状,它就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捏成小船的形状后,它在水中占据的空间更大了,就像给它自己做了一个“大船舱”,能让更多的水来“托”住它。
- 还有物体的材料也会影响沉浮。
像金属材料一般比较重,容易沉,而像木材、塑料这些材料相对较轻,容易浮。
3. 浮力- 当物体浸在水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就好像水在下面轻轻地“推”着物体一样。
- 阿基米德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规律,就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量。
比如说,一个物体浸在水里,它把一部分水给挤开了,那这部分被挤开的水的重量就是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来感受一下,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先称出它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把它浸在水里,再看弹簧秤的示数,会发现示数变小了,减少的那部分就是浮力的大小。
二、热1. 热起来了- 我们能让自己热起来的方法可多啦。
像运动,跑步的时候身体就会越来越热,就好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被点燃了一样。
还有吃东西也能让身体热起来,因为食物中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热量。
穿衣服也能让我们感觉暖和,不过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就像一个小“保温罩”,把我们身体产生的热量保住,不让它散发得太快。
2. 给冷水加热- 给冷水加热的时候,水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种子发芽实验一、判断题1.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 )2.植物种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 )3.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 √ )二、选择题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时,两组绿豆种子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C )。
A.空气、水、土壤、光B.水、土壤、温度、光C.温度、空气、水、光2.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 A )。
A.水分B.空气C.土壤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三、连线题将下列植物与其叶片特征及生长环境连线。
四、探究题。
请制定一个试验计划,研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土壤。
二、蚯蚓的选择一、判断题1.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 )2.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 )3.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 × )二、选择题1.蚯蚓喜欢生活在( C )的土壤中。
A.潮湿、明亮B.干燥、黑暗C.潮湿、黑暗2.生态瓶里的非生物为动物提供了( B )。
A.食物B.栖息地C.能量3.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 C )。
A.筑巢、配对B.长出厚厚的羽毛C.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三、简答题什么叫做食物链?答: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四、探究题试着写一条食物链。
三、船的历史一、判断题1.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
( √ )2.独木舟与竹筏相比更容易浸水。
( × )3.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即使改变它的形状,它也不会漂浮在水面上。
( × )二、选择题1.设计船的形状时,船头应该设计成( A )A.尖的B.圆的C.方的2.用螺母测试竹筏的载重量,若放到第8个螺母时螺母开始被浸湿,说明竹筏的载重量为( A )。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自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蜡烛发光过程︰蜡油受热熔化并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8、光是一种能量,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4、白光可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验证。
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5、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1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7、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9、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20、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21、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2、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2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4、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25、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26、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6、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10、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11、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19、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答: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上浮的;20、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主橡皮泥浮起来吗答: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碗形;2把橡皮泥放在木块或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物上;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起到了保温作用;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1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都架在滚轴上;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7、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上浮,这说明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水在变热过程中,如果水温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二、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A、玻璃B、铝合金C、陶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A、铜1B、铁3C、铝2三、连线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四、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操作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答: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学生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到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答:热辐射至男孩子;热传导至茶壶;热对流至周围空气;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就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4、图为: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5、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掉下来了;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很凉的是铁板;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六、简答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4、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5、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8、举例说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答: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热辐射、热传导、对流;晒太阳是会感到温暖是热辐射,手冷时抱一个热水袋手会迅速变热,这利用的是热传导;将热水晾凉利用的是对流;10、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答:为了防止胎内空气受热膨胀而引起轮胎爆破1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14、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15、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简记为: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7、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18、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19、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7、水钟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3→5→1→2→4三、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A、电子钟B、石英鈡C、机械鈡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1、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2、机械摆种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答:是出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3、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答:如果没有钟表,我有以下方法知道时间:1、看太阳和影子;2、烧香记时;3、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4、上下课的规律;5、水钟;6、沙漏;7、滴漏等;4、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说明时间过了一个小时答:我会用以下方法知道时间过了一个小时:1、两个课间加一节课是一个小时;2、从上午自习到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3、写一篇500字的作文;4、看完一集电视剧等;2、“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的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研究需要的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摆、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铁架台;研究的步骤:①将两个摆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3、“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的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研究需要的材料:一个摆、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铁架台;研究的步骤:①分三次分别用三根绳子将摆固定在铁架台上;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摆的速度越慢;4、我能设计一个一分种计时器;①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一个取上半部,一个取下半部;②将瓶盖上钻一小孔;③将两个塑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见课本56页5、日晷测时: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其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6、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9、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0、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3、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5、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沉与浮》单元概念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物体容易沉, 轻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浮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些。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密度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重。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一样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1. 物种的数量与生态平衡: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生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或过度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污染、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2. 农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农作物需要适宜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
