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解释学
总结词
解释学关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和实践,探 究文本、文化和世界的意义。
详细描述
解释学探究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和实践,关 注如何理解和解释文本、文化和世界的意义 。它主张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和意义,并强调解释者的主观性和历史背景 对理解的影响。解释学还关注解释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问题。
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和意义
引领思想潮流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将对人类未来的思想潮流产生重要影 响,为人类思考世界和自身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推动社会进步
现代西方哲学对道德、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关注将 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哲学智慧和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提高人类精神境界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引导 人们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03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
语言与哲学的关系
总结词
语言与哲学的关系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议 题之一,涉及到语言的意义、指称和交流等 方面。
详细描述
哲学家们探讨语言如何表达现实世界,如何 描述和理解人类经验,以及语言如何影响我 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他们关注语言的精 确性和清晰性,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和
要点一
总结词
真理与知识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关键议题之一,涉及 到知识的获取、确证和真理的本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哲学家们探讨知识的来源、确证和可靠性,以及真理的本 质和标准。他们关注人类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以及我们 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准确、可靠和有意义。
道德与伦理的问题
总结词
道德与伦理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涉 及到道德原则、道德价值、道德责任和道德行为等方面 。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现代西方哲学讲稿、复习
现象学ⅠEdmund Husserl(1859-1938)早期本质现象学:《逻辑研究》(1900-1901)中期先验现象学:《观念1》(1913)晚期哲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1936)一、《逻辑研究》的基本主题对观念之物的本质进行澄清(一)对观念之物与对它们的心理体验的区分举例来说,对于像“4”这样的数,现象学关心的并不是它本身的数学性质,而是它与计数行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样,对于毕达哥拉斯定理,现象学关心的并不是这一定理的几何学内容,而是这个定理本身与对这个定理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一般概念或原理,现象学都首先把它们作为纯粹逻辑学意义上的观念对象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才进而探讨这些“逻辑学观念”与对它们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关系。
正是这样一种探讨构成了《逻辑研究》的基本课题。
①胡塞尔对观念之物与对它们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区分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弗雷格对“思想”与“表象”的区分。
(二)弗雷格对思想与表象的区分在弗雷格看来,与每个人的意识中本质上是不可传达的主观表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思想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可传达的。
达米特在他的《分析哲学的起源》一书中把弗雷格的这种看法称为“从心灵驱逐思想”。
①1. 表象的特点:a. 为了更加透彻地说明思想与表象的区别,弗雷格首先对表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在他看来,作为存在于某个人内心中的意识内容,表象与独立自在的外界事物的不同在于,它需要一个承载者。
举例来说,对于草坪、青蛙、太阳等事物来说,无论我是否看见它们,都不影响它们的存在。
与此不同的是,我对上述事物所形成的感官印象仅仅通过我才存在,我是它们的承载者。
推而广之,显而易见的是,“一种痛苦,一种情绪,一种愿望,没有承载者而独自漂浮在世界上,这是很荒唐的。
没有感觉者,就不可能有感觉。
”②b. 表象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私人性、主观性和不可传达性。
正如在《论涵义与指称》中所已经谈到的那样,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匹马、同一块草坪、同一颗草莓形成表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他们的意识中会产生相同的表象。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学习笔记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笔记第一章导论A. 思想的现实意义1.社会现实离不开思想观念的驱动和解释2.利益不只有物质的,也有思想观念上的3.人的选择不只是对现实理性计算的结果,也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B. 概念1.现代:强调对当下新颖性的敏感,当下的时代不再是以往的延续和重复2.现代化:历史变革过程,包括文艺复兴、科技革命、新航路开辟等3.现代性:现代社会的特点、现代化的结果,1)如工商业和城市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民主的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理性主义获得主导地位、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意识兴盛C. 古今之变1.个人主观赋予的价值变得极其重要,有时成为压倒一切的标准2.观念中的自然秩序被打破,人不再相信存在自然给定的意义3.启蒙理性主义崛起,理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D. 古今之变带来的观念转变1.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向:人成为与自然世界相对的主体2.个人主义的转向:个人从社群关系中脱离出来,成为高度自主性的主体E. 现代性的困境1.人生活的意义和理由是什么2.谁应该统治谁第二章现代思想的成年:看清现代、反思现代A. 马克斯·韦伯:理性的局限性1.世界的“祛魅”1)神灵的消失割裂了人和世界的联系和沟通,消灭了一切终极而崇高的价值B. 诸神之争1.理性可以帮助进行事实判断,但无法帮人做出价值判断2.价值判断的多元化让人茫然,形成无法化解的冲突C. 工具理性1.用于找到做事的手段,但无法论证做事的原因。
