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合集下载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指对软式内镜在临床上使用前以及在循环使用中应按照标准进行清洗、消毒性能可控的一系列技术流程进行指导,包括它们的清洗前准备、清洗步骤、消毒步骤以及消毒完毕后的置放处理等步骤。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清洗前准备:在软式内镜的清洗之前需要对内镜进行检查,确认内镜的使用状态是否良好.然后须将内镜放入清洗剂中清洗,为进行消毒做准备;
2. 清洗步骤:清洗时需将内镜用清洗剂浸泡15分钟,清洗剂应选择代表性细菌小于1000/ml或代表性细菌1000~10000/ml的清洗剂;
3. 消毒步骤:消毒前需要对内镜的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表面的洁净,内镜放入适当消毒剂中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为15分钟,消毒剂应选择代表性细菌小于1000/ml的消毒剂;
4. 处理完毕:消毒完毕后需要在消毒液中漂洗内镜2-3次,将内镜用纯净水冲洗干净,再用滤膜包装前摆放到摆放处,以待下一次使用。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胃镜的消毒剂、75%乙醇。
8、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穿破粘膜的胃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所用胃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胃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4)、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5)、胃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非全浸式胃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三)、需要消毒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胃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四)、当日不在使用的胃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室,应当延长消毒时间30分钟。
(五)、胃镜消毒后应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11)、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使用的胃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水送气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医疗设备管理环节,合理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内镜清洗。

内镜的清洗过程应当高效且彻底。

在清洗内镜前,应先将内镜的部件和附件分离,如光纤束、镜头和外部设备等,以便清洗时能彻底清洗到每个部位。

清洗器械前,工作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对内镜进行清洗时,应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清洗器械时应先使用水冲洗,然后使用清洗剂浸泡内镜,以去除污垢。

在使用清洗刷时,应注意刷毛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对内镜造成损害。

同时,在清洗时要将内镜的所有部位都清洗到,包括内镜的镜面、孔口和连接端等。

其次是内镜消毒。

内镜的消毒是确保内镜使用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内镜消毒前,必须确保内镜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称取适量消毒剂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内镜的类型和使用环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镜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后,应尽量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内镜上,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最后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的效果。

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

同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总而言之,内镜清洗消毒的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内镜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只有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才能确保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消毒规范内镜消毒是指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的内镜消毒是医疗机构保证安全医学操作的必要环节,为了做好内镜消毒工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进行内镜消毒之前,需要进行内镜的清洁。

清洁内镜时,首先要将内镜的各个部件拆开,进行逐一清洁。

清洁时要使用清洁剂,一般在37到42摄氏度的温水中进行清洗,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其他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刷洗。

清洁内窥镜的同时,还要对内镜的附件和附属物进行清洗,并进行完全干燥。

内镜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内镜消毒主要采用化学消毒法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两种方式。

化学消毒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内镜消毒方式。

在化学消毒前,要对内镜进行充分清洁,确保内镜表面的污物和可见的血迹等已清洗干净。

化学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比如确定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及消毒液的更换频率。

在进行化学消毒时,要保证内镜完全被浸泡在消毒液中,并且将消毒液充分灌注到内镜的各个部位。

消毒结束后,要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水冲洗。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内镜消毒方式。

在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之前,要确保内镜已经经过了清洗和没有残留物。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时,内镜需要被置于内镜消毒器中,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然后对内镜进行清洁和干燥。

另外,医疗机构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消毒流程。

医护人员在进行内镜消毒时,要接受相关的消毒操作培训,了解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消毒操作的质量控制,比如进行内镜消毒质量的监测和内镜消毒效果的评价。

总的来说,内镜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内镜消毒规范,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内镜在使用过程中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消毒区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清洗消毒区域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设备齐全,配备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必要的物品。

同时,清洗消毒区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如血液、黏液、粪便等,所以在清洗前应该对内镜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内镜无损坏、无污染。

