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植被(第1课时)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 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件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 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件

2.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3.将树木进行分类(“当地树种”“引进树种”)
4.针对引进树种的生长状况,探究原因。(完成表2)
5.为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一:调查前的准备
1.明确考察任务,合理进行组间和组内分工。 任务: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分工:按校园不同区域分小组,组内根据制表、记录、照相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2.下载“形色APP”,学会使用APP识别不同植物。 3.提前制作“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人工植被的 营造








……
再见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
(第1课时)
课程引入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 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描述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征? 2.图中的植物是只有一种吗?种类多吗? 3.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在一起? 4.说说你理解的植被的概念?
某地森植被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观察并回答: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谁的垂直 结构更复杂?为什么?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本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植被与土壤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优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我将采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方法。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和土壤剖面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植被与土壤,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表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必修第一册》的第五单元“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植被分布、类型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本案例针对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大单元教学,以植被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培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本教学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植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4.情境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学习植被与土壤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反思与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

5.1.1植被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5.1.1植被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植被与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植被概念和分类,了解植被的演化过程;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的影响;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4.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1.理解环境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的影响;2.说明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一、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 植物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和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高,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在地表,除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外,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植物与环境三、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土壤、大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着帮助,它必须依赖环境,适应环境,以维持其生长。

同时植物也在生长的过程中改变着其生长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区域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不同四、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洪涝灾害加剧;植被破坏土壤冲刷土层变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沟壑纵横;植被破坏蒸腾减弱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生态恶化。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植被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
2.学会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植被分布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被类型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内容包括:
1.分析所选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探讨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3.分享植被调查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被的分类、分布规律、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强调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植被保护的相关资讯,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学生对植被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不同植被类型及其特征的辨识能力。
2.学生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植被分布数据的能力。
3.学生在植被调查、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以及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4.学生对植被保护意识、环保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环境知识,如气候、地形等,为学生理解植被分布规律打下基础。此外,通过分享一些植被保护的成功案例,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让学生认识到植被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高一【地理(人教版)】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教版)】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环境指示性植物,说明土壤和水文对植被的影响。
3min
案例研究
通过红树林的视频资料,分析植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5min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示意图和数据等资料,说明植被对大气的组成成分、局地气候、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2min
案例说明
通过塞罕坝人造林场和包兰铁路轨道旁的草方格的案例,进一步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并用示意图表示植被形成的过程。
8min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1、通过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和撒哈拉沙漠自然景观图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全球的植被会有分布差异,受什么因素影响,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辅助分析。
说明气候对植被的种类及其分布有影响。
2、通过观察植被的垂直结构示意图,得出光照对植被的影响。
3、通过观察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以及祁连山脉的阴阳坡植被分布,得出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
课题
植被(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及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物类型。
2.运用图文资料和案例分析,初步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以及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案例情境,理解并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min
导入
学生观察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的市树,思考市树和当地的环境特点有什么关系

