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__宋代的茶文化
宋朝点茶传统文化
宋朝点茶传统文化说起宋朝,大家都知道宋朝有着300多年的繁华历史,民族融合和政商的发展史无前例的繁荣,不禁沿袭了大唐时期的人文风俗,还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比如在农业、制造业还有手工业等等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宋时期的“茶叶”文化,在宋朝茶叶得到了大面积地种植,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商业经济,还形成了体系,朝廷甚至还颁布了和茶叶相关的贸易法律等等,人们对茶叶的喜爱渐渐延伸出了各种戏茶的方法和技巧,其中“点茶”文化就深受大宋人民的喜爱。
宋朝点茶文化的由来一个文化的兴起,一定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就好比茶叶,一种供人们消遣的饭后“闲趣”,首先人们能有这种休闲的情趣,就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大规模的种植,说明茶叶在大宋年间得到了推广。
茶叶所带动的经济效益使得茶叶在民间有了各式各样的做法和品法,因此“点茶”文化便诞生了,这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智慧的结晶,虽然说百姓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是茶在大宋人民的心中同粮食一样重要,一些文人骚客,作诗会友,皆用茶来待客。
“点茶”就是茶文化发展的其中一种,伴随兴起的还有“品茶”和“斗茶”的文化,之所以茶文化可以兴起并且繁荣,还能带动经济,是因为当时的国内环境比较安定,这就和大宋奉行的治国政策有很大的关系,重视“文治”,轻视“武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
对于“点茶”,一般需要技巧极高的人才可以玩转,在大宋年间,能做得一手好茶艺的人,是很受民众待见的,某种程度上说“点茶”的技巧可以用来评判一个人的成败,这种繁琐的沏茶技巧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其安定才可以发扬。
这就是“点茶”文化的兴起,在茶文化空前繁荣并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同时,相关律法是肯定会诞生的,一件事物如果任其发展,而不规范其行动轨迹,势必有一天会带来负面影响,消耗品的劣势就在于,可以丰富人文精神,但是会造成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
茶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以前甚至神农时期,主要种植地区在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当时从西南地区渐渐开始蔓延至全国,随之被传播的还要跟茶叶有关的文化和礼仪,茶叶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做很多事都要用到茶叶。
茶文化-第四章__宋代的茶文化
中 国 茶 文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5)燲盏
用开水将茶盏冲洗一遍,将茶盏预热,便于茶及时 开化。
(6)点茶
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茶中不能掺进其它香料。 蔡襄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 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草,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 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赵佶也说:“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 而压之,及干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 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
中 国 茶 文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福建茶在宋朝成为贡品 (1)福建茶被认为是茶中翘楚 “又以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 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 。”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 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自国初已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 夫身世泄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 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而趋时之好,故殊绝之品 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 。” ——黄儒《品茶要录》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皇帝召臣蔡京、臣王黼、 臣越王俣、臣燕王似、臣嘉玉、臣楷、臣嗣、臣濮、 臣王仲理、臣童贯、臣冯熙载、臣蔡攸、臣蔡絛、 臣蔡修宴保和殿……过翠涵阁诸处,赐茶。至全真 阁,上御手注汤,擘出浮花迎面。臣等惶恐前曰: 陛下略君臣夷等,为臣下烹调,震惕惶怖,岂敢啜 之。上曰:可 。” ——蔡京《保和殿曲宴记》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 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 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 具顿首谢 。” ——蔡京《延福宫曲宴记》
中 国 茶 文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范中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1 茶文化久负盛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的整体文化及其文献早