如果发现内镜有损坏或者有明显的污染,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

清洗消毒方法应根据内镜的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清洗消毒方法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手工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内镜,需要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内镜,可以通过洗涤机进行清洗。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达标。

此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还要求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内镜的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测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内镜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等;机械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内镜的光源、镜头等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是通过培养细菌或者检测ATP 含量等方法来检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内镜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内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镜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性。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事情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事情不克不及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洗濯消毒事情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到达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请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事情人员洗濯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需要的防护用品,包孕事情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事情需求,按照以下请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洗濯消毒设备: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洗濯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洗濯、消毒或者灭菌必需依照以下准绳: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需灭菌。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基本原则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基本原则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基本原则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分类清洁:根据内镜及附件的材质和特点进行分类清洗,避免不同材质的内镜及附件相互污染或损坏。

例如,金属内镜和塑料内镜应分开清洗。

2. 使用专用清洗剂:选择适合的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剂应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并且不会对内镜及附件造成损伤。

3. 定期清洗:内镜及附件应定期进行清洗,以防止细菌和污垢的积累。

清洗间隔时间可根据使用频率和临床需求来决定。

4. 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以防止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如果内镜使用时遭遇高污染或高风险病例,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5. 清洗过程中注意安全:清洗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避免接触内镜和附件时受到伤害。

6. 使用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内镜及附件的材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热氧化、化学消毒和蒸汽灭菌等。

7. 严格控制消毒质量: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确保消毒液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以保证消毒效果。

总之,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同时根据内镜及附件的材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清洗消毒方法,确保安全可靠地完成清洗消毒工作。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擦拭顺序
从内镜的先端开始,顺着 镜身擦拭至镜尾,确保擦 拭全面、无遗漏。
擦拭次数
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消 毒剂的种类,确定擦拭次 数。
消毒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法
使用化学指示剂或试纸对 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监测, 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生物监测法
定期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 生物监测,采用细菌培养 等方法验证消毒效果。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对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医护人员进行 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 识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对于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内 镜清洗消毒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 上岗。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能 够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流程 和规范。
定期自查与评估
每月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自 查,检查各项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将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持续改进中,不断 提高工作质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汇报人:XX
2024-01-24

CONTENCT

• 内镜清洗消毒概述 • 清洗消毒前准备工作 • 内镜清洗流程 • 内镜消毒流程 • 特殊内镜的清洗消毒 • 清洗消毒后处理与存储 •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01
内镜清洗消毒概述
目的和意义
02
01
03
确保内镜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 性感染的发生。 保证内镜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
注意
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应遵循先 清洗后消毒的原则,确保内镜 的清洁度达到要求。同时,应 根据不同种类的内镜选择合适 的清洗剂和消毒剂,避免对内 镜造成损害。
06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范本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范本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范本范本说明本文档提供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范本,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确保内镜的正确清洗和消毒,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请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满足具体的操作需求。

1. 清洗消毒环境准备1.1. 清洗消毒区域准备在内镜清洗消毒区域内,确保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并采取以下措施:•维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禁止在清洗消毒区域内饮食、吸烟等;•防止灰尘、杂物等污染,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1.2. 清洗消毒设备准备•内镜清洗机的安装、维护和操作指南;•内镜消毒柜的安装、维护和操作指南;•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内镜清洗操作规范2.1. 内镜清洗前的准备在进行内镜清洗之前,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内镜外观,确保没有损坏;•温和使用清洁刷清洁内镜外表;•检查内镜连接件,确保完好无损;•为每台内镜准备单独的清洗盆。

2.2. 清洗剂的使用•根据清洗剂的使用说明,选用适当的浓度;•遵循清洗剂生产商的使用方法,搅拌均匀;•确保清洗剂的有效使用期限,不可使用过期清洗剂。

2.3. 内镜清洗步骤2.3.1. 冲洗•将内镜过滤器等连接件拧松,打开水龙头以适当的水流压力将内镜冲洗干净;•冲洗过程中,掌握内镜头部朝下的角度,有助于水流顺利排出内镜腔内的污物。