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和研究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探讨当地植被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2.掌握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了解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学会使用植被图、遥感图像等资料,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讨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植被分布图、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植被的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1.学生对植被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对植被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解析、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学生在植被分类方面的掌握:学生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可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学生在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运用地理信息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植被图、遥感图像等资料,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专业软件等途径,获取植被研究的前沿动态。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被调查,制作植被分布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植被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3.实际需求: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人心。让学生了解植被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此外,植被知识在高考地理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对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学习方法: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知水平: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植被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他们对于植被的深入理解、分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掌握还不够,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提升。
2.学习兴趣:学生对大自然的植被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对各种奇特植被的形态、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因此,本章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植被图片,引发学生对植被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详细介绍植被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分布案例,让学生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被知识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5.1植被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5.1植被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6.总结反思: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与植被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植被的概念和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的地理分布等更深层次的知识充满好奇心。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植被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讲解植被与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被适应环境的过程。
3.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以我国为例,详细介绍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植被类型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4.植被保护的意义与措施:阐述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确保作业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身边的植被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撰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不少于5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植被类型,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植被科普海报,内容包括植被的分布、特点、生态价值等。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植被教学的重点知识,如植被的概念、类型、地理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等。同时,强调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植被,并撰写一篇关于植被保护的建议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被相关知识,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5.1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5.1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讲授新课:系统讲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地理分布特点等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GIS软件操作实践:指导学生使用GIS软件,观察、分析植被分布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被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设计植被保护方案。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植被保护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植被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植被,思考植被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途径。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植被类型,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一份植被观察报告。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植被类型、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植被分类及分布规律。
3.教学重点:强调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区域,以及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分析本地植被类型及其与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关系;(2)探讨植被保护与恢复的措施。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植被知识问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用于检测同学们对植被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问卷不少于10道题目,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5.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份植被保护与恢复的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可行性分析,合作完成。
6.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国内外植被保护的成功案例,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概括案例内容,分析成功经验,联系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第一节 植被》学历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被》学历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植被》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植被”,将围绕植被的分布、特点、作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被的分类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植被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布规律,理解植被与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了解不同地域的植被特征及其变化,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地理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思想,形成对不同地区植被的科学认识,并增强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前预习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植被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植被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植被分布图、撰写关于植被的短文等,评价学生对植被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植被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介绍植被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布规律,重点讲解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植被案例,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等,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加深学生对植被的理解。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本地植被的特点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植被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植被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本地植被分布图、撰写关于本地植被特点的短文等,加强学生对植被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植被的知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植被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植被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植被(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结合图文材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________的________,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草原、等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和的植被。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________明显的________结构。

(3)天然植被按________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________的特征。

【判断】(1)植被就是指植物。

()(2)气温越高,植被越茂密。

()(3)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点。

()【判断】(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1)热带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特点: 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降水稀少,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________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________和结构。

【判断】(1)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 (2)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 (3)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学法指导】 判断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方法(1)天然植被物种相对丰富,人工植被物种比较单一。

(2)天然植被在自然状态下就能生长得很好,人工植被需要在人的管理条件下才能很好地生长。

【知识拓展】 喜光植物与喜阴植物(1)喜光植物:要求有充足阳光直接照射才能生长或生长得良好的植物,多生长于林上及阳坡。

(2)喜阴植物:要求在适度隐蔽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或生长得良好的植物,多生长于林下及阴坡。

《第一节 植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植被》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植被的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被分布区,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植被变化的原因,并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植被类型的识别及分布影响因素的分析。

2. 难点:理解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植被图片及分布区域的地图。

2. 搜集不同地区植被变化的案例。

3. 制作PPT课件,便于教室讲解。

4. 安排实地考察,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教室小结和课后作业四个环节。

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植被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被。

接着,通过讲解一些植被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植被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新课教学:(1) 植被类型: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植被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讲解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2) 植被发展条件:讲解植被发展所需的土壤、水分、光照等条件,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条件对植被发展的影响。

(3) 植被与环境的干系:讲解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加深学生对植被和环境干系理解。

3. 教室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同时,强调植被珍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环境珍爱做出贡献。

4. 课后作业:安置一些与植被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植被的变化、提出珍爱植被的建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植被的主要类型,理解植被与环境的干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植被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选择题:如“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植被的分类?”
-简答题:如“请简述我国南方植被的主要特点。”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知识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被的概念、分类、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植被概念、分类、地理分布规律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分析家乡植被分布特点,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通过讨论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借助现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植被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利用GIS软件分析植被分布数据,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植被保护的意识,认识到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2.增强学生对我国植被资源的了解,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如开展植被调查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课时64805.1-1植被第一课时2-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李学军)

课时64805.1-1植被第一课时2-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李学军)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课标内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课标解读:①“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是行为条件,也指教学的方法。

对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可以采用野外观察、视频、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而对其他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应主要采用视频、图像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条标准共有两个要求:“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②“识别主要植被”中“植被”是一个地区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指的是天然植被。

