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章节习题品德心理与发展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特别看重的是()。
A.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B.对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C.对学生道德情感的熏陶D.对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答案】 A2、在中国,()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原则。
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E.朱熹【答案】 B3、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答案】 A4、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装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条件反射C.效果律D.练习律【答案】 A5、()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A.卢梭B.凯洛夫C.杜威D.朗格朗【答案】 D6、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松散群体B.非正式群体C.正式群体D.联合群体【答案】 B7、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B.课外活动C.少先队活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 A8、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成就测验【答案】 A9、《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对教育起制约作用的是()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答案】 B10、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 )A.因材施教B.尊重和严格要求C.疏导原则D.教育性【答案】 B11、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做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A.依赖性B.独立感C.自制力D.向师性【答案】 D1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添加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A.动机B.需要C.强化D.诱因【答案】 C13、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心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心理[单选题]1.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江南博哥)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
[单选题]2.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人们将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
道德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行为活动中的运用,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单选题]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4.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识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5.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单选题]6.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单选题]7.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冲刺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
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
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
中学教师资格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章节练习(2014-10-05)
1.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
参考答案
无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过程。
(1)选择阶段
第一,自由选择...【查看详解】2.填空题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难故事法3.填空题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参考答案道德观念;道德信念 4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5.问答题简述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参考答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查看详解】6.问答题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之的规则,协定,对其...【查看详解】7.判断题每种态度都有清晰的认知成分。
参考答案错8.判断题一个人的态度很容易从他的行为中推测出来。
参考答案错 9 下列属于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是()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10 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有()
A.认可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1 下列不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是()
A.习俗水平
B.前道德阶段
C.他律阶段
D.自律阶段。
2017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2017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德育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心理结构;3.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5.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一、品德的概述(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1.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江南博哥)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单选题]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单选题]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像C.行为D.伦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单选题]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依靠信念来坚持下去。
[单选题]6.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含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和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包含阶段C“好孩子”定向和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③后习俗水平(包含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和阶段F道德和良心定向)[单选题]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三节德育工作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品德概述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品德概述(一)品德的实质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是相同的(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01道德认识(核心)03道德意志02道德情感04道德行为(重要标志)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形象的道德情感C. 伦理的道德情感(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A.依从:从众和服从B.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C.内化: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融为一体(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2017下】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B.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C.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D.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梳理总结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2017上】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作出判断。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阶段D. 公正阶段【2019下】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 社会契约B. 相对功利C. 遵守法规D. 普遍伦理梳理总结德育的含义1德育的基本内容2第三节 德育工作德育过程的概念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3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矛盾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5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主体单边双边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与社会要求一致四、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材精讲+真题解析】-第十六章 品德心理与发展【圣
第十六章 品德心理与发展考纲提要1.了解品德概念,以及品德的心理结构。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品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概念二、品德心理结构(一)道德认识(二)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四)道德行为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不仅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结果,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而且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指人的一贯的行为表现,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或驱使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
显然,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以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而品德则是个体现象,是对社会道德的主观反映,是自主调控的行为表现。
二、品德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人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的规范作用与主体对规范的反映及反作用,在人脑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一般认为,品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
(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
它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
其中,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青少年道德认识形成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道德知识的掌握是形成道德认识的必要前提。
