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合集下载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整个这个地区爆发了被称为“卡米扎尔”(“穿衬衫的人”)起义的农民起义。

由于对新教徒的迫害而爆发的起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个别地方一直到1715年还有起义爆发。

万第是法国西部的一个省,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万第省曾经发生贵族和僧侣领导的农民反革命暴动。

——第218页。

[89]在1852年的版本中没有本段最后两句,作为本段的结束的是:“打碎国家机器丝毫也不会危及中央集权制。

官僚政治不过是中央集权制还受其对立物即封建制度累赘时的低级和粗糙形态。

法国农民一旦对拿破仑帝制复辟感到失望时,就会把对于自己小块土地的信念抛弃;那时奠立在这种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将会倒塌下来,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第223页。

[90]君士坦士宗教会议(1414—1418)是在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的情况下为巩固天主教会的已经动摇的地位而召开的。

会上谴责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首领约翰·威克利夫和杨·胡斯的教理。

会议消除了天主教会的分裂状态,选出了新的教会首脑以代替三个互相争夺教皇王位的人。

——第224页。

[91]见注15。

——第224页。

[92]是指1715—1723年法国奥尔良王室的菲力浦摄政时期,当时路易十五还处于童年。

——第227页。

[93]特利尔教堂中的圣衣是保存在特利尔教堂里的天主教圣物,据说是耶稣在受刑时脱下的圣衣。

特利尔教堂中的圣衣是朝圣者的崇拜物。

——第227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理论研究综述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理论研究综述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理论研究综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为总结1848年法国革命经验于1851年12月到1852年3月完成的一部巨著。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雾月十八日》(以下简称雾月十八日)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法国小农”思想和“拿破仑观念”,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来分析历史事件,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研究以及《雾月十八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标签:马克思;小农思想;拿破仑观念1《雾月十八日》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关于马克思撰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其好友约瑟夫·魏德迈请求他为一个政治周刊书写政变的历史,这在1869年第二版序言中有所有提及,“在形势的压迫下写成的,而且其中的历史材料只是截至(1852年)2月止。

现在把它再版发行,一方面是由于书籍市场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那些在德国的朋友们的催促。

”而此时,正是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的第二天——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后改行帝制。

无独有偶,1851年他的侄子步他的后尘,也发动了政变,废除“二月革命”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复辟帝制,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把这部著作定名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正是为了讽刺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演出了雾月十八日的可笑的模仿剧。

”纵观整篇文章,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基本是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争(有概述性质),分析了二月革命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第二章讲了资产阶级共和派与“秩序党”之争;第三章讲联合保皇党与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之争;四至六章都是在讲“秩序党”与路易·波拿巴之争;而第七章则带有总结的意味,是全书的精华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从法国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之一历史时期内法国的社会局势和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各个政治派别的基本状况和相互关系,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背后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一、引言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路易波拿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雾月十八日》是对他一生的总结和审判。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作品概述《雾月十八日》是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波拿巴的故事。

作品揭示了路易波拿巴在历史洪流中的起伏命运和对法国的重大影响。

2.1 路易波拿巴的背景与性格2.1.1 贫困出身的少年路易波拿巴出生于贫困家庭,他从小就饱受苦难,因此对社会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

2.1.2 理想主义者的倾向路易波拿巴一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2.2 路易波拿巴的历史角色2.2.1 政治家的才能与影响力路易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在法国大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法国引向了现代国家的方向。

2.2.2 父亲与独裁者的角色冲突尽管路易波拿巴具有很高的理想主义,但他也面临着权力的诱惑和独裁者的倾向,这使他在实践中陷入了复杂的困境。

三、作品分析3.1 雄辩与文学价值《雾月十八日》以雨果特有的雄辩风格,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该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文学内涵。

3.2 对历史的思考与启示通过对路易波拿巴的描写和评价,《雾月十八日》让读者反思了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问题。

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四、个人观点《雾月十八日》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哲学意味的作品,其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陋面。

通过对路易波拿巴的故事的讲述,雨果传达了他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也警示了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权力的警惕。

五、结语《雾月十八日》是一部让人警醒的作品,它通过对路易波拿巴的描述和评价,引发读者对社会公正与个人价值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我们思考现实社会带来了很多启示。

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看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

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看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