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展起来。
宋代茶文化以茶宴为主,其内容丰富
深刻,形式多样,成为宋代社会文化活动中重要的活动表现形式之一。
2 茶宴形式多样
宋代以茶宴为主要形式,以茶点心、茶吟诗、茶歌以及茶室茶艺
等方式丰富礼仪文化,赋予礼仪文化新的趣味性。
宋代茶宴三个重要
组成部分:即礼仪文化、茶籍文化和茶宴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
文化体系。
3 心理文化与艺术文化
宋代茶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礼仪文化和茶籍文化,也具有特殊的
心理文化和艺术文化。
宋代的茶文化集休闲、抱负、欣赏美好事物于
一体,遵循“心无旁骛,对茶专心一意”的原则,将个人心理、社会
文化、审美标准全部包括在茶活动中。
同时,宋代大量著作介绍了茶
人文化,茶艺文化等与之相关的艺术文化,多少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
步发展。
4 文化的繁荣
此外,宋代的茶文化也产生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如茶酒文化和茶
具文化。
茶酒文化,也叫“品酒文化”,表现在宋人礼仪系统上,有
严格的品尝分级,以及品尝传统;茶具文化,在宋代,茶具出现多种类型,形象、精致,反映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成就。
从礼仪文化到心理文化,从茶酒文化到茶具文化,宋代茶文化十分繁荣,茶宴文化则更是一个能丰富社会文明的文化体系,被誉为中国的象征符号,堪称茶文化的文化名片,实质上也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特点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反映了一个时期茶道文化和风格的综合特征。
它令之前的传统再次升华,被称为“经典”。
宋代的茶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典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导向了宋人对茶的理解,即以自然精神思想为依据,认为愿景、芬芳和样式正是茶艺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使茶一般化,发展为饮茶来体验生活的一种习俗。
二是明确了茶艺的风格,饮茶时不仅考虑水的味道、茶的质地,而且还了解茶的怀疑及具体的做法,依据古典的理论,坚持“芬芳自然”的宗旨,以水温适宜,以柔和的茶汤来滋润茶叶,使汤调美好,清爽持久,体现古典茶道,又将其结合当时体育文化,重视服务茶艺的视觉效果,烹制及服务茶艺均经过精挑细选,表现服务卓越体现。
三是宋代茶文化繁荣发展,尤其是“茶社”文化蓬勃发展,茶社文化作为一个社会重要的活动,不仅是大众接触艺术的场所,也是宋王朝情爱天下文化的活动场所,以茶道相连、文学韵味、文艺赏析饮茶享受,表现豪迈、智慧、益其乐趣、酿情汇一文化多体现。
四是宋代人对茶习惯的不同程度塑造了当时的独特茶文化,分为苦茶、宋茶、白茶、浓茶等五种不同的风味。
比如“苦茶”,用黑芝麻、青冬瓜、大枣等调和混合而成,具有苦涩的口感;宋茶又称“王茶”,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绿茶的糖水,常给温热的湖水里投入几块白砂泥研制而成,具有清香颜色,而白茶则以其白涩香、气格雅致而有其“绿茶之王”之称;浓茶则以浓烈、滑喉而驰名中外。
总之,宋代茶文化是中国完整的茶文化,影响广泛,引领着先后朝代茶文化的发展,它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引领着未来茶文化的走向。
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
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宋朝茶文化及饮茶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宋朝时期更是茶艺发展的高峰之一。
宋朝茶文化不仅引领了茶艺的发展潮流,而且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特点,成为中国茶道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宋朝茶文化的特点1.茶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文化与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结合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特色,人们饮茶时大多选择紫砂壶、青花瓷杯等陶瓷器皿进行泡茶。
2.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日常饮食,还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
许多文学艺术家写下了关于茶的诗词、散文,将茶道的精神内涵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3.茶文化与社交文化的结合。
宋朝时期,茶艺是高雅的社交活动,促进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在茶道中人们以茶为媒,谈天说地,包含了极丰富的文明内涵。
二、宋朝饮茶的历史宋代是茶艺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人对茶文化的爱好极高,经常聚在一起品茶、交流人生哲理,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宋前期,人们用开水泡茶,也就是所谓的煮茶,宋徽宗时期将茶置于器中随泵水而冲泡。
以后,又有了雀舌、毛尖、龙井等不同品种的茶叶,泡茶的方法也随之改变,陆续出现了白瓷茶具、紫砂壶等茶具。
此外,人们用盐水泡茶,可去除茶叶的杂味,并且有滋润的作用。
到了宋代中期,茶的品种、加工方法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茶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产品和贸易商品。
至此,宋朝茶文化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三、宋朝茶文化的遗产宋朝茶文化是中国茶道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茶文化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大观茶论》即为宋代茶学经典,其中记述了多方面的茶道知识和茶文化禁忌,是中国~茶道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