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与其思维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要经历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到比较深刻的、比较抽象的认识过程。
有了正确深刻的道德认识,才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与良好的道德行为。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单选题]1.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江南博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
A.道德B.品德C.准则D.法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道德。
[单选题]2.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单选题]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知。
[单选题]4.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主义”、把尊敬老师视为“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错误视为“珍视友谊”,这些错判是()出现问题。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道德动机D.道德观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主义”、把尊敬老师视为“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错误视为“珍视友谊”,这些错判是道德观念出现问题。
[单选题]5.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
A.俯首听命式的接纳B.居高临下的教诲C.长者的权威D.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单选题]6.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
A.指导-内省式B.过程-体验式C.践履-训练式D.榜样示范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指导-内省式。
[单选题]7.关于说服目标,说服错误的是()。
A.说服目标要统一B.说服目标要有梯度C.说服目标要从小目标切入递升为大目标D.说服目标的确定是说服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参考答案:A[单选题]8.()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应。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观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应。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与道德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对象。
道德是由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动规范。
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不以个人的存亡为转移。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最高水平是道德信念)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第二节品德的形成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指南,成为人的道德信念。
二、道德品质形成的开端与基本条件(一)、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多开端性(可以从知、情、意、行根据实际选择)(二)、条件1、掌握有关的道德知识2、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3、在道德实践中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三、道德品质形成的特殊性1、知情意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是同时存在、共同发生作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2、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3、需要在人际交往中来形成(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同伴交往)四、品德形成的理论(一)皮亚杰的理论1、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2、发展规律:从他律到自律(10岁是分水岭),过程不可逾越。
3、发展阶段:①自我中心主义(2~5岁):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②权威阶段(6~8岁):权威的规则与要求不能更改。
③可逆阶段(8~10岁):平等阶段,道德行为准则只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用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
④公正阶段(11~12岁):真正的平等。
4、评价:研究有创造性;但当时影响不大。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1、前习俗水平(0-9岁)(1)、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2)、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享乐主义)2、习俗水平(9-15岁)(1)、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取向(4)、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取向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1)、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2)、第六阶段: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1、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A.动作B.表象C.命题和命题网络D.以上三者【答案】 C2、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B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A.教育效能感B.教学效能感C.社会效能感D.效能感【答案】 A4、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确立的主要因素是()。
A.标准化合约B.保证金制度C.对冲机制D.统一结算的实施E【答案】 A5、(2016年真题)关于投资协议中的保密条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投资协议中规定投资方应对投资中了解的目标公司的商业机密承担保密义务,保证不将这些信息泄露给第三方B.保密条款也需要对所投资的目标公司施加保密的义务C.保密条款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利益D.对于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其所投目标公司不属于商业机密【答案】 D6、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B.60%~70%C.70%~80%D.80%~90%【答案】 D7、(2018年真题)下述选项中,不符合股权投资基金的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的是()。
A.持有价值500万元房产的无收入的大学在校学生B.社会保障基金C.持有市值350万元股票的某工厂流水线员工D.净资产1800万元的单位投资者【答案】 A8、(2017年真题)对于有清晰、可持续盈利的稳定企业适合用()进行估值。
A.有效市场价格法B.近期交易价格法C.乘数法D.收入法【答案】 C9、个体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四个方面。
A.心理现象B.心理迁移C.心理体征D.心理特征【答案】 D10、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c)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C)□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D)。
A.模仿B.从众 c.认同 D.内化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B)。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D)□A.模仿B.从众 c.服从 D.认同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D)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C)□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8.从整体发展来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
A.初二年级B.初三年级C.高一年级D.高二年级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A)。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D)o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o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B)o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B)。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七章:品德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七章:品德心理第七章品德心理1、什么是品德?与道德是什么关系?P132-133品德,主体的人在依据一下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正确理解品德,必须把握以下几点:①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社会行为,即对社会、对他人有影响的个体行为。
②品德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
③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④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二者区别: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产生于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品德则不同,它是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则的制约,即它的存在依赖于具有某种品德的个体的生存。
两者紧密联系。
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百社会道德也无法离开个15人的品德而存在。
2、品德有哪些心理成分构成?各种心理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p133-134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各种心理要素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在人的道德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有调控作用,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和外在标志。
品德就是这四种心理成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
3、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35-136一、道德的实质包括: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活人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二、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三、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6—8岁)③可逆性阶段(8—10岁)④公正阶段(11—12岁)四、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备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
4、格尔伯格对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p136-138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
教育心理学品德发展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的培养。
A.道德认知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D【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2.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皮亚杰C.柯尔伯格D.加涅B【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他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