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看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作者:李洪德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4期摘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法国二月革命至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历史,对于分析历史问题具有典范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历史分析在史学研究中,受不同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史家采取各自的历史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其运用唯物史观采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研读,探讨马克思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为历史研究时分析历史问题提供研究范例。

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就在该年欧洲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但是,这场革命基本以失败告终,此后欧洲各国革命逐渐转入低潮。

为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积聚革命力量,整顿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以迎接新的革命任务,马克思写了许多总结性的著作。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于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是其中的一篇。

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利用反七月王朝的人民示威和起义建立的临时政府。

由于无产阶级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把斗争矛头转向工业资产阶级,巴黎爆发了六月起义。

六月起义后,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控制了政权,参加政权的还有“秩序党”、保皇党和其他派别。

所有这些派别围绕着议会和内阁权力的争夺,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路易·波拿巴在此历史背景下,利用法国农民的保守主义情绪,取得了总统选举的胜利,攫取了政权。

此后,路易·波拿巴模仿拿破仑的“雾月政变”,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了政变,着手建立帝国。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方法论分析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方法论分析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方法论分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法国小说家路易波拿巴的经典作品,十八世纪欧洲文化界的著名人物之一。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被社会视为贵族的雾月夜晚的故事,被誉为路易波拿巴成名之作。

《雾月十八日》描绘了一个受社会规范影响的梦幻般的爱情世界,将爱情文学与传统文学相结合,耐人寻味地展示了在爱情之中当主角的安妮伊斯梅尔的苦恋故事。

《雾月十八日》可以用方法论来分析。

首先,安妮伊斯梅尔是小说中一位游荡在宗教、道德和自然之间的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宗教象征。

安妮面对来自爱情和家庭的两个力量,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选择了把爱情放在家庭之前。

其次,作者利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把小说中的景象、对话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形象化,把读者带入一个古老的时代,让读者置身于小说中的宁静与浪漫之中,以感受小说的深刻思想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手法也有一定的特点,首先,作者对人物特征的描写充满感情色彩,比如安妮的可爱,让人们深深地记住她;其次,路易波拿巴将传统的文学形象和社会现实的哲学思想合拍在一起,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让小说更加深刻可贵。

总的来说,《雾月十八日》是一部充满深刻哲理思想的爱情文学杰作,在方法论分析上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路易波拿巴利用其写实主义的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为读者带来细腻的情节描写,刻画出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使小说充满生机,深刻而又精美。

同时,
作者还把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的不同面向都融入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在对爱情的展现中让学者了解法国小说家路易波拿巴的思想和观点。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书评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书评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书评《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写作完成的,是马克思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尔撰写的一部评述法国政局的著作。

法国大革命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一世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

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

马克思此篇著作即借用了“雾月十八日”这个日子,表达了对在历史条件阴差阳错的驱使下称帝的路易·波拿巴的强烈的讽刺。

本书按大块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的总述的叙,第二部分对具体历史的详细论述,以及第三部分马克思对此历史事件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结合当时法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历史因素,进行的独到的分析,尖锐深刻。

在书中,马克思灵活运用了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将当时错综复杂的事件一一剖析、理清,解释了这些看似离奇、不可思议的、毫无头绪的历史事件中的必然性与互相的联系。

整本书叙述的历史事件可简单概括如下。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命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在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路易·波拿巴靠着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读后感《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读后感《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分析和政治批判的作品。

这本书分为七章,每一章都涵盖了从 1848 年二月革命到 1851 年12 月2 日路易·波拿巴(后来的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的一段时间。

马克思考察了影响这些事件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以及参与其中的主要人物的角色和性格。

他认为,政变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无法代表人民大多数,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的结果。

他还揭露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矛盾和局限性,如正统派、奥尔良派、共和派和波拿巴派。

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法国的阶级斗争。

他展示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利益和意识形态,以及他们根据自己的物质条件而结盟或对抗。

他还展示了历史不是一个线性或预定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和偶然的过程,受到人类行动和选择的影响,但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他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观,把历史事件归因于抽象的思想或个人英雄。

他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是按照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给定条件。

马克思也使用了大量的讽刺和挖苦来嘲笑和揭露政治人物和事件的虚伪和荒谬。

他把路易·波拿巴与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进行比较,显示了他是一个平庸和可笑的模仿者。