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所介绍的"植被"应重点关注地带性植被。

其二,"主要植被"类似于"举例",即教材编写选择一些典型的植被作为案例,而不是系统介绍所有植被。

其三,"识别"的重点在"区别",即对比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从而区分它们的类型。

③"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其一,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其二在环境各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因此,可从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讲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其三,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表现。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教材内容,按照从外及内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认知次序,教材将植被安排在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之后呈现,这既突出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属于无机界,植被属于有机界,又通过植被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互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植被随处可见,学生对于植被已有一定生活感知,但学生局限于感性认识,难以区分植物和植被等地理概念,且见到的大多是人工植被,对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比较模糊。

5.1《植被与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1《植被与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植被图片、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探讨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引入与植被与环境相关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植被景观,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植被的多样性。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植被保护的理念,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3.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走进植被的世界,探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奥秘。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加深对植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在课堂结束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通过引入与植被与环境相关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1植被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5.1植被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植被破坏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GIS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植被分布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植被保护意识和地理信息素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批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被的概念、分类、地理分布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强调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参与植被保护活动。
5.1植被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2.了解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关系,掌握植被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原理。
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植被分布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2.请同学们运用GIS软件,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植被分布数据,并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应包含植被分布图、数据分析、结论等内容,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优秀教学案例—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优秀教学案例—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植被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具体包括:
1.了解植被的定义、功能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各类植被(如草原、森林、灌木丛、荒漠等)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了解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掌握植被保护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3.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的最后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植被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直观感受植被的美丽和珍贵。
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植被受到的破坏和保护措施,引发学生对植被保护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植被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特点及保护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我国植被的美丽和珍贵。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植被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植被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节课紧密围绕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植被资源的保护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关爱自然、保护植被为主题,用充满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植被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

5.1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一

5.1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一
2. 分配不同的小组任务,如调查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整理植被保护的方法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植被学习中,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运用得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
2.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我国丰富的植被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植被的类型、特点、生长环境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责任感。
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植被的植被类型的特点、整理植被保护的方法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植被的类型、特点、生长环境、作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植被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植被破坏的原因,提出保护措施等。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数据库等,搜索植被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4. 学会与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

人教版新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新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新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发布时间:2021-10-28T06:55:37.458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5期作者:杨洋[导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杨洋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 516300【课程标准与解读】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是行为条件,“说明”是行为动词,“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认知内容,通过行为条件可知,课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通过户外或者野外观察等实践活动,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进而阐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是需要解释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即一定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一定的植被类型与之对应;二是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作用。

认识两者的关系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森林破坏到一定程度,气候变得干燥而不适宜森林生长,会加剧森林的消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植被的概念,了解植被的分类方法,能够简单描述植被的形成过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学校的植被景观图片、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图片对比理解植被的概念,通过案例引导即森林的生态效应显著,让学生探究不同地区植被的生态效应,得出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呈现本地的材料进行探究,得出植被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校园、周围环境的关注与热爱,进而增强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学生在接近半学期的高一地理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中的自主探究提供探究的能力基础;植被作为专业名词,学生比较陌生,但对于身边普遍存在的各色草木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主要植被类型。

2.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植被生态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了罕见的丰沛降水。

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植被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出示图片:“智利沙漠中的花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述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征?(可以从色彩、高矮、生命周期等方面回答)
生:(可能的答案)植被普遍比较低矮、开着紫色的花、植被看起来比较稀疏、生命期应该很短……
2.图中的植物是只有一种吗?种类多吗?
生:(可能的答案)图中可以看到稍高的暗色灌丛、紫色的花,从资料可以得知,这里的植物不止一种,而是有上百种……
3.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在一起?
生:(可能的答案)可能是因为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一致。

