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与龙泉青瓷斗笠盏_雷国强
龙泉青瓷入选“非遗”张梅颖出席青瓷博物馆开馆仪式
雄 伟 的龙 泉 青瓷 博 物 馆
第四 届 中国龙 泉青瓷龙 泉宝 剑节专题
◆6 9
龙 泉青瓷入 选
“
非遗
"
张 梅 颖 出席 青 瓷 博 物 馆 开 馆 仪 式
文 /聂 伟 霞 周 华 俊 邹 明 林 图 /邹 明 林
重温 青瓷千年 历 史
。
展 望 青瓷发展 辉煌
。
化软 实力
。
目前
,
在 龙 泉 已 经 有1 3 0 多家青瓷企 业
,
。
席徐 辉 出 席 纪 念 活 动
。
龙 泉市 也 将 以龙 泉 青 瓷 入 选
“
人 类非遗
。
”
为动
古代 龙 泉哥 窑是 宋代
大 名 窑之
一
官
、
哥
、
汝
、
定
、
钩
”
五
力
,
切 实 把 龙 泉青瓷博 物 馆 管好 用好 运 行 好
、
努 力将
一
。
20 0 6
年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被列入
。
其打 造 成 为 集精 品 展 示
混凝土 工 艺施工
,
采 用 国 际 领 先 的清水
,
。
中国 陶瓷工 业 协 会理 事 长何 天 雄 代 表 中陶
。
总 建 筑 面 积 1 0 0 0 0 多平 方 米
,
总投
协 对 龙 泉 青瓷博 物 馆 开 馆 表 示 祝 贺
浙江 省政协 副主
资1
.
0 3 fZ 元
"
,
,
从 设计到建设
历 时3 年
第四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隆重举行
≯6 7
第 四 届 中国龙 泉青瓷
龙泉宝剑节 隆重举行
童静宜 邵燕飞
“
剑秉 天 地正 气
,
瓷凝 山水 风 声
、
”
。
2 00 9年12月18 日至20 日
在素有青瓷之 都
,
宝剑
之 乡美 誉 的 浙 江 省 龙 泉 市 万 民 狂 欢
第四届 中
龙 泉 青瓷传统烧 制技艺 被正 式 批 准 列 入 人 类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代 表 作名 录
,
成 为全球第
一
也是
唯
一
入 选 的陶 瓷类项 目
“
。
龙 泉 青 瓷 传 统 烧 制 技 艺 的 申遗 成 功
” 。
。
如
一
座 丰碑矗 立 在龙泉青瓷 发展 史 上
.
龙 泉市
,
委 书记 赵 建 林 表 示
龙 泉 上 下 将 以此 为契机
68 . Il 陶 瓷
科学与艺术
t } E R A M I(}
'
,
S S ( 。 。。
理 ≯ 嘏 :
l
1 j
—
龙泉全景
少数 民族 的酒 品 上
一
小口
“
龙泉剑
”
的表演
和 谐 的执 法 者 与 观 众
来捧场 的国外的艺术家在表演
。
,
距 今 已 有2 6 0 0 多 年 的 历 史
、
其
寒光逼 人
。
刚柔并寓
、
纹饰巧致
“
著称
而 龙 泉 青瓷 素 有
青如玉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是一种在中国江苏省龙泉镇青缸附近发源的特
色烧制技艺,多年来广受世界各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青瓷发展源于汉代,俗称“老龙泉李艳青瓷”,其制作过程
复杂,功夫工艺精湛。
在某些地方展示的龙泉青瓷,是以古代制
瓷技术为原型,以宣统年间所制,尊称“宣统青瓷”的。
龙泉青瓷的制瓷技术非常高超,从配青、捏形塑造到成型,每个
工艺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烟色、色温等门类,是我
国四大名瓷中独具特色的烧制技艺。
制作龙泉青瓷,一般要分有烤窑、发色窑和结晶窑三步中。
端窑造准确,料土响,刀工精细,造型精巧,发色砚纹若隐若现,充满立体效果;发色运用醍醐油等调料温度调节,320—1100常温下,可作半透明或不透明效果;结晶烤行窑温度,以烤青和变
色烤为主,春秋秋夏相间以烘焙2次,质地坚冰质,多有布袋状光澜表现,故有“冰碧布袋受钡”之称。
龙泉青瓷因其富有极强表现力与艺术气息,多年来深受国内外收藏家们的极力收藏,历史悠久,艺术传统深远,给人以不一样的风采,也把我国的青瓷艺术特点推向世界,成为文物保护的一大财富。
中国历代名瓷之宋民窑瓷器
窑变结晶纹是由于一方面陶瓷中的一些原料在高 温时发生分解并形成气泡,另一方面氧化铁的含量达 到过饱和时会在气泡边界析晶.