同时,从宋时开始广泛使用的茶具、茶道礼仪、茶艺演进等各种茶道文明遗产,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总之,宋朝茶文化既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笔。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与艺术表现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与艺术表现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高峰期,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文学艺术中也有着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茶叶的采制、制作、烹饪、品评都有专门的书籍记载,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冯延巳的《茶录》等。
在唐代,茶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一,它们在品茶、赏景的同时进行着文学创作,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酒泉子·其三》中都有品茶的描写。
在宋代,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和发展。
茶楼成为了宋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茶艺也被发扬光大,茶器越来越精美。
茶艺师们通过修炼茶艺来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也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唐宋时期的茶艺表现唐宋时期,茶具的制作技术逐渐成熟,茶器的种类也变得愈加丰富精美。
茶壶、茶碗成为了茶人们手中最常用的茶器,茶人们对茶器的烙印、刻字、造型等造型设计有严格的要求,也给茶器的制作带来了更高的技艺水平和审美标准。
茶艺表现方面,唐宋时期的茶艺家们不仅要求能娴熟地操作茶具,还要求能够与茶器、茶叶进行艺术创作,使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茶艺家们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手势、眼神、语言等多种方式,使茶艺表演在艺术效果上得到了更为精湛的表现。
唐宋时期的茶艺还重视配合茶点的表现。
茶点的制作和配菜都要体现出主人的用心和娴熟,茶点和茶的搭配更是需要精心搭配。
茶点不仅要广泛地采用各种食材,还要根据不同的客人做出不同的搭配,以增加客人的饮食享受,从而提升了茶艺的口碑和影响。
三、茶文化的价值茶文化在唐宋时期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它还是一种精神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茶文化更加强调品茶的修养。
茶人们不仅品味茶,还是艺术品位、文化素养的体现。
茶人们用茶艺来展示自身的品位和人格风范,以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品茶过程中,茶人们可以慢慢地品味茶香,欣赏茶器的美、茶汤的色、香、味、形、气等,通过品茶来调整心态、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宋代茶文化课件 (一)
宋代茶文化课件 (一)宋代茶文化课件是一门针对宋代茶文化的课程,通常被教授在茶文化相关专业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宋代茶文化课件:课程概述、茶文化背景、茶的种植、制造和饮用方法、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一、课程概述宋代茶文化课件主要是针对宋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包括茶的栽培、制造、审评、饮用和文化价值等方面。
学生将通过该课件的学习,了解宋代茶文化的历史、特点、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宋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茶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饶、繁荣、开放的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茶文化方面,宋代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人们不仅开始饮茶,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如茶艺表演、茶具制作、茶文化的传播和创新等。
三、茶的种植、制造和饮用方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茶的种植、制造和饮用方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茶的种植向南方转移,茶芽采摘时间和茶叶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所改进。
此外,宋代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四、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宋代茶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茶的贸易,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创新,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宋代茶文化课件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和文化的课程,包括茶的种植、制造和饮用方法,以及茶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茶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朝茶文化中的“点茶”文化是什么?“点茶”文化为何能兴起?
