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制度.doc
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有公司的内部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提高国有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是国有公司内部自我管理的基础性文件,旨在规范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
第三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国有公司的经营活动,包括国有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第四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等内容,确保公司运营活动合法、公平、透明。
第五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应当与公司的法律法规、章程等规章相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负有最终责任,并对内控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第七条公司管理层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全面实施。
第八条公司各部门、各级别职员应当按照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规定,认真执行管理程序,履行管理职责。
第二章内控管理体系第九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内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等内容。
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的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预防和化解经营风险。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明确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规范公司的内部决策和管理行为。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的运营活动进行审核和评估,监督公司内部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内控管理程序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程序,明确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员工的行为。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确定内部审批程序,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人员任免等事项进行审批和监督。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风险情况等进行定期报告和内部沟通。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程序,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
内控管理制度
内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资产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全体员工。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三条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流程,确保无死角、无漏洞。
2. 重要性原则:针对重要业务、高风险领域和关键控制环节,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
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应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内部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审定公司内部控制政策和目标;2. 审议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3. 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4. 协调解决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内部控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修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2. 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工作;3. 监督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4. 定期组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5. 向内部控制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内部控制内容与方法第七条公司应建立涵盖财务、人力资源、采购、销售、研发等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内部控制应采用以下方法: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和职责,确保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和制衡。
2. 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和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流程。
3. 会计系统控制: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和核算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有公司的内部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国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国有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依据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科学、规范地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内部监督,保障国有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长期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规范。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国有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等工作的各项规范。
第四条全公司组织、员工应遵守本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律,营造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
第五条各级公司领导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职责,维护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秩序,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第二章内部控制第六条内部控制是指国有公司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目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其经济活动进行内部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审计的过程。
第七条国有公司内部控制包括:(一)管理控制:即对公司整体经营管理目标的规划和对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
(二)风险管理控制:即对公司风险事项的识别、评价、应对和监控等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三)信息反馈:即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合规的收集、加工、传递、报告等信息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四)监督:即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靠性的检查、评价、监视和自我调整。
第八条公司须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将内部控制全面融入管理实践,增加公司管理的预见性,强化风险承受意识和预防能力。
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标准制度,明确控制目标、控制具体措施和控制的职责分工。
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财务控制、合规控制、风险管理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执行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操作性执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文件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风险把控能力和经营决策水平,保护企业资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并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要求。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和责任推进的工作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基本概念、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实施步骤、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
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由公司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总经理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公司内部控制内设办公室,由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第二章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第六条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达成企业目标所制定的、以一定方式管理和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措施。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目标导向、全员参与、持续运行、风险管理。
第七条目标导向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达成企业目标和任务,规范、保护和促进企业运营发展。
第八条全员参与是指企业全员员工都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共同维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九条持续运行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持续进行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时间、阶段或具体事件。
第十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应当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第三章内部控制目标第十一条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资产保护目标。
第十二条经营目标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旨在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第十三条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旨在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四条合规目标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旨在保障企业各项活动合法合规进行。
第十五条资产保护目标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第四章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第十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内控制度、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
第十七条组织机构是指企业成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监督。
全套内控管理制度
全套内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控制的规划、执行、监督和改进等活动,包括内控规划、内控执行、内控监督、内控评价和内控改进等环节。
第三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和流程,实现制定的目标,并防范风险和避免损失的过程。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五条本制度是本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方针和规范。
第二章内控规划第六条内控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求,确定内控制度的构架和要求。
第七条内控规划应当包括内控目标、内控责任、内控流程、内控资源等内容。
第八条内控目标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包括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合规管理等方面。
第九条内控责任应当明确内控执行的主体和责任人,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内部控制部门等。
第十条内控流程应当涉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
第十一条内控资源指人力、物力、信息系统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第三章内控执行第十二条内控执行是指根据内控规划的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措施,预防和识别风险。