宋 建窑 斗笠形油滴茶盏
建阳窑茶盏-“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宋 建窑 兔毫茶盏
故宫博物院藏
建阳窑茶展-“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宋 建窑 兔毫鼠须茶盏
宋代对中国茶文化的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一整套 品评鉴别茶之优劣的方法,这就是“斗茶”。 好的茶汤要有一层极为细小的白色泡沫浮于盏面, 称为“乳聚面”,最好还能“咬盏”,即品酒时常讲的 “挂杯”。不好的茶汤点过不久,茶就与水分离开来, 称为“云脚散”。 宋人评茶以白为上,蔡襄<<茶录>>的第一句就是 “茶色贵白”。为了衬托茶液之白,宋代崇尚以黑色的 磁器为评茶的上品。
胎白或灰白,南宋胎薄釉厚,二次氧化形成朱砂底
釉有月白、豆青、淡蓝、青灰、灰黄、炒米黄
等釉色。
粉青釉面淡雅柔和、滋润肥厚、玉质感强。
梅子青玻化程度高,釉层清澈透明。 均无开片
雍正龙泉窑豆青龙纹盘
耀州青瓷
位于陕西省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 故名。它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 为北方民窑中的佼佼者。 耀州窑早在唐代就已生产瓷器,在唐代 黑釉瓷器是耀州窑的大宗产品。北宋时期耀 州窑正处于黄金时代,产品丰富,青瓷创作 的技术与艺术都十分精湛.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宋元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制瓷工艺和装饰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中国陶瓷手工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为陶瓷艺术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以下是本文对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进行的一些探讨。
一、工艺革新宋元时期,陶瓷的手工艺术开始向化学工艺方面迈进,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
其中,功夫青瓷的制作技术是宋代陶瓷艺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功夫青瓷是宋代黄泥原有的青釉瓷器,在热处理中发生有意思的变化,变成了绿色的釉面和黑褐色的胎体。
它的表面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破冰纹”的特殊效果,同时在釉面上仍然保留着一些明亮的、青葱透亮的颜色,将青瓷的质地和色彩变幻发挥到了极致。
另外,宋代的建盏也是值得一提的。
建盏是一种小口小底,中空、浅垫、短脖的粗陶茶杯,也是浙江嘉兴地区一种陶器。
制作建盏的工艺极其繁琐,不仅需要窑变的掌握,而且需要对窑火和煨用火的时间有精准的把握,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一件完美的建盏。
建盏的釉色和形状非常丰富多彩,每一件建盏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
二、装饰风格宋元时期,陶瓷装饰风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宋代以前,陶瓷器的装饰比较简单,多采用刻花、浮雕、雕刻等手法,而元代则更注重釉色和绘画。
元代的创新之处在于,釉色浓郁且色彩变化比较大,而绘画上则更加细腻、细致。
元代的常见装饰风格有青花、五彩、斗彩等。
其中,青花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
青花釉色是将青钴料通过人工提取烧制而成的。
青花装饰品的主体部分由蓝色的钴料色彩组成,如果用不同的夹杂管理互助延续流淌,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图案。
斗彩装饰技法则是以五彩和青花为基础的一种装饰技法。
斗彩的色彩丰富多彩,色调清新、鲜艳、柔和,采用压力制标石作为蓝色基底,再用黑色钴料进行纹饰描摹,其颜色结合起来整体调和美观,体现了元代的骨子里。
三、作品鉴赏宋代的制瓷工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造型风格和装饰技法。
著名的作品有北宋吕祖光青白梅瓶、南宋辽兴鹰顶海棠蕉叶梅瓶等。
建盏款式介绍
建盏款式介绍一、建盏的起源与发展1.1 建盏的历史背景建盏,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起源于宋代。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叶的煮制和品饮逐渐兴盛起来。
建盏应运而生,成为当时茶道中不可或缺的器具。
1.2 建盏的发展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盏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在明代和清代,建盏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各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建盏款式。
二、建盏的主要款式2.1 龙泉青瓷建盏龙泉青瓷建盏是中国建盏制作的代表之一。
其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龙泉青瓷的瓷胎,瓷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
龙泉青瓷建盏注重形制的简洁和线条的流畅,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2.2 宜兴紫砂建盏宜兴紫砂建盏是中国传统茶具中的瑰宝,得益于宜兴的地理环境和泥料的特殊性,宜兴紫砂建盏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品质。
它以其独特的朴实、自然和纯粹的风格,成为茶艺师和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2.3 建窑白瓷建盏建窑白瓷建盏是中国建盏中的一种高端款式。
建窑白瓷建盏制作精美,瓷质洁白如玉,给人以高雅和纯净的感觉。
它的釉面细腻,整体造型简约大方,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贵华美的美感。
2.4 刻纹建盏刻纹建盏是一种在建盏表面刻上各种装饰纹样的款式。
刻纹建盏丰富多样,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刻纹样式。
刻纹的精细程度和纹样的独特性,都能体现出制作者的技艺水平和创作才华。
2.5 彩绘建盏彩绘建盏是在建盏表面进行彩绘工艺装饰的款式。
彩绘建盏的色彩斑斓,富有生机和艺术感。
彩绘建盏的图案内容多样,可以是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
三、建盏的选购与鉴赏3.1 选购建盏的要点选购建盏时,需要注意盏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盏体是否均匀和整齐,釉面是否光滑,细节是否精细等。
同时还要考虑建盏的款式和风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品味。
3.2 鉴赏建盏的技巧鉴赏建盏时,可以从建盏的瓷质、釉面、形制、纹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重要的是要观察建盏的细节,如釉面的光泽度、纹样的刻画程度等。
通过对比和参考一些专业的建盏鉴赏书籍和资料,可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非遗宋代点茶茶生活与茶道-宋联可博士-191108江大附院-学员讲义
目录壹贰叁茶史渊源传承茶道肆茶生活伍茶史壹中国国饮中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可以追溯到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宋代点茶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
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
日本茶道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
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宋联可博士与佐藤淳子教授交流中日茶道日本四街道市教育长高桥信彦欣赏与交流点茶宋联可探访径山寺径山茶宴茶缘渊源贰镇江地处吴头楚尾、江河交汇之地,丘陵遍布,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极适宜茶树生长,这里的茶历史悠久,百姓们品茶之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宋代点茶”颇为独特。
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较水宜于茶者凡七等,镇江金山中泠泉评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
宋代点茶渊源地理镇江有饮茶之俗最迟始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以茶代酒”的典故即源出此地。
宋徽宗即位前曾在镇江就番端王,与其集“点茶”之大成的著作《大观茶论》,使得镇江与“宋代点茶”渊源深厚。
