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

合集下载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孙思邈先 生十三鬼 穴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你知道多少?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你知道多少?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你知道多少?针灸“十三鬼穴” ,您真的了解吗?学过针灸的都知道“十三鬼穴'',无论是针灸专业,还是其它中医专业人士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了解也仅限于对穴位的表面知晓,深层次的理解就很难了。

原因在于我们的教材只是在附篇有一“孙真人十三鬼穴歌”,历代文献有关“十三鬼穴”的系统介绍很难见到。

穴位针灸养生健康中医孙思邈与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因年代久远,历代针灸医家大都极少涉猎而几近淹埋;现当代中医学院数版《针灸学》教材对此亦少涉及,仅见于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编写的《针灸学》附篇“参考资料”中载有“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而专题论述者,概未见也。

余以为,十三鬼穴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针灸遗产之一,尤其对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至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不能因冠“鬼穴”之名而掩质埋光。

对此,余不揣肤浅,试作初步探讨,尚望海内贤达不吝赐教。

一、出处及命名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

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穴位针灸养生健康中医二、问题探讨从以上部分引文及对十三鬼穴的归纳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1、尽管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但孙思邈明确说是引证“扁鹊”之言,换言之十三鬼穴不是出自隋唐,而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作为珍贵的史料,孙思邈将其收入《千金要方》。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

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

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

唐代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思貌的十三鬼穴。

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围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真人"十三鬼穴"歌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

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穴位定位1.水沟穴(鬼宫)DU26 Shuǐ gōu别名: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十三鬼穴(來源《千金要方》)主治:百邪颠狂病症。

(含癔病,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癫狂者,或高热下狂躁不安等病症。

三,针灸十三鬼穴注意事项:1,患者必须有人陪伴。

2,心病需心药治,重视心理疏导。

关心病人。

一,针灸十三鬼穴顺序:1,针刺时男先从左侧起针完鬼穴,再针右侧鬼穴,女者针刺鬼穴与男子相反,先针右侧鬼穴,后针左侧鬼穴。

2,同时考虑针刺十三鬼穴的顺序(含针刺深度)如下:①,第一针刺是人中(鬼宫)(斜刺针尖向下,针刺三分深。

)②,第二针是少商(鬼信)(可点刺放血)。

(刺三分深)③,第三针刺隐白(鬼垒)(刺二分深)。

④,第四针大陵(鬼心,刺五分深)。

⑤,第五针申脉(鬼路,用火针点刺三至七下)⑥,第六针大杼,或有风府之说。

(鬼枕,针刺一寸深)。

⑦,第七针耳垂下五分颊车,(鬼床,需用温针灸。

)⑧,第八针承浆(鬼巿)⑨,第九针间使(鬼路),有内劳宫(鬼窟)之说。

⑩,第十针上星(鬼堂)。

⑩十1,女玉门头(阴蒂)又称鬼芷,亦有男会阴之说,一般不针。

⑩十2,曲池穴(鬼腿,或鬼臣之说,需用火针七锃锃(火针提插七次,为七锃锃)。

⑩十3,海泉(鬼封,在金津玉液之间,点刺放血,一般不针。

)[玫瑰]注:以上穴位排列和名称历代医家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二,针灸十三鬼穴要求,1,心病要用心药治,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劝说。