3.()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4.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零食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A【解析】他律道德阶段又称为权威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 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
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6.“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的作用。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行为B【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因此,答案为 B 项。
7.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8.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C【解析】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要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2、人类道德发展有一定顺序,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提出这一道德发展理论的是()A.皮亚杰B.班杜拉C.奥苏伯尔D.柯尔伯格【答案】 D3、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
A.非正式教育B.前制度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后制度化教育【答案】 C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祛C.讨论法D.练习法【答案】 C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答案】 A6、下列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A.消除敏感反应B.消除肌肉紧张C.呈现厌恶刺激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答案】 D7、健康的概念是指()。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答案】 D8、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B.自我控制法C.强化法D.示范法【答案】 D9、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小学体育方面要求的是( )。
A.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B.具有健康的身体C.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D.发现并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答案】 D10、下列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A.消除敏感反应B.消除肌肉紧张C.呈现厌恶刺激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答案】 D11、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A.遗传B.成熟C.环境D.教育【答案】 A12、卫生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A.居民个人健康档案B.居民家庭健康档案C.社区健康档案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档案E.常见病档案【答案】 A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教师资格证学生发展与心理学考试 选择题 55题
1.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运算能力D. 感知运动能力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身份与角色混乱D. 亲密与孤立3. 下列哪项不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A. 社会互动B. 最近发展区C. 内在化D. 自我中心思维4.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不属于八种智能之一的是:A. 逻辑数学智能B. 音乐智能C. 空间智能D. 道德智能5. 儿童在什么年龄段开始出现自我意识?A. 0-2岁B. 2-4岁C. 4-6岁D. 6-8岁6. 下列哪项是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特征?A. 身高增长B. 认知能力发展C. 情绪稳定性增强D. 社会角色变化7.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A. 社会规则B. 个人利益C. 社会契约D. 普遍伦理原则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A. 自我效能感B. 兴趣C. 目标设定D. 教师期望9. 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模仿行为的关键过程是:A. 注意B. 保持C. 复制D. 动机10.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结构化任务B. 鼓励自由探索C. 强调标准化测试D. 限制多样性资源11.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归属与爱的需求12. 下列哪项是应对学生焦虑的有效方法?A. 增加作业量B. 提供放松训练C. 减少课堂互动D. 强调竞争13. 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主要机制是:A. 生物遗传B. 社会互动C. 认知发展D. 文化影响14.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有效策略?A. 强调学术成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加考试压力D. 限制社交活动15. 在认知失调理论中,个体为了减少不协调感可能采取的策略是:A. 改变行为B. 增加认知C. 减少认知D. 忽视不协调16.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外部奖励B. 鼓励自我监控C. 增加外部控制D. 限制自主性17. 在情绪智力理论中,情绪识别是指:A. 理解他人情绪B. 表达自己情绪C. 控制自己情绪D. 忽视他人情绪18.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A. 强调竞争B. 提供合作任务C. 增加个体作业D. 限制团队互动19. 在动机理论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区别主要在于:A. 奖励的类型B. 任务的难度C. 个人的兴趣D. 社会的影响20.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标准答案B. 鼓励质疑C. 增加记忆任务D. 限制讨论21.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感知运动能力22.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结构化问题B. 鼓励创新思维C. 增加标准化测试D. 限制多样性资源23. 在情绪调节理论中,情绪调节的主要目标是:A. 消除情绪B. 增强情绪C. 管理情绪D. 忽视情绪24.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失败经验B. 鼓励成功体验C. 增加挑战性任务D. 限制支持25.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是指:A. 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B. 他人对个人能力的评价C. 个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D. 他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26.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外部控制B. 鼓励自我决策C. 增加监督D. 限制自主性27. 在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A. 奖励B. 挑战C. 安全D. 归属28.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标准答案B. 鼓励自由探索C. 增加记忆任务D. 限制讨论29.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感知运动能力30.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A. 强调竞争B. 提供合作任务C. 增加个体作业D. 限制团队互动31. 在情绪智力理论中,情绪管理是指:A. 理解他人情绪B. 表达自己情绪C. 控制自己情绪D. 忽视他人情绪32.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标准答案B. 鼓励质疑C. 增加记忆任务D. 限制讨论33. 在动机理论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区别主要在于:A. 奖励的类型B. 任务的难度C. 个人的兴趣D. 社会的影响34.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外部奖励B. 鼓励自我监控C. 增加外部控制D. 限制自主性35.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感知运动能力36.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结构化问题B. 鼓励创新思维C. 增加标准化测试D. 限制多样性资源37. 在情绪调节理论中,情绪调节的主要目标是:A. 消除情绪B. 增强情绪C. 管理情绪D. 忽视情绪38.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失败经验B. 鼓励成功体验C. 增加挑战性任务D. 限制支持39.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是指:A. 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B. 他人对个人能力的评价C. 个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D. 他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40.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外部控制B. 鼓励自我决策C. 增加监督D. 限制自主性41. 在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A. 奖励B. 挑战C. 安全D. 归属42.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标准答案B. 鼓励自由探索C. 增加记忆任务D. 限制讨论43.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感知运动能力44.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A. 强调竞争B. 提供合作任务C. 增加个体作业D. 限制团队互动45. 在情绪智力理论中,情绪管理是指:A. 理解他人情绪B. 表达自己情绪C. 控制自己情绪D. 忽视他人情绪46.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标准答案B. 鼓励质疑C. 增加记忆任务D. 限制讨论47. 在动机理论中,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区别主要在于:A. 奖励的类型B. 任务的难度C. 个人的兴趣D. 社会的影响48.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外部奖励B. 鼓励自我监控C. 增加外部控制D. 限制自主性49.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 具体运算能力B. 符号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感知运动能力50.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结构化问题B. 鼓励创新思维C. 增加标准化测试D. 限制多样性资源51. 在情绪调节理论中,情绪调节的主要目标是:A. 消除情绪B. 增强情绪C. 管理情绪D. 忽视情绪52.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有效方法?A. 提供失败经验B. 鼓励成功体验C. 增加挑战性任务D. 限制支持53.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是指:A. 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B. 他人对个人能力的评价C. 个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D. 他人对他人能力的评价54. 下列哪项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有效策略?A. 提供外部控制B. 鼓励自我决策C. 增加监督D. 限制自主性55. 在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A. 奖励B. 挑战C. 安全D. 归属答案1. B2. C3. D4. D5. B6. A7. B8. D9. D10. B11. C12. B13. B14. B15. A16. B17. A18. B19. C20. B21. C22. B23. C24. B25. A26. B27. B28. B29. A30. B31. C32. B33. C34. B35. C36. B37. C38. B39. A40. B41. B42. B43. A44. B45. C46. B47. C48. B49. C50. B51. C52. B53. A54. B55. B。