2.塑造出重视理性计算、追求效率的官僚化组织形式1)基本特征是“非个人化”:把人简化成一些指标、忽视与任务无关的个人因素。
3.对手段的追求压倒了对目的的追求,人不断推迟目标问题、不断加强工具和手段D. 现代的铁笼1.人被看作机器的零件、流水线上的一环2.工具理性无法解决一切问题1)例:用罚款惩罚违法行为,只要能逃避惩罚人还是会违法3.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成为商业的“供求关系”4.“铁笼”同时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保护了人第三章现代人的精神危机A. 路标1.信仰的必要性1)让人超越死亡达到永恒,克服对死亡的恐惧2)让人超越卑微达到崇高,战胜欲望的羞耻2.宗教信仰受到理性主义的挑战1)接受信仰需要价值判断2)辨别真假需要事实判断3)信仰和真理间存在逻辑断裂B. 尼采1.“上帝死了”:人们编造虚假的思想自欺欺人,是虚无主义的真正根源1)形而上学的信念a. 相信感知的表象背后有一个更真实的本质世界b. 相信混乱的世界实际上是有目的的c. 相信多样的世界背后有一种统一性2)基督教造出禁欲主义,缓解人在奋斗中遭遇挫折的痛苦a. 与生命本能冲突2.“超人”:掌握生命本身的强健力量1)没有对虚幻的信念,虚无就不会导致消极2)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真理,人生意义也不依赖于它3)所有的价值都是生命由自己的力量主观创造的a. 用生命意志去创造,追求自身生命力量的增长和完满,最终确立和实现生命意义b. 人的高贵在于自身有决定价值的能力,自己给事物以荣耀c. 是人唯一拥有的真实的东西,是人战胜虚无的武器3.“视角决定事实”:每个人用自己的视角制造真相C. 弗洛伊德1.发现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无意识,颠覆了理性人观念1)含有巨大能量,主要是性欲和攻击本能2)隐秘,难以察觉3)支配人的思考和行动2.人格结构三元说1)本我:无意识的领域,追求即刻的满足,不论是非对错2)自我:在成长和适应社会过程中形成;有理性,重视常识和规则;会用理性甄别本我的要求3)超我:心中的理想化人格,通过内疚感和罪恶感影响人的心理和行动3.欲望的解放1)接受欲望的正当性,可以公开谈论、表达D. 萨特1.存在就是虚无1)人和物体的区别是本质可以改变、有待形成的(相对于“自在”的“自为”)a. “自为”的关键是拥有意识2)但意识有对象性、总是对某物的意识,纯粹的意识是虚空3)人获得本质的方法之一是占有物体,以此得到确定的本质4)但有限、固定的物体无法填满人无限的可能性2.人被判定为自由1)正因为没有预先的本质,人才能自由行动2)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在“成为”什么3)人唯一的不自由就是不能摆脱自由3.自由是一种负担1)选择必定带来后果,自由选择意味着独自承担责任2)人们会为了争夺主体性相互斗争、想把他人变成客体3)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不能实现“理想的共同自由”第四章20世纪的教训A. 路标1.现代世界的社会政治困境1)公共秩序无法自然形成,需要强制性政治权威的建立和维护2)政治权威不仅需要暴力,还需要政治合法性3)现代人将自己视为自由平等的个体,政治权威需要自己解释其合法性2.现代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1)政治秩序不是天然的,而是理性建构的人造之物2)政治统治根本理由是被统治者的“同意”B. 鲍曼: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大屠杀成为现实1.官僚制1)每个人作为零件,在高效运转的过程中丧失了对目标和全局的责任感和道德感2.园艺文化1)社会秩序是一项工程,可以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整理干净2)犹太人成为秩序里的“杂质”3.利用受害者的理性计算消解反抗1)提供可能的求生渠道,引导受害者合作4.预防:坚守不可让步的道德感,保持对他人的道德感知C. 阿伦特:极端之恶的平庸性1.极端之恶:完全不可理解1)不仅不把犹太人看成目的,甚至不当作手段2)动机不是出自贪婪、恐惧、复仇,而是纯粹认为犹太人多余3)否认犹太人的尊严和工具性的价值2.平庸的性质1)纳粹并不是复杂而有魅力的反派角色,而具有浅薄、丧失思考能力的特质2)恶行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而是因为放弃思考、丧失思考能力a. 将陈词滥调作为抵抗现实的武器和盾牌b. 拒绝真实的思考和对话c. 仅遵守主流规则已经不能防止人作恶3.解决:独立判断1)道德的真正含义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做出自己独立的是非判断2)责任风险极大:无法将判断的责任推给规矩3)道德正直(Moral Integrity)a. 能够和自己和睦相处b. 坦然面对自己,不用规矩和套话自我欺骗c. 保全自己人格的完整4)用思考恢复我们作为人的存在本质D. 波普尔1.证伪主义:科学理论的标志是可以被证明是错的1)科学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2)不是一定会被证伪,而是理论本身必须包括“经验上被证伪”的可能性3)反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不论遇到什么事实都能自圆其说2.科学发展的逻辑1)实证机制:观察事实、归纳理论、证实理论a. 和人的经验相协调b. 没有逻辑基础,只有心理学的基础2)试错机制:提出问题、提出猜想、用反面证据反驳3.批判理性主义1)理性:人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理性的可错性(理性的自我批判):人的办法总是不完美的,总会出现新问题4.反对的政治理论1)乌托邦社会工程a. 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理性,按预定的蓝图改造世界,创造出完美的社会b. 具有全面而永久的“整体主义”特征,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规划c. 低估了理性的可错性,不切实际2)历史决定论a. 历史被一套规律决定,向确定的目标发展,最终实现目标b. 主观努力只能发挥有限作用、促进或者拖延这个历史进程,但无法改变历史规律c. 人的知识本身就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变量,因此历史进程无法被决定d. 倡导“零星社会工程”i. 对传统做出渐进温和的改良,防止激进的革命ii. 通过不断尝试和纠错机制实现社会发展E. 哈耶克1.自发秩序: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1)并不排斥人为因素,但反对过度拔高2.苏格兰启蒙运动:把理性看成一种怀疑、反省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掌控一切的能力3.“理性的自负”1)苏联的失败:在经济领域推行计划经济2)纳粹的灾难:在社会规划中依赖高度理性化的系统设计a. 认为犹太人是不符合秩序的存在b. 追求的理想可能是崇高的3)虚幻的期望:用整体规划摆脱和政府现代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和不安4.“人类的必然无知”1)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必然包含着无知的一面2)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局限性,保持审慎和怀疑3)运用理性的同时,直面不可摆脱的无知,与不确定性共存F. 伯林1.