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的基本概念。
②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和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
③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
2、过程与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共同探究,分析比较山体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归纳重点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的地理意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从学业水平试题题型中归纳重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思考导入【精典题型导入】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
(4)山顶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学生思考上题,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找一同学上黑板,写出考查的知识点。
【教师评价】写得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共同复习这几个知识点。
【出示复习目标】1、山体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利用等高线识别山体地形部位3、利用等高线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4、等高线疏密判断坡陡、坡缓【教师补充、强调】地理课程标准表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等地形部位,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加深对学习目标的认识。
二、回顾所学,巩固交流【展示地图,教师设问】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成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呢?要求学生明确:(1)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课后反思.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课后反思
本课《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第三课时,这一课时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内容较少,但需落实的任务不少。
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重点突出
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山体部位的判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观察图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
运用景观图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从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这节课几乎全由地图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练习的过程中对等高线地形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这节课花哨东西不多,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整节课都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等方式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五、充分体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这节课中,重要教学途径就是学会看度,学会通过数值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
1、在语言上不够简练明确;
2、在学生活动中,出现引导不够的情况。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讨论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演示观察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基础运用出示“基础运用”活动题1.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2. 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
2.线路选择:(确定公路、铁路线、人工河流、引水线路等)(1).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2).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
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上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在图示海湾建港。
根据图中信息思考:在建港方案中:A、B、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结合现实,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C、D四地哪一地点最适合建设海港?说明理由。
课堂检测课堂锤炼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2)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A.150mB.99mC.210mD.249m3)判断图中ab段的河流流向独立完成之后进行交流检测课堂效果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设计了四组活动题目,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巩固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11月23日,我在一次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中,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为案例讲授了一节课。
等高线地形图是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等高线研究是研究其他等值线的基础。
在听课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反馈下,我反思总结了该堂课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1.课前准备充分,包括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和录制的微课,学生提前预。
2.课堂上使用了一些信息技术,如谷歌地球、微课视频、多媒体展示平台和微信等。
3.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完整,课前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有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同时,也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读图和析图能力。
师生互动较多,从学生反应来看,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相关生动、直观的课件,降低学生研究的困难,调动了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效果较好。
学生们都能够认真观察课件演示中的每一个步骤,积极发现、探讨问题,较快的掌握了“地形图的判读”方面的地理知识。
特别是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使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有效地突破。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1.由于内容稍多,所以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些仓促,如看完微课视频后没有对学生学案进行简单抽查和核对答案,探究1活动处理的时候也由于自己紧张没有在学生展示完之后给大家校对正确的答案。
2.微课视频占用了课堂6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们建议可能放在课前给学生观看在预效果更好!3.应该努力研究或研究一些交互性软件的应用。
4.在难点一:坡度陡缓判读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总结了规律,没有展开来讲解,后面的练也没有涉及到。
为提高高考备考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如下的一些想法: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迁移训练。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地形图的判读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之初,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识别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要素,理解等高线的含义,以及学会使用地形图进行基本的地形分析。
然而,反思中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可能过于宽泛,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目标设定,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
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图的判读。
但是,反思中发现,案例的选择可能过于单一,没有涵盖更多的地形类型和实际应用场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础知识,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实践操作法则让学生通过绘制等高线来加深理解。