文化点茶技艺兴盛于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在当时属于全社会推崇的“时尚”饮茶之法。
在当时,该技艺的最高标准为宋朝皇家,宋徽宗赵佶即位前曾在镇江(当时称镇江军,徽宗即位后升格为镇江府)就番端王,其著有集点茶法之大成的《大观茶论》,该技艺在镇江地区的兴盛和传承因宋徽宗的关系尤为突出。
龙泉青瓷简介
龙泉青瓷及产品介绍同心杯简介:同心杯则是龙泉窑种的弟窑俗称“龙泉窑”釉色将蓝天、美玉万般粉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
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无法用词汇形容。
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
同心杯做工程序繁杂,胚胎上薄下厚,烧制后成型率低,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提炼出美玉般的色泽,如果温度上下相差嫉妒,很有可能整窑都是次品,在温度把握上要极为精准,龙泉青瓷的瓷土很为关键,是采用龙泉境内唯一两处的高岭土烧制而成,此土极为珍贵,只有这种土才能烧制成色者晶莹的龙泉青瓷。
茶杯内胆则是工艺美术师门完全手工的杰作,每个小孔都是纯手工所为,因为龙泉青瓷在上釉色的时候分为内外釉,很容易堵住小孔,所以每个小孔只有在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且极容易戳破和变形,工艺要非常的小心,成品难之甚难。
龙泉青瓷采用天然原料,绿色环保、做工精细、要求严格,不含任何铅镉。
同行碗:采用135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特点色泽如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同行碗色调为粉青色,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
“花”在每个人的心里象征着美好,友情爱情亲情花都是可以情系着纽带,美好的事物从而有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心灵的感受都是花的芬芳和美丽。
碗的最大特点在于在阳光下和灯光下会透光,剔透的纹路在日光和灯光下显现出花卉的“3D模型”深得人们喜爱,制作工艺非常繁杂,力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才能体现出同行碗的高档和品味,高温烧制,工艺繁杂,成品率低,就因为这些因素,和瓷器烧制的特点成就了龙泉青瓷在历史上的地位,是被列入世界陶瓷类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了龙泉青瓷价格略高的原因之一了。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宋龙泉窑瓷器鉴赏
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以日常用具碗、盘、壶为主, 器物类型并不多,底部修坯平滑,常见以刻花进行装饰, 这一时期瓷器的特点是厚胎薄釉,釉层较薄,整体呈一种 青黄色(黄中带绿的颜色,见表1)。发展至北宋中期以 后,龙泉窑自己的风格开始显现出来,器物类型也增多 了,瓶、盘、炉、渣斗等器物开始出现,样式也丰富起 来,装饰上仍以刻花为主。
龙泉窑是中国瓷器历史中最为长寿的民窑系统,目前 主流学术界普遍认为龙泉窑的烧造是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 初康熙年间,时间跨度700余年。宋代庄绰《鸡肋编》记 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 盖取于此。”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记载有关龙泉窑青瓷 最早的文献。
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起了宋朝,他知道“兵骄则逐 帅,帅强则判上”,所以宋朝开始启用“文官集团”来治 理国家,虽历尽艰辛,但享国近300年,开创了中国历史 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期各大名窑相继登上舞
晚期的厚釉类瓷器更多趋向于梅子青釉,约在南宋晚 期。梅子青釉因釉层颜色像青梅而得名,其釉的玻璃化程 度比粉青釉稍高,所以烧造时要求胎色的白度便会更高一 些,釉面有很强的乳浊感,状如凝脂,烧成温度也要高于 粉青釉,需要较强的还原性气氛,烧成温度为1250~1280 摄氏度。
5 结语
在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风格、 绝美的釉色展示着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审美和实用的追求。 龙泉窑青瓷的传承与发展、碰撞与融合,形成了悠久夺目 的青瓷文化遗产。不论是北宋时期的创烧,还是发展至南 宋时期的极盛,都是中华文明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提 倡文化自信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让中国的瓷 器成为世界的骄傲,世代不衰。■
参考文献
宋代点茶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目录一、引言(或绪论) (1)二、宋代点茶文化传播与研究 (3)1.宋代茶文化研究目的及意义 (3)2.宋代茶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4)3.宋代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4)三、宋代点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27)1.对瓷器产业——建盏的经济价值点茶衍生用具产业的发展 (3)2.文化价值——旅游,文创价值 (3)3.审美价值——新中式家居设计 (3)四、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点茶文化的研究与利用 (27)1.点茶机器专利——一种智能抹茶点茶机 (3)2.一种仿手工的宋代点茶制作机 (4)3.一种基于改良工艺的点茶装置 (4)五、高校日语教程中点茶文化的融合研究 (27)六、未来点茶文化的发展思路 (27)1.在文创行业的发展思路——兴趣班,培训班 (3)2.速溶茶,奶茶饮品行业发展 (3)3.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3)4.利用茶文化引导积极思想,禅意思考 (3)一、引言我的论文选题是宋代点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宋代点茶文化不可或缺且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直至今日,人们对宋代点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仍旧没有停止。
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宋代点茶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播,同时也可以带动茶行业经济发展。
从研究茶文化开始至今日,人们从多方面对宋代点茶文化价值进行探索与发掘。
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方面有不小的收获,在宋代点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建盏也随之发展,兴盛直至衰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由于点茶斗茶对茶汤的审美要求,人们选择黑釉盏来衬托茶汤的纯白。
可见在点茶发展兴盛起来以后,黑釉盏的需求量必然也会随之增长。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是瓷器之国,人们对黑釉盏的需求会带动对黑釉盏的审美研究,从而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瓷器文化。
这是种微妙的蝴蝶效应。
同时也由于黑釉盏价格偏高,对点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以更需要普及点茶文化,吸引消费者的加入,使点茶变成一项课外娱乐项目,渗透到平时的娱乐生活,普及到教育生活中去。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龙泉青瓷作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代表之一,自唐宋时期起,就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艺术水平闻名于世。
2021年11月29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历史和特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特点。
龙泉青瓷以翠绿色为主要特征,釉色素净,釉面光泽,造型简洁大方,极具审美价值。
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泥料选材、成型、修坯、彩绘、施釉、烧制等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技术和工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融合了泥料选材、成型、彩绘、釉料配制、窑炉建造等多种技术和工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烧制工艺。