他也把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与1848 年革命进行比较,显示了后者是一个以一种扭曲和堕落的方式重复前者的闹剧。

他引用黑格尔著名的话说:“所有伟大世界历史事实和人物都好像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 他也使用了隐喻和寓言来说明他的观点,比如把法国比作一个在地下挖掘的老鼹鼠,或者把路易·波拿巴比作一个没有牙齿时就咆哮的狮子。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历史叙述,也是一个政治宣言。

马克思呼吁工人阶级独立于资产阶级政党,为自己的利益和解放而斗争。

他批评了法国工人运动的错误和弱点,如缺乏政治教育、依赖资产阶级领导、教条主义和分裂、消极和妥协。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历史背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雾月十八日简介

雾月十八日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历史背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问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问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问题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马克思的历史著作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载体。

尽管站在不同立场与角度的人对马克思思想中的基本原理有不同的解读,并且期间确实存在一些在现代社会的不同语境中,较难确定的含义。

但是,时间与历史已经证明了马克思思想的伟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历史著作的研读,是我们可以洞见马克思,这位已经逝去的伟大思想家的唯一途径。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下简称为《雾月十八日》),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篇简练的讽刺作品,其中叙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的全部进程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十二月二日的奇迹就是这种联系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整个作品的叙述过程极具画面感,其中揭露的每一条线索都是这副图画忠实地反映了实际的证据,他对活生生的时事有这样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

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特定历史时期(1848年2月24日到1851年12月2日)的历史形势,构建了独特的问题结构;用巧妙的内容结构还原了波拿巴的社会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用犀利的语言描述、揭露了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深刻原因。

1、历史形势《:雾月十八日》的问题结构特点历史学家的研究工作是以提出问题作为开端,有一定的历史问题,才可能开始寻找遗迹、纪念物及文献资料,也就是说:找答案。

问题结构是历史理论中的一系列预设与核心概念,它决定了历史理论可能的反思范围和限度。

这本著作中的问题结构特点即是历史形势。

整个的历史主体包括了的特殊人物波拿巴,各种起义和议会的,以及社会各阶级力量等,这些主观的和客观的要素构成了整个发生的历史形势。

形势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最终促使了的爆发。

历史形势中的诸多要素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空间,各要素的存在是既定的,对历史问题的研究需要还原到这个空间中。

马克思原理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原理论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论唯物主义史观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书报告摘要(Abstract):《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又称《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评述法国历史事件的重要政治论著,也被视为是其最富有才华的一部作品。

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特征、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斗争的外在形式与其实际内容的矛盾差异性等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本文仅选取《雾月十八日》第一章,以唯物史观为角度做简要解读。

关键词(key words):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现实意义《雾月十八日》以其深邃的政治内涵和高远的前瞻性曾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著作”。

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原本是拿破仑发动政变、实施军事独裁的日子,而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实际发生在1851年12月2日。

马克思在此借用了“雾月十八日”来讽刺路易·波拿巴模仿拿破仑的拙劣、平庸表演。

历史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随意的,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意志共同决定的,是客观的。

几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起了很大程度上的误解。

很多学者基于阶级性、时代局限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一些错误阐释,迷信英雄主义史观,不能明晰唯物史观。

《雾月十八日》这部作品脉络井然地向我们论证了法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政治与阶级分析法背后的唯物史观,同时也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作用。

尤其是第一章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用比喻性的语言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历史创造因素的来源、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以及英雄人物对于历史所能起到的反作用。

另外,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作出了高度赞扬的评价,对他们的失败感到惋惜。

一、《雾月十八日》第一章唯物史观解读(一)历史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上创造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文档简介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文档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历史背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卡尔·马克思写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一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

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科西迪耶尔代替丹东,路易·勃朗代替罗伯斯比尔,1848—1851年的山岳党代替1793—1795年的山岳党,侄儿代替伯父。

在雾月十八日[44]事变再版的那些情况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样的漫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例如,路德换上了使徒保罗的服装,1789—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罗易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服装,而1848年的革命就只知道时而勉强模仿1789年,时而又模仿1793—1795年的革命传统。

就像一个刚学会外国语的人总是要在心里把外国语言译成本国语言一样;只有当他能够不必在心里把外国语言翻成本国语言,当他能够忘掉本国语言来运用新语言的时候,他才算领会了新语言的精神,才算是运用自如。