-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动物的分类和生存特点:
- 动物可以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根据其获得食物的方式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
杂食动物等。
- 动物根据生存环境的差异,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
物等。
4. 健康与预防: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饮食惯有助于预防疾病。
-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等。
5. 天文知识: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承担吸收水分和养料、支撑植物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动物的生存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如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动物需要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生活环境。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
二、物质世界材料的性质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导电性等。
材料的选择取决于用途和所需性质。
物质的溶解溶解是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颗粒大小、搅拌等因素有关。
物质的分离可以通过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
三、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震和火山活动与地球内部活动有关。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旋转。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平原等特征。
四、能量与力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有大小和方向。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等都是简单机械,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五、科学探究技能观察与记录学会使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
实验与探究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推理与解释能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解释。
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4.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二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3.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4.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了更精确的计时工具,如摆钟。
3.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24 小时,这引起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 365 天,这产生了四季变化。
3.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8、岩石在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9、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10、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这些石头长期受到风的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11、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风蚀作用)。
6、基因工程技术既有利又有弊。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会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7、克隆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克隆技术对研究动植物的生殖,稀有动物的拯救、环境保护等方面会起到良好作用。而这种技术一旦被有些人利用,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4、【重点】在拧螺丝钉时,螺纹越密拧起来越(省力)。
5、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具有(节省空间)的作用
6、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它的优点是(省力)。
7、生活中利用斜面的有:电梯、楼梯、斧头、螺丝钉、大桥的引桥、盘山公路、电钻头、长城,粮食传送带等。
第五课
1、【重点】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3、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
4、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昌盛的时期。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第十二课
1、在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经过研究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2、【重点】汽车方向盘的轴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五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四单元地球(de)运动一、填空: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de)理论;波兰(de)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de)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de)史着天体运行论. 3、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de)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恒星(de)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de),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4、地球上水平运动(de)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de)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区(de)时间就相差1小时.6、由于地球自转(de)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de)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de)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de)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7、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de)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de)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8、北极星(de)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de)北方(de)天空中.9、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de)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de)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de)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de)样子.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一周是一年.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de),而且倾斜(de)方向、角度不变.四季(de)形成与地球(de)公转、地轴(de)倾斜有关.12、人们在不同夜晚(de)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de)星座(de)位置会随着时间(de)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13、阳光(de)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de)不同.14、在地球(de)同一地点,不同季节(de)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de)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15、在地球(de)同一地点,夏至时(de)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16、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de)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de)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de)现象叫极昼和极夜.17、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18、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19、毛泽东在他(de)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21、地球是一个自转(de)球体,不同纬度(de)地方,自转(de)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de)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de)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二、问答题: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de)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de) 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第④种解释是真实(de).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de).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答:两种学说(de)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P78)答: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de)刻度盘会与摆(de)摆动方向发生偏移;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de)现象;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de)物体,会发生偏西(de)现象.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答:最先迎来黎明(de)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答:不会.因为地球(de)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de)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de)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P82)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de)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de)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de)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9、如果地轴(de)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答:如果地轴(de)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de)范围会更大了.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de)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de)当转到位置A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当转到位置B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当转到位置D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11、用学过(de)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de)方向是自西向东.12、本册中(de)星体转动方向小结: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
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三、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二、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
(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A、玻璃B、铝合金C、陶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B、铁C、铝三、连线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热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四、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
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
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
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3→5→1→2→4三、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
(√)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
(√)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电子钟B、石英鈡C、机械鈡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