宋朝茶文化中的“点茶”文化是什么?“点茶”文化为何能兴起?展开全文唐宋时期,社会的安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宋朝的三百年发展,远远超过了同期的世界各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盛,产生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其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一种。
茶叶的生产规模之大,带动了茶商业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品茶文化逐渐在士农工商各个阶级盛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进入宋朝的文治时期,此时茶叶大面积种植,茶叶的需求量和产量剧增,品茶文化、茶艺、茶叶贸易和法律、茶叶诗词歌赋都体现了茶文化在宋朝的发展状况,乃至茶文化至今对中国影响深远,并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尤其是宋朝茶文化中的“点茶”文化,更是代表了宋朝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独有的特点。
那么“点茶”文化究竟是怎样兴起的呢?一、从历史背景看点茶的产生从历史发展看,“点茶”的出现是随着宋朝的崛起而产生的。
宋代政府重“文治”,而轻“武治”,使国内环境安定,人民的思想文化发展多样化。
可以说宋代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期。
在宋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不同阶级民众普遍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文人墨客以诗会友,以茶会友,点茶、品茶、斗茶,成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茶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了茶叶经济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当时民众的精神生活。
“点茶”是沏茶的一种程序、方法和技巧,它的一个特点是制作团饼茶,它需要很繁琐的流程,很长的时间和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制作完成。
在宋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时期是能承受的;然而到了元朝统治时期,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点茶”文化逐渐衰退,甚至到了明代朱元璋统治时期,统治者为了减少民众为了品茶而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决定将贡茶改为散茶,以致在明代以后,团饼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点茶”文化也慢慢消失,到现在中国也只有云南等少数地区仍旧保有团饼茶的制作,云南普洱团饼茶就是代表。
以上可见,“点茶”文化深受社会发展和统治者的决策的影响,政治的清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点茶”文化赖以存活的基本环境。
宋代茶文化简介
宋代茶文化简介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方面都进入了鼎盛时期,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宋代的茶艺多是以煎茶
为主,泡饮各种名茶,如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等。
在饮茶形
式上,也从原来的饼茶发展到散茶。
宋代对茶饼的制作和使用也
有了新的改进和发展。
饼茶的制作和使用
宋代饮茶时通常使用散茶,虽然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茶,
但它是我国第一个以“饼”命名的茶叶品种。
宋代最常见的茶饼
有两种:一种是团饼型,一种是散饼型。
团饼型的茶饼所含化学
成分和药理作用都比散饼型要强,团饼型茶饼一般要在焙火后才
能饮用。
散饼型的茶饼由于不加焙火,茶中所含化学成分和药理
作用较弱,饮用起来味道也不如团饼型的好。
团饼型茶饼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携带和保存。
但散饼型茶饼经
过焙火后所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较强,所以散饼不利于保存,保存时间一般都很短。
宋代还有一种特殊的散茶用焙火后制成的
茶饼来泡茶喝。
—— 1 —1 —。
宋代点茶解说词
宋代点茶解说词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宋代的独特茶文化——点茶。
点茶,顾名思义,就是在茶叶上点上火,通过点燃火种来沏茶。
这种方式在宋代非常流行,成为了当时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我们来说说点茶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点茶起源于唐代,当时的人们为了方便沏茶,采用了这种点燃火种的方式。
而到了宋代,点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宋代的文人雅士们对点茶情有独钟,他们认为点茶不仅能够带来香气,还可以净化茶水,使其更加纯净。
因此,点茶成为了宋代文人茶会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点茶的制作方法。
点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但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火种,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柴或者火石等。
然后,将火种点燃,将火焰轻轻接触到茶叶的表面,让茶叶吸收火种的香气。
接着,将点过火的茶叶放入茶具中,注入沸水,等待片刻,就可以品尝到独特的点茶香气了。
点茶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点茶可以带来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通过点燃火种,茶叶会吸收火焰的香气,使茶水更加芳香。
其次,点茶还可以净化茶水,去除一些杂质和异味,使茶水更加纯净。
此外,点茶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增加茶会的仪式感和趣味性。
在宋代,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点茶的茶具也是非常讲究的。
宋代的茶具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尤其是点茶用的茶碗更是别具一格。
这些茶碗多为瓷质,采用青花或钧窑等工艺,造型简洁大方,富有艺术感。
茶碗的底部通常还刻有诗词或者图案,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文化修养。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宋代的点茶诗:茶烟起处点香炉,绿叶红花映碧波。
