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公司储备量超额登记危机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财务管理

公司治理

基于壳牌超额登记储备危机的案例分析元新昌杰静虹廖淑娟

201643

摘要

2004年油危机的出现,使得油企业倍受诟病。在这些油企业中,从1907年建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壳牌公司尤为受人关注。壳牌公司先后四次下调油气储量,引发市场对壳牌公司的质疑。

本报告对本次危机的产生根源进行分析,发现油储备量超额登记只是本次危机的短期根源,而长期根源在于公司治理上出现了问题。据此,本报告进一步分析了本次危机对于壳牌集团、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对于壳牌公司应对本次危机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壳牌危机的解析,我们发现,公司治理过程中,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需要进一步保持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独立性,同时也要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另一面,双重董事会结构会削弱决策的效率以及执行力,单一母公司能够简化公司组织架构,从而使得整个集团公司更加统一,便于管理。

摘要 .............................................................. I

一、案例概述 (1)

二、危机产生的根源 (1)

2.1 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2)

2.2 公司治理问题 (3)

2.2.1 股权结构 (3)

222 董事会 (4)

2.2.3 管理层 (5)

2.2.4 激励机制 (5)

三、危机对壳牌的影响 (6)

3.1 对公司的影响 (6)

3.1.1 增加公司融资成本 (6)

3.1.2 调整往年利润 (6)

3.1.3 减少公司价值 (6)

3.2 对股东的影响 (7)

3.2.1 损害股东的合法权利 (7)

3.2.2 股价波动造成股东利益损失 (7)

3.3 对管理层的影响 (7)

3.3.1 对管理者个人的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 (7)

3.3.2 对公司未来的管理层提出更高的要求 (8)

3.4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8)

3.4.1 员工 (8)

3.4.2 政府部门 (8)

3.4.3 同行业其他企业 (9)

四、壳牌的应对措施 (9)

4.1 壳牌的改革自救措施 (9)

4.1.1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9)

4.1.2 规储量管理 (10)

4.1.3 完善指导战略 (11)

4.2 更多的改进措施 (12)

4.2.1 建立完备的信息反馈制度 (12)

4.2.2 聘请专业事务所定期对储量评估进行调查 (12)

五、案例总结 (12)

5.1 保证董事会的控制力和独立性 (12)

5.2 保持合理的股权结构 (13)

参考文献 (14)

案例概述

2004年的1月9日、3月18日和4月19日,排名世界第三的壳牌油公司先后三次调减油气储量,引发了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对壳牌的强烈质疑。壳牌的市值在几个月里缩水了一百多亿美元,董事长Phlip Watts和负责勘探业务的高级主管van de Vijver 辞职以减轻公司的压力,公司CFO降职承担部分责任。美国司法部、SEC和欧洲的资本市场监管机构都开始对壳牌的储量调减事件进行调查。2004年7月,壳牌公司支付1.51亿美元的罚金,总算与SEC和英国金融服务局达成协议。

1907年荷兰皇家油公司和壳牌运输与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是两家公司彼此独立,分别在荷兰和英国上市,可以互相购买对的股票,拥有各自独立的董事会(这种状况因为此次危机爆发而结束)。壳牌拥有五大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电力、煤气、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140多个拥有分公司和业务。壳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油公司,并且在2001年被评选为英国最为人称道的公司。壳牌公司在危机爆发前拥有非常好的商业信誉,“壳牌值得信赖”这样的口号广泛流传并且让自己的员工感到骄傲。

二、危机产生的根源

我们对案例进行分析后认为,壳牌公司落后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此次壳牌超额登记储备危机的长期根源,而油储备只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在油行业,已探明储备是油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它代表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未来能够有多少油可供开发为公司带来盈利。而壳牌超额登记油储备是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这种事情爆发出来当然会带来危机。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壳牌的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

2.1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油行业开始了大规模并购的时代,因为储备意味着一切,埃克森和美孚合并,BP公司并购了阿莫科和阿科公司,雪佛龙的=徳士古合并成雪德集团。合并后,这些公司的上游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增强了竞争力。而壳牌因为公司的双重董事会和复杂的股权问题使得并购很困难,从而使得壳牌错过了这一发展良机。这也为后面的油储备虚报买下了伏笔。

我们从案例中看到,壳牌集团的前董事会主席Phlip Watts为了使储量替换率达到或超过100%,多次迫使向其报告储量有问题的van de Vijver将本公司不符合SEC标准的正是储量上报给壳牌高层,进而上报给SEC,赚取了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管理层业绩的持续“稳定和上升”,然后打算以新的发现和新增储量填补过去的虚报的已探明储量。我们知道由于市场原因,这一愿望并未实现。

而早在2002年2月11 日,van de Vijver已向CMD报告,由于忽略了SEC 的规定,公司可能夸大了大约23亿桶的油储备量。而CMD也没有采取行动。

高层事先知晓储量虚报而没有采取行动,说明壳牌的公司治理存在重大问题。而董事会和高管之所以默认这种行为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壳牌的油储备由于错失并购良机而比竞争对手少了很多,壳牌公司当时的油储备量为102 亿桶,其主要竞争对手,英国BP油公司的油储备为186亿桶,埃克森美孚为116.5亿桶,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油公司的油储备为111亿桶。可以想见壳牌面临的压力,所以壳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有理由虚报。

那么壳牌的公司治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层和激励机制四个面来说明壳牌的公司治理存在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