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

合集下载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我们身体上的“尺”》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但是生活中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子,是不是?那要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办呢?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尺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是的,这就是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尺子”,用这些“尺子”随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试一试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师:请同学们找找看我们身上的尺在哪里?看谁找得快又多。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

(教师可以相机补充)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

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四种“尺子”,(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 (2)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 (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课方案教学计划2013年9月姓名科目数学年级(班级)教学内容现状分析本册共安排 8 个单元。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 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 4 个单元: 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 3 个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察看物体。

“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 2 次活动:风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认识百之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百之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初步掌握了剖析和解决实质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少量学生还不可以依据实质问题的特色灵巧解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基本的立体图形,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出这些形状,这为接下来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色做了有力的知识准备;学生还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向词,此中前后的方向感优于左右的方向感。

1、知识技术方面(1)能正确计算 100 之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淆运算;能联系详细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究、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娴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 2)经过察看、操作、思虑和沟通,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教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成立 1 厘学米、1 米的长度观点,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丈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目在察看同一个物体时,初步领会从不一样地点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标时是不一样的。

与2、数学思虑方面任(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务除法,以及计算 100 之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淆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 100 之内数的认识,感觉不一样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经历认识各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

教学准备:每6人1把米尺,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认识生活中的尺子。

出示图片:米尺,卷尺,三角尺,软尺等。

2、激发兴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这些测量工具,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用一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我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呢?(身体尺)3、导入课题。

小结: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有很多“尺子”。

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板书课题)二、活动1:认识“身体尺”1.初步感知“身体尺”为什么老师要在“尺”字上加引号呢?这不是真正的尺子,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你们身体上有吗?找一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

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的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讨论测量方法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5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课本第68-6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

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2)反馈测量的数据(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

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我们身体上的“尺”1. 认识“身体尺”。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上的“尺”》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用“身体尺”测量,虽然精确程度受到限制,但能帮助人们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教材安排用“身体尺”量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

第一部分,认识“身体尺”。

教材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并把量得的结果整理在表格里。

由于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时已经认识了一拃和一庹,这里只通过图示说明一步和一脚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大约各有多长的基础上,教材指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接着,直接提出“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起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上述活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尺”,更在于建立米和“身体尺”之间的联系。

2023年苏教版《名师测控教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教案5单元

2023年苏教版《名师测控教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教案5单元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单元教材编排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

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学生认识比较物体的长、短,在本单元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

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

第1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例1及想想做做。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一、情境导入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

(板书)。

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3.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4.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知道身体上的“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

2. 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3. 认识厘米、米,了解长度单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并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身体上的“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身体上的“尺”,让学生了解手指、手掌、脚步等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使用身体上的“尺”测量自带的物品,交流测量结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记录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体上的尺2. 内容: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记录测量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4. 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

一、导入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身体上的“尺”的种类和用途。

苏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苏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身上尺子 北京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身上尺子 北京版 (4)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身上尺子北京版 (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能够用“厘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使用身体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2. 身上的尺子3. 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与应用,身上的尺子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谜语引入新课:“又高又瘦,没有脚,只有头,身上有把尺,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谜底:“它就是我们身上的尺子——身体。

”2. 讲授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告诉学生这张纸的长度是20厘米,让学生观察并感受20厘米的长度。

(2)了解身上的尺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找出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部位,如手指、脚掌等。

(3)学习测量物体长度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讲解测量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身上的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4.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的应用和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用身上的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身上尺子1. 长度单位“厘米”2. 身上的尺子3. 测量物体长度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身上的尺子的使用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补充和说明这个细节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身上的尺子的定义和作用身上的尺子是指利用人体自身的某些部位(如手指、脚掌等)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综合与实践 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综合与实践  我们身体上的“尺”

综合与实践
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 认识“身体尺”
认识“身体尺”
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一庹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 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 先量一量,再填表。
• 认识“身体尺”
一步长5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 认识“身体尺”
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 步?大约有几脚长?先量出1米, 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
1米大约有7拃。 1米大约有2步。 1米大约有5脚长。
• 用“身体尺”量
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 “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 长呢?
• 用“身体尺”量
课桌的长,可以用拃来量。
黑板的长,可以用庹来量。
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 也可以用脚来量。
• 用“身体尺”量
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 们的长度,再和同学交流。
• 用“身体尺”量
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 获和体会?
• 用“身体尺”量
用“身体尺”测量很方便。
“身体尺”能帮助我们记住 长度单位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 要用尺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公开课导学案_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公开课导学案_1

