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合集下载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模板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模板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确保内镜在使用前后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内镜室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

三、责任部门内镜室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工作。

四、清洗消毒流程1. 预处理:使用后立即用含有消毒剂的湿巾或湿纱布擦拭内镜外表面,去除血迹和污渍。

2. 清洗:将内镜浸泡在清洗液中,使用专用刷子清洗内镜的各个部位,确保无残留物。

3. 消毒:使用高温高压消毒或化学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4. 冲洗: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内镜,去除消毒剂残留。

5. 干燥:将内镜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内镜完全干燥。

五、设备和材料1. 清洗液: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洗液。

2. 消毒剂:应使用医院批准的、对内镜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3. 清洗工具:使用专用的清洗刷和工具,定期更换和消毒。

4. 干燥设备:应具备有效的干燥功能,确保内镜干燥。

六、人员培训1. 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的专业培训。

2. 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流程的复训,确保操作规范。

七、监督与检查1. 内镜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检查。

2. 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八、记录与存档1. 每次清洗消毒后应有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操作人员等。

2. 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以备查询。

九、应急预案1. 制定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消毒剂泄露等情况的处理流程。

2. 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十、持续改进1.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最新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2. 鼓励内镜室工作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清洗消毒流程。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确保符合医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内镜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

器械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情况管理;科室内镜管理由科室主任或者副主任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及安全防护等知识。

1、医师应具有从事本专业连续 2 年以上工作经历,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至少 6 个月,基本掌握内镜的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的内镜诊断、治疗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2、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在护理岗位连续工作 2 年以上,并接受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证。

3、技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熟悉内镜的构造、性能、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及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能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内镜清洗消毒监控措施一、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二、科室对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使用前监测一次,以后每周监测二次,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三、感染控制科、器械科负责对内镜的管理、清洗消毒及干燥保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内镜资料库,并保存监测资料备查(保留 3 年)。

四、感染控制科定期监督检查内镜使用管理和清洗消毒情况,每季度对消毒或者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周会上发布。

五、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会议,及时分析和处理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的问题。

内镜诊疗工作基本要求一、认真落实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内镜的清洗消毒和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贮藏室。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内镜的清洗消毒对于确保诊疗质量、预防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要求以及操作流程等内容,以确保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二、目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确保内镜的安全性、无菌性,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机构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安全和可靠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镜科室的全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包括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控制等环节。

四、管理要求1.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医疗机构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并建立定期检测、维护和维修的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评估,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技巧和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内镜清洗消毒作业场所和设施的要求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作业场所应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确保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的安全和舒适。

4.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应包括内镜接收、清洗前处理、清洗过程、消毒处理、内镜存放等环节。

每个环节应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和标准,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规范、可靠。

5. 质量控制和记录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制度,制定检测方法和标准,定期对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和作业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内镜的清洗消毒情况、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质量跟踪和追溯提供依据。

五、操作流程1. 内镜接收内镜在送达内镜科室后,由专门人员进行接收,登记并进行初步检查,判断内镜是否需要清洗消毒处理。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监测制度(标准版)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监测制度(标准版)

内镜清洗消毒监测制度
(一)科室负责对内镜的管理、清洗消毒及干燥保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内镜资料库,并保存监测资料备查(保留3年)。

(二)感染控制科定期监督检查内镜使用管理和清洗消毒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周会上公布。

(三)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四)科室对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使用前监测一次,以后每周监测二次,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制度的使用期限。

(五)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u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监测合格。

(六)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1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1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1,加入2只直径90mm 无菌平皿,每个子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1,18m1,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1分别接种90mm血平
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机器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能耐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耐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等离子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三、内镜的清洗
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
防渗漏围裙、罩、帽子、手套、面罩等。

2、清洗步骤:准备一清点分类一拆卸一冲洗一洗涤一超声清洗一漂洗一终末漂洗一润滑一干燥一西区包装一西区灭菌。

感染病人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清洗。

四、内镜的消毒、灭菌
硬式内镜的消毒: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用环氧乙烷或等离子。

五、工作结束后的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包括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

制定日期:。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保障内镜与微创技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类医疗机构。

三、基本要求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消毒灭菌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消毒灭菌方面的知识,定期参加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 内镜的消毒灭菌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消毒灭菌室和内镜诊疗室,消毒灭菌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4.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5.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清洗消毒(1)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应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2)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应按照《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

2. 灭菌(1)耐湿耐热的内镜: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热的内镜: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方法。

3. 监测(1)清洗质量检查:应采用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内镜的镜身表面、物镜端、目镜端、导光束接口等位置的清洗质量,应光洁,无血渍、无污渍、无水垢、无锈斑等。