然而,反思中发现,讲授法可能过于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够,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分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实践,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显得较为被动。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课堂上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反思中发现,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地形图能力的评估。
因此,未来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小组项目、实地考察报告等。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我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材和地图。
虽然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需求,但反思中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认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入手,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也为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缺乏,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加强直观性。
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的根本概念。
②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和坡度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形态。
③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效劳。
2、过程与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动手制作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共同探究,分析比拟山体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等高线形态特征。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会发觉、认识、比拟、推断的地理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树立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科学建设家园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援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科学建设家园的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反思在课堂上估计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依据地形图来捏制一个山脉模型,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是问题多多。
首先,学生不会读地形图,没有预想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藏;其次,学生都没有打算橡皮泥,有两个拿来我们农村孩子玩的泥巴,即使这样学生的热情还不在创作模型,却是打闹玩笑;还有,就是学生创作模型的速度太慢,一节课中根本不可能完成模型的制作。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次教授本节课的时候,可以把创作模型的任务在课前予以安排,组织完成。
橡皮泥可以由学校的地理实验室提供,老师可以亲X作一个模型给学生用来示范,这样也肯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课后反思北京十二中分校王春艳《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内容,我在设计教案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一基本原则,本着要让学生学习对今后生活有用的地理,并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既注重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习的过程这一指导思想,设计了先以一个充满争论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堆沙丘并利用泡沫塑料、细毛衣针、细线、直尺等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反映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分组试验探究充满了兴趣,争先恐后的动手操作,试验探究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的进行沙丘的堆整,热烈地讨论堆一个简单的沙丘还是堆一个复杂的沙丘,怎样确定等高踞,怎样扎孔才能最顺利地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在向外撤纸的时候,小组成员之间应怎样配合,才能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小沙丘的完整,所有的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进一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反映地形的高低起伏。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而非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结论的获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水到渠成。
我相信,这一试验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小沙丘和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环节也让整个课堂因此而活跃了许多。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配合自制电脑课件,让学生根据刚才实验探究的结论再进一步去探究未知的问题,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论证等形式一步步将问题深入。
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这种最典型的情况开始,先让学生体验出实际生活中的山峰反映到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是多条等高线呈闭合状态,并且大圈套小圈,外侧的等高线数值较小,内侧的等高线数值较大。
紧接着,让学生边回忆刚才堆的小沙丘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边思考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的讲授,我认为有课堂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教会学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利用橡皮泥等制作地形模型。
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
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所以本课我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能够联系实际的内容实行讲解。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2、以图文转换来引领课堂。
课堂以图文转换活动形式贯穿,这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图文转换活动来引领课堂,用图文转换活动来突破难点,用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动手水平!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
本课活动题有:小组合作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特征,探索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等。
通过活动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增强,教师适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学习更有动力。
3、课堂上能够从多角度注重学生(1)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48名学生在个体上是存有差异的,我在本节课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结合,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比较容易的问题如在地形模型中找到山体的不同部位,比较难的问题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到山体的不同部位,难的题目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慢慢引入,层层分析,先易而难,以易导难,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5种不同部位。
(2)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例如学生在探究山体不同部位地形图时,先让学生对5种山体不同有个直观的理解,然后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体地形模型中找到山体的5种不同部位,最后顺理成章地再让他们在自制等高线模型上把山体的不同部位实行识别。
地图教学反思
地图教学反思会昌实验学校张大军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具地理专业水准。
对于初次接触专业性地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
1、经过教学探索,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及等高线特征紧密结合,且把等高线特征与所反映的地形概括成简短诗句,解释含义,学生易掌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
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等高线,海拔出,两山之间是鞍部,陡坡密,缓坡疏,陡崖就在相交处,低弯脊,高弯谷,山峰之处有标注。
“等高线,海拔出”,说明等高线产生的基础依据是海拔,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
“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相对密集,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