4.说说你理解的植被的概念?
生:(可能的答案)生活在一起的植物……
(板书)一、植被与环境植被
1.植被的概念、分类和形成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简单地说植被就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但是我们要注意,植被并不是各种植物杂乱无章的聚合体,而是在自然环境下,有不同种的植物在一定地段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图中的植被与刚才的“沙漠花海”相比有何相同之处?
生:(可能的答案)它们都是有若干种植物组成的,这些植物都生活在同一区域内。

师:因此我们可以总结植被的概念有三个要点:一定的地方、成群共同生长、各种植物的整体。

师:图中植被与“沙漠花海”相比有何区别?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生:(可能的答案)区别,生长地点不同,植物的种类多、颜色绿色为主、叶片大,有树木且树木高大、茂密,生命周期长。

因为当地的环境条件更好,热量更充足,降水更丰沛。

师: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植被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植被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

描述植被要从种类、分布规律、生态特征等角度入手。

而植被的特征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板书:种类、生态特征、分布规律;环境、适应(箭头由“植被”指向“环境”)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和柑橘林景观图
师:两图中的植被在形成原因上有何差别?
生:(可能的答案)自然形成的、人工种植的。

师:我们把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做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做人工植被。

板书:人工植被、天然植被
师:刚才我们看到大雨之后智利沙漠中的出现了花海,那么一种稳定的天然植被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来看图片。

(出示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回答:最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植物出现的顺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说明了植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最早出现的是地衣类的植物。

越后面出现的植物等级越高。

因为开始时候的环境高等级植物无法生长。

说明早期出现的植物改造了土壤条件,为后续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师:大家答得非常好,从中可以看出,植物既要适应环境又能够改造环境,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稳定状态,而稳定植被的形成是需要漫长的时光的。

自然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难度会非常大,同样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板书:改造(箭头由“植被”指向“环境”)
出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稳定的森林植被形成过程,那么成熟的森林植被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一幅示意图。

出示: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2
师:图中成熟森林中的植被高度有何差异?自上而下可以分成几层?小组讨论这种垂直结构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板书:垂直结构
生:(可能的答案)高度差异大有高大的乔木也有矮小的草本植物。

大概可已分成3-4层。

原因可能是不同高度的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

师: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那么不同类型植被的垂直结构一样吗?我们来看两组图片出示:热带雨林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示意图
师: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谁的垂直结构更复杂?为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热带雨林树木更高、植物种类更多、生物量大,垂直结构分层更多,更为复杂。

师:这说明植被的垂直结构不仅受光照的影响,还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的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板书:光照、水分、温度、土壤
师:我们通过观看一个视频,来了解植被分布的特点。

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现象体
现了植被分布的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植被和环境的关系。

出示:各种不同的植被景观图
生:(可能的答案)不同地区环境不同植被不同,植被适应环境会形成相应的生态特征。

师:同学们只总结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实际上,植被既要适应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完成板书:
师:我们刚才总结自然植被要适应自然环境并且能够改造自然环境。

那么,人工植被是否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呢?
出示:六安香樟树因雪灾死亡、折断的图片和资料
师:香樟树大面积死亡、折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时要注意什么问
题?
学生:(可能的答案)香樟树是南方的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条件,树冠大,冬季树叶较多,且树干较脆弱,因此在低温时易遭冻害;当积雪量过大时容易被压断、压倒。

师:可见,人工植被的营造也要考虑自然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

我们的校园中树木与环境是否完全匹配呢?课下我们做了调查和研究。

下面就请各小组汇报。

生:分组汇报(制作PPT)
汇报内容包括:树木名称、生长所需环境条件、学校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树木类型(原生树种、引进树种)、生长状况其原因分析,最后为学校的绿化建设提出建议。

师:同学们的调查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除了考虑环境的适应性,还要考虑种植成本、生长速度、净化功能、美观等很多的因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学校周边地区绿化植被,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被的概念,学会了如何在野外或是利用图片视频观察植被、描述植被的特征;通过对不同植被的比较,我们分析了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植被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植被也能改造环境;最后我们通过调查校园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等活动,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认识到保护天然植被和合理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