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以窑炉建造和温度控制为核心,采用古法传统技艺,燃料为柴火,烧制过程需要经历多次烧制和精确控温,方能确保青瓷成品的质量和色泽。
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古法传统工艺逐渐式微。
为了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龙泉青瓷研究院、设立工艺大师工作室、举办技艺传习班等,以期传承古法传统技艺,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推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事关我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个我国人都应该关注和支持的事业。
希望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能够在保护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为后人留下永久的文化遗产。
总结: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也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龙泉青瓷行业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龙泉青瓷行业工艺美术大师名录应藏友要求,现将龙泉青瓷大师(国家级、省级)名单整理如下:龙泉青瓷领域,原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6人,共计25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排名不分先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人):卢伟孙、徐定昌、陈爱明、陈显林、陈石玄根(排名不分先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6人):叶小春、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排名不分先后)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张绍斌、卢伟孙、陈爱明、徐定昌、金益荣、叶小春、徐凌、夏侯辉、陈先明、陈新华(排名不分先后)现在是龙泉青瓷(当代艺术瓷)收藏最佳时机一、当代工艺美术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艺术品投资新的增长点。
从嘉德等拍卖公司的“国石国艺”、“现当代陶瓷艺术”、“现当代雕刻艺术”等专场可窥见其端倪。
二、宋元龙泉青瓷近年屡创拍卖高价,势必拉升当代龙泉瓷的价位。
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陶瓷类唯一入选项目,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关注。
三、当代龙泉青瓷从业人员日多,已涌现一大批大师级艺术家。
在他们努力下,龙泉青瓷的釉色、器形、文化艺术内涵等都已达到了史上最高峰。
四、龙泉青瓷为单色釉瓷器,深受日本、台湾及欧美藏家的青睐。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美学倾向的改变,一定会有更多收藏家的眼光从艳丽的明清彩瓷,转向清雅莹澈的龙泉单色釉瓷器。
五、龙泉青瓷价位尚低,正处于价格洼地。
目前,龙泉国家级大师作品的价位只有景德镇国家级大师作品价位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其他档次的艺术家作品价位也相当悬殊。
比起宜兴紫砂大师作品的价位也远远不及。
六、当代龙泉青瓷赝品少。
相对于高古青瓷,当代艺术瓷器赝品几乎没有.当代艺术龙泉青瓷一般都附有工艺大师的证明,深圳青瓷博物馆的吴克顺说,投资风险小得多。
茶文化赋能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
茶文化赋能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朱啸雨(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中国是茶文化大国,在饮茶方面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㊂陶瓷茶具伴随着茶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包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内涵,对人们的活动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㊂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的制瓷中心,其制瓷业发展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㊂笔者运用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两种方法,通过对茶文化与茶具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论述,研究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发展以及其中礼仪的体现㊂关键词茶文化陶瓷茶具设计景德镇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2-0025-03R e s e a r c ho n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T e a S e tD e s i g nU n d e r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T e aC u l t u r eZ h uX i a o y u(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h i n a i s a b i g c o u n t r y i n t e a c u l t u r e a n d h a s a l o n g h i s t o r y i n t e a d r i n k i n g.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v o l u t i o no f t e a c u l t u r e,c e r a m i c t e a s e t s c o n t a i n r i c h e t i q u e t t e c u l t u r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h a v e a p r o f o u n d i m p a c t o n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p e o p l e's a c t i v i t i e s.J i n g d e z h e n i s t h e p o r c e l a i n c a p i t a l o f C h i n a a n d t h e c e n t e r o f p o r c e l a i nm a k i n g s i n c eM i n g a n d Q i n g D y n a s t i e s.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t s p o r c e l a i nm a k i n g i n d u s t r y h a s s t r o n g r e s e a r c hv a l u e.T h i s p a p e r u s e s t w om e t h o d s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t h r o u g h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o f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 v o l u t i o no f t e a c u l-t u r e a n d t e a s e t s,s t u d i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t e a s e t s a n d t h e e m b o d i m e n t o f e t i q u e t t e.K e y w o r d s:T e a c u l t u r e;C e r a m i c t e a s e t;D e s i g n;J i n g d e z h e