身上的尺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巩固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2)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子”的长度,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3)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4)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小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难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时做到尽量准确,减少误差。

三、教学过程一、绘本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一本数学绘本(多媒体出示),书的名字是——《身上的尺子》,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自由提问。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阅读绘本,多媒体播放绘本。

二、认识身体尺1、提问:从绘本中,我们发现了身上有哪些尺子。

学生举手回答(一拃、一脚、一步)。

师板书并结合图片介绍一拃、一脚、一步。

伸出小手,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

一脚就是从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

一步要求我们正常的迈步象平时走路一样,不要过大,或过小,两脚尖或者两脚跟之间的距离。

2、讲述:一天,豆豆小朋友到植物园玩,发现了一棵古树,想一想怎么测量这棵大树有多粗。

师:可是她们身边没有尺子怎么量呀?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师相机介绍一庹长,两臂伸直,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庹。

3、我们一起看看豆豆同学是怎么用身上的尺子进行测量的。

(播放视频)4、追问:剩下的部分用哪种身体尺进行测量?预设:一脚或者一拃,为什么?讲述:一拃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脚用来测量比较短的地面。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1.1连加、连减1.29+32+19=2.70-23-38=3.13+34+45=答案:1. 29+32+19=802 9+ 3 26 1+ 1 98 02. 70-23-38=97 0- 2 34 7- 3 893. 13+34+45=801 3+ 3 44 79 21.2加减混合运算1. 44+33-55=2. 97-39+27=3.52-12+8=答案:1. 44+33-55= 224 4+ 3 37 7- 5 52 22. 97-39+27= 959 7- 3 95 8+ 2 79 53. 52-12+8=48- 1 24 0+ 84 81.比25多17的数是(比31少3的数是(比37多7的数是(2. 52+29-75=3.70-62+15=答案:1. 42 28 44 302. 52+29-75= 65 2+ 2 98 1- 7 56 1.3练习一)。

)。

),少7的数是(。

)3. 70-62+15=237 0- 6 28+ 1 52 31.4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1)1.小明有花45朵,小红有花37朵,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2.小明有花45朵,小红有花37朵,小红再添几朵花就和小明同样多了?3.小明有花45朵,小红有花37朵,小明给小红几朵两人同样多?答案:1.45-37=8(朵)答:小明比小红多8朵。

2.45-37=8(朵)答:小红再添8朵花就和小明同样多了。

3.45-37=8(朵)8-4=4(朵)答:小明给小红4朵两人同样多。

1.5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2)1.看图填空。

☆☆☆☆☆☆○○○○○○○○○○①○比☆多()个。

②☆比○少()个。

2.兔妈妈摘了30个蘑菇,兔宝宝比兔妈妈少摘12个,兔宝宝摘了多少个?3.兔宝宝摘了18个蘑菇,兔妈妈摘了30个,兔宝宝比兔妈妈少摘多少个?答案:4.4 45.30-12=18(个)答:兔宝宝摘了12个。

6.30-18=12(个)答:兔宝宝比兔妈妈少摘12个。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准备:2人一把米尺、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并学会了用米尺或学生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你知道吗,在生活还有一些“特殊”的尺。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1:嘉嘉的妈妈很能干,用了一种好方法,很方便的测量出了裤子的长度,是什么好方法呢?瞧,妈妈是用什么来量一量的?生:妈妈的一拃。

师:对,像妈妈的一拃,就是一把“身体尺”。

生活中像这样,身边没有带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下了,小朋友,是不是很方便呀?那你知道,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尺吗?生1:食指的宽。

生2:一脚。

生3:一拳。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二、认识我们的“身体尺”1.第一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介绍四种身体尺,依次出示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①出示图1:图1师:先看第一把尺,这是哪把身体尺?生:一拃。

师:伸出小手,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

(师示范,生模仿)②出示图2:图2师:这把身体尺你们认识吗?生:认识,是一庹。

师:两臂伸直,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用身边的尺子量身边的物体
学习要求: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2、同桌合作测量两种以上的物体 3、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曲别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2、
我们身体上的“尺”
用庹测
用拃测
身体上的 尺子
一拃( )
一步
一庹( )
活动一:用身上的尺子测量教室
学习要求:
1、分三大组,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和白板的长。 2、用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5人用一种测量工具。 3、每个同学轮流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
我用的测量工具是 测量结果



()拃、()步、()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