第十三条内控执行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操作、内部控制监督等活动。
第十四条内部控制操作是指按照内控要求,实施日常业务操作,保障企业运营顺利。
第十五条内部控制监督是指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缺陷。
第十六条内部控制监督应当由内控部门或者独立监察部门进行,负责监督内控执行情况。
第四章内控监督第十七条内控监督是指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缺陷。
第十八条内控监督应当建立监督机制,包括监督计划、监督手段、监督报告等。
第十九条监督计划应当明确监督的对象、范围、时限和方法。
第二十条监督手段包括检查、审计、问询、调查等方式。
第二十一条监督报告应当记录监督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内控评价第二十二条内控评价是指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生产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防范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及参与生产活动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3. 管理规范,持续改进。
第二章生产计划管理第四条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五条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任务、生产进度、物料需求、设备需求、人员配置等内容。
第六条生产计划一经批准,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定期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物料管理第七条物料采购部门负责物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和发放工作。
第八条物料采购应遵循市场行情,确保物料的质优价廉。
第九条物料验收时,应严格检查物料的数量、质量、规格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第十条物料储存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分区、分层存放,确保物料的安全。
第十一条物料发放应根据生产需求,按需领用,减少浪费。
第四章设备管理第十二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报废等工作。
第十三条设备采购应充分考虑生产需求,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第十四条设备安装、调试和保养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第十五条设备维修应及时,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六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工作。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八条质量检验应全面、细致,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第六章人员管理第二十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生产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员招聘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人员素质。
第二十二条对生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生产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办公室内控管理制度
办公室内控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规范办公室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利益,我公司特制定本内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包括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等。
通过本制度的执行,公司将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内部秩序的良好和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二、内控管理的目标1. 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内部控制是防止公司资产流失和浪费的重要手段,可以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2. 提高管理效率: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
3. 防范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发现和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包括内部人员的作恶行为、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4. 提高公司形象: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三、内控管理的内容1. 领导班子的责任:公司领导班子应当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负有最终的责任,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2. 内部审计: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
3. 财务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做到收支平衡,避免财务造假,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4. 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规范化、合法化,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信息安全管理: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应当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
四、内控管理的执行1. 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公司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向员工宣传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2. 督促检查:公司领导班子应当经常巡视各部门和岗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
3. 激励惩罚: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奖惩机制,激励执行者,惩罚违规者,营造良好的内部管理氛围。
五、内控管理的评估1. 定期评估:公司应当每年对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2201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及各级全资、控股(含实际控制)子企业(以下简称子企业)。
第三条【分级管控】集团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级管控的原则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第四条【制度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内控原则】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正式运行的业务和发生的事项;(二)重要性原则。
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
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
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
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组织协调第六条【组织领导】集团及子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是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领域、部门、岗位的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七条【内控管理】集团法律事务部作为内部控制管理职能部门,负责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拟定和维护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指导集团相关部门、分中心、分支机构以及各级子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开展年度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自查自评与问题整改等工作,保障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医院内控管理制度
医院内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确保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医院内部管理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医院稳健运行。
原则: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措施(一)预算管理控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执行。
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及时调整。
(二)收支管理控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支出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支出的合规性和必要性。
(三)资产管理控制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流程。
定期进行资产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药品与物资管理控制加强对药品和物资的采购、验收、存储、领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和物资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定期对药品和物资进行盘点,防止流失和浪费。
(五)财务管理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改进设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和改进。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管理层负责解释。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须经医院管理层审议通过并发布。
(注:本制度仅作为医院内控管理的框架性指导文件,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
单位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效率,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所有业务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合规性原则:各项业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单位规章制度。
(二)风险控制原则:识别、评估和防范业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三)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四)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二章内部环境第四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内部控制管理职责,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条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
第六条建立内部控制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第八条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控制活动第九条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范围、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
第十条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盘点、清查和处置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程序。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经济性。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第十五条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第十六条建立内部控制沟通渠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第十七条定期召开内部控制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章内部监督第十八条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建立内部控制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doc
XX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4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强基固本,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等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及分子公司、项目部整体内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对内控体系建立、评价、日常检查与考核等运行环节的组织、内容、职责、要求、输出等进行了明确,包括内控管理手册、内控评价管理流程、内控检查制度、内控体系运行考核办法。
第五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项目部。