举盏饮尽人间味,一片清香入梦多。
这首诗描绘了点茶的美妙场景,茶烟袅袅升起,茶叶在碧波中飘荡,人们举起茶盏品味浓浓的茶香,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点茶作为宋代茶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通过点茶,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品味到文化之韵,体验到生活之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的点茶文化,感受这种独特的茶道艺术吧!谢谢大家!。
宋朝喝茶的方式
宋朝喝茶的方式宋朝喝茶的方式一、宋朝的茶饮文化中国的茶饮文化源远流长,宋朝是中国茶饮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它也是中国茶品种最丰富的时代。
宋朝时期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喝茶,因此宋朝时期的茶饮文化被称为“宋朝茶文化”。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宋朝人喜欢用瓷壶烹茶,瓷壶为圆口,放水快,烹茶蒸气释放更迅速,口感更佳。
2.宋朝喜欢用铁镬用来煮茶,铁镬火力相对安稳,可以把茶叶泡得恰到好处,壶中只有茶叶和水,可以保持茶的原味。
3.宋朝把茶做成三品茶,分类别称为瓷壶茶、铁壶茶和泡茶。
每种茶都有它各自的茶类,并且在沏茶时也有不同的技巧。
4.宋朝注重茶的品质,并且会用茶来进行制作或者炼制其他的饮料,如普洱茶、绿茶、白茶等。
二、宋朝茶文化的礼仪宋朝的茶文化不仅发展了茶的品种及其精细的加工技术,也传承了茶的礼仪。
宋朝的茶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掌握正确的饮茶习俗。
宋朝有“充茶法”,即用小杯把茶逐杯充进客人杯中,以表示尊重;宋朝还有“一杯一上”、“一指之法”等饮茶礼仪。
2.要准备足够的茶具。
宋朝茶具主要有茶杯、茶壶、茶碗、茶梗、茶勺、茶料等,而宋朝的茶具更强调寓意和装饰性。
3.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方法。
宋朝的泡茶方法主要有“充茶法”、“一杯一上”、“一指之法”等,它们的技巧可以使茶叶和水的比例相当,使茶的口感更佳。
4.要做好食器卫生消毒工作。
宋朝开启了中国茶饮文化的新纪元,并强调泡茶时的卫生消毒,以确保茶的质量和口感。
总之,宋朝的茶饮文化是中国古代茶饮文化的高峰,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茶饮精髓,也把中国古代的礼仪仪式和文化传承了下来。
关于宋代茶文化的故事
关于宋代茶文化的故事
宋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茶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以下是关于宋代茶文化的一些故事:
1. 茶人陆羽的故事:陆羽是宋代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茶叶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和实践家。
相传,在陆羽的《茶经》中,他详细地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法,对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至今仍被茶人所推崇。
2. 宋徽宗与茶艺大师杨儿的故事:宋徽宗是一位非常痴迷于茶艺的皇帝。
他曾经与茶艺大师杨儿结识,并经常亲自参与茶道表演,以展示自己对茶艺的热爱和造诣。
据说,宋徽宗还亲自编写了一本名为《茶谱》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各种茶具的使用方法和茶的制作过程,为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茶与文人墨客的交流:宋代是文人墨客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文人对茶有着深厚的兴趣。
他们常常聚集在茶馆或茶亭中,品茗畅谈。
茶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媒介。
一些有名的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等都留下了不少关于茶的诗词作品,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繁荣。
4. 四大名窑与茶文化的结合:宋代是中国陶瓷制作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四大名窑(南宋的定窑、钧窑、汝窑,北宋的哥窑)在茶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些名窑制作出的茶具,其独特的器型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了茶人追求的对象,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这些故事展示了宋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后世的茶道传统,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茶文化是其中一项举世瞩目的特色。
茶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生活的艺术。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地区。
最初,人们将茶叶用于药物和调味品。
随着茶的日益流行,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逐渐完善。
在唐代(618-907年)和宋代(960-1279年)时期,茶的种植和茶艺制作达到了巅峰,成为精致的艺术品。
茶的种类不断增加,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不同茶叶有不同的研磨方法和风格。
中国茶文化在宋代以后开始对日本、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产生影响。
茶道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茶道中,茶艺师通过准备和奉茶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态度。
茶道强调简朴和纯粹,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以无为有”的思想。
茶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陪伴着人们的生活,还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审美观念。
中国人喜欢用茶来陪伴饭菜,茶能够帮助消化和增加食欲,因此茶饭成为中国饮食中的一部分。
中国人还喜欢用茶来沏浸食物,如茶蛋、茶叶蒸鱼等,使食物更加美味。
此外,茶还在烹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用茶叶蒸煮食物,用茶叶烤肉等。
茶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在中国,茶是一种广泛饮用的饮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随时喝茶。
