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24.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带拼音)教学提纲
二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1、咏 柳 【唐】贺知章b i y u zhu mg ch eng y ish u g a ow m tiao chu i xi a l u s 1 t a o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b u zh 1 x i y e shu icd ch u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e yu e ch u f mg s iji di d a o 二月春风似剪刀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 愈ti a n ji e xid o y u r u r us u cd o se y a o k a jin qu e w u天 街 小雨 润 如 酥,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zu i sh i y 1 nia n ch u n h d o ch u ju e sh e ng y a n li u m d n hu a ng d u最 是 一年 春 好 处,绝 胜 烟 柳满 皇 都。
3、村 居 【清】 高鼎4、绝 句 【唐】杜甫cao chang ying fei er yue tian草莺飞二月er 儿 tong 童 san xue gui lai zao ,散 学 归 来 早,fu di yang liu zui chun yan .天, 拂 堤 杨 柳mang chen dong feng fang zhi yuan.风放忙趁东烟。
鸢。
li d ng g ehu d ng l i m ing cu i li u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chu a ng h d n x 1 l ing qi a n qi u xu e窗含西岭 千 秋 雪 ,5、 江畔独步寻花hu a ng s i ni a ng ji a hu a m d n x 1黄四娘家 花 满 蹊,li u lia n x i di e sh sh i w u留连戏 蝶 时 时 舞,y 1 h a ng b a il u sh a ng q1ng ti a n 一行 白鹭上青天。
最新新教材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课时练习)
,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
答案:
一、楼层高楼楼房依靠依山依靠尽头用尽穷尽进入入门出入
二、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依山尽
三、诗人童子师父童子
四、松下问童子言师云深不知处来自24古诗两首一、我会扩词.
楼()()()依()()()
尽()()()入()()()
二、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三、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最新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 轮夕阳傍着远山渐渐沉下去, 黄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你 如果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 古 名 句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图解结构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写景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抒情 更上一层楼。
概括主题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 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 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写法点拨
《登鹳雀楼》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 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拓展提升
王之涣诗集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隐者:古代多指品格高洁,不肯做官, 隐居山野的贤士。这些人有才能,有学问, 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做此努力,大 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如晋代陶渊明。
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古诗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预习检查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古诗的千古名句是哪句?
字词乐园
yǐn 隐
28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资料宝袋
贾岛简介
贾岛,范阳(今河北涿州 )人,唐
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还俗 后,参加进士考试。贾岛作诗,又以苦 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 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著名的 苦吟派诗人。他所写的诗歌缺乏社会内 容,情调凄苦,间有清新之作, 著有《长江集》。
思考: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 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教案 24.古诗两首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
2、指名背诵,齐背.
3、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板书:登鹤雀楼)
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想看得更远一些.教学:欲:“要”的意思.
(10)讲解第3、4句.
千里:形容很远很远,并不是刚七千里.穷:穷尽,尽头.更:再.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远很远,就要再上一层楼.
(11)指导读第3、4句.
指点:诗人登高远望,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因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们引用.
(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
(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
(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
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
(1)现在来学第3、4句
(2)指名读第3、4句
6、释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就是“这”.“此山中”即“这山中”.“云深不知处”,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雾浓重,高山上往往云雾缭绕,迷迷蒙蒙.
7、现在谁会说,童子是怎么回答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古诗两首|湘教版 (共22张PPT)
《村居》《乡村四月》
cūn jū
村居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整体感知
树木、草儿,到处 一片绿油油。远远 看去,小河的水, 小河的水一片白茫 茫。一个老农正挑 着担秧苗,准备去 插秧。杜鹃鸟儿在 天空中边飞边鸣叫。
生字学习
guī
rú
xián chā
规 如 闲插
词语理解
山原:山冈和原野。 川:河流。 子规:杜鹃鸟。 雨如烟:细雨濛濛,远看如烟雾。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 插田:插秧。 才了蚕桑:刚收了蚕丝。 了:完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6:10:0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02021/8/302021/8/30Aug-2130-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0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古诗二首乡村四月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再见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古诗二首乡村四月课件
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Biblioteka 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 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 白,杜鹃声声蹄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 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 了。
• 江南农村 绿遍山原白满川,
初夏美景 (写景)
•子规声里雨如烟。
紧张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 的象劳 (动 写景 人•)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 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 生活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
(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
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
想看得更远一些。教学:欲:“要”的意思。
(10)讲解第3、4句。
千里:形容很远很远,并不是刚七千里。穷:穷尽,尽头。更:再。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远很远,就要再上一层楼。
(11)指导读第3、4句。
指点:诗人登高远望,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因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们引用。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试读课文
四、了解大意
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
写了三个人:诗人、童子、师傅,看得见是诗人与童子,还有隐者没看到。
2、这首诗主要是以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诗人是怎样问,童子又是怎样答的呢?
五、理解诗句
1、我们从“言师采药去”,可以推想到诗人问童子什么?这里的“言”就是“说”。那么“言师采药去”是什么意思?(说师傅采药去了。)
教学:药yào(药品、中药、采药、西药)。
从童子的回答你们能猜到诗人问童子什么?
2、齐读第1、2句。
3、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又仿佛听到画中的人在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指导。
4、当童子告拆诗人师傅采药去了,诗人为了寻仿他,接下去一定要问童子什么?
师傅到里采药去了
5、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课前导语
1、背诵第一首古诗。
2、你们游览过大山吗?大山奇峰重叠,烟雾缭绕,气象万千,所以大家都喜欢游览名山,许多诗人定敢诗来赞美大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寻隐者不遇》。
(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寻xùn、者zhě、遇yù。)
一、指导释题
寻:寻找、寻访。隐者:旧时不愿做官而到山中或偏野居住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雇一个小男孩帮助收拾文具,做些杂事。这个小男就是书童,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童子”。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
2、指名背诵,齐背。
3、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板书:登鹤雀楼)
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课题: 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课型:课文 编写时间:2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批注
教学重点:
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方法:
品味学习法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句描绘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首理,学习诗人奋发向积极,进取的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和分析古诗大意及诗人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方法:
品味学习法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
教 学 过 程
2、范读全诗。
3、指名读诗。
4、出示图画,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
(1)教师描述:一天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象。(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太阳、黄河)
(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
(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
落日,诗中称为“白日”。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
(7)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黄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
结合进行语言训练:黄河地向大海充去。(学生口头填写)
(滔滔地、滚滚地、汹涌澎湃地)
(8)指导朗读第1、2两句。
讲解: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第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
(9)学生读第3、4句,此时诗人产生什么想象?
教学反思:
(1)现在来学第3、4句
(2)指名读第3、4句
6、释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就是“这”。“此山中”即“这山中”。“云深不知处”,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雾浓重,高山上往往云雾缭绕,迷迷蒙蒙。
7、现在谁会说,童子是怎么回答的?
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只是山太高,云雾浓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8、再读第3、4句。我们仿佛看到童子和诗人的动作、神情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指点: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他也会顺着童子手指朝高山望去,微微地点头。
9、感悟意境。
诗人望着这烟雾缭绕的高山,心中会想着什么?(讨论)
想着隐者在深山采药的情景,行踪不定,在云雾之间飘飘然的隐士生活情景。
六、背诵课文
七、扮演角色对话:一人扮诗人,一人扮童子
四、课文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目依山尽 (A白天的太阳 B落日)
2、欲穷千里目 (A与“富”相对 B穷尽,尽头)
(二)、默写《登写鹳雀楼》。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古诗两首 第 2 课时
课型:课文 编写时间:2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和分析古诗大意及诗人所表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