2.3.2. 清洗•将内镜放入清洗盆中,倒入适量的清洗剂,确保内镜完全浸泡;•使用清洁刷轻轻搓洗内镜外表,特别是头部和连接件;•避免使用刷毛粗糙的刷子,以防划伤内镜表面;•再次用水冲洗内镜,确保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

2.4. 内镜清洗后的处理•对清洗干净的内镜进行视觉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附着物;•将清洗干净的内镜放入内镜消毒柜中,或按照内镜消毒工艺进行后续处理。

3. 内镜消毒操作规范3.1. 消毒剂的选择•根据内镜的材质和制造商建议,选择适合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间。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精选全文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1.目的:为科学、准确地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补充《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软式内镜(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评价。

3.检验项目:(1)杀微生物因子强度的测定(含变化曲线)。

但已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的,不再重复此项检验;(2)电器性能与安全性的测定;(3)寿命试验;(4)所用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试验(获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时已做此项试验的,不再重复检验);(5)工作环境空气中相应有害杀微生物因子(臭氧、环氧乙烷)的测定;(6)模拟现场试验(按本规范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多次重复使用的外加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药剂卫生许可批件,其适用范围应可用于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并按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消毒剂连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不得超过10%。

4.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4。

1试验器材(1)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孢,其悬液的制备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

1。

1.2。

3(2)进行;(2)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3)中和剂(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鉴定合格);(4)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5)稀释液(0.1%蛋白胨生理盐水);(6)模拟内镜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10-12 mm,内径 6 mm,长度1000 mm)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7)载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6 mm,内径4 mm,长度2-4cm)经脱脂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4.2试验方法取0.02 ml芽孢悬液(1×108cfu/ml~5×108cfu/ml)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载体内壁,涂抹均匀,置 37℃培养箱中至干燥,制成染菌载体备用。

试验时,先将模拟内镜体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剪开,取染菌载体分别连接在50 mm、500 mm、和 950 mm处,将模拟内镜体装放于清洗消毒机内规定的位置,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处理。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第一条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第二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科室,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部、护理部、人事部、设备及后勤管理部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对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履行各自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部将负责对各科室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第四条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和相关各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

第五条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要求一、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科室的工作量相匹配。

三、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四、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符合要求。

五、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2、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3、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4、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5、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第六条基本要求内镜诊疗中心应当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贮藏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第七条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第八条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第九条内镜诊疗室要求:一、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二、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标准1. 引言内镜清洗消毒机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于内镜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保证内镜的清洁和消毒效果对于预防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标准,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检验方法2.1 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可以通过菌落计数、生物指示物、清洗效果评价等指标进行评估。

2.2 检验设备和试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配备以下设备和试剂: - 生物指示物:含有适当数量的真菌孢子或细菌孢子的生物指示物,在市场上有可购置的标准产品。

- 培养基:适用于生物指示物培养的培养基。

- 平皿:用于培养细菌或真菌。

- 秒表:用于准确计时。

2.3 检验步骤1.设置不同程度的污染试剂,包括有机物、细菌、真菌等。

2.将内镜放入内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和消毒,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操作。

3.从消毒后的内镜外表和内部取样。

4.将样品分别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5.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6.根据结果评估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

3. 判定标准3.1 菌落计数•特级消毒器械:菌落计数应为0。

•高级消毒器械:菌落计数不超过100CFU/cm²。

•低级消毒器械:菌落计数不超过1000CFU/cm²。

3.2 生物指示物生物指示物的灭菌验证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 清洗效果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效果评价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结论通过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可以评估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良,以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提高医疗设备的平安性和可靠性。

注意:本文档仅为技术标准参考,具体实施应结合相关标准和使用手册进行操作。

医院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标准版)

医院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标准版)

内镜室清洗消毒与监测制度一、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消毒类内镜再次进行消毒,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使用。

二、内镜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整齐。

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应当分开,内镜诊疗室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急救药品、氧气等等基本设施,清洗消毒室应保证通风良好。