价值一元论1)不是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价值,而是说表面上丰富多样的价值,其本质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用同一个评价尺度比较a. 价值:我们认为重要的理念b. 价值观:信奉或珍视什么理念2)可以找到一个最高价值,其他价值都是从中派生出来的a. 对“美好生活”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b. 对道德和政治生活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无法摆脱多元价值冲突,反而引发严重的人类悲剧2.价值多元论1)“多元价值的不可公度性(不可通约性)”:无法找到衡量不同价值的通用尺度2)人往往无法同时实现多种价值,不可公度的价值常常无法调和3)有时需要为了一些终极价值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这是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4)价值观相同的人,甚至一个人自己都面临这种困境3.价值客观论1)反对价值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2)价值是多元的,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出来的3)人类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共通性,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对方为什么追求不同的价值4.两种自由1)消极自由: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是摆脱障碍的自由a. “什么都不做”即可实现消极自由2)积极自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是实现目标的自由a. 要实现的目标应当是理性的自我所追求的高级目标b. 如果目标就是“什么都不做”:滥用了消极自由,也没有实现积极自由c. 反思:危险的概念魔术i. 把强制和牺牲变成了真正的自由,用积极自由为奴役他人的做法正名ii. 积极自由同样容易被滥用,但更隐蔽,更具欺骗性,应当警惕G. 马尔库塞1.非恐怖的极权主义: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虽然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但实际上处于总体性的控制之中,不知不觉丧失了自由1)很隐秘,不需要暴力和强制,很难察觉,也就无从反抗2)可以有效排斥、化解、招安反叛者,从而延续控制a. 资本主义贿赂了人民,换取了服从b. 刺激物质需求和享受欲望,让人无止境地追逐不断更新换代的“虚假需求”c. 消费社会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商品拜物教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2.单面人:富裕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以丧失“人”的身份为代价1)对多数人而言,劳动只是赚钱的手段和工具,消费和享受才是目的2)人的“自由”都没有超出“如何赚钱——如何消费”的单一的生活模式3)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单向度的社会4)体制中的人不是立体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个体,而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5)如果社会进步只是变得更富裕,但人的异化没有消失,那就不是真正的进步3.变革的难度1)工人阶级获得利益,被整合进资本主义体系a. 这种整合甚至深入心理层面,曾经的革命主体丧失了革命性,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的保守力量2)“民主政治”中的批评、抗议只能在体制内起作用a. 不但无法改变体制,还为单向度的社会造出自由多元的假象b. 违背主流的观念、愿望、目标要么被转化为现存体制能接受的方式存活,要么被排斥消灭第五章自由主义及批判者A. 罗尔斯1.无知之幕1)不同人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对公平的标准存在分歧2)假设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个人特征,处于“原初位置”,再围绕公平的社会规则订立契约2.正义二原则(《正义论》)1)平等的自由:每个人平等地拥有一系列基本自由,如言论、信仰、拥有财产的自由2)平等分配的例外情况a. 相关职位和工作在“公平的机会平等”前提下向所有人开放i. 人的处境和命运不受无法掌控的因素影响ii. 不平等是为了设立尽可能平等的起跑线b. 差异原则:让处境最糟糕的人改善状况i. 应对天赋差异带来的不平等B. 诺齐克1.反对罗尔斯的主张1)没有完全充分尊重个体权利:把个人天赋当作公共资源分配2)不够自洽:在政治文化上坚持自由主义,但在社会和经济问题上采取了平等主义的立场2.自由至上论(放任自由主义)1)起点:个体权利绝对有限,任何限制都需要很强的正当理由2)坚持全方位地坚持自由原则,对不受任何干预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进行道德辩护3)强调“持有的正义”:获取正义+转让正义=持有正义a. 获取正义:财产在最初获取时必须正当,如劳动占有天然资源或接受资源馈赠b. 转让正义:财产转移是通过资源交换或馈赠c. 矫正正义: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取的财产不论经历多少变化都应矫正3.最小国家理论1)人的不利处境只要不是他人强制造成的,就无法正当地要求补偿a. 只能依靠自愿的慈善救助,不能要求国家福利救济b. 二次分配的“转移支付”无法满足“转让正义”原则2)只同意最低限度的税收a. 用于履行安全保障功能b. 不应用于财富分配4.坚持“历史正义”,反对“模式正义”1)只要财产来路清白,无论多寡都是正义的,形成的财富分配都是正当的2)只要允许自由交易,任何既定的结构模式都无法维系,需要不断进行强制再分配回到既定的模式3)“模式正义”将一部分人当作了其他人福祉的工具C. 德沃金:平等的尊重和关怀1.平等的尊重:尊重每个人自己选择的生活目标和方式1)只要本人自愿、不伤害他人,国家就不应偏袒或干涉(国家中立性原则)2)平等的关怀:为实现各种生活理想提供平等的资源a. 不是提供平等待遇,而是充分考虑处境差异导致的需求差异b. 不应弥补个人选择导致的差异2.社会的奖赏或惩罚应针对个人选择和志向,而尽量减小天赋因素的影响3.同时回应现代人对自由、平等和多元价值的三种诉求D. 桑德尔:社群主义1.道德个人主义1)每个人作为道德主体,是自由独立的个体2)道德责任仅来源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不受其他到的纽带约束2.社群主义1)麦金泰尔:“我是谁,我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之类问题的答案在自己的故事之中,只有讲通自己的故事、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和影响才能真正回答2)面临不同选项时,我们根据自己的故事的连贯性,选择更有意义的选项3)故事和意义都离不开社群,无法仅仅从个人意志产生4)个人不是孤立的原则,是在社会关系中被塑造的3.构成性的社群观1)个人的目标与社群紧密相连2)社群有一种纽带关系,塑造了人的身份认同、生活理想、道德感和责任意识a. 隔断这种联系,就割裂了人的存在3)个人天然具有作为社群成员的义务,不需要自愿同意E. 沃尔泽1.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评:虚假而有害1)针对理论:自由主义将人看做脱离社会义务的存在,没有任何尺度和共同标准指导人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是对人的虚构2)针对实践a. 个人主义创造了自我中心、“非社会性”的社会b.