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茶都是必不可少的。
茶还是人们聚会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朋友聚会或商务会议中,人们经常会邀请彼此品茗,以增进友谊和修养。
茶文化还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人推崇“清心寡欲”的品味,认为简单、纯净和自然是最美的。
这种审美观念反映在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中。
在制作茶的过程中,茶叶需要经过复杂的烘焙、揉捻和发酵等过程,制作出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的茶叶。
品茗时,人们要细细品味茶的色、香、味,领略茶叶的多样性和精致。
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与茶碗的主流
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与茶碗的主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我国主要特产之一。
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的,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
茶叶被食用以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
人们在把茶当作药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药用价值很低,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一种饮料,而且逐渐成为当时的一种商品。
唐代茶叶生产发达,出现许多名茶,制茶技术也有所提高,是种茶、饮茶及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的,特别是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较大。
我国饮茶,讲究品茶,重在意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
通过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使品茶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得到精神和文化的双重享受。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由于陆羽等人的提倡,茶在唐代真正成为举国之饮,上到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普遍爱好饮茶。
大运河沿岸的市镇,放眼望去,皆是茶店、茶铺。
唐代盛行饮茶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的盛行。
和尚坐禅,整夜不睡,茶具有提神之功效,很多和尚靠喝茶来提神,有些和尚嗜好喝茶竟到了“唯茶是求”的境界。
佛门茶事的盛行带动了善男信女的争相饮茶。
饮茶在当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被大家尊称为茶圣的唐人陆羽著成《茶经》一书,对唐代以及后世的茶业以及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喝茶圣书。
当时人们不但重视茶叶的色泽、香气、味道以及烹煮方法,而且非常重视茶具。
饮茶之风盛行有利地刺激了瓷器的生产,产茶的地方瓷窑的发展也很迅速。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是盛茶、泡茶、喝茶的器具。
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的风气。
宋朝的茶道文化与知识
宋朝的茶道文化与知识宋朝的茶道文化与知识说起茶道,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茶道,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中国茶道知识的发展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每一个年代的茶文化都不相同,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下宋朝茶文化。
宋朝饮茶方式丰富多彩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宋朝茶文化知识,宋朝,已经经历了唐朝茶业与茶文化启蒙发展阶段,宋朝成为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除了有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斗茶”“分茶”“绣茶”等以外,民间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宋朝的民间饮茶,比较经典的就是在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当时繁华的临安城,茶肆经营昼夜不绝,无论烈日当头还是隆冬腊月,时时有人来提壶买茶。
茶肆里面张挂着名人书画,装饰古朴,四季有鲜花装点,前来饮茶的人们络绎不绝,往来如织。
南宋时期的临安,茶肆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许多种,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有一些茶肆,多是士大夫等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所,人们在此不但品茗倾谈,甚至开展体育活动,如蹴球茶坊等。
还有作为品茗场所的茶楼、茶馆的主要顾客多为文雅和有学识之人,他们在此把玩乐器,学习曲目弹奏等,当时人们把这种茶肆称为“挂牌儿”。
还有一些茶馆并非以茶为营生,只是挂名而已,人们在此进行买卖交易,谈事论情,饮酒甚至赌博,成为娱乐场所。
中国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朝时期的茶区在不断扩大,种植、采制、烹茶技艺等日趋精湛。
茶业重心开始南移,建茶(广义的武夷茶区)崛起,贡茶院南迁至福建建安北苑,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
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风饼。
宋代市井问茶馆林立,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盛行典雅精致的点茶法。
点茶法和唐代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筛过的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少量开水调匀后,再添加开水,边添加边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宋代茶人除了追求美丽的茶汤泡沫外,也讲究茶汤的真味,点茶不添加食盐,单纯品尝茶叶的芳香和滋味。
宋代茶文化介绍
宋代茶文化介绍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宋代的茶文化呀!宋代,那可是茶文化超级兴盛的时代呢!