2,不要全部扎完十三鬼穴,可分二组輪流隔日施针术。

(驱走妖鬼即可,不要赶尽杀绝。

3,重视传统穴位配合治疗:例1:针风府,配针风池驱风邪,使鬼无枕可眠,不给“鬼"喘息休整机会。

配百会加四神聪可清神醒脑,使神清守舍。

例2针大陵安撫"鬼"心,可配内关,神门,癫痫,狂失眠,烦燥有镇心安神。

例3,针隐白,破鬼垒,配太冲平肝潜阳,魂归"鬼"散,无垒据守。

例四,针申脉(火针法),举火生阳,鬼阴惧阳,配太溪以滋肾阳肾阴和谐平衡。

三,注意事项:1,十三鬼针中海泉,会阴,人中三穴尽量不用,给"鬼神"以出路,不将鬼神封住,不治于鬼神死地。

「回陽九針」及「十三鬼穴」

「回陽九針」及「十三鬼穴」

「回陽九針」及「十三鬼穴」中醫針灸有「回陽九針」及「十三鬼穴」之術,是比較特殊的針法。

回陽九針的作用,是將重度昏迷的人救醒。

中醫對昏迷的人急救,第一是先把人救醒再說。

把人救醒的方法,第一是十宣放血,就是在十隻手指頭的指尖點刺放血,不行,就腳十宣放血,就是在十隻腳趾頭指尖點刺放血。

腳十宣不行,再來就是針刺人中,還是不行,就刺會陰,一般刺會陰比較常用在溺水急救,做法是把人翻成小狗姿勢,用三寸針從會陰對著心臟的方向扎進去。

要是還不行,那就要用回陽九針了。

對於命不該絕的人,回陽九針扎下去,把人救回來,就有機會活下去,若人已死,那就不行了,閻羅王都派人來拘提了,要攔住他,除非你比他還大(笑 ^^)。

但若人剛死,屍體還溫熱的時候,聽說,這時回陽九針刺下去,可以讓死者還魂半小時。

那你會問,只救活半小時能幹嘛?其實這時候救人只是盡人事而已,天意不可違呀!不過讓人醒來半小時,可以讓他有機會交待遺言,有什麼未了的心願,交待過後才能安心離去。

這次我阿媽昏迷跌倒,到往生之間的這幾天都沒醒來過,也不知有沒有什麼未了的心願要交待。

那天他從老人院出來,走路前往我二姑姑家(昏倒在半路上),或許就是有感覺,想見見自己女兒一面吧!至於十三鬼穴,顧名思義,就是人中邪時的用法。

被鬼附身的人,給他下這十三針,就可以把鬼趕跑。

不過前提是,你要有能力應付「對方」才是!如果不行,就別幹傻事了,遇到中邪的人,還是請他找專業的道士為宜。

以上所言「還魂」、「中邪」乃無稽之談,沒有科學根據的!大家看看就算了,當作茶餘飯後的娛樂。

你問我自己信不信?我只能告訴你,我是學科學的人,可是我卻不相信科學,反而相信不科學的東西,這樣你明白了嗎?其實所謂的科學,只不過是人類能夠以實驗做出來的東西,他沒能力做的實驗,就會打為不科學,冠以臭名,我覺得這是個很不好的行為。

現今社會不講怪力亂神,大部份醫者對此二種技法的敍述多為治「急發性之卒煞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脈伏、陽虛欲脫、口噤不開、不能言語等危證,針之立能甦醒,使恢得正常之生理機能」之言這裡抄抄回陽九針的歌訣給大家瞧瞧: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意思是,回陽九針所下者,依序是這九個穴道: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環跳、三里、合谷。

神秘的'十三鬼穴'

神秘的'十三鬼穴'