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立主义者,受到个人权利的保护,但也因为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分裂c. 个人相互疏远,对公共和政治事务十分冷漠3)社群主义不可能战胜自由主义,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不会消失,注定周期性地出现2.“后社会的状况”1)孤立、原子化的自我不是脱离社会的存在,而是被新型的社会造就a. 高度流动性:地理、社会身份、婚姻关系、政治信仰2)自愿型的社群a. 具有可以决裂或退出的权利b. 身份认同或归属关系容易改变、不够稳定c. 从根本上失去了确定性和统一性,,个人不得不随时重新创造自己F. 泰勒1.唯我论:只有自己才对自己具有绝对解释权1)利于抵制对积极自由的滥用2)从消极自由理解个人自主性可能陷入盲区2.坚持个人自主性1)没有自主性,人就丧失了本真性a. 本真性: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不盲从于外在压力和影响,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道德理想b. 消极自由只是本真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忠实于自己”并不是“唯我论”a. 我对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独自创造了它b. 自我的理想是在和他人的对话关系和反思中塑造的c. 一件事的重要性和意义要依据一个背景框架来衡量,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知d. 离开背景框架,个人的感觉、选择和决定会变得不可理喻3)“自我”并不独自赋予价值a. 价值和意义来自经历和故事,是在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形成的b. 我们职能选用和改造,而不能发明价值尺度G. 哈贝马斯1.公共生活的规范性原则1)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间形成的一种关系2)人类生活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相互交往和对话是行动的共同基础3)言谈行动的两个功能:达到功利性目标的策略行动和为了理解彼此进行的交往行动2.交往理性:好好说话是一种客观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理性1)是生活中规范性共识的源头:运用交往理性更可能达成共识a. 是出于彼此的信任和平等尊重,大家一起把道理讲通b. 这种规范共识有真正的约束力,能让彼此心悦诚服2)运用条件a. 言谈的有效性(可理解、真实、正当、真诚)b. 理想言谈场景(保障所有参与者平等、自由地展开理性讨论)3)为生活世界确立了理性规范的原则基础,以此抵御“系统的殖民”第六章后冷战时代的争论A. 福山:历史的终结1.历史哲学的论证1)普遍历史观a. 历史存在普遍规律,可以解释所有历史事件b. 历史有自己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会从低级阶段走到高级阶段,甚至到达终点2)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为了获得承认而斗争,这种斗争比阶级斗争更加根本a. 只要人获得的承认不是相互对等的,历史就有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b. 自由民主制度可以实现平等的相互承认,因此“历史终结了”2.政治科学的论证1)普遍化的现代化理论:一个国家不论具有什么文化传统,只要搞现代化就会趋近普遍的共同模式,在制度上大同小异2)现代化发展必然要发展科学技术,必然采用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自由民主制3)自由民主政体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平等而自主地参与重要公共问题的决策,感到生活的自主权3.辩护1)自由主义的胜利是理念的胜利,对西方社会的不满是因为实践没有达到理念的标准2)其他政治模式往往是本民族文化或特殊国情的产物,不是普遍的政治正当原则3)自由主义民主体制之外的现代化模式迟早面临民主化压力,遭遇巨大挑战而难以维系B.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1.文明的差异不可磨灭1)七个主要文明圈:西方文明、拉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2)文化价值和宗教具有持久性,是影响国家政治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3)文明的核心价值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和民主是基督教文明的产物4)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更重视自己的价值2.文明的差异(“文明的断层线”)蕴含冲突的风险1)文明的差异无法消除,冲突的危险也持久存在3.世界秩序只能建立在多种文明共存的基础之上1)应当让每个文明圈内部的核心国家主导“圈内秩序”2)文明圈之间开展平等对话协商、彼此让步,以此控制冲突、避免战争4.批评1)无法解释冷战(意识形态冲突)2)文明圈内部也存在冲突3)文化会相互影响和改变第七章尾声A. 精神内战:国家内部的两极对立1.全球化虽然缩小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但加剧了多数国家内部阶层的不平等2.全球化让欧美国家感受到文化冲击,但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案3.政治上的两极对立使自由主义民主失去最低限度的政治共识、陷入严重困境11 / 11。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_这本书写透了现代人的困境
喜欢看《奇葩说》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刘擎,他是第七季的导师。
他在“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那期节目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站反方,他说“这个世界,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还说“人是一个作为目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任何发展的工具”。
这些观点彰显了他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的坚守。
刘擎在节目中的高光时刻很多,他总是像这样,把高深的哲学观点转化为平实的语言,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并因此收获了一大波观众的好感。
最近,我刚读完他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评分很高,部分原因是刘擎老师的人格魅力吧这本书脱胎于他在得到上的一门线上课程。
由于是课程讲义,因此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很通俗。
尽管书中介绍的是艰深的现代思想,但刘擎总有办法把深奥的讲得清晰易懂。
因此,这本书十分易读,对零基础的读者也十分友好。
在18至19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们对“理性”和“进步”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
然而,从20世纪以来,西方的很多思想家却看到了理性带来的问题以及现代人的困境。
刘擎选取了两条线来介绍这些思想,一条线围绕现代人的人生难题展开,另一条线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的社会困境。