公司所属各级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内部控制建设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覆盖公司各业务,贯穿管理各层级,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过程管控。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主要经济活动和重要业务事项,防范重大风险,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制衡性原则。
在兼顾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标准化原则。
统一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开发信息平台,加强执行监督,逐步消除管理差异,实现流程步骤、控制措施、岗位责任、风险管理、内控评价标准化。
(五)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理成本实现最有效控制。
(六)持续改进原则。
建立内部控制设计、执行、评价及改进闭环管理机制,动态适应公司业务范围、组织架构、风险水平等变化,实现持续完善与提升。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doc 33页)
XXX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控工作组内控管理委员会单位负责人目录1.前言21.1概述2手册编制的意义和目的2内部控制目标2遵循的根本原如此3内部控制依据的标准3手册的结构组成3手册的适用范围和管理41.2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及权限5目的5职责与权限62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92.1 决策议事机机制9内部机构设置10内部机构的运行10职责与权限102.2岗位责任制102.3人力资源政策112.4单位文化112.5财务体系112.6信息技术的运用123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133.1预算业务控制14预算编制环节控制14预算批复环节控制14预算执行环节控制14预算决算与评价环节控制143.2收支业务控制14收入业务控制14支出业务控制14债务业务控制143.4资产控制14货币资金控制14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14对外投资控制143.5建设工程控制15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控制建设工程控制15 招标控制15工程价款支付控制15工程变更控制15工程记录控制15竣工验收控制153.6合同控制15合同订立控制15合同履行控制15合同登记控制15合同纠纷控制154 评价和监视154.1 内控自我评价164.1.1 定义16实施主体16内容16评价报告164.2内部监视16定义16实施主体16内容和要求164.3外部监视16财政部门的内部监视16审计部门的外部监视165附件161.前言1.1概述手册编制的意义和目的Xx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标准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常态的标准化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面贯彻财政部公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特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作为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的依据,确保单位从思想上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证单位协调、持续、快速开展。
本手册的实施对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标准单位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单位风险,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确保单位资产平安高效运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 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 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 保证公司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 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一)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贯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在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 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 目标设定,是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 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
(三) 风险确认,是指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 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 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采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 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程序和责任,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定义和概述2.1 定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通过有效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经济因素的统合,以及信息和沟通等手段,对单位内部的资源、财务、人力、物资、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2.2 概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确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设立相应的内控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内部控制目标:–高效运作:确保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运作高效、协调、有序;–资产保护: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信息可靠:确保单位的信息质量、完整性和保密性;–合规管理: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操作。
3.内部控制原则:–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应合理、科学、可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的所有业务和职能;–预防性原则:通过预防措施,避免出现错误和失误;–相互协调原则: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应相互协调和衔接。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程序3.1 内部控制设计阶段:1.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和重点;2.制定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和规范,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设计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包括授权、审批、核算、监察等方面;4.制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包括人员培训、制度宣传、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等。
3.2 内部控制执行阶段:1.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和流程,确保执行的及时、准确和有效;2.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3.定期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3 内部控制监督阶段:1.设立内部控制监察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查;2.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包括内外部评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3.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报告,向单位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精选17篇)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精选17篇)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促进公司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促进公司管理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建设管理是指对各类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检查、修订、废止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
第二章内控制度分类及部室职责第三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分为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三类。
具体分类(略)第四条根据内控制度内容分类:1、制度基本内容:目的、适用范围、制度正文约束条例、考核条例。
2、制度操作流程:制度操作的流程图,通常可用visio编。
3、制度操作表单。
第五条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性质及其范围大小等,管理制度的文体基本上可分为:章程、条例、职责、守则、办法、制度、规定、细则。
第六条公司制度按其效力范围分为三级:一级:在集团范围内生效的制度文件;二级:限于总公司本部、分公司、事业部和子公司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三级:总公司本部各部门内部、分公司各部门内部、事业部各部门内部、子公司各部门内部及项目部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
第七条内控制度建设的归口部门为审计部(内控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度体系建设及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评估及外部监管要求向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编写要求;负责制度的初审与会审管理工作;负责制度起草部门编写制度的指导工作、流程编制的辅导与完善工作、培训情况检查、落实情况检查、执行效果评价;负责统筹制定制度优化方案,并负责逐项督导落实;定期在审计工作和专项内控建设工作中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梳理和建议;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第八条公司的制度责任部门即公司制度的编制及督导执行部门为公司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
物业管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增值,特制定本内控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和基层员工。
3. 公司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等。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公司应设立内控管理小组,负责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内控管理小组应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3.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
三、财务管理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 实施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加强财务审计,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评估。
四、人力资源管理1.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
2. 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3. 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业绩。
五、服务质量管理1. 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确保服务活动规范化、标准化。
2.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3. 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六、风险管理1. 识别和评估公司运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3. 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
七、监督与执行1. 内控管理小组应定期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内控制度的员工,应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
3.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内控管理的建议,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内控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内控管理小组审议并得到公司高层批准。
3. 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模板,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控管理制度
内控管理制度(1)考核各岗位人员一、总则第一条为创建安全文明的生产和办公环境,做好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维护公司财产安全,客观,真实,公平地评价保安人员的工作绩效,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部工厂保安人员。
