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切脉的几种方式知道

合集下载

中医切脉方法

中医切脉方法

中医切脉方法左手右手寸口——心寸口——肺闭上——肝闭上——脾尺中——肾尺中——命门(右肾)左手脉象心脉: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肝脉:正常不弱不强,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说明大多有胃炎之类的病。

尺脉: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是头痛或头脑不清楚,有时分不清楚就是有痛病。

右手脉象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虚,有便溏腹痛问题。

右手尺脉:太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脉大小:主管察气。

脉大气望,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

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

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1、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枣:补充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黄芪(qi):补气生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

2、补阳药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巴戟(qi)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

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暖身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tuo)。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补血安胎,疗伤续折。

蛤(ge)蚧: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

冬虫夏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中医切脉识别(中医怎么把脉)识脉辩脉常脉病脉值得细细琢磨

中医切脉识别(中医怎么把脉)识脉辩脉常脉病脉值得细细琢磨

中医切脉识别(中医怎么把脉)识脉辩脉常脉病脉值得细细琢磨我们的⼿上,以枕后⾼⾻为关脉,前⾯为⼨,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脉主⼼,⼩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脉主肺与⼤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关,尺,上分⼨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体的阴阳,表⾥,寒热,⼤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有⼒为实,⽆⼒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有⼒,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如左⼨沉短⽽⽆⼒,⼨关平脉。

⾸先,左⼨主⼼,病位在⼼。

短主不⾜,⽆⼒也主不⾜⼼脉不⾜会导致什么病呢,⼼的功能⼼主⾎,⼼的搏动输送⾎液到全⾝,他的不⾜⾸先会导致脑供⾎不⾜,会出现头晕,记忆⼒减退,健忘。

全⾝⽆⼒,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便黄,热,⼿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脉浮数,尺脉沉细,⼨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必然会头晕,⽤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我们的朋友亲⼈,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天有时看⼏⼗⼈,看完之后对⽐⼀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阴阳,虚实会有哪些⽑病,另外也切莫持⼀诊⽽诊病,古⼈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 有⼒⽆⼒——辨阳⽓⾜不⾜2 脉体⼤⼩——辨阴⾎⾜不⾜3 脉位浮沉——辨阳⽓在表在⾥如此⽽已就⾜够辨证了脉浮:为阳⽓在表攻邪(有⼒),或者阳⽓不⾜(⽆⼒),或者夏天阳⽓⾏表脉沉:为阳⽓在⾥攻邪(有⼒),或者阳⽓不⾜(⽆⼒),或者冬天阳⽓⾏⾥。

如何学习中医诊脉

如何学习中医诊脉

如何学习中医诊脉?中医切诊方法一一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 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中医切诊方法

中医切诊方法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中医切脉寸关尺

中医切脉寸关尺

中医切脉分“寸、关、尺”有根据吗?中医在号脉时,不是用一根手指头来感觉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情形,而是用三根手指头的指尖按压桡动脉上相邻的三个地方,分别叫做“寸”、“关”、“尺”。

桡骨靠近手腕处有一个突起,叫做“桡骨茎突”。

它正对的桡动脉就是“关”的位置。

“关”之前(朝向手掌的方向)为“寸”,“关”之后(朝向手肘的方向)为“尺”。

三部的总长度约为2寸,大约是三根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在一起时的宽度,所以这三根手指头就可以同时接触这三个位置。

按照中医的理论,“寸、关、尺”的脉象各自对应体内不同的器官,而且左手和右手对应的器官不同:“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

这些脏腑在身体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寸、关、尺”的相对位置相对应。

“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

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进而与四诊(望、闻、问、切)结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既不能单凭脉诊,也不能把这三个部分与脏腑之间的对应机械地看待。

对于中医把手腕处的脉象分为“寸脉”、“关脉”、和“尺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

他们的疑问是:寸、关、尺是桡动脉上紧挨着的三小段血管的位置,它们的跳动状态应该和桡动脉总体的跳动情形一致而且彼此相同。

这就像一截水管上三段紧挨着的部位,水在这三个部位的流动情形怎么会不一样呢?如果中医号脉的地方是附近没有分支或交汇的动脉,例如颈动脉和肘动脉,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