三、不同部位的内镜(如胃镜、肠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

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患者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当日最后检查。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注意做好防护工作,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每条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严格按照“测漏一一水洗——酶洗一一清洗一一消毒或灭菌一一冲洗与干燥”程序操作,用计时器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

六、内镜清洗必须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内进行清洗。

七、封包消毒灭菌后的内镜配件或附件均要注明消毒日期,过期的配件或附件应重新消毒灭菌。

一次性配件禁止重复使用。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镜柜内。

用含氯消毒剂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等浸泡刷洗消毒。

九、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消毒剂使用前做好浓度监测并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制度的使用期限。

十一、配合感染控制科定期做好内镜生物学监测。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监测,室内空气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英文版Endoscope Instrumen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tandard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Endoscopes are essential medical devices used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various medical conditions. However, prope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are crucial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ns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established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a standardized process to ensure thorough cleaning and effective disinfection.Here are the steps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endoscope instruments:1. Pre-cleaning: Immediately after use,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flushed with water to remove any debris or organic material. This step is crucial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 and ensure effective cleaning.2. Manual cleaning: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manually cleaned using a mild detergent and a soft brush. Care should be taken to clean all surfaces, channels, and accessories of the endoscope thoroughly.3. Automated cleaning: After manual cleaning,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subjected to automated cleaning using an endoscope washer-disinfector. This step helps to ensure thorough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the endoscope.4. High-level disinfection: The endoscope should then be immersed in a high-level disinfectant solution for the recommended contact time. This step is essential to kill any remaining microorganisms and ensure the endoscope is safe for use.5. Rinse and dry: After disinfection, the endoscope should be rinsed with sterile water and dried using a lint-free cloth. Proper drying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nd ensure the endoscope is ready for the next use.By following these standardized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dures, healthcare facilities can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e instruments, protecting both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workers.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内镜是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一、水洗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

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九、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

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1、清洗:使用后将内芯从镜鞘中抽出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酶洗:(1)将擦干后的内镜、镜鞘、内芯、导光束等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5—10分钟,浸泡时注意将官腔内注入酶洗液并拆卸操作部的螺丝等可拆卸的部件。

(2)、用软毛刷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如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并且必须两头见刷头,然后刷洗头上的污物;用清洁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清洗管腔、镜头等外表面。

注意清洗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定期消毒。

3、清洗消毒(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管道内腔,以去除残留在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

(2)将镜鞘、内芯及附件清洗去除多酶洗液。

将清洗干净的内镜及附件用高压气枪吹干、上油保养,待灭菌。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硬式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用后处理:硬式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污染物;镜子导光束接头内光钎受污后及时清洗或擦干净。

处理后的内镜分别放置在专用篮筐或容器中。

避免与其它器械混装,防止因碰撞造成镜身内部柱状晶体碎裂,影响成像。

内镜运送到清洗消毒的部门时,还应将盛装内镜的篮筐或容器再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转运。

(二)回收、核查:器械处理前应检查和评估器械的完好状态,注意观察镜身有无变形,如是受力弯折或摔落造成变形,将影响正常成像;观察钳类张开闭合是否灵活;外套管或电凝器械绝缘体有无表皮破裂;镜子前端物镜是否被电刀、激光、动力等辅助治疗设备损伤等。

当面交接查对器械完整性和功能状况。

(三)清洗1.分类预清洗(1)硬室内镜的镜体宜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应根据器械厂商建议选择使用机械清洗方法。

不能使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避免造成镜面的损坏。

硬式內镜器械可选用器械清洗方法。

(2)将能够拆卸的器械分解后清洗并摆放整齐,例如分解穿刺器芯、多功能阀;穿刺器套管等器械附件;分解后的器械应按顺序摆放在台面上,不要堆放,避免清洗损坏,利于器械的组合;密封圈等小的零部件应放在带盖的清洗网盒中,防止丢失。