在观察世界历史上这些召唤亡灵的行动时,立即就会看出它们中间的显著的差别。

卡米尔·德穆兰、丹东、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拿破仑这些英雄人物,和旧的法国革命时的党派和人民群众一样,都穿着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即解除桎梏和建立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一些人粉碎了封建制度的某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另一个人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后感摘要: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主义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其中阐述了路易·波拿巴的反革命政变事件。

本文是对路易波拿巴在历史中充当的角色及其作用和对“法国小农”的分析。

关键词:《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路易·波拿巴;“法国小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它被恩格斯称为“一部天才的著作”。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

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①拿破仑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

但拿破仑的革命是历史的壮举,为人们所称赞、追随。

而半个世纪后,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拿破仑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但在马克思看来波拿巴并不具备这样的才能,只是一场历史的闹剧。

这句话就是对路易·波拿巴最大的讽刺。

1848年2月,法国爆发的“二月事变”推翻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

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积极地参加了这次革命,但“当巴黎无产阶级还陶醉于为它开辟的伟大前途并且认真地埋头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时,旧的社会力量却在集结,联合,醒悟,并获得了国内群众的意外支持,即获得了那些在七月王朝这个障碍物被推翻后立刻跃上政治舞台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意外支持。

”②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果实,成立了资产阶级占多数的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一方面被迫采取一些进步性的措施;另一方面暗地积蓄力量,孤立工人,采取了反动敌视工人阶级的措施。

后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与资产阶级展开了第一次的阶级大搏斗,但是最终获得胜利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共和派举行总统选举时,路易·波拿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超党派”的人,在竞选宣言中向所有阶级都提出了带有煽动性的纲领。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书笔记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书笔记

读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笔记马克思全名: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

马克思的一生着作颇丰,主要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

这篇《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撰写的一篇关于路易·波拿巴政变的论文,载于1852年在纽约出版的《革命》杂志第1期,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

-据百度百科当时的背景是这样:法国大革命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一世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

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

马克思给自己这部着作冠以《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一标题,含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马克思在后期为了向人们解释这场政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惊醒人们防止走上相同的道路,他发表了这篇文章,共分7部分。

文章高度评价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意义,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法国革命将揭开新的篇章;文章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每个社会按自己的时代要求创造出伟人来;分析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指出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存条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探讨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阐明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经济对政治有决定性影响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并着重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法国二月革命到路易·波拿巴政变的科学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极为重要的原理,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科学论断,文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的理论及工农联盟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具有深远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之一。

谈马克思眼中的“法国小农”_——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

谈马克思眼中的“法国小农”_——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

摘要: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主义中非常重要的著作,该文因其蕴含许多重要理论意义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本文从马克思阐述“法国小农”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对马克思阐述的“法国小农”理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结合马克思的“法国小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小农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指导。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写作完成的。

当时正值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在法国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文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阐明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原因,认为政变的发生与成功不是偶然的,不应将之简单的归因于路易·波拿巴的人格和野心,而是应从1848年革命以来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去寻找。

另外,还特别指出,政变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国为数众多的小农阶级支持路易·波拿巴。

马克思在文章中对法国小农的阶级状况以及革命态度作了尤为精辟的分析,至今看来都是精彩绝伦的。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必要结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对马克思的小农理论进行讨论,吸取马克思小农理论的营养,这对于我国小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阐述“法国小农”理论时的历史背景1848年2月,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同时也粉碎了资产阶级保留君主制的阴谋。

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积极地参加了这次革命,但“当巴黎无产阶级还陶醉于为它开辟的伟大前途并且认真地埋头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时,旧的社会力量却在集结,联合,醒悟,并获得了国内群众的意外支持,即获得了那些在七月王朝这个障碍物被推翻后立刻跃上政治舞台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意外支持。

”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果实,成立了资产阶级占多数的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一方面被迫采取一些进步性的措施,如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实行普选制,同意集会、结社、出版自由;另一方面暗地积蓄力量,孤立工人,采取了反动敌视工人阶级的措施。