中医在颈动脉和肘动脉上用三根手指按压,也感觉不到像手腕处那样三段动脉跳动的差别。

但是手腕处动脉的情形却不同。

手腕处有两根主要的动脉,分别是尺动脉和桡动脉。

它们在手肘靠下处分支,分别在前臂的左右两边到达腕部。

在那里尺动脉埋藏较深,不容易摸到,而桡动脉在腕部埋藏较浅,很容易摸到,所以被用来诊病。

更重要的是,这两根动脉不是彼此独立无关的,而是在手掌心处交汇,连成环状,就像一根回形针的弯曲部分,从这里再发出到手指的动脉。

中医脉诊五部曲 教你如何来切脉

中医脉诊五部曲 教你如何来切脉

中医脉诊五部曲教你如何来切脉中医看病势必会有把脉,很多人觉得把脉很神奇,在那按按就能看出疾病来,其实这自有一套中医的理论在里面,下面中医专家就教你如何把脉。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

脉诊图解大全,28种脉象让你快速掌握脉诊什么是脉诊?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

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

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

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浮脉大凡浮脉主表、主风。

寸脉浮,上焦之风,多表证;关脉浮,风在肝脾;尺脉浮,风在肾与大小肠腑。

风为百病之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到,虽内伤杂病亦多见风邪盘踞,若邪气不去,日久根深蒂固,五脏不调,气血失和,则酿生重症痼疾。

但浮脉又分有力无力,并兼紧、缓、迟、数、虚、芤、洪、濡、涩、短、弦、滑,因此上有虚实之别。

又,“水饮应沉而言浮者,上焦阳不能运,随着停留”句,是风邪闭郁肺气、不能宣发、水饮停留上焦,治当宣发上焦之气,肺气一转而水饮消散。

切脉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切脉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切脉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切脉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切脉中医察病的特点脉诊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

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

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

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之外,还必须有各脏的配合。

肺主气,肺气的敷布,是血液布散全身的重要动力;而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统摄。

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为全身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精可以化生血,又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心、肺、脾、肝、肾五脏功能活动有关。

而五脏与六腑相表里,因此,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出六腑的变化。

寸口脉(腕后桡动脉)为手太阴肺经所过部位,手太阴肺经又与足太阴脾经相通,因此五脏六腑气血变化均可从寸口脉反映出来。

同时,营气与卫气循行全身50周而会合于寸口,所以寸口脉象的变化不仅可反映正气盛衰与病邪性质,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

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

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

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

通过切脉判断身体病变

通过切脉判断身体病变

通过切脉判断身体病变2012-06-21 11:46:49 来源:新浪中医导读:中医切脉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通过切脉判断身体病变,这首先需要了解脉象变化,以及不同变化代表的含义,以下中医为大家简单介绍切脉六感论,包括了常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通过切脉判断身体病变1、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2、切脉六感之硬度论硬度简单说,可称为一种刺激。

外科医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术时被器械碰到会急剧收缩,而管壁变厚变硬。

这是直接刺激,收缩比较剧烈。

在人受到疼,胀,寒冷等刺激时,都会因强度大小不同脉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硬度。

3、切脉六感之脉位论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1.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脉象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脉”,它包括了脉搏的位置、频率、节律、形态、力度等方面的信息。

2.脉象的测量方法脉象的测量需要患者放松,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垂下,医生可以使用三指按压患者的动脉,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

脉象的测量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巧,需要通过多次触摸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脉象。

3.脉象的诊断内容脉象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

4.脉象的诊断意义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位置分类脉象按位置可分为远脉和近脉。

远脉是指远离心脏的动脉,如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搏动脉,近脉是指靠近心脏的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

2.按频率分类脉象按频率可分为迟脉、数脉、濡脉、弦脉、结脉、涩脉等。

迟脉是指脉搏慢而稳,数脉是指脉搏快而稳,濡脉是指脉搏软而缓,弦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结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涩脉是指脉搏紧而无力。