n中国自唐代以后,饮茶习俗开始流行㊂茶礼仪渗透到待客㊁祭祀㊁婚嫁等各种生活领域㊂陶瓷茶具是茶文化的承载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功能性㊁艺术性㊁文化性,至今都有所发展㊂社会发展㊁经济情况㊁文化内涵都可以在茶文化中有所体现㊂景德镇拥有千年的制瓷历史,拥有精湛的制瓷技术以及艺术氛围,笔者主要研究景德镇的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总结其中礼仪文化内涵,从而提出一定的设计意见㊂1茶文化的发展对陶瓷茶具发展影响1.1基于传统茶文化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发展历程茶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精神和生活方式㊂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时候称为茶器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具和饮水器是共用的,直到社会发展繁荣的唐朝,茶具才开始独立出来㊂唐代政策开放,文化上的交流为茶文化的普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㊂当时诸多文人雅士都以茶为主题,写下了很多的诗文著作,尤其是唐代陆羽的‘茶经“,此书涵盖了各种种茶和饮茶的方法,‘茶经“的问世将茶的饮用从物态功能论述上升到文化审美精神层面㊂在诸多文化影响下,使得茶文化成为了陶瓷茶具发展的核心推动力㊂唐代瓷器生产形成了 南青北白的 发展格局,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前者类银似雪,后者如玉似冰㊂由于唐代盛行煎茶法,茶色贵绿,所以用青瓷作为茶具更能衬托茶色㊂这也是陆羽后来在‘茶经“中抑白扬青的原因㊂而唐代景德镇多生产白瓷,当时浮梁产茶量极大,景德镇的胜梅亭窑就盛产白瓷碗,在当时被用作饮茶工具㊂受此影响,景德镇在唐至五代时期也在发展生产青瓷,主要产品以茶具炊器为主㊂宋代盛行点茶与斗茶,茶具的意义已经超过其本身,它还是宋人斗茶时标榜文雅和财富的工具㊂宋代点茶对茶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促进了宋代茶具的发展,宋代的全套茶具以 茶亚圣 卢仝的名字命名,㊃52㊃(陶瓷研究)2023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朱啸雨(1997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装饰设计㊂计有:烘茶炉㊁木茶桶㊁盏茶碾㊁石磨㊁茶葫芦㊁茶罗㊁棕帚㊁茶碗㊁陶杯㊁茶壶㊁竹筅㊁茶巾等十二种㊂与此同时在宋代,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五大名窑分布全国,陶瓷和铜成为茶具的主要材质㊂景德镇窑当时盛产青白瓷茶具,俗称 影青 或者 映青 ㊂这是一种带有青色色调的白瓷,在斗茶中并不适用,但是被广泛使用于盛行饮用 散茶 的两浙地区㊂茶在元明时期所体现礼节的作用与唐宋时期一致,在婚丧嫁娶㊁文人交流场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茶俗㊁茶礼㊂由于元代散茶逐渐兴起,茶汤的颜色变为黄白色,所以在茶具颜色上也不再追求宋代的黑色,而是追求似雪一样的白色㊂为迎合饮茶风尚的变化,景德镇的茶具开始采用内白外彩的方式进行制作㊂青花㊁釉彩㊁粉彩㊁斗彩㊁高低温色釉等各种彩瓷花色的瓷器纷纷涌现㊂内里洁白莹润,外在美丽精致,完全符合当时的饮茶风尚㊂明代中期以后紫砂茶具出现,由于紫砂茶具保存茶味的功能性更好,并且有独特的透气功能,所以在清代紫砂茶具市场一再扩大㊂受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代陶瓷茶具中以 广彩茶具 最为热销,其风格华丽富有装饰性,广受外国商客欢迎㊂从古至今茶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品茗㊁泡茶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㊂在这些茶具中,景德镇瓷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成为了代表㊂茶文化与景德镇瓷器相互促进㊁共同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品茗㊁泡茶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对于茶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㊂在这种需求下,景德镇陶艺家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推出了许多精美绝伦㊁造型别致㊁功能齐全的茶具,而这些茶具成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㊂1.2近现代茶文化背景下景德镇陶瓷茶具发展现状2021年由澳门科技大学陆娟在美术大观出版的‘当代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文献述评“中,将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制作分为3个阶段㊂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的初始时期㊂文革时期流行由景德镇研究生产的7501瓷,这是特供给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是一批美观和实用性并存的瓷器㊂7501瓷烧制温度很高,达到1 400ħ左右,因此瓷质硬度高且表面洁白㊂其所用材质为福州㊁江西等地的稀有优质高岭土,温润如玉㊁厚度均匀㊂瓷器表面图案由名家绘制,手工落款,整体风格优雅大方㊂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肇始期至20世纪末的奠基时期㊂景德镇制瓷规模逐渐变大,陶瓷工业机械化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㊂景德镇陶瓷艺术登峰造极,以建国瓷器和日用瓷为主,陶瓷茶具的设计以民族形式及大众方向作为艺术标准,表达新中国的蓬勃气象㊂第三阶段为21世纪至今的发展时期㊂如今茶具依然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体现茶礼的重要媒介㊂生产㊁教育㊁科研支持和瓷器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造就了瓷器工业的现代化基地㊂设计师们会在茶具中通过比喻㊁拟人㊁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吉祥寓意㊂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推陈出新,应当拓宽受众群体,年轻人为主要的消费者㊂我们应该制作富有创意的陶瓷茶具,把握茶具的造型与功能性,对材料进行探索与创新,在设计时不脱离实际,既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也要符合批量生产的要求㊂适当地结合景德镇传统文化元素,以达到宣传和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具的目的㊂2景德镇陶瓷茶具发展现状概述2.1艺术归于生活随着现代化发展,人们对于饮茶用具的设计出现了不同的需求,对于品质和享受的追求也越来越高㊂现代茶具设计则更加注重人性化,即 以人为本 ㊂在这种背景下,陶瓷茶具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配套器皿,其设计既需要符合人们对于品味和享受的需求,还需要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㊂景德镇以手工制瓷为优良传统,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与自然,手工茶具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㊂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制作因流程复杂,大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生产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每一道流程形成不同的工种,如拉坯㊁修坯㊁画坯㊁施釉㊁烧窑等不同环节都有着专业的分工㊂景德镇手工陶瓷茶器的手工制作痕迹和天然的泥性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内涵设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使得人们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体验㊂手工茶具的质朴与自然,也彰显出了人们生活中的自由与悠闲,为当今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提供了一份慰藉㊂2.2审美突破传统在审美方面,当代陶瓷茶具设计注重形式美㊁色彩㊃62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研究)2023年12月美和纹饰美等方面㊂艺术家通过精心雕琢和创新,使得陶瓷茶具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㊂景德镇陶瓷茶具工艺类型丰富,有青花㊁高温色釉㊁釉上彩绘㊁釉下彩绘等,造型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对称式,出现了许多异形茶具设计㊂在设计造型上追求简约㊁流畅㊁优雅;在色彩上追求协调㊁柔和㊁自然;在纹饰上追求精细㊁富有变化和寓意,符合现代审美特征㊂例如雕塑附件在茶具造型中的应用,形状的多变性既突破了造型的单一性,又保留了人们崇尚简约造型的审美需求,也使得茶具更加具有人文性㊂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瓷茶具的设计影响深远㊂而今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茶具不仅要具备本身的使用功能,还要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而设计㊂茶具顺应时代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风貌㊂3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发展未来趋势3.