(3)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进行预清洗、冲洗。

在流动水下进行器械表面的冲洗、刷洗或软布擦洗硬式內镜的镜身;打开所有的开口,彻底冲洗空腔;使用毛刷刷洗管腔器械,可用压力水枪进行管腔以及表面器械铰链、缝隙处冲洗。

2.清洗(1)机械清洗方法:经过手工预处理后开始常规清洗步骤,采用喷淋清洗器进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和消毒干燥处理。

清洗前,应将硬式內镜装载于专业清洗架上,确保器械表面和管腔内部得到彻底清洗,其它附件应放置于清洗篮筐中清洗。

建议清洗硬式內镜的清洗篮筐使用塑料制品,防止不锈钢篮筐损伤內镜和器械表面。

(2)手工清洗方法:预处理之后,如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应将镜体、镜鞘、操作钳等配件浸没于酶清洁剂内。

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参照厂家使用说明,一般浸泡时间5—10min.器械应完全浸没在清洗剂中,浸泡内镜镜体的操作以移动或倾斜的方式放入清洗剂中,排除管腔中的空气。

第2步: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镜鞘、操作钳的轴节、齿牙处及器械表面,不应使用金属刷;弯曲部以及管腔内,使用管腔清洗刷,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

第3步:不能使用刷子和超声波清洗。

避免造成镜面损伤或透镜撕裂,密封受损,或图像中出现尘粒或起雾,成像模糊,甚至视野全黑不成像等问题。

第4步:清洗导光接头处,应拆开清洗。

如果清洗不彻底会引起镜子导光性能差,图像显示偏暗。

清洗內镜镜头可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第5步:器械附件的关节内必须每次清洗干净。

可用软毛刷清洗拆分的手柄、、外套管和内芯三部分,外套上有冲洗孔易清洗。

残留污迹会影响器械的功能,造成器械张开或闭合偏紧。

第6步: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用高压水枪、气枪反复多次交替冲洗内腔,直至内腔清洁;注意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使用相匹配的软毛刷进行彻底刷洗。

第7步:消毒:首选清洗消毒器进行湿热消毒。

也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或清洗后即可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干燥处理,操作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包装后及时灭菌处理。

3.干燥:用清洁软布擦干或用气枪吹干光学视管的各个部位;可耐受机械处理的部件采用机械干燥方法;管腔器械烘干处理后,需要再使用气枪进行吹干处理例如穿刺器等。

4.检查、保养和包装(1)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

(2)组装器械时检查部件的完好性。

密封件和密封环是否出现磨损或损伤;进行目镜检查,是否存在划痕、凸起、末端头灼伤等问题;检查目镜清晰度,透过镜头观察写有文字且不反光的白纸,开始目镜前端先距纸8—10cm然后由远慢慢移近距纸2—3cm处,图像应清晰、变形度最低,如图像模糊,可用75%乙醇擦拭镜头,再次复检。

如果仍然模糊或变形,则不应使用;进行器械绝缘层出现裂缝、裂纹和整体松动的问题,可用手检查绝缘体于金属环结合紧密,如果出现移动应由专业维修人员修理后使用。

也可使用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绝缘性能的检验,检查中出现绝缘体损坏设备自动发出声响;所有器械关节轴、可活动的连接、螺纹、阀门等清洗完毕后必须加入润滑油,部件移动顺畅,不能僵硬;组装尖锐的器械应使用选用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器械保护套,保护袋、器械盒、垫等产品或自制的保护用具。

(四)包装:根据硬式內镜选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法。

(五)灭菌、存储: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或者內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內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对于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镜头,应该在134℃的温度下进行灭菌,因为134℃下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比121℃短,对材料的损伤相比要小;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內镜及附件的灭菌;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处理效率较快,与大部分器械兼容,如果不兼容器械会发生外观的变化和退色;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及附件且没有低温灭菌设备,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灭菌,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参照《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方法;灭菌操作时应根据生产厂商的说明将镜头安全放置,避免造成损伤;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照无菌物品进行储存和管理。

须消毒的硬式內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min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