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论音乐教育的意义
杨涛
[摘要]音乐教育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大学校园里开设音乐素质教育是必要的。虽说音乐不具有绘画那样有直接描绘的功能,也不具有文学那样运用词汇进行粉饰的能力,虽无可视影像,但音乐可通过一缕缕流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富有哲理的音乐意境给人以听觉享受。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心理辅导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自小我们就有音乐课,无论是音乐赏析课,还是因乐教学课,它的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等活动来陶冶我们的情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善导美”的作用。音乐教育通过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传递。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
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我们越来越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实践和研究。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和体验审美快乐、陶冶和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完善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审美效落实在身体和心理能力与境界方面,与非审美效落实在知识经验、理念价值和实践操作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以其无形感染力可以优化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克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利影响,全面整合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青年大学生是一群有理想、有朝气、富有青春活力的一代,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且情绪强烈、热情洋溢,而音乐教育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大学校园里开设音乐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一)对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作用
利用音乐来调适人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面对现代社会个体心理问题日益增加的现实,充分利用音乐审美欣赏来调适个体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抑郁状况堪忧的实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音乐所具有的心理效应来调适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和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个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
础上,从音乐审美心理和跨音乐风格欣赏两个独特视角出发,遵循个体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构建突出音乐审美情感体验内化的纵向音乐审美心理过程系统,构建实现音乐审美表现手段优化的横向音乐审美要素表现系统,二者交错形成音乐审美欣赏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 音乐审美欣赏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其操作方案的设计具有可行性。(2) 所构建的音乐审美欣赏理论模型及其设计的操作方案实施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是有效的,能够显著地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症状。(3) 整体上看,音乐审美欣赏通过显著地改善大学生被试的抑郁症状。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作为基础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刺激,开发人的大脑右半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认知情感。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东西,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
(三)音乐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音乐审美教育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着这一伟大目标:
通过音乐抒发、调解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音乐把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达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效果。我们伤感时爱听哀怨凄美之曲,兴奋时喜听高亢嘹亮之音,从人们所听的音乐可探知他们的心情。音乐可以通过音调、音节、音律表达出人内心深处的焦躁与宁静、烦恼与欢乐、忧愁与幸福。音乐是心灵的慰藉,它不仅能抒
发情感,而且能调节情感。音乐能在短时间内把人的消极情感(悲痛、厌恶、愤怒等)转化为积极情感(高兴、喜欢、平静等)。我们知道事物是相形相克的,所以不同音乐可以调节不同的心情,当我们暴怒不能自持时,听一曲纯净、平和之乐,暴怒之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当我们悲伤、郁闷时,不妨听一曲欢快激越之歌,跌到低谷的心会渐渐攀升。音乐能抒发情感,调节心情,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音乐如风、如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使人的思想达到崇高的境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沁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拿美浸润心灵,它也就因此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样离不开多元文化的支持,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积累传播和创新的主要阵地。现代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开阔,有较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如果把音乐教育放到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从文化、历史、哲学以及社会的各个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音乐认识到作品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和精神内涵,那么音乐教育便产生了最佳的审美功能。这样音乐教育便能与多元文化紧密结合,使音乐文化渗透到其他文化中,互相补充。这样,全面、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就能在各学校中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