教师资格证学生心理与发展评价考试 选择题 55题
教师资格证学生心理与发展评价考试选择题 55题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形成守恒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3. 下列哪项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A. 认知发展是孤立的B. 认知发展是社会互动的结果C. 认知发展是遗传决定的D. 认知发展是环境决定的4. 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B. 学生在家的时间C. 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期D. 学生心理发展的稳定期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社会环境D. 自然环境6.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以上都是7.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方法?A. 观察法B. 问卷法C. 实验法D. 访谈法8.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以上都是9.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工具?A. 智力测验B. 人格测验C. 兴趣测验D. 环境测验10.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避免哪些误区?A. 评价过于主观B. 评价过于片面C. 评价过于僵化D. 以上都是1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标准?A. 认知发展水平B. 情感发展水平C. 社会性发展水平D. 经济水平12.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进行?A. 定期进行B. 不定期进行C. 根据需要进行D. 以上都是13.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内容?A. 认知能力B. 情感态度C. 社会行为D. 经济状况14.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记录?A. 书面记录B. 电子记录C. 口头记录D. 以上都是1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结果的应用?A. 教学改进B. 学生指导C. 家长沟通D. 经济决策16.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分析?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17.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局限性?A. 评价工具的局限性B. 评价者的局限性C. 评价对象的局限性D. 评价环境的局限性18.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改进?A. 更新评价工具B. 提高评价者素质C. 改进评价方法D. 以上都是19.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趋势?A. 多元化B. 个性化C. 标准化D. 综合化20.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教学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B. 评价过程融入教学活动C. 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2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目标?A.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B.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C.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D. 以上都是22.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A. 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B. 评价过程与家庭教育互动C. 评价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23.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挑战?A. 评价工具的更新B. 评价者的专业性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评价环境的稳定性24.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A. 评价结果与社会教育互动B. 评价过程与社会教育融合C. 评价目标与社会教育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2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优势?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提高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竞争力D. 以上都是26.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管理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管理改进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27.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策略?A. 多元化评价B. 个性化评价C. 标准化评价D. 以上都是28.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教师发展B. 评价过程融入教师发展活动C. 评价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29.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机遇?A. 评价工具的创新B. 评价者的专业发展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30.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文化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文化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文化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3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挑战?A. 评价工具的更新B. 评价者的专业性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评价环境的稳定性32.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A. 评价结果与社会教育互动B. 评价过程与社会教育融合C. 评价目标与社会教育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33.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优势?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提高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竞争力D. 以上都是34.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管理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管理改进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3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策略?A. 多元化评价B. 个性化评价C. 标准化评价D. 以上都是36.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教师发展B. 评价过程融入教师发展活动C. 评价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37.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机遇?A. 评价工具的创新B. 评价者的专业发展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38.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文化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文化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文化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39.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挑战?A. 评价工具的更新B. 评价者的专业性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评价环境的稳定性40.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A. 评价结果与社会教育互动B. 评价过程与社会教育融合C. 评价目标与社会教育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4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优势?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提高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竞争力D. 以上都是42.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管理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管理改进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43.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策略?A. 多元化评价B. 个性化评价C. 标准化评价D. 以上都是44.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教师发展B. 评价过程融入教师发展活动C. 评价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4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机遇?A. 评价工具的创新B. 评价者的专业发展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46.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文化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文化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文化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47.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挑战?A. 评价工具的更新B. 评价者的专业性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评价环境的稳定性48.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A. 评价结果与社会教育互动B. 评价过程与社会教育融合C. 评价目标与社会教育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49.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优势?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提高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竞争力D. 以上都是50.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管理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管理改进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51.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策略?A. 多元化评价B. 个性化评价C. 标准化评价D. 以上都是52.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教师发展B. 评价过程融入教师发展活动C. 评价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53.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机遇?A. 评价工具的创新B. 评价者的专业发展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以上都是54. 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应如何与学校文化相结合?A. 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B. 评价过程融入学校文化活动C. 评价目标与学校文化目标一致D. 以上都是55. 下列哪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的挑战?A. 评价工具的更新B. 评价者的专业性C. 评价对象的多样性D. 评价环境的稳定性答案1. D2. C3. B4. C5. D6. D7. C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C20. D21. C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D49. D50. D51. D52. D53. D54. D55. D。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习题及答案(第9章)一、选择题1.社会规范学习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A.遵从——抗拒——妥协B.遵从——认同——内化C.抗拒——认同——遵从D.认同——遵从——内化2.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弗洛伊德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岁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A.1 B.2 C.3 D.5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儿童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A.家教不严,家长自身作风不良B.教师对学生品德影响有所疏忽C.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太过复杂D.学生自身意志薄弱5.品德不良的纠正一般经历哪些阶段?()A.执拗——醒悟——改变B.醒悟——再犯——顿悟C.醒悟——转变——自新D.转变——自新——醒悟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C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答:社会规范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社会规范的遵从首先,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