从他所选取的这两条线,你大概看出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它并不单单介绍那些高悬于象牙塔之上的深奥思想,书中所涉及的思想都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么探究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要么想要找到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原因。
而这一点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发端于20世纪的难题依旧像乌云一样漂浮于我们的上空。
1.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变得越来越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我们却没有变得更快乐、更满足。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内心写照。
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精神危机之中。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可以追溯到一个根源: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是哲学家尼采的一句名言。
上帝是西方社会的信仰,而宣告“上帝死了”则意味着整个西方世界的道德基础和价值体系失去了根基,很多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陷入了虚无。
现代西方哲学――绪论概要PPT课件
(3)陷入二元论
7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形成
8
(一)关于现代哲学的分期
现代(mordern)的多意性 1、
中世纪之后 现代=近代(16世纪末-19世纪) 当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 • 黑格尔之后(philosophy)
9
• Modern philosophy •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 Philosophy after Hegel
起问题
19
• 四个阶段:
(1)19世纪30年代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学。 (2)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 :马赫主义。 (3)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逻辑实证主义。 (4)20世纪70年代以后 :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
20
• 人本主义(humanism): 也叫“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其理论特 征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目的,主张人性的 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反对任何对人性的压抑。
33
(一)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批判 • 1.批判黑格尔以理性压制非理性。 • 2.批判黑格尔以必然性压制可能性。 • 3.批判黑格尔以普遍性压制个性。
其次,关注和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对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中的意义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想,但又夸大了非理 性因素的作用而走向非理性主义。
再次,重视概括现代科学成果,力图使哲学和科学,特别 是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最后,重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 的现实的理论,揭露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然 而,对其矛盾和弊端的产生根源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找 到克服矛盾消除弊端的途径。
17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势态:思潮与流派
科学主义(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 宗教和思辨唯心主义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摘抄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摘抄
西方现代思想包括人文主义、自由主义、进步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人文主义讲究自发,强调的是以人的自觉性为主要特点,认为人可以立足于自身独立价值取向而获得自由和尊严。
它相信人应在聪明才智和健全身心之中也发挥完美的能力,把精神文化财富作为人间丰富的宝藏。
自由主义以自由之士为核心,它是指人可以尊重和用自由去把握自身的道路,也可以建立一个以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倡导他们共同实现自由、平等、自主和民主的社会制度。
自由主义注重自主平等,主张最少的政府干涉,并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
进步主义正视社会发展未来,坚持历史发展的解放性和永远的推进性,从而服务于自由和公正的利益,而不是把它们作为实施者的威慑和维系者的象征。
进步思想倡导变革改革,要求社会发展有计划,并要求制定足够灵活的法律和制度来促进发展。
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正义,鼓励全体公民部分参与资源管理,使每个人都受益,聚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宽容的社会,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它也反对特权制度和帝国主义,并以资源平等个别自由为基础,追求公平正义。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读书笔记
其实不算好,但问题是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教材了。 现代西哲是在跟文字打架。
目录分析
一哲学就是哲学史
二现代与现代西方哲 学
三近代西方哲学的困 境
四现代西方哲学诞生 的思想背景
五现代西方哲 学的一般状况
六若干方法论 原则的说明
二意志与现象
一叔本华
三祁克果
一尼采其人 二尼采的早期思想
三权力意志 四人和超人
三语言与世界 四非本质主义转向
五语言游戏 六驳斥私人语言
七常识—世界图式 八哲学观
一赖尔 二奥斯丁
三斯特劳森 四奎因
一胡塞尔及其思想基 本出发点
二胡塞尔的早期思想
三先验现象学 四生活世界
一生平与著作 二海德格尔与政治
三 《存在与时间》 四转向
一萨特
二梅洛-庞蒂
一伽达默尔
二利科
二阿多诺
一霍克海默
五重估一切价 值
六永恒轮回
二直觉的意义
一柏格森哲学的出 发点
三物质与记忆
四柏格森哲学 的实践特性
五道德和宗教
1
一狄尔泰与其 时代
2
二生命哲学和 精神科学
3
三知识论与描 述心理学
4
四释义学转向
5
五世界观学说
二威廉·詹姆斯
一皮尔士
三约翰·杜威的哲 学
二罗素
一弗雷格
三维也纳学派
一维特根斯坦其人 二最重要的
精彩摘录