3.按节律分类脉象按节律可分为洪脉、虚脉、实脉、驳脉、弦脉等。

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虚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实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驳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4.按形态分类脉象按形态可分为浮脉、沉脉、细脉、宽脉、长脉、短脉等。

浮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沉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细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宽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长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短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三、脉诊的应用1.辨证施治中医脉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有助于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临床脉法:五脏脉诊法】3

【临床脉法:五脏脉诊法】3

【临床脉法:五脏脉诊法】3
五脏脉诊法
1、心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

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风寒弦又紧,头寒热数亦难平。

惊悸怔忡沉细弱。

上焦蓄热洪大应。

次看肝脉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

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

微涩原来阴血少。

2、肝脉:
数为着怒缓为尪(瘦弱)。

有余因实知肝火。

沉细为虚亦是常。

3、肾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

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娠。

弦紧极虚芤下血。

痛连腰胁现微沉。

五心烦热洪无力。

犯着房劳数不宁。

4、肺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

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

弦紧必然咽燥破。

数时胸府热难安。

浮而有力风外感。

沉主生痈滑生痰。

5、脾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

洪大原是胃火炽,弦紧定遭皆疟疾。

虚浮泄泻膨膨。

嗳气吞酸是数热。

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6、命门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

若逢盛旺反为殃,阴虚盗汗肌消甚。

浮洪呕血梦遗精。

滑数昏花耳聋症。

迟缓多缘下部寒。

女子旺时应有孕。

脉法真传: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脉法真传: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脉法真传: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把脉入门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把脉的概念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把脉的意义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把脉的部位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的方法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素问。

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中医脉诊五部曲 教你如何来切脉

中医脉诊五部曲 教你如何来切脉

中医脉诊五部曲教你如何来切脉中医看病势必会有把脉,很多人觉得把脉很神奇,在那按按就能看出疾病来,其实这自有一套中医的理论在里面,下面中医专家就教你如何把脉。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老中医教你如何切脉

老中医教你如何切脉

老中医教你如何切脉切脉(一)概念: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九候浮中沉,浮举中寻沉按比,左右所主有不同,寸心关肝左尺肾,右主肺脾尺命门。

强弱形态至数摸,浮取中取沉取分。

临证结合望闻问,综合分析曰辨证。

不浮不沉正常脉,一息四至五至进。

节律一致力柔和,不快不慢为体顺。

(二)病脉举例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按之稍减不空少,脉浮主表分虚实,有力无力为指标。

阴亏于内阳浮外,阳虚也可浮脉找,阳虚浮脉右无力,不可误用外感调。

2沉脉沉脉重按方可得,气虚下陷鼓动弱。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虚证兆。

3迟脉不足四至为迟脉,阳气运行寒邪扰,阳虚寒生迟无力,寒郁化热有力招。

4数脉数脉一息五至上,热证阳盛均可朝。

阳热亢盛数有力,阴虚阳亢无力飘。

阳气不足数虚大,按之中空虚阳闹。

七至以上为疾脉,阴竭元脱重危兆。

5虚脉轻取无力按之空,气血阴阳均虚弱。

阳气不足运无力,阴血不足脉空勃。

6滑脉往来流利如应珠,痰食内积食滞告;经停嗜酸脉滑数,定是妇人怀宝宝。

7涩脉涩脉血流不畅滑,往来艰难应指糙,血少气滞或血瘀,痰湿内阻碍脉道。

8洪脉阳盛火亢洪脉到,来盛去衰如波涛,阴亏于内阳外浮,洪脉无力为虚劳。

9细脉细脉脉管细如丝,应指明显不断跳,气血双亏脉多细,诸虚劳损脉细小。

10弦脉端直以长如琴弦,气滞疼痛痰疟找,或为寒痛顽痰作,胃气败绝弦脉貌。

11紧脉紧脉有力绳绷急,如按紧束左右跳,寒阻经脉疼痛生,邪正相争病在表。

12促脉脉数突然一停止,止后复来无定邀,火证气阻痈疡肿,气血痰食火并扰。

13结代脉脉来不整有间歇,结代脉象名称叫。

结脉缓而不规则,阴盛寒凝结脉道。

脉来歇止有规律,脏腑衰败代脉操。

中医切脉法

中医切脉法

中医切脉法1切脉的具体方法(切脉应有一定的方法,方能测得病人的真实脉象)1.1平臂、仰掌、直腕诊脉时,首先令病人坐正,将1.2布指病人平臂、仰掌之后,医者则应布指切脉。