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传递系统,其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形成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
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
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所确立的交往规则。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
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其次,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范的过程。
人类个体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现实和法则,社会环境则为人类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和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习题: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一章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意向B.态度C.品德D.个性2.构成品德结构的四个心理成分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行为B.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志向、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动机、道德意志、道德行为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5.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11.()是道德意志的第一阶段。
A.决心B.信心C.恒心D.细心12.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2014年真题)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4.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15.()发表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A.皮亚杰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6.皮亚杰认为,()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2岁B.5岁C.10岁D.12岁17.张强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
由此判断,他进入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8.小华做事时能遵守规则,同时具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9.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A.情境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对偶故事法D.示范榜样法20.()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布鲁纳B.皮亚杰C.柯尔伯格D.弗洛伊德21.(2013年真题)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
为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惩罚与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22.按照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后习俗道德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
A.相对功利定向阶段B.寻求认可定向阶段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D.普遍伦理定向阶段23.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D.遵守法规定向阶段24.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25.(2012年真题)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
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惩罚与服从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26.()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C.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D.普遍伦理定向阶段27.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品德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初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8.研究表明,()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年级B.初二年级C.初三年级D.高一年级29.()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因素D.同伴群体30.()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B.认知失调C.态度定式D.受教育程度31.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伊德B.费斯汀格C.桑戴克D.韦纳32.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称为()。
A.认知失调B.道德认知C.品德D.态度定式33.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是()。
A.从众B.服从C.依从D.认同34.(2012年真题)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入自己价值体系,说明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35.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36.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于()阶段。
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37.根据()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A.斯金纳B.班杜拉C.布鲁纳D.桑戴克38.()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A.有效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39.(2014年真题)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40.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要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A.选择阶段B.批判阶段C.赞赏阶段D.行动阶段二、辨析题(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1.品德反映的是人的自然属性。
2.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将不再改变。
3.(2012年真题)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4.道德行为属于外部表现,不属于品德的心理成分。
5.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6.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8.柯尔伯格认为,人的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
9.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10.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11.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尽量找德高望重的长者。
三、简答题1.(2013年真题)简述品德的结构。
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骂学生“笨猪”“死脑子”。
吸烟后,王老师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他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学生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分析王老师的班级产生这样后果的原因,王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班上有个学生叫周昊,个头高大,天性聪明活泼,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思维灵活,但爱讲话。
课间与同学一起玩耍时,周昊喜欢支配、指挥别人,要别人按他的命令行事,如果不服从,他就动手打人。
开学一周后,周昊成为班上不受欢迎的人。
同学不愿和他玩,而他也无所谓地说:“我一个人玩更好些。
”但看到别人玩时,他又经常从旁捣乱。
问题:请你帮助李老师分析本案例,说说她可以选择和应用哪些常用的培养品德的方法对周吴进行教育。
第一章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D【解析】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成分。
这些成分构成了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
3.A【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的善依赖于道德认识。
4.B【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5.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6.C【解析】道德意志能调节和控制各种情感与行为,保证人能够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坚持正确的道德信念,最终达到目标。
7.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8.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其中,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9.B【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10.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11.A【解析】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决心是道德意志的第一阶段,它是经历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式的下决心的阶段。
12.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评定一个人的品德,主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13.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
14.D【解析】情感体验是学习道德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