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现代人民审美多样化,陶瓷茶具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茶具设计㊂创作的同时保证文化性和时代性相平衡,当代陶瓷茶具应当以符合现代人民审美为主,而不是单一的照搬传统元素运用到茶具设计上㊂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要突破自我,打开视野,融合多方文化㊂但是也不意味着可以抛弃传统,忽略传统元素的应用㊂现代茶具品种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而出现东西方多样化和国际化,在由李海霖编写的期刊‘知器㊃识趣 陶瓷茶具创作的几点思考“中,就提及当代茶具创作中有模仿日韩之风,表现在制作上就是对不完美㊁未完成㊁不规则形式的追求,倡导我们面对日韩茶器时,应当站在其文化的维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嫁接与转化其形式,浮于表面,要立足于自身文化和个体心性去表达㊂3.2市场与设计相平衡在市场需求中,往往更加倾向于设计符合大众喜好与审美的产品㊂虽然手工茶具固然精致且具有景德镇制瓷特色,但是其成本和价格往往不能为部分群众所接受,所以市场中充斥着能够批量生产的贴花茶具㊂虽然这具有一定的市场稳定性,但是对设计者也有一定的限制,也造成了审美的单一性㊂设计师应避免陷入功利主义之中,好的产品也可以具有艺术性㊂3.3人文与设计相促进陶瓷茶具作为一种日用产品瓷,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使用上的需求,还必须满足使用者精神上的需求,以人文思想设计陶瓷茶具,赋予其精神力量㊂设计讲究以人为本,而今市场中依然充斥着大量反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产品,这是部分设计师对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具使用不了解所造成的,也是一味的求创新和引人眼球所导致的问题㊂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茶具的同时,更应当多了解茶文化与各种茶水的特性,去进行对应的设计与思考,立足现实,不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设计㊂这就需要我们从艺术性和文化性两方面入手,掌握 器 与 道 的关系,以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促进陶瓷茶具设计㊂4结语中国茶具的发展从无到有㊁由简到精,茶具是传承茶文化的重要媒介㊂景德镇的陶瓷茶具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应对陶瓷茶具的制作技艺进行传承,加强陶瓷茶具与当代文化的结合,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㊂从而展现东方文化,宣扬民族自信,达到宣扬陶瓷茶具与茶礼的目的㊂参考文献[1]刘心竹.唐朝茶文化的兴盛与社会功能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2):102-109.[2]陈俏巧.从宋代茶具看当时的社会风尚[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132-135.[3]陈珲. 茶 与景德镇名瓷[J].景德镇陶瓷,1992(1): 37-40.[4]吴诺箫.新世纪景德镇陶瓷茶具创新品牌的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5]詹伟.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J].佛山陶瓷, 2015,25(1):62-64.[6]刘芝华,刘佳佳.明初宫廷茶具探析[J].农业考古, 2023(5):85-94.[7]陈果,唐人豪.试探宋代漆器茶具生活美学 以黄涣墓出土宋代漆茶具为例[J].艺术研究,2023(5):16-21.[8]牟晓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对陶瓷茶具仿生设计的影响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3(9):59-61.㊃72㊃(陶瓷研究)2023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中国青瓷的代表龙泉青瓷,日本八件认定国宝,龙泉青瓷独占三件
中国青瓷的代表龙泉青瓷,日本八件认定国宝,龙泉青瓷独占三件展开全文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青瓷的代表。
不仅在全国各地有广泛的市场,其足迹也遍布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北非乃至欧洲等地。
纵观世界陶瓷的历史,12—16世纪可谓龙泉青瓷的世界。
放眼海内寰宇,从皇宫到民间,从都城到村落,从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到中亚、西亚大漠腹地……诸多重要的遗址都有大量精美的龙泉青瓷出土,表明龙泉青瓷是当时通行世界的器用,引领着世界陶瓷的风尚。
皇宫到民间宋元时期的都城如浙江临安、蒙古哈喇和林等地区,都有龙泉窑青瓷出土。
此外,元明时期的一些贵族墓葬中,如元代鲜于枢墓、明代宋晟夫妇墓等亦有龙泉窑青瓷作为随葬品。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了龙泉窑青瓷自12世纪便已进入上层社会甚至宫廷,成为名人雅士的日用珍玩。
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迎来了对外出口的黄金时代,国内重要港口遗址,如宁波港、泉州港等,以及南海一号、华光礁1号、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等重要沉船遗址中均出土(水)了大量龙泉窑青瓷,由此揭开了龙泉窑青瓷大量向海外传输的辉煌历史。
元代,太仓是与官府关系最为密切重要港口,樊村泾是一处港口、仓储、市场遗址。
从2016年1月发掘至今,出土瓷片约150吨,其中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甚至使用龙泉青瓷残器修砌道路或铺墁地面,足见此处龙泉窑产品的数量之大,这是除浙江龙泉窑址考古外,全国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次龙泉窑青瓷考古发现。
太仓樊村泾遗址发掘区域全景华光礁1号沉船发现于西沙群岛海域,该船约沉没于12世纪中叶的南宋前期。
出水了大量龙泉窑青瓷,研究表明,华光礁1号沉船由泉州出发,经由西沙群岛驶往东南亚。
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龙泉窑青釉刻花碗“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早期的贸易商船,距今8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沉船中出水的大量龙泉青瓷和福建各地窑址的仿龙泉窑作品,为进一步研究龙泉青瓷的输出及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龙泉青瓷传承发展现状
龙泉青瓷传承发展现状
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起源于宋代。
近年来,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龙泉青瓷的传承工作得到了重视。
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致力于对龙泉青瓷的历史、技艺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龙泉青瓷的资料,也为传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龙泉青瓷的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传统的龙泉青瓷制作工艺包括采泥、制胎、上釉、烧制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制瓷技艺得到了恢复和传承,使得龙泉青瓷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此外,龙泉青瓷的市场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龙泉青瓷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龙泉青瓷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一些龙泉青瓷制作企业和艺术家积极创新设计,推出了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龙泉青瓷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在政府、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好地发掘和利用龙泉青瓷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让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从吉州窑黑釉茶盏管窥宋代斗茶之习俗