二、考评细则第三条上班迟到10分钟以内,每次扣罚2分;超过10分钟,每次扣罚3分;超过30分钟作旷工处理,每次扣罚5分,值班时间无人每次扣5分。
第四条上班时间内未经批准早退或脱岗者,每次扣罚5分;无故不上班,每次扣罚10分。
第五条严禁上班时间喝酒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次扣3分。
第六条遗失保安装备者,每次扣罚2分,并按原价赔偿。
第七条工作时要礼貌待人,因态度不好或不周受到投拆,影响公司形象、集体利益,每次扣罚3分。
第八条违反厂规厂纪每次扣罚3分,另按厂纪厂规处理。
第九条违反治安管理条理,影响公司形象、集体利益,每次扣5分,情节严重的开除出厂。
第十条因工作失职致使公司财产受到损失500元以内,扣罚5分;500元以上扣罚10至20分,并赔偿损失。
第十一条严禁利用公司电话办私事,打长途电话,每次扣罚3分。
第十二条工作中徇私枉法,执法不公的每次扣罚5分。
第十三条乱用对讲机及损坏对讲机者,每次扣罚2分,并按原价赔偿。
第十四条严禁乱拿别人物品或翻看别人资料,公物私用,每次扣罚5分。
第十五条在工作中,受到外界表扬者每次奖励3分。
第十六条在工作中查获场内案件者奖励5分,重大案件奖励5~10分。
第十七条对外协厂管理处理妥当,公正执法,按罚款数目的5%进行奖励。
第十八条在集团后勤工作上获奖者或工作中有创新者每次奖励3分。
第十九条表现突出,认真负责,积极上进,有功于集体奖励3分。
第二十条在工作当中有检举舞弊及包庇行为者,秉公办事每次奖励5分。
第二十一条及时发现重大火警并处理得当一次奖10分,并上报管理部奖励。
三、考核程序第二十二条保安组组长负责对保安人员进行日常工作考核,并于每月5日前将考核结果上报到管理部行政后勤主管,由行政后勤主管负责审核。
村内控管理管理制度
村内控管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村内控制管理工作,促进村内各项事务有序进行,维护村内秩序和安全,保障村民利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村内控管理制度适用于村内各种事务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村内控管理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正的原则,依法合规,注重效率,注重实效。
第四条村内控管理工作由村委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五条村内控管理制度由村委会依法组织制定,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镇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村内控管理制度应当与村级事务规章制度相衔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第七条村内控管理制度应当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等相关法律规定相一致。
第八条村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确保了解、理解和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村内控管理的基本任务第九条村内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一)制定和完善村内各项事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居民小组自治的组织和制度。
(二)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推行规范管理,维护村内秩序,保障村民利益。
(三)落实责任制,健全村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考核机制。
(四)加强村级民主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五)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保障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公开的执行。
第三章村内控管理的组织体系第十条村内控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一)村委会是村内控管理的主要负责单位,全面掌握村内各项事务。
(二)村内各部门是村内控管理的具体执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助村委会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三)村级民主管理机构是村内控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代表村民行使自治权,对村内各项事务进行监督、指导和评议。
第十一条村委会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和完善村内各项事务的规章制度。
(二)负责安排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各项事务有序进行。
(三)协调处理村内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
(四)组织开展村级民主管理和宣传工作。
(五)负责监督、检查和督促各部门执行村内控管理制度。
内控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内控人员行为,提高内控工作质量,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控人员职责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内控职责。
2. 积极参与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对内控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培训、实施和监督。
4. 对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5. 对内控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制止和纠正。
三、内控人员选拔与培训1. 内控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2. 公司应选拔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担任内控人员:(1)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内控知识;(2)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3)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 公司应定期对内控人员进行内控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四、内控人员考核与奖惩1.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控人员考核制度,对内控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2. 对考核优秀的内控人员,公司应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内控人员,公司应进行培训和调整。
3. 内控人员在工作中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的,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内控人员工作要求1. 内控人员应严格按照公司内控制度开展工作,不得擅自变更或降低内控要求。
2. 内控人员应主动了解公司业务流程,掌握业务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
3. 内控人员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内控工作。
4. 内控人员应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内部信息。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内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类似的困惑和问题一定还有不少,它们都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息息相关。
内控要点缺乏内部控制的企业常见原因分析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全面介绍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实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活动内部审计简介内控的建立和执行分类编辑内部控制制度(internal control system)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目标编辑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
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基本结构编辑控制环境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控制程序即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
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会计系统即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
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能做到: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
建立实施编辑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
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授权标准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
一般授权是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
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
特别授权指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股票发行等。
内部控制要求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组织结构控制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
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会计记录控制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
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
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资产保护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盘点控制,广义上说,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同才能够接触资产。
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通过保管、批准、记录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来达到。
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职工素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
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
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层重视对单位内职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单位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完不成预算,将要受到处罚。
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的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
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风险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
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生产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方面的风险,销售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销售方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税收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编制业绩报告业绩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是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的报告性文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绩报告是为单位内部控制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
业绩报告可以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检查评价编辑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骤:1.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
内部审计将根据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检查和判断。
2.检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情况,在分析被审计单位控制缺陷及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即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评价。
3.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应当科学地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样本,借以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状况。
4.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最终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在其最终报告中,提出若干具体调查结论、意见、评价和建议,供单位最高管理层采纳,同时送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以改进内部控制。
必要性编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上一篇: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表 下一篇:公司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