这是《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三哈贝马斯
一列维-斯特劳斯 二巴尔特
三福柯 四德里达
作者介绍
张汝伦,男,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 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 书》主编。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
《现代西方哲学》PPT课件_OK
32
• 四、本能(instincts) • 1.前期: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力比多) • 2.后期:生本能(life instinct) 和死本能(death
instinct) • 五、性功能的发展 • 1.幼儿性欲阶段(出生至5岁) • 2.俄狄浦斯情结(Oedipal Complex )与潜伏期
16
• 4.积极的虚无主义:承认生命和世界的无意义,承认持续了两千年的形而上学 和基督教价值信仰的破灭,但它以积极的姿态承受、欣赏这种本无意义的生 活,并勇敢地期待着它的“永恒轮回” ;虚无主义的完成
• 4.医治虚无主义的药方:超人、永恒轮回
17
•
第五章 尼采(二)
•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1900)
23
• 二、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 ) • 1.永恒轮回的发现 • 2.作为宇宙论的永恒轮回 • 3.超人在世的人生态度(the being-in-the-world of an Uebermensch ) • 4.虚无主义轮回吗
24
•
第七章 狄尔泰
• (Wilhelm Dilthey,1833-1911)
15
• 2.反动的虚无主义:看到了“真实的世界”的虚 幻性,因而奋起推翻了这个世界,但“表面的世 界”依然得到了保留;“上帝已死”;用适应、 进化、进步、全人类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利益等取 代上帝;虚无主义的中期
• 3.被动的虚无主义:是“真实的世界”和“上帝” 被推翻以后一种被动的消逝;佛教是被动虚无主 义的宗教;被动虚无主义是通向积极虚无主义的 桥梁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导论
第二手资料
2020/3/13
湛西方哲学的作用
• (一)基本素质(能力):独立意识能力; 反思批判能力;理论思维能力;逻辑推理 能力。
• (二)两关注:关注现实;关注自身。
2020/3/13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李日容
21
四、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
从此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现代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以及对待现代西方哲学 的态度
2、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1)按地域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英美哲学 和欧陆哲学。
(2)按阶段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 后以及70年代后。
3
• (一)狭义(严格意义上的): 由古希腊人开创的;通过概 念(观念)逻辑探讨终极问 题;有形而上学(本体论)、 认识论和价值哲学(伦理学、 美学、宗教哲学等)之分。
• 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 主要类型:西方哲学、中国 哲学、印度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 的关系
2020/3/13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李日容
(3)按本质特征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唯科 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阵营,以及理性主义与非 理性主义的对立。
(4)按流派分,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托马斯 主义、新康德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 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 言分析哲学等),以及现象学、存在主义、社会批评理 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解释学等。
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只能存在于 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 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 题的所有解答方式。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
刘擎西方哲学讲义
刘擎西方哲学讲义
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一部介绍西方现代思想的书籍,它通过介绍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帮助读者了解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如尼采、萨特、福柯等。
这些人物的思想在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书中,刘擎通过介绍这些人物的思想,分析了现代思想的主要流派,如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存在主义等。
这些流派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分析现代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主题,如自由、权力、正义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现代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拓宽视野、深化思考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适合对西方现代思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思想的
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对于深入思考和探讨现代社会和现代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尼采》第一页哲学和哲学家以及哲学思想: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我想大家在这几周石老师的讲解中对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哲学思想的演进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思想这些词语有一个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之前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几个词的一般概念的一个一般理解,或者说是对石老师这几周以来的一个回顾吧。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以来,或者从苏格拉底以前的人们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自然、探究自然的,然后一直到近代,人们从讨论自然现象到思考自然本质,从苏格拉底的两个世界到基督教的上帝,在到近现代的到我们自己,最有名的三个问题莫过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何处去”,当然基督教大家更接受其是一种宗教,其实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前不久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甚至觉得政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了。