从吉州窑黑釉茶盏管窥宋代斗茶之习俗作者:曾军宏杨树林张会安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宋代是一个崇理尚雅、抑武扬文的文治时代,文人士大夫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形成了一套有关饮茶的茶礼。
宋代皇室提倡饮茶,由于上行下效,上至王公,下至市井百姓,都极喜欢饮茶,后来逐渐演变成以“点茶”和“斗茶”为特色的饮茶方式,社会上也普遍盛行着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与习俗。
宋徽宗撰写的《大观茶论》中记录了烹茶、饮茶的种种规范,饮茶风俗成为宋代市井生活的典型代表。
南宋刘松年创作的绘画作品《斗茶图》展现了宋代集市买卖茶叶以及民间斗茶的生动场景,画面描绘的“斗茶”双方怒目挺胸,争执之状栩栩如生,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有着强烈的赛事色彩。
器皿应适应茶事,不同时代的茶具所具有的独特性是由所处时代的茶文化特性决定的。
宋代市井文化与茶文化非常繁荣,饮茶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斗茶” 时尚对饮茶器具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作为茶具的“碗”改为“盏” ,而这种黑釉茶盏的特点也适应了当时“斗茶” 的风俗,因而社会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从而使得福建、江西黑釉瓷器的生产日益兴盛,吉州窑“黑釉盏”正是在当时的这种历史背景下繁荣发展起来的。
1 吉州窑茶盏呈现黑色与宋代盛行的茶俗“斗茶”密切有关宋代“斗茶”极为兴盛,“斗茶”双方互相攀比茶叶的品级等次、茶水的优劣、茶具的高下等等。
具体来说,宋代“斗茶”法如下:先将茶叶制成半发酵的白茶,然后蒸压成茶饼,再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品饮时注入初沸的水冲茶,搅动茶汤,水面会浮起一层白沫。
衡量“斗茶”的输赢,一是茶色,斗茶以茶色纯白为贵,《茶录》中提到:“以青白胜黄白”;二是水痕,观察茶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衡量茶盏中白沫停留时间的长短,水痕早出者为负,晚出者为胜。
《方兴胜览》一书中提到:“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 。
宋代的斗茶法是“斗茶先斗色” ,茶具的选用自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黑色也就成为了斗茶茶盏的专用色。
建窑黑盏之美
建窑黑盏之美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10期人们也许都知道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和浙江龙泉的青瓷,而福建建阳“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却鲜为人知。
孰不知,这种被誉为瓷坛珍宝“黑牡丹”的建盏,迄今仍被日本人视为无价之宝,仍然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消费者和陶瓷收藏家的眼球。
奉夭承运,皇帝诏日:“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追求有气势的开头,宁可骄诏。
这不是圣旨,不过的确是皇帝说的,宋徽宗赵佶,而奉天承运的说辞是明代开始的。
语出《大观茶论》,写斗茶的。
斗茶是风靡两宋的游戏,当时从王公贵胄到贩夫走卒,无不沉溺其中,有点类似于今夭的麻将。
黑瓷流行之因——斗茶右图是宋代刘松年的《斗茶图》,画的是上层社会斗茶的场景,山间松下,一派风雅。
赵孟�的《斗茶图》,就多了几分市景气,还能证明元朝人也斗茶。
宋代许多文豪,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写过斗茶诗,在这儿就不抄了。
宋徽宗也乐此不疲,经常和蔡京等大臣玩斗茶,并且著书立说,就是《大观茶论》,这个就比较牛了。
宋朝是团茶,类似于今天的普洱茶饼。
先用火烤一下,然后研磨,尽可能的细,点茶沫入盏,加少许温水调成糊状,这是调膏,再沸水冲注,是谓点汤,用竹筅猛搅,叫击拂,白沫浮起,成了。
喝之前一定要快乐地斗一下,或单挑,或群劈,总之是场愉快的游戏。
务虚的比赛规则不说了,可以量化的标准有两条:一,以汤色纯白为荣,以汤色灰黄为耻;二,以汤花咬盏为荣,以汤花涣散为耻。
击拂后茶汤上会浮起白沫,越白说明茶的质量越好。
咬盏就是白沫盖住茶盏,不能露出水痕,茶花咬盏时间长,就说明点茶技术好。
可见斗茶的关键指标是白色,那么什么颜色的盏能衬托白色?当然是黑色。
这就是黑瓷在宋代流行的原因。
黑盏天下黑瓷东晋就出现了,工艺不难,铁多一点,釉厚一点就成了。
宋以前人们青睐白瓷和青瓷,黑瓷不受待见,产量也不大。
斗茶冲泡方法叫点茶法,是唐代出现的,当时也有少量黑釉茶具。
不过唐代主流是煎茶法,很复杂,还要加姜加盐加各种香料,像喝汤一样,主要还是用越窑一类的青瓷盏。
宋代点茶的茶艺美学对当代审美的意义
宋代点茶的茶艺美学对当代审美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宋代点茶的美学特点1.茶艺流程的美感2.茶具艺术的精湛3.茶道文化的内涵三、当代审美现状及问题四、宋代点茶美学对当代审美的启示1.注重过程美学2.强调人文关怀3.倡导简约自然五、宋代点茶美学在当代生活的应用1.茶艺馆的兴起2.茶道文化的传承3.茶艺教育的推广六、结论正文:自古以来,我国茶文化就独具特色,其中宋代点茶的茶艺美学更是令人陶醉。
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在审美上却逐渐陷入迷茫。
回顾宋代点茶的美学,或许能为当代审美提供一些启示。
宋代点茶的美学特点表现在茶艺流程的美感、茶具艺术的精湛和茶道文化的内涵。
首先,茶艺流程美感体现在煮水、泡茶、斟茶、品茶等一系列动作上,这些动作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
其次,茶具艺术的精湛体现在茶碗、茶杯、茶托等器皿的设计和制作上,讲究对称、简约、精致。
最后,茶道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对茶的精神追求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当代审美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点茶美学对当代审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提醒我们注重过程美学。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然而,过程美学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生活的韵味。
其次,宋代点茶美学强调人文关怀。
在人际关系日益冷漠的当代社会,弘扬人文关怀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后,它倡导简约自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简约自然的生活态度有助于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解脱出来,追求内心的宁静。
将宋代点茶美学应用于当代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茶艺馆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品味茶艺、感受美学的好去处。
其次,茶道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茶的美学价值。
最后,茶艺教育的推广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将宋代点茶美学融入日常生活。
总之,宋代点茶的茶艺美学对当代审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弘扬这一美学,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刮 去陈 沫
。
再 用 茶钤 夹 起
’
置 微火 上
。
烤干
,
然 后碾 成 碎末
如 是 新茶 则 可免 炙 茶
纖使 用
赚 时 需 肝 軸 纸 把 縣 储严 实 后 捶 捣
成 碎块
’
然 后纏
罗茶
’
。
罗茶
,
即 以 细 箩 筛 茶末
,
筛 得 细 则 点茶时 茶
。
末浮 于 水面
:
筛 得粗 则 茶 末会 沉到 水 面 之 下
自
行
展
,
这
然极 大 地 刺 激 了 制 瓷 手 工 业 茶 具 生 产 的 发
,
‘
■
■
驾
;
参
,
編
。
就 起 于宋 代
,
为满 足 时 人 点 茶
、
斗 茶 所需 的 斗 笠 茶 盏
‘
而言
这
新 款 茶具
。
时 成 为 細 南北 窑 场 烧 制 的 最 热
,
的 产品 之
据 目 前 文 物 考 古 调 查 资 料所 知
所 刻 花 纹 基 本 与 当 时 所产
,
瓷 石 矿藏资 源 和 松 木燃料
龙 泉 窑 所 产之青 瓷
。
在我
珠 光 青瓷
一
,
于 盏 内 壁 以 竹 刀 刻 划 缠 枝 花卷 草 纹
。
并
国 陶 瓷 史 占 有 十 分重 要 的 地 位
龙 泉 窑 青 瓷 烧 造 工艺 于
在空 白 处 饰 以 篦 划 点 作 为 补 充装 饰
,
的控 制 与 管 理
实现 了 从 官专 卖
。
,
通 商法 到 商 专 卖 的 宋 代
茶 叶 专 卖 制 度 的 演变
这
一
茶 政 的 管 理 制 度 的 变革 创 新 为
后 代茶 业 经济 政 策 提 供 了
五
,
一
个可 以 借 鉴的 制 度范 式
。
其
就 宋代 关 于 饮 茶 品 鉴 及 其 相 关 制 作 工 艺 的 学 术 研 究而
—
点 茶 及其 茶 具新 品 斗
宋 代 饮 茶 的 方 式 已 从 唐 代 流 行 的 煎 茶 之 法 转变 为 点 茶
的
‘
。
何 谓 点茶
《
?