神秘的'⼗三⿁⽳'在古⼈《针灸⼤成》⼀书中,有⼗三⿁⽳的记载,主治⼀切疯魔癫狂,⿁魅百邪。

古⼈真的很智慧,如此深不可测。

⼗三⿁⽳根据什么,怎么来的没有说明,⽽且古⼈如何从365个⽳位中认定就⼗三个⽳位能够驱邪呢?我们后⼈⽆法知晓。

⽣物学家说,⼈类是⾼级动物,在⾷物链的最顶端,是没有天敌的。

⼀位修⾏者说,⼈类有两⼤天敌,⼀是细菌病毒等微⽣物,⼆是附体。

细菌病毒等微⽣物能致⼈类于死地(如⿏疫,霍乱,Sars,艾滋病,等各种瘟疫传染病)。

“附体”这个词⽐较陌⽣,通常是指各物种⽣命死后所形成的负性能量体。

这种能量体有⼤有⼩,有强有弱,它们⼀般积聚在阴⽓⽐较重的地⽅,和我们⼈类⽣活在同⼀空间。

如果它们和⼈相遇,道家称之为“撞客”,中医称之为“中邪。

这种⼤⼩附体能⼲扰⼈类的神经系统,使⼈精神错乱,癫狂及各种怪病。

这两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态⽣物。

前者已经由科学的显微镜证实其存在,后者只能由特异功能者感应到但科学不能证实。

科学不能验证,但是实践出真知,临床应⽤起来还真的有奇效。

下⾯是⼏个⼩案例。

(⼀)“⿁剃头”⿁剃头是民间俗语,患者头发呈圆块状脱落,西医称之谓”斑秃”。

解释与精神紧张有关。

以往治疗这种病有各种⽅法:外擦⽣姜内服中西药等,但⾸选针灸治疗效果最好。

不过⾧出头发有快有慢,疗程的⾧短不⼀。

有⼀位斑秃病⼈,2012年来诊,⾃述突发多个⾯积较⼤脱发斑块,头⽪光滑⽑囊完全萎缩。

按以往的经验这种多发且⾯积较⼤的斑秃⽐较难治。

由于影响美观,病⼈⼼理压⼒很⼤⾮常焦虑,希望快点治好。

我仔细询问病史,她说最近⼏个⽉由于亲⼈住院,夜⾥经常陪床,休息不好⾝⼼都很疲惫。

精神压⼒很⼤。

⼤概是近⼏年读易学的缘故,听着听着突然灵感⼀闪“医者意也”,⿁剃头带⼀“⿁”字,会不会跟“撞客”有关?,那就加上“⼗三⿁⽳”试试?于是在常规⽳位上加了⼏个“⿁⽳”,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只针三次就看见⽑囊回复,斑秃处⾧出了细细的⽑发。

疗效快的不可思议,这使我⾮常惊呀:原来民间的名字都不是乱叫的,有其名必有其义。

鬼门十三针带图解

鬼门十三针带图解

鬼门十三针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

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

1寸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

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针法;从外向内直刺4.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5.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

十三鬼穴的临床应用十三鬼穴,是中医经典《灵枢·九针十三原》中所提到的十三个穴位,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这些穴位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被认为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十三鬼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1. 异冲穴(距中指背指关节指尖端0.1寸):异冲穴属于阳明经,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鼻塞等症状。

在临床上,异冲穴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来改善这些不适症状。

2. 玉枕穴(在头后部):玉枕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问题。

对于经常出现头痛的患者,按摩玉枕穴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幽门穴(在两指头联合上):幽门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如消化不良、胃胀等。

通过按摩或针灸幽门穴,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

4. 外关穴(在大腿髌骨上1寸):外关穴是治疗膝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问题的重要穴位。

对于患有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患者,经常进行外关穴的保健,可以缓解疼痛。

5. 称泻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掌骨际缘凹陷处):称泻穴属于少阳经,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痛、耳鸣等问题。

对于因风寒引起的头痛,按摩称泻穴有助于改善症状。

6. 大迎穴(在大腿骨髁间隆凹陷处):大迎穴主要用于治疗面部神经痛、口眼歪斜等问题。

通过按摩或针灸大迎穴,可以缓解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症状。

7. 推窍穴(在第1跖骨前方0.5寸):推窍穴属太阳经,主要用于治疗耳鸣、目暗、口眼歪斜等疾病。

在临床上,经常按摩推窍穴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8. 不容穴(在足跟后方当最大腓骨与跟腱相交处凹陷处):不容穴主要用于治疗腰酸背痛、下肢痿痹等问题。

按摩不容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这些症状。

9. 地仓穴(在跟腱上2.5寸):地仓穴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眼花、高血压等问题。

在临床上,通过按摩地仓穴可以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

10. 筑宾穴(位于风府穴上方0.5寸):筑宾穴属阴跷经,主要用于治疗胸闷、心痛等症状。

对于患有冠心病、胸膜炎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按摩筑宾穴能够缓解症状。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图解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鬼门十三针图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鬼门十三针》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

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用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灸“十三鬼穴”

针灸“十三鬼穴”

针灸“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着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

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十三鬼穴诠释在讨论十三鬼穴前,先明确何谓“鬼”?《说文·鬼部》云:“鬼,人所归为鬼。

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故从厶。

”这一释义体现了一个相当古老的观念。

《尔雅·释训》云:“鬼之为言归也。

”鬼者归——谓死人为归人,换言之,鬼是由人变的,人鬼本是一体。

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如《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