西方有一个传统,从苏格拉底以来,人们对于这种思考万物本质的传统是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界是流派纷呈,众说纷纭啊,但是究竟谁说了算呢?似乎他们从来都渴望自成一家,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holy Bible,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们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说服了极短的一段时期的极少部分人,或者你会认为基督教是个例外,因为他至少在中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世纪的年代里,因为宗教问题所发生的战争和争端就会发现,其实上帝的到来并非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思想的交锋可谓从未停止过,直到马丁.路德的争论我们便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争论,之后的文艺复兴,人们的思想更是在这一时期爆炸了。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休谟,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思想纷繁复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那便是本质,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本质。
现代西方哲学第十讲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编辑ppt
1
基本内容
一、唯科学主义 二、库恩的科学观
编辑ppt
2
一、唯科学主义
编辑ppt
3
▪ 1、科学的定义:
▪ ①静态的理解:
▪ 运用范畴、概念、原理,对特定对象及其 规律的研究,进行逻辑阐述而形成知识体 系。
▪ ②动态的理解:
▪ 科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求 真的实践活动。
编辑ppt
12
▪ 如果没有一种范式理论规定了问题并保证 有一个稳定的解,就很难设想会有这么多 的精力的努力,更不会产生任何成果。所 以常规科学解决难题的题型和内容大致已 有外,关键是肯定有解。
编辑ppt
13
▪ 例:“拼板游戏”;
▪ 又例:围棋中的定式或某一流派之间提出 的那些解决,就知有一个“共同范式信仰” 对于达到“深入则专”的研究效应的关键 作用了。
▪ 所以常规科学尽管在范式中进行,却“不 断揭示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
编辑ppt
16
▪ 但这种新现象或反常现象是由范式指导下 的科学研究本身发现的,或起码与这种科 研要以相关的,不能只是个“奇迹”(如 气功特异功能)。而且,“反常现象”在 一开始时往往作为正常现象出现,逐渐也 分辨出它不同于以往的范畴。于是,开始 调整理性范畴,一直调整到最初的反常现 象成为预期现象为止。
编辑ppt
24
▪ ④选择范式的合理性在于不同范的竟争和 可能,人们总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 式去选择,重新选择,或甘于处于不被重 视的边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中国人对于穷通、出隐、阴阳共同组成的 人生和事业的合理性极其敏感),尽管这 种选择就其孤立的自身来说也免不了受范 式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怀特)欧洲大陆是刺猬的国度,而英语世界则是狐狸的国度。
从地理上对两大阵营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和卡尔纳普都是欧洲大陆的“儿子”,但却不是“大陆哲学家”。
实用主义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哲学则在精神气质上更接近大陆哲学特别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新趋向1. 从“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到“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
古代哲学的重心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探究世界的存在及其状态,因而总体上处于“本体论阶段”。
近代哲学仍要面对和解决本体论问题,但哲学家们不是“独断”地直接讨论世界及其存在,而是把对主体及其认识能力的研究视为本体论研究的前提条件,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所谓“认识论转向”,即从“本体论阶段”进入“认识论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发现,传统哲学的很多问题和争论都和语言有关,因为一切认识或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不但不可能进行认识和思想,而且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范式转换”即“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上升为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甚至全部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语言问题。
“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不再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是更多地关注语言与思想、语言与存在本身的密切联系,关注我们在语言中的“存在”,关注思想在语言中的“生成”,关注语言的界限。
分析哲学家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失误”或“问题”在于对语言的误用。
理想语言派认为,日常语言是粗糙的和不精确的,其语法形式容易掩盖语言的逻辑形式。
传统形而上学命题就是由于把日常语言的语法形式误认为逻辑形式引起的,所以,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这种混淆或误用,用一种理想的人工语言代替日常语言。
日常语言派则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是精确的和完善的,传统形而上学命题是对日常语言的误用造成的,所以,哲学的任务不是在日常语言之外发明一种理想的语言,而是要揭露形而上学对日常语言的窜改或误用,从而回归日常语言。
2.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化舞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后主义”(postism)的登场,“后现代主义”即是这一潮流中的执牛耳者。