试述路易·波拿巴的“英雄”角色—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

试述路易·波拿巴的“英雄”角色—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


是 路 易 ・波拿 巴 。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 ,选举波拿巴就意味着撤换卡芬 雅克 ,击败资 产阶级共和派 ,推翻他们对工人的六月胜利 ; 对 于多数 大资产阶级来 说, 选举 波拿 巴意味着要被迫和他们曾经对付过 的革命 集团决裂 ;对 小资产阶级来说 ,选举波拿 巴意味着债务人 统治债权人 ,是对搞垮 自 己的店铺并被迫濒临破产 的报复 ;最后 ,军队选举 波拿 巴,就是希望 重新恢复拿破仑 时代 的战功和荣誉 ,波拿巴代替卡芬雅 克意味着君主 国代替共和国 ,是王朝复辟的开端 ,是恢 复君主制 的一 个跳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另一 方面 ,落后的小农 ,还顽 固地保留着历史偏 见——拿破 仑观念 。路易 波拿巴很好 地利用 了小农对老拿破仑的神化和迷 信 ,在政治舞 台上 招摇撞骗 ,投 机钻营乃至飞黄腾达 。他的称帝野 心与农 民的恢复帝 国 的希望正吻合 。这是波拿 巴能够施展阴谋 ,由一个社会 舞台上的小丑 变成政治舞台上的 “ 英雄 ” 的独特的历史 条件 。 l 9世纪 4 0年代到 5 0年代初 ,法 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导致 资产 阶 级抛弃 “ 民主制”采取独裁统治 ,这是 波拿 巴政变 的根本原因。保皇 实力在彻底击败资产阶级共 和派 、夺得行政 、立法大权 以及镇压小资 产 阶级 民主派后 ,内部斗争就公开化 。三股保皇势力明争 暗斗势不两 立 。斗争的焦点是由哪个君 主派来恢复王权 。正统派拥护波旁王朝 复

辟 ;奥尔 良派希望恢复七月王朝 ;而波拿 巴则力 图实现 自己称 帝的野 心。国民议会 的失败 ,波拿巴政 变的成功 ,反映 了资产 阶级在 社会 矛 盾激化的局势下 ,面对各种奴役阶级 , 感 到 自己的软弱无 力。波拿 巴 政变的实质 ,不过是资产阶级以一种更加集权 、更加专 制、也更加凶 恶的统治形式代替原来的 “ 民主制 ” 。 三、路易 ・ 波拿 巴的人物性格 波拿 巴由一个历史的小丑充当了 “ 英雄” 的角色 ,这 固然主要是 由于法国社会经济 条件 、独特 的政 治形势 和复 杂的 阶级斗 争所造 成 的 ,但也不能忽视他个人的品格 和权术所起 的作用。被马克思 称之为 涂抹的 “ 灰色 而又灰 色 ” 的一夜 的 1 8 4 8年一1 8 5 1年 的这段 法 国历 史 ,资产 阶级所需要的 自然不是有远见卓识 、有献身精 神 、有魄力有 才干的杰 出人物 ,而一定是 目光短浅、野心勃勃 、手段卑鄙 、贪婪无 耻又惯于耍 弄权术 的冒险家加骗子式的小人 。而波拿 巴正是 适应这样 的历史环境 , 使革命开倒车的理想政治人 物。 波拿 巴善 于伪装 ,静 观时 局变 化 ,窥 测 时机 ,坐收 渔 人之 利 。 1 8 4 8年底 ,他窃居总统宝 座之后 ,深感 自己羽毛尚不 丰满 。于是他任 命秩序党人组织 内阁,自己隐藏在内阁和议会 的背后静 待时机 ,这样 既笼络了秩序党人 ,又可 以借秩序党之手逐个消灭政敌 。等 到共和派 彻底 失败 ,民主派遭到沉重打击 ,而秩序党又在斗争 中不 由 自主地消 弱了权力 ,各 阶级都变得疲惫不堪 ,形势 开始有利 于波 拿巴。他随 即 解散了巴罗内阁,把行政权夺到 自己手里 ,同时又虚伪 表示 要听命于 国民议会 。随着秩序党被迫 “ 帮助他顺利走过 了军人宴会 、阅兵 、十 二月十 日会 以及违反刑法典” 等容易滑倒的地点后 ,波拿巴从 秩序党 人的手中夺 取了军权 。波拿 巴不仅善于伪装 自己,还善 于用下流 的手 段进行政 治斗争 。1 8 5 0年 5月 ,秩序党议会公然废 除普选权 ,表 明同 国民大众决裂 。波拿 巴立刻抓住时机向议会敲诈 。另一 方面 ,波拿 巴 成立了一个 名义上 为慈善 团体 “ 十二月十 日会” 的组织作为他的私 人 班底 ,组织 内部实 为些来历不明 、生机可疑的无业游 民。每当波拿 巴 以总统身份巡游法 国各 省时 ,都 有 “ 十二 月十 日会” 的成 员 随驾 陪 行。马克思说 :“ 十二月十 日会的历史便是他本人 的历史。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一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