“陡崖就在相交处”,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若出现等高线十分邻近,从视觉上看是“相交”了,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陡崖所在的位置。
“低弯脊,高弯谷”,“低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高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
“山峰之处有标注”,是说山峰所在的地方在图中是有明显的标记的,通常是用一个实心的黑等腰三角形标示出来。
2、由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通过下面几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以加深理解等高线地形图。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3)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初中湘教版七上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编排整理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鸦鹊岭初中黄发明
1.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合作探究为主,增添学生的凝聚力。
同时对回答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也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让她们在友好的竞争环境下信心百倍的学习。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我采用“握拳记忆法”帮学生理解记忆五种特殊的地形图,形象直观,学生也感兴趣,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比划,在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课堂上也因此出现一个小高潮,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孩童的一种天性。
3.是结合学案,进行对点练习,基本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
4.是师生互动非常成功。
每道题都有学生思维和动手的空间,之后老师都作点评或纠正。
5.是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的讲述让我充分明白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
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愿学,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精品4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精品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精品4篇)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1)回到学校之后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年级的复习课:地图部分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后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后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后反思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课后反思(篇1)一、反思备课内容教学前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宏观把握,包括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师在这一环节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系统梳理所教学段的全部内容,分析每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变化并结合课标思考为什么教材会修改或增删有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和把握。
第二是反思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如:(1)学生有什么地理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教学内容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2)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3)学生是否已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补充?(4)所教各班学生特点有什么不同?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设计哪些不同的教学方案等。
二、反思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都是每一位教师课前酝酿,精心准备的。
但实际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与事先设计完全一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握时机,通过快速的课堂教学反思,及时矫正教学行为,演绎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方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反思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在讲“气候”一节时,我原本打算按预先的设计结合湛江本地区讲解气温,但我很快发现课堂上学生兴致不高,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于是我灵机一动,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假如我们去哈尔滨旅游,你们最希望选择哪个月份去?这个题目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经过讨论,纷纷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时候。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展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实地观察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概念讲解与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价值。
2. 观察实地地形: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观察地形,可以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区域,或者选择周边的一个公园等。
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有关地形的特征,如山丘、沟壑、湖泊等。
这一过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观察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地实践能力。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 学生返回教室后,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在黑板上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3) 学生根据实地观察所得的资料,尝试绘制简单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小组内进行比较与讨论,最后选择一份较好的地形图向全班展示。
4. 练习与巩固:(1) 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练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可以选择不同的地形进行绘制,如平原、高山等。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老师也可以提供范例进行比较与指导。
5. 总结与答疑: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与技巧,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老师进行解答与指导。
三、教学资源及评价:1.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用于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与作用。
(2) 实地观察地形的场地。
(3) 基本绘图工具: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2. 教学评价:(1) 观察实地地形的记录与报告。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4、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解决办法:实验、观察、讲解、讨论【课前准备】①教师自制山体模型。
②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块橡皮泥,一张白纸。
③等高线地形图若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句成语叫“开门见山”,它的原意指地球上山地这种地形很多。
我国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同学们虽然不能“出门见山”,但是“见山”“爬山”却非常普遍。
你们是否真正认识山呢?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将真正认识山,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学习新课]:一、了解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1、老师出示自制的山体模型,请学生说一说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学生一般能说出山峰、陡坡、缓坡、悬崖。
2、教师纠正、点拨,如山峰应为山顶,悬崖应叫陡崖。
教师利用自制模型,着重让学生认识山脊、山谷和鞍部的形状及特点。
二、制作山体模型1、布置第一项任务,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实现从遥远的抽象到身边具体地理事物的转换,给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体验。