如何布指?朱肱《活人书》中说“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部也;后指,尺部也”。

那么,关位在何处?《难经》云“掌后高骨是为关上”。

就是说医者先以中指取定关部(掌后有高骨隆起之处即关部),然后齐下前后二指于尺寸部,并以食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不可前后颠倒。

因三指之皮肉厚薄不同,敏感性也各不相同,其中食指敏感性最强,中指次之,无名指1.3悬腕、提肘、举臂、运指切脉时,病人应有一定的姿势,医生亦应取一定姿势。

“悬腕、提肘、举臂、运指”,就是说切脉时要把指、腕、肘、臂的力量都运用起来,方便于切寻脉象。

古人比喻“三折肱,九折臂,乃为良医”,即是形容医生切脉时的姿势。

1.4虚静凝神,调息细审《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就是说,诊脉时不可闲谈笑语,或边问诊边切脉,以致分散精力,扰动气血,使脉象不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指下,并调匀自己的气息,细心审察其脉象。

1.5指法切脉指法有临床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1.5.1举按寻推什么叫举按寻推?滑伯仁的《诊要枢要》中云“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即是说,布指之后,分别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作用在寸关尺三部以切寻之,这种方法又分别称为浮取、中取、沉取。

《难经?第四难》说“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

故浮取――轻按――寸部――候心肺;中取――中按――关部――候脾胃;沉取――重按――尺部――候肝肾。

浮取、中取、沉取三部切脉指法,概括起来叫“举按寻推”法。

举按,以诊脉之高深,寻推,以诊脉之广狭厚薄。

1.5.2单持、总按一指单按叫单持。

单持是通常习用的一种指法。

滑伯仁说“先以中指定得关位,却齐下前后二指,初轻按以消息之,次中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后自寸关至尺,逐步寻究”。

中医五步思辨切脉法

中医五步思辨切脉法

中医五步思辨切脉法2022-07-06 17:45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

是自古以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

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可以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3、三去长短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脉诊四种脉:浮、沉、迟、数。(1)张仲景取此四种脉为典型代表用于

脉诊四种脉:浮、沉、迟、数。(1)张仲景取此四种脉为典型代表用于

脉诊四种脉:浮、沉、迟、数。

(1)张仲景取此四种脉为典型
代表用于
脉诊四种脉:浮、沉、迟、数。

(1)张仲景取此四种脉为典型代表用于诊断,化繁为简。

但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式中,切为下工,即脉诊是排名最后的诊断方式。

(2)浮脉:轻触皮肤(寸口),不要压,指头刚碰到皮肤,得脉。

(3)沉脉:重按到骨边,才能得脉。

(4)迟脉:脉跳动速度慢,小于一息四五至(医生一呼一吸脉跳小于4次)。

(5)数脉:脉跳动速度快,大于一息四五至(医生一呼一吸脉跳大于5次)。

(6)太阳证,为刚开始得病,以浮脉为基准,附带有脉宏(大)、动、滑、数,均为阳脉。

病发展入阴后,脉变为沉、涩、微、弱,没有力量,弦,即为阴脉。

阳脉变为阴脉,为病进。

反之,开始为沉脉,附带涩、微、小、弱、弦,以沉脉为主,后变为浮大滑数的阳脉,为病退。

因此,阳病不可看到阴脉(脉证不符,病进)。

(7)正常人的脉,不沉不浮,不迟不数,不管春夏秋冬。

(8)把脉,可不分寸关尺对应脏腑位置,张仲景尤擅长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脉浮,病在表,太阳病,为初病。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脉象大揭秘:关于切脉,这篇28脉如何判别很详细!学会了你就是半个中医。