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科西迪耶尔代替丹东,路易·勃朗代替罗伯斯比尔,1848—1851年的山岳党代替1793—1795年的山岳党,侄儿代替伯父。

在雾月十八日[44]事变再版的那些情况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样的漫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例如,路德换上了使徒保罗的服装,1789—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罗易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服装,而1848年的革命就只知道时而勉强模仿1789年,时而又模仿1793—1795年的革命传统。

就像一个刚学会外国语的人总是要在心里把外国语言译成本国语言一样;只有当他能够不必在心里把外国语言翻成本国语言,当他能够忘掉本国语言来运用新语言的时候,他才算领会了新语言的精神,才算是运用自如。

在观察世界历史上这些召唤亡灵的行动时,立即就会看出它们中间的显著的差别。

卡米尔·德穆兰、丹东、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拿破仑这些英雄人物,和旧的法国革命时的党派和人民群众一样,都穿着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即解除桎梏和建立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一些人粉碎了封建制度的某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另一用解除了桎梏的民族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但是,新的社会形态一形成,元老以及凯撒本人就都消失不见了。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历史背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历史背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

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

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

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

“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

“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这次政变震动了整个欧洲,马克思一直注重对法国历史进行研究,一直关注法国1848年大革命发展趋势,对波拿巴执政后的时局进行分析,依据对事变的直接观感材料写成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变的光辉典范。

中心思想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前后法兰西社会和阶级斗争状况,透彻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原因、过程和结局,指明了这次政变的反动性.同时阐明了阶级的代表人物与阶级的关系,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与社会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关系。

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科学论断,阐明无产阶级建立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

这部著作全面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全书由两个序言和七个部分构成。

第二版序言是1869年7月由马克思写成,第三版序言于1855年由恩格斯写成,这两个序言是该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马克思重申,唯物史观是指导写作该书的根本宗旨。

路易·波拿巴政变,在欧洲引起极大的展动.各种社会人物纷纷评论这次政变。

维克多。

雨果写出《小拿破仑》一书,在这部著作中,雨果对路易·波拿巴个人进行了一些尖刻和俏皮的攻击。

但是他把事变描绘为偶然的晴天肺屏,是一种个人的暴力行为,无意中突出了路易·波拿巴的个人作用,反倒把这个小人物描绘成伟人了.蒲鲁东写出《从十二月二日政变看社会革命》一书.在这部作品中,他从纯历史必然性看待政变,忘记了路易·波拿巴的个人品质和阶级属性,这样蒲鲁东就犯了另外一种错误,就是把历史事变看成纯客观过程.这种观点为政变主人公作了历史辫护。

马克思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申明,自己写这部著作的宗旨是,分析法国阶级斗争的总的形势如何使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英雄角色。

这就是说,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历史客规过程和个别人物的上观因素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历史事变。

马克思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扫除德国流行的历史浅见。

德国历史学界,不懂阶级斗争学说,把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与当今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混为谈,随意把当代人的独裁统治冠之以凯撒主义。

这种浮浅的理论充斥了史学界中。

马克思认为.奴隶制社会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斗争有自己特点,奴隶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阶级斗争只在少数自由富人与自由穷人之间进行。

而在当代社会中,阶级斗争的物质经济条件与古代的截然不同,各阶级的代表人物之间的斗争,体现着阶级斗争木身。

马克思欣慰地宣称自己这部著作的结束语:“但是,如果皇袍终于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拿破仑的铜像就将从旺多姆圆柱顶上被推下来。

”(第703页)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

(二)恩格斯写的第三版序言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当时,波拿巴政变象晴天霹雳一样震惊了整个政治界,但是没人能够正确理解它。