点 茶 是 宋 代 流 行 的 品 細 方式
,
。
宋人 蔡 襄
茶录 》 有详细 的 著述介 绍
炙茶
。
现转 述 于 后
,
:
茶经久置
,
年后
其香
,
、
色
、
賴陈
,
,
故品
饮 前 需 以 沸 水浸 泡
瓷 斗 笠 盡之 盏 内 压印 有 底 匝
一
这
一
时期
,
,
龙泉青
年 被 世 界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卫 组 织 列 入 世 界 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名录
。
,
底均有
一
个共 同 的 特 点
,
即盏 内 底均
,
自宋
,
以来
,
特 别 是 南 宋 至 元 是龙 泉 窑 发 展的
、
圏
,
使盏底 外凸
。
成 半 乳 球状
—
’
点 茶 之 关 键 在于 击 拂 打 茶
同 时用
“
“
”
。
所谓 击 拂
,
,
就 是 在点 汤 的
一
茶筅
旋转 击 打 茶 盏 屮 的 茶 汤
,
使之 泛 起 汤 花
。
茶筅
”
以 老 竹制 成
。
长约 五寸左右
一
,
端 破 成 薄 丝 片如
图
出 土 干 龙泉 叶 午 底窑 烧 制 的 青 瓷斗 笠 盏 瓷 片
翻 以 便击 拂 茶 汤
当 时 国 内烧
,
各 色 斗 立 盖的 知 名 治
建建 阳 的 建击
浙江处 州
‘
图
真实 描 绘 宋 代 点 茶 制 度 的 佚 名 宋 画
《
煎 点汤 茶 图 》
图
南 宋 早 期 龙 泉 窑 青 瓷 刻划 水 波 纹 青 釉 斗 笠 盏
文 化瓷 苑
1
/
-
t
1
1
_ c
图
i
:
為
南 宋 龙 泉 窑 青瓷 斗 笠 盏
及 南北
不 仅 大 中 城 市 総林 立
,
甚 至 小 镇 乡 村 也 是茶 旗
娜絲
财 则贼 了妈
卜
。
赖 糊 新方式
,
将 茶 叶 远 销 边 疆 及周 删 家
管 理 而言
图 北 宋 晚期 龙 輔 青 黄 釉 水 波 纹 斗 笠盖
,
細
,
就 宋 代 茶 叶 生产 销售
宋 代 朝 廷 为 了 加 强 对 日 益 繁荣 的 茶 叶 销 售 市场
场的变 化
,
生产 了 大 量 的 青 瓷 茶 具
并把 青 瓷 茶 具 生产
。
拔外 草
,
,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其刻 划 纹饰 变 得 简 单
。
不见 缠 枝 花
与 制 作 工 艺 提 高 到 前所 未有 的 艺 术 高 度
一
而 只 见 羽状 水 波 纹
在 装 饰风 格上 呈现 出 了 由 繁 向
;
:
,
一
盏底 压 有圆 匝
。
圈
,
使盏
,
明显与同
时期龙泉
、
婺 州 两窑烧 制 的珠 光 青瓷 有直
。
自
唐始
,
我 国 茶业生 产 中 心
,
随 着政
。
治
、
经 济形 势 的 发 展 与 变 化
逐 渐 由 西 向 东 南地 区 发 展
,
为 了 把 握 这 种 发展 的 态 势和 提 高 管理 与 经济 的 收 益
唐代
文化 瓷苑
§
丨
朝 廷 始 在浙 江 湖 州 顾 渚 设 立贡 茶院
,
对全 国 的 茶 业 实 行 有
“
今浙
”
釉 质 青黄
,
同 当 时 其 他 青 瓷 产品
,
一
致
。
在装
江丽水
故 龙 泉 窑 又 被称 作
处州窑
,
”
或
“
处窑
。
饰 风 格上 有 两 式
刻 划 茶线
一
,
式为 光素 无 纹
,
只 按 宋 时 点 茶要 求
龙 泉境 内
,
群山 连绵
,
森 林 茂密
具有 十 分 丰 富 的 优 质
,
道
致
;
二 式为 刻 花
、
、
底径
、
高 厘米
:
敞口
,
,
盡唇 薄 且 略 外 翻
。
小圈
于内
格 纹 饰 题材 样 式 等方 面 均 与 当 时 的 婺 州 容 祖 密 相 近
。
斜弧 盏 腹
一
,
器 足裸 胎
胎 质灰 白 道
,
盏 唇沿 下
一
,
这
一
时 期龙泉窑 青瓷斗 笠 盏
一
,
其 形 制 及 装饰 风 格
壁 约 四 分之
处 刻 划 茶线
由
,
盏壁 上没 有 附着 的 痕 迹 为 最好
:
。
上可 知
、
,
宋 代 点 細 程 序 关 键环 节有
、
煎水 候 汤
、
焴 盏保 温
用 而言
,
加 水调膏
注汤 点 茶
、
、
击拂 打 茶
。
从其 茶 具 使
,
主要 有 煎 水之 茶 瓶
。
调 膏注汤 用 的茶盏
还有 击
《
拂 茶汤 用 的 茶 筅
汤細
》
(
现 藏 黑 龙 江 省 博 物馆 的 佚 名 宋 画
—
序 的 专 营管
东南 移动
;
,
。
宋朝
茶 叶 生产 纟 , 区
:
步
旬
宋 朝 廷 在 福 建 建 溪 北 苑 设立 国 家 级 的 皇 家 茶 叶
,
种 植 采摘 专 用 御 园
贡事 业
。
设立 官 焙 管 理 机构 由 专人 负 责 茶 叶 进
,
其二
,
就宋 代 的 饮 茶 风 尚 而 论
‘ ‘
此时 饮 茶 之 风
候汤
。
候 汤 最难
。
,
煮水 火 候 不 到 茶 末 就 会 上 浮
,
,
火
候 过 头 茶 細 会下 沉
焴盏
。
所 以 候 汤最 难
,
亦 见功 夫
。
在 点 茶 注 汤 之前
。
都要 给 茶 盏 加 热
,
以保证
注滅 細 的 温 度
:
点茶
多
,
。
茶末 倾 水 多
。
,
云 晴絵 分 散
,
;
水 少 而 茶末
粥 面 就 会凝 结
抄取
一
钱 匙 的 茶末
,
先 注 入 少 量开 水
把 茶 末 调 得 十 分 均 匀 成青 油 膏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