中医脉象大揭秘:关于切脉,这篇28脉如何判别很详细!学会了你就是半个中医。

中医脉象大揭秘:关于切脉,这篇28脉如何判别很详细!学
会了你就是半个中医。

通过切脉能了解病性寒热,机体正气盛衰,以及推断病因、病位和预后。

切脉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其中规律也不难。

1. 知道切脉的部位以及左右手“寸关尺”代表的脏腑。

2. 掌握6大类脉象的特点:
(1)浮脉: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

指头轻按就能感觉到脉搏动,用力重按反而还会觉得脉搏减弱;
(2)沉脉:沉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深,在近于筋骨。

指头轻按时脉搏不明显,必须用力按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3)迟脉:迟脉只以至数而言,一息不及四至,以三至为典型,并可至一息三至以下。

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4)数脉:数脉只以至数而言,一息五至以上,以六至为典型,并可以至六至以上。

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5)虚脉:脉象柔软无力。

具有迟、大、软、弱的复合条件。

(6)实脉:脉象强劲有力。

具有大、长、弦、有力的复合条件,浮、中、沉三部皆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省级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信誉有保证,名医名院,400-6607-120著名教.. 用户名:
密码码:
记住我的登洋
肝腹水中医中医脐疗效果好
中医新疗法脐疗肝腹水中医,快速消水 消涨不反复!内服外敷效果好!480元脐疗肝腹水中..

免费中医风心病 万人免费体..
不花一分钱 填写病例 免费中医风心病 一次性治好 终身不再复发!

填写病例 免费中医风心病治1..
不花一分钱 免费中医风心病 一步到位 有效率100% 治好后不复发
分享到:
推广链接 肝腹水中医中医脐疗效果好
中医新疗法脐疗肝腹水中医,快速消水 消涨不反复!内服外敷效果好!480元脐疗肝腹水中.. 不花钱 免费风心病中医 1人1方
免费体验 病好付款!
填写病例 免费风心病中医 四步新疗法 免费体验 安全无毒无依赖 用疗效说话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世家典方,源自1965年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 帮助 | 设置 知道 > 医疗健康 > 中医
中医切脉的几种方式
浏览次数:1420次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7-14 09:45 | 提问者:郁紫陌
最佳答案 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在济南想卖点老家湖北...0回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会带来什么问题?0回答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为什么一再强调增施有机肥可以培肥土壤的...0回答脚扭伤了半年多没去看,医生说是骨裂该怎么办?2回答l两仪拳韩东岳与张振岭之间究竟怎么回事?0回答10济南有一说一插曲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不花钱 免费风心病中医 1人1..
填写病例 免费风心病中医 四步新疗法 免费体验 安全无毒无依赖 用疗效说话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世家典方,..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省级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信誉有保证,名医名院,400-6607-120著名教..
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
对我有帮助
24回答时间:2007-7-11 18:49 | 我来评论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向TA求助 回答者: 冰心凉茶 | 四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相关内容
2011-2-12 中医切脉是怎么?
2011-2-9 中医切脉能判断胚胎发育情况吗
2010-7-26 中医切脉的部位 3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促结代脉,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
2009-12-30 中医切脉是否能诊断出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 3
2009-10-6 中医切脉有何意义
更多关于中医切脉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中医 切脉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两仪轩三蛇胆川贝末治疗什么咳嗽0回答济南影视《有一说一》 片头曲2回答10山东济南那有卖湖北特产的地方(我是一个湖北人

省中医医院 “国家”重点男..
省中医医院.济南九龙泌尿医院,山东最好的男科医院,百姓放心医院还开设免费网上预约,..

克癣灵治中医癣 免费试用!
中原权威中医癣专科医院,中医内服外贴.中医癣彻底康复有望,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 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共2条
中医号脉有双手的3根手指:即食指、中指、无名指。正好的是脉也分3个,即寸脉、关脉、尺脉。
脉搏还还分滑脉,洪脉,涩脉等。一下子也说不清楚。 回答者: 381196780 | 三级 | 2007-7-6 17:52
中医切脉用食、中、无名三指来对准寸、关、尺三脉,用浮、中、沉进行号脉, 回答者: 山间本草 | 四级 | 2007-7-6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