附带有管腔结构的,还应检查管腔的接口、阀门及管腔内的清洗质量。

(2)灭菌效果监测:应根据灭菌方法的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应符合WS 310.3灭菌质量的监测要求。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1. 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合格。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内镜室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内镜室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三、责任分配1. 内镜室主任负责本室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的全面管理。

2. 内镜室护士负责具体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3. 保洁人员负责协助内镜室护士完成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四、清洁与消毒要求1. 清洁与消毒频率(1)内镜室各区域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洁与消毒。

(2)内镜设备在使用前后进行及时清洁与消毒。

(3)内镜室发生污染事件时,立即进行清洁与消毒。

2. 清洁与消毒方法(1)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与消毒。

(2)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配制。

(3)清洁与消毒过程中,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充足。

3. 清洁与消毒范围(1)内镜室各功能区域,包括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储镜室等。

(2)内镜设备,包括内镜主机、镜头、管道等。

(3)内镜室家具、墙壁、地面等。

(4)内镜室空气,通过通风和空气消毒设备进行。

五、清洁与消毒记录1. 内镜室护士负责记录清洁与消毒工作,包括日期、时间、区域、清洁与消毒方法、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2. 清洁与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阅。

六、监督检查1. 内镜室主任定期对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进行抽查。

3.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措施和效果。

七、培训与教育1. 对内镜室护士和保洁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清洁与消毒技能。

2. 培训内容包括清洁与消毒方法、消毒剂使用、个人防护等。

3. 培训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阅。

八、应急预案1.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内镜室发生污染事件。

2. 应急预案包括污染事件报告、应急处理、清洁与消毒、调查与整改等。

3. 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1.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6.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7.内镜与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8.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9.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0.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1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清洁柜内.对吸引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12.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13.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并登记。

14.每月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及内镜进行生物检测.
15.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6.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记录。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软式内镜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1.水洗(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全管道灌流器接 50ml 注射器,吸清水注人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2.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制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 5~10 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清洗 1 条内镜后更换。

3.清洗(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2)用 50ml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4.消毒(1)将擦干后的胃镜、肠镜浸于酸化水消毒液中消毒并反复向管内推入酸化水并使之充满管腔,浸泡5分钟后,再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推送气体,使消毒液排出管道。

(2)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3)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位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标准版)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

科室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情况管理;科室内镜管理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

二、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及安全防护等知识。

1、医师应具有从事本专业连续2年以上工作经历,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至少6个月,基本掌握内镜的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的内镜诊断、治疗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2、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在护理岗位连续工作2年以上,并接受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培训。

3、技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熟悉内镜的构造、性能、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及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能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医院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标准版)

医院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标准版)

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一、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消毒类内镜再次进行消毒,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使用。

二、内镜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整齐。

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应当分开,内镜诊疗室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急救药品、氧气等等基本设施,清洗消毒室应保证通风良好。

三、不同部位的内镜(如胃镜、肠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

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患者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当日最后检查。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注意做好防护工作,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每条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严格按照“测漏一一水洗——酶洗一一清洗一一消毒或灭菌一一冲洗与干燥”程序操作,用计时器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

六、内镜清洗必须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内进行清洗。

七、封包消毒灭菌后的内镜配件或附件均要注明消毒日期,过期的配件或附件应重新消毒灭菌。

一次性配件禁止重复使用。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镜柜内。

用含氯消毒剂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等浸泡刷洗消毒。

九、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消毒剂使用前做好浓度监测并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制度的使用期限。

十一、配合感染控制科定期做好内镜生物学监测。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监测,室内空气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内镜使用安全,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

第三条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应遵循“谁使用、谁清洗、谁维护”的原则,完善全过程追溯制度,健全内镜清洗消毒各个环节的监测和评估。

第四条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医院感染控制科、医院质控科等部门共同承担。

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负责内镜清洗消毒操作,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内镜清洗消毒监测和评估,医院质控科负责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落实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设备、人员、耗材等配置标准,确保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条件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章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第六条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应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具体包括内镜清洗、消毒、质控等内容。

第七条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设备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能,熟悉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规范操作要求。

第九条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戴好头套、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第十条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应建立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记录、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维护记录等。

第十二条好内镜清洗消毒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应定期开展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管理评估,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科应定期进行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并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

第十五条内镜清洗消毒科应建立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质量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制度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每周固定卫生日,对清洗消毒间、诊疗室卫生进行彻底清扫。

2、内镜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安装排风扇,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季度做细菌培养一次,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紫外线灯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

3、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操作时戴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穿防渗透围裙、专用鞋。

4、做好软式内镜的预处理,每条或每天测漏并有记录。

5、手工清洗时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6、消毒时应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注意更换手套。

7、终末漂洗应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道直至无消毒剂残留;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8、干燥时应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