余得请于帝矣。

’ ”这个“厉”,指怪异恐怖的大鬼。

古人谓绝后冤屈之鬼为厉。

由此得出对“鬼”的两点归纳:一是人鬼同体,鬼与人的死亡及死亡意识有关,鬼只“存在”于人间,是“人所归”的直接结果。

二是装扮“鬼象”的巫师(实际还是人)以“驱鬼”的巫术仪式在装神弄鬼,同样表现的是人事,只是采取了荒诞怪异的形式。

既然鬼与人的死亡有直接关系,而导致人死的主因是疾病,则先民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鬼气缠身的结果,所以根据鬼气缠身的不同症状表现,采用针刺或灸疗不同的穴位以达到驱除鬼邪之目的。

这显然是走出巫术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表明巫术与医术的初步分离,这正是我们讨论十三鬼穴的文化意义所在。

孙思邈十三驱邪鬼穴

孙思邈十三驱邪鬼穴

孙思邈十三驱邪鬼穴
一针鬼宫人中。

二鬼信少商。

三鬼垒隐白。

四鬼心大陵。

五鬼路申脉(火针)。

六鬼枕风府。

七鬼牀颊车。

八鬼市承浆。

九鬼窟劳宫。

十鬼堂上星。

十一鬼藏,男会阴,女玉门头。

十二鬼臣曲池(火针)。

13鬼封,舌下中缝刺出血。

更加间使、后溪二穴。

男先左,女先右。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鬼穴时,医者大声向病人呵斥。

禁忌:
一是施针者的生辰八字至少占2个寅时;
二是要用银针,以引鬼出身;
三是以劝说为主,不要扎完13针,最多6~7针,驱走妖鬼即可,不要赶尽杀绝,否则医者自找麻烦。

慎用。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用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

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4、大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之宇文皓月创作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特别是乍尸,死人复活的。

都可用此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该。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跋扈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必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

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鬼门十三针”名称解,鬼穴这些名称都是些什么意思?

“鬼门十三针”名称解,鬼穴这些名称都是些什么意思?

“鬼门十三针”名称解,鬼穴这些名称都是些什么意思?
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宫者室也。

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信者信也,言语
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垒者,积垒为墙
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心者,神也,
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路者,道也路通
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枕者,卧所荐首
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床者,承物也
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聚集之所也
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路者道也,谓之道路!
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堂者殿也,
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藏者匿也。

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臣,事君者,象屈服之形。

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封者封印,封藏也。

孙思邈《千金要方》引文中明确了此穴的位置与操作:“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

”乃“活人之术”
如:“十三鬼穴歌”最后所言:“此是先师真妙诀,猖狂恶鬼走无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

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

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

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鬼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鬼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鬼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鬼穴。

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鬼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鬼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鬼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鬼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鬼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鬼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鬼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鬼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鬼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鬼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鬼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鬼腿(亦称鬼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鬼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鬼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孙真人"十三鬼穴"歌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祥。

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鬼魔立刻降。

穴位定位1.水沟穴(鬼宫)DU26 Shuǐ gōu别名: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

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少商穴(鬼信) LU11 Shào shāng[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3.隐白穴(鬼垒)SP1 Yǐn bái[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4.大陵穴(鬼心) PC7 Dà líng[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5.申脉穴(鬼路) BL62 Shēn Mài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62个穴位[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6.风府穴(鬼枕) DU16 Fēng fǔ督脉的第16个穴位[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7.颊车穴(鬼床) ST6 Jiá chē[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

8.承浆穴(鬼市) RN24 Chéng jiāng任脉的第24个穴位[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9.劳宫穴(鬼窟) PC8 Láo gōng 手厥阴心包经的第8个穴位[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10.上星穴(鬼堂) DU23 Shàng xīng 督脉的第23个穴位[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1.会阴穴(鬼藏) RN1 Huì yīn[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针灸中国)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12.曲池穴(鬼腿/鬼臣) LI11 Qū chí[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直刺l~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3.海泉穴(鬼封)【标准定位】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

【取穴】正坐位,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

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功用】祛邪开窍,生津止渴。

【主治病症】1、舌缓不收,重舌肿胀,喉闭。

2、呕吐,呃逆,腹泻,消渴。

【刺灸法】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14.间使穴PC5 Jiān shǐ手厥阴心包经的第5个穴位[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经穴。

15.后溪穴SI3 Hòu xī[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古时候,许多的病被认为与「鬼」有关;几乎全部的神经与精神疾病,都被认为与「鬼」有关,例如癫痫病、精神分裂类的病、忧郁症类的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