紧接着这次事变之后马克思发表了《雾月十八日》一书,精妙地描绘了这幅图画,科学地分析了政变的性质和过程,表现出马克思卓越地洞察法国事变的能力。

使这部著作时隔多年还丝毫没失去自已的价值。

马克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尘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马克思深知法国历史。

和欧洲各国相比,法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每一次都能达到更彻底的结局;阶级斗争借以表现和进行的政治形式最为鲜明。

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是典型的等级君主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彻底的,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法国无产阶级在每次革命中都站到革命的前列,它对资产阶级坚决斗争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

所以,马克思特别偏好地研究了法国过去的历史和当前历史的一切细节。

因此,事变发生以后,马克思得心应用已往的研究成果,洞察当前事变。

二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他理解法兰西历史事变的钥匙,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最先发现了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第602页)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成功地检验了这个规律,逐散了人们对“政变”认识的迷雾。

为我们留下一部不朽的著作。

(三)文章的第一部分:(l)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与以往社会条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白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井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第603页)马克思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就创造了人们自己活动的历史条件,反过来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社会历史条件,又制约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

第一,已有的历史条件对人们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性表现于,人们在解决当代历史任务时,不得不召唤亡灵给予帮助。

当人们好象只是忙于创造自己和周围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人们总是请出亡灵。

借它们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语言、演出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场面。

法国1848年革命就模仿1789年、又模仿1793-1795年的革命传统。

但是因为历史条件不同,各种模仿行动都有显著差别。

在法国,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铲除封建桎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穿着罗马的盛装,在法国本土和欧洲大陆、创造了新的社会形态,造成了破除封建专制的社会环境。

这个环境一旦形成,法国资产阶级一旦取得统治地位就把守卫过它们摇篮的罗马亡灵扔到九霄云外了.在英国,克伦威尔和英国人民,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曾借助于旧约拿书中的语言、热情和幻想,但是当它达到资产阶级革命只的以后,就亮出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旗帜。

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在这些革命中,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勉强模仿旧的斗争;是为了提高想象中的某一任务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回避在现实中解决这个任务;是为了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而不是为了让革命的幽灵重行游荡起来。

”(第605页)革命者召唤亡灵是积极的创造历史的活动。

第二,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常常出现革命动机和革命结果之间的矛盾。

在1848年至1851年间,从二月革命中的共和派到打着拿破仑的旗号的路易·波拿巴止.整个法兰西民族以为借助革命加速了自己的前进运动,但是整个民族突然发现自己被拖回一个旧的时代,因为他们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1851年12月2日政变,法国恢复了帝制.使各个革命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和派都遭到了无悄打击。

在革命中,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之前,是不能完成自身任务的,而革命中需要回忆过去的历史事件,完全是为着隐瞒自己的内容.路易·波拿巴正是利用法国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对拿破仑的迷信,而窃取了法国1848年革命的胜利果实,恢复帝制、使法兰西民族得到一个与自己动机完全相反的结果.路易,波拿巴政变,是当时法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路易·波拿巴本人恰好又不失时机地利用了法国社会历史条件。

法国二月革命对于旧社会是一个突然袭击,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法国人民则认为它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这次革命于12月2日被狡猾的骗子所葬送,结果君主制并没消灭,只是从君主制下夺取了一些自由主义的让步。

这种状况,“看起来仿佛社会现在忽然落到它的出发点后面去了,实际上社会还只是在为自己创造革命所必需的出发点,创造为保证现代革命能具有严重性质所绝对必需的形势、关系和条件。

”(第606页)二月革命的曲折发展,是由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决定的,尽管有这样的曲折,但它为新的革命进步准备了历史条件。

(2)从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为了具体研究三千六百万人的法国民族如何毫无抵抗地作了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的俘虏,马克思分析了从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一段历史。

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2月24日到5月4日,即路易-菲力浦被推翻到制宪议会开幕时止。

这也是被称之为的二月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临时”性。

第二个时期,从1848年5月4日到1849年5月28日,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莫定时期或制宪国民议会时期。

这一时期国民议会残酷镇压了巴黎工人六月起义.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对无产阶级的反革命大联合,而无产阶级方面却只有自己,敌我力量悬殊,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方案的各种试验,“即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局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