2、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3、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脊、山谷的凹凸更加突出。
三、绘制等高线1、过渡。
如何把立体的山转换成平面图呢?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借助地理AR沙盘,经过制作景观模型,理解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律,提高地理实践力。
2、依照沙盘模型,经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解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从而对坝高、坝长和库区吞没面积进行估量。
3、经过对大坝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和生态问题的剖析,指引学生辩证地剖析地理问题,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课重难点及举措坝高、坝长的估量;借助 AR沙盘,采纳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惹起的坝高、坝长、库区面积的变化。
教课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AR沙盘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环节播放利用 Google earth 录制的三峡大思虑:为何要修筑直观感觉大坝和大坝?修筑大坝会带水库的布局,创建情坝、龙羊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旅行视频。
来哪些综合效益?境,引出主题导入由于大坝所拥有的综合效益,所以到当前为止我国已拥有水库大坝9.8 万余座,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
今日,我们就借助地理AR沙盘来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建设水库、大坝等的有关知识。
知识显现龙羊峡和胡佛大坝的景观图,据思虑并概括水库和回首基础知识,为回首此指引学生概括水库和大坝选址的一般大坝选址的一般规后边的活动做好铺垫。
规律。
律。
任务:依照下边等高线地形图,分小组在沙盘上制作景观模型,并确立水库和依照等高线地形学生在着手操作大坝的选址。
(限时 10 分钟)图,分小组在 AR沙盘中直观感觉不一样地形要求:在沙盘上标明甲、乙、丙、丁上制作景观模型。
的形态,在真切可感、模型等主要地理事物;对两个可能的坝址分别充满兴趣的研究活动制作以模拟降水的方式演示库区,经过比较得对两个可能的坝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出最优的大坝选址。
址分别以模拟降水的经过 AR沙盘的立方式演示库区,经过体体现,进行多角度细比较得出最优的大坝致察看,将抽象知识形选址。
象化、详细化,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显现、沟通成就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依照AR 沙盘模型,经过模拟大坝海拔高度的变化,理下表。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地形图判读》教学反思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地形图判读》教学反思《地势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分层设色地势图作为教学主线,较好的演示了等高线的差不多原理、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方法、分层设色地势图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的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摸索猎取知识。
然而讲到等高线的形成缘故时,表述有点不理想:我说这几个水平截面像几把刀一样,把这座山体切成四垂直距离相等(即等高距相等)的几块,这每一块底部都有一个轮廓,我们将这些轮廓像盖章那样依次盖到同一水平面上,这就形成了这幅图,这幅图就讲作“等高线地势图”。
还有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讲述为:这两幅图,我们该如何来识别它们?这两种地势部位处发生了弯曲,它们到底向哪边弯曲的呢?我们先看山谷这幅地势图,我们会发觉最外边的海拔是200米,而最里面的是800米,等高线由外向内弯曲凸出,那也确实是说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因此(高处)凸高为谷;而我们来看看山脊,我们也会发觉,这边的情形刚好跟山谷的相反,即是凸低为脊。
好,请大伙儿将课本上的内容做笔记……
总之,假如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成效会更好,还要连续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反思一: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
对于初次接触地理专业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等高线绘制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过程比较繁琐,采用传统教学时间较长,短时间很难完成任务。
那么通过采用Flash动画演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非常直观看到,达到认知统一。
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地形景观图对应呈现方式的展示,不断冲击学生视觉,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
2、学练结合,符合农村学生思维过程。
农村学生应变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已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采用了动画演示时间较充足。
不足之处:
1、没有让学生亲手制作地形模型,给教学留下一点遗憾,争取在以后的拓展课里进行。
2、有些图片不够清晰,学生不容易辨知,建议用一些清晰的图片,能使学生通俗易懂。
反思二: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回到学校之后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年级的复习课:地图部分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
结果是内容上不完,但假如不看教学任务,单看教学过程和效果,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效果不错,有几个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上课的路非常清晰:这节课的要讲的内容有两个: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应用。
两部分的知识点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二是结合学案,进行对点练习,基本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有些题还是原创的题。
三是师生互动非常成功。
每道题都有学生思维和动手的空间,之后老师都作点评或纠正。
学生掌握还算不错。
四是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至于内容讲不完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课前我讲了一些这次到茂名跟岗活动的见闻,大概用了7分钟左右,时间占了不少。
二是在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方面的例子花的时间稍多,有些地方可以由学生看书解决而我没有这样做。
三是学生做练习题的时间较多,如第一题叫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水库蓄水后水淹没的范围,学生不会做(要两个学生),第二题叫学生判断港口的选址应在哪,学生也判断不出来。
第三题是引水渠的合理选择学生也看不懂,弄得每道题都得花几分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就不够了。
这节课给我的收获有两个,每一是,我们的学生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是,课堂上老师讲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些问题其实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让他们跳起来把苹果摘到。
反思三: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少,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而本节课又是该章重点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本节课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猜测地图的代表的内容。
主要地形展示典型图片,简单介绍其特征。
等高线的特点,原理及地形等相关内容,主要观看Flash 动画,让学生>总结归纳得出。
最后小结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
本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尤其是三班的学生。
等高线中的鞍部、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地形了解后,课堂中来了段检测是否掌握的环节。
准备的一个Flash,只要学生答对就会发出鼓励的掌声。
对于这个连班级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对。
可见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对于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容易使学生在偌大的教室里开小差。
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值得我思考的。
反思四: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采用学案到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在思考琢磨,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难点知识上,学生掌握的不好,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需要注意:
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迁移训练
总 体上说,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
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 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 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