从哲学上说,“现代主义”始于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广义)哲学。
“现代主义”制造了很多现代神话,包括主体、理性、真理、本质、整体、同一、进步、解放等等。
这些新神话非但没有真正给人带来解放和自由,反而构成了对人的进一步压制。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种与“现代主义”的旨趣完全相反的运动即“后现代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眼中,理性、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全是虚构。
自我不是自足的,更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我们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不是主奴关系,而是伙伴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把差异从“同一性的逻辑”中解放出来。
在他们看来,哲学的目的不是寻求“异中之同”,而是在差异中理解差异。
与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相反,后现代主义钟情于多元的“小叙述”、“小故事”。
这些主张与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相吻合,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特征。
3. 从“认识主体”到“知、情、意统一的整体的人”:在神话世界观中,人不曾是一个理智主体,而是一个包含情感和意志的“整体的人”;世界或自然是一个和人具有类似结构的“你”。
随着哲学的产生,人逐渐从“整体的人”“提升”为理智的主体,宇宙也从一个充满了“个性”的“你”变成了和我们保持距离的“它”,变成了一个客体,变成了科学研究和思辨思想的对象。
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人首先不是进行认识的动物,而是“生存在世”的存在者。
杜威:反省经验并不是我们最原初的经验;狄尔泰:人是一个集知、情、意为一体的整体,只有在这个整体的人性中,理智才能真实地存在。
4.从“意识哲学”到“无意识(本能)哲学”:传统哲学一直是所谓“意识哲学”,在这种哲学中,本能是不占任何地位的,因为它在意识之外;人的身体也是哲学很少触及的,因为它只是由意识加以支配的“对象”。
弗洛伊德:人的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整个心理活动只有部分和某些个别的行为才是意识的,而且无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策源地和真正动力之所在。
柏格森:生命是流动的,是一种绵延。
理智从本质上就不能把握这种绵延,因为理智的功能就是把运动转化为静止。
只有源于本能的直觉才能获得关于生命的绝对知识。
尼采:哲学不是从意识或精神开始,而是从肉体开始。
如果说人是一个理智,那么,肉体就是一个大理智,精神则是这个大理智中的一个小理智。
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一、黑格尔主义的兴衰(一)黑格尔主义的衰落黑格尔死(1831)后不久,黑格尔派开始解体。
克洛纳:黑格尔哲学的衰落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唯心论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发展的推动力在黑格尔这里已全部用尽,前进和上升已经完成。
超过他已不再可能。
康德在运动中所建立的思想不再能在已开拓出来的方向上前进;它已经到了非止步不可的地步。
”拉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说起黑格尔来“就像说起一条死狗”。
“人们普遍不愿沾惹这个名字。
有前程的哲学家一想到人们会把他称作黑格尔主义者就会觉得几分惊恐。
人们把黑格尔主义当作一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远离最终发现出来的哲学思维的正轨。
人们宁愿从一开始就拒绝同黑格尔主义者发生争论。
”(拉松)(二)新黑格尔主义运动1. 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斯特林的《黑格尔的秘密》(1865)一书开启了英国复兴黑格尔的运动,新黑格尔主义取代经验论成为英国哲学的显学;布罗克迈尔和哈里斯等人创办“圣路易斯哲学学会”(1866),开启了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实用主义相融合;狄尔泰《黑格尔的青年时代》(1905)开始了德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2. 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有斯特林、格林、布拉德雷、鲍桑魁、麦克塔加尔特和芬德莱等;在德国有克洛纳、格罗克纳和拉松等;在美国有罗伊斯、布兰夏德、缪勒等;在意大利则有克罗齐、詹梯利等。
3. 新黑格尔主义“新”在哪里(1)强化黑格尔哲学的非理性主义维度。
克罗纳:“黑格尔无疑是一位哲学史上所知道的最伟大的非理性主义者。
在他以前,还没有哪位思想家能够像他那样如此强烈地使概念非理性化,像他那样通过概念如此深刻地阐明了非理性主义。
”格罗克纳:“核心点是非理性主义问题。
一切都与这个中心相关。
‘逻各斯中的非理性’应当得到复苏。
在青年黑格尔那里,非理性的东西是活跃的……我的内在的对辩证法的批评,必然同时意味着一种努力:即重新从根本上把非理性主义吸收到哲学中来。
”(2)强化黑格尔哲学的经验维度。
布拉德雷:形而上学就是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实在”的尝试。
“实在”不同于“现象”:后者是自相矛盾的东西,前者则是首尾一贯的,是“一”。
“实在”或“绝对”即“经验”或“绝对经验”。
“绝对是唯一的系统,它的内容无非就是知觉经验。
因此是一个唯一的和无所不包的经验,它和谐地包含着每一个部分的多样性。
”“经验就是实在。
经验以外的事实,在我心目中只是一句空话和一种谬误,或一种自相矛盾的企图。
它是错误的抽象物,它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胡说,因而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鲍桑葵的自我超越轮(一)自我的本性:有限与无限1. 究极实在与个体性。
在本体论上,鲍桑葵接受了柏拉图、黑格尔特别是格林对于实在与现象的基本区分。
究极实在即“绝对”或“大全”。
“真理或实在是‘大全’。
”这个“大全”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而是一个具体的共相。
“一切健全的哲学的关键在于,把具体的共相即个体的东西视为真正的普遍性。
”具体的共相即“个体性(individuality),“即宇宙的完满性、融贯性或自足性”。
个体性原则也就是不矛盾原则,因为在“绝对”或“究极实在”之中,一切矛盾均归于解决。
所以,在鲍桑葵那里,整体性、不矛盾性、绝对性、完满性和个体性是完全等价的。
2. 现象与实在。
绝对”或“大全”通过诸有限存在者表现自身,这些有限存在者构成了“实在”的“现象”。
“现象”即是显现(appear)出来的“实在”,因而它们分有“实在”的实在性、无限性和绝对性。
现象不同于幻相。
“有限的心灵和物体尽管是现象,却并不必然是幻相。
”“把有限世界或痛苦与邪恶视为幻相是错误的。
对于它们是否实在的问题,答案——就像所有这类问题的答案一样——必定是:一切事物都是实在的,只要你不把它当成超越于它的东西。
”3. 现象的双重本性。
在显现之际,这些有限存在者从其无限的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被挑选出来”的东西,成为“凸出实在(outstanding realities)或明显实在(obvious realities)”,从而成为特殊的、有限的和不完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