无菌巾应每4小时更换1次。

用75%~95%乙醉灌注所有管道,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至其完全干操,用无菌擦拭布、压力气枪干燥内镜外表面等。

9、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澡作前应先将内镜进行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

清洗和漂洗可在同一洗槽内进行。

10、复用附件的内外表面及关节处应仔细刷洗,直至无可见污染物。

采用超声清洗的附件,应遵循附件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医用清洗剂进行超声清洗。

清洗后用流动水漂洗干净、干燥。

11、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说明书;耐湿、耐热附件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附件应采用低温灭菌设备或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采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后使用无菌水漂洗于净,干燥备用。

12、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镜室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管理制度1一、检查预约制度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二、仪器管理制度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内镜科统一管理,应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各检查室内仪器设备由当月在本室工作护士负责,建立仪器清点本;定期进行清点登记,在本室工作结束后应详细交班。

库房应有专人管理。

3、一切贵重设备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携带出院外使用。

4、所有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有害气体侵蚀,无阳光直射。

5、不常用仪器应保持每两周检查一次,电器设备需每月作通电试验,必要时作档案记录。

6、仪器损坏需填写记录卡,送修及修理后应作检验记录。

7、各种仪器应建立使用情况登记,维修登记,借还登记本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

三、候诊室工作制度。

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灭菌类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1.诊疗区域应达到手术室标准。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3.分别设有工作人员和患者出入通道,物流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清洗消毒室保持通风良好。

二、人员管理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内镜器械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有岗位培训证。

2.工作人员在诊疗或清洗消毒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3.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三、物品管理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要求。

2.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消毒、灭菌器械,50ml 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水溶性润滑剂。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6. 储存: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四、内镜的清洗与消毒1、基本要求:(1)每个病人使用前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用后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2、清洗:内镜及附件清洗应参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实施。

(1)水洗: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

(2)酶洗:将水洗后的内镜及附件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浸泡时间参照产品说明),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3)冲洗: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4)清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电线、冷光源线等流动水下擦洗表面,不防水处用湿纱布和/或75%酒精擦拭。

手术室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制度

手术室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制度

手术室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手术室内镜是医院日常使用的重要医疗设备,其用途广泛,包括各种内窥镜检查和手术。

因此,内镜的清洗和消毒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而且,内镜的清洗和消毒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需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二、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措施1.内镜日常维护为了保证内镜的清洗和消毒效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内镜进行有效维护。

内镜维护包括保持内镜外壳的光洁,避免外壳受到损坏和污染等。

2.内镜清洗内镜清洗是保证内镜消毒的第一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

内镜清洗一般由专人负责,流程如下:(1)拆卸内镜(2)使用专用清洗剂清洗内镜(3)去除内镜内部残留的污渍(4)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3.内镜消毒内镜消毒是内镜清洗过程的下一步,也是重要的环节,在消毒过程中必须保证内镜的杀菌和灭菌。

内镜消毒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高压蒸汽消毒(2)干热消毒(3)化学消毒(4)臭氧消毒选用何种消毒方法应符合医学界标准和手术室内镜消毒管理规定。

4.内镜消毒后处理内镜消毒后,需要进行精心的处理,包括干燥、包装、标签等程序。

对于已消毒的内镜进行标识,凡使用后都需要再次消毒。

5.消毒记录消毒记录是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消毒记录的管理。

这里推荐使用电子记录系统,可以对消毒检查和消毒时间等数据进行记录,方便有效地管理和查询。

三、内镜清洗和消毒管理标准作为医院的一种重要治疗设备,内镜管理方案必须严谨,消毒要求高,消毒剂要选用质量好、安全、高效的。

我们可以采取的标准有:1.消毒器材选择标准在选用消毒器材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要求(2)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使用简单、方便、安全2.消毒工作流程标准医生和护士必须按照所给定的方案标准操作,不能违规操作。

3.消毒剂选择标准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选用消毒剂的酸碱度、杀菌时间、杀菌效果、万分之一病菌消灭率、使用剂量等指标应符合要求。

内镜清洗消毒医院感染要求制度电子版

内镜清洗消毒医院感染要求制度电子版
二、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洗器清洗5—10min。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及要点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3、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灭菌。
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min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和灭菌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7、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清洗消毒医院感染要求制度
一、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应当使用计时器。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9、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0、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

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5)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1、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2、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著深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
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
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
-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
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
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
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
进入人体无菌腔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
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9、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
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0、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
(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
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
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
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
少于2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
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

灭菌时必
须浸泡10小时。

(5)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
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1、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2、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记录著深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13、每日诊疗工作结束,须对吸引瓶,吸
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
洗消毒,刷洗干净后备用。

14、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诊疗室,清洗
消毒室的室内空气,地面,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

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登记内容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