你想想,那时候的人们喝茶可讲究啦!就像咱现在出门得精心打扮一样。
他们有各种各样精致的茶具,什么茶盏啦、茶壶啦,做得那叫一个精美。
那可不只是用来喝茶的家伙什儿,简直就是艺术品呐!这要是摆在现在,那不得是收藏级别的呀!
宋代人喝茶还特别注重氛围。
他们会找个安静的地方,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品茶、聊天。
这感觉,是不是有点像咱现在和朋友找个咖啡馆坐一坐呀?而且他们对水也特别挑剔,非得是好水才能泡出好茶。
这就好比做菜得用好食材一样,不然那味道可就差远咯!
还有啊,宋代的茶馆那也是到处都是。
就跟咱现在的奶茶店似的,走几步就能碰到一个。
人们在茶馆里喝茶、听书、下棋,那日子过得可真是惬意。
你说咱现在要是也能有这么个地儿,工作累了去坐坐,喝杯茶,听听故事,多好呀!
咱再说说那时候的茶点。
什么糕点啦、果子啦,和茶搭配在一起,那叫一个绝!一边品茶,一边吃着小点心,哎呀,那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好像咱现在喝咖啡配个小蛋糕一样,相得益彰嘛!
宋代的文人雅士们对茶更是情有独钟。
他们写诗作画来赞美茶,把茶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啦!你说他们咋就这么有才呢?要是咱也能像他们那样,喝杯茶都能写出首好诗来,那可太棒啦!
你看,宋代的茶文化多有意思呀!这可不是我瞎吹,你去翻翻历史书就知道啦!咱现在虽然生活节奏快了,但也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好东西呀!偶尔也学学宋代人,慢下来,品品茶,享受享受生活,多好!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茶文化给弄丢咯!不然多可惜呀!大家都行动起来,把宋代茶文化传承下去吧!。
宋代茶文化与点茶用具
宋代茶文化与点茶用具图1 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木待制》所绘砧椎图2 宋瓷茶碾长22厘米宋代出土的茶碾有不少为瓷质,有实用器,也有陪葬用的明器。
从实物看,这是一件明器。
由碾槽与碾轮组成。
碾槽呈船形,中间深峻,以承碾轮。
碾轮如圆饼状,中间穿插而过的长柄呈纺锤形。
碾槽下有基座。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图3 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金法曹》所绘茶碾杭州陈云飞宋代饮茶之风得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茶文化空前繁荣。
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煮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直至明代为瀹(yuè,意为煮)茶法所替代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其对日本抹茶道影响至深,并延续至今。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欣赏宋代茶具,首先要了解以点茶法为代表的宋代饮茶方式。
庆历末年,位居北宋士大夫集团核心层的蔡襄继丁谓之后任福建转运使,专事贡茶,并对之加以改良,并于皇祐年间写成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茶书——《茶录》。
其上篇论茶,下篇论器,专述建安民间斗茶时使用的冲点茶汤之法。
蔡襄作为当朝书法圣手,所著《茶录》“书之于石”并自写绢本,流行于世。
其时,北苑(宋代名茶产地)贡茶已为官僚士大夫阶层公认之名茶。
后又有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点茶之法作详细论述,以“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为基本过程的点茶法成为宋人主导的品饮方式,直至元代,北苑贡茶地位为武夷山新开茶园逐步取代,民间瀹茶法兴起,宋代点茶器具才淡出人们视野。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及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等茶书对茶具的记录可以看出,由于两宋社会崇尚幽雅之风,文人对陆羽时期受到普遍关注的茶叶采制用具较少提及,而是集中关注茶艺活动本身,将碾茶、煮水、点茶视作茶文化生活重心,而茶碾、汤瓶、点茶盏、茶筅等代表性茶具较之其他更受到文人重视,在诗、画中被细致地加以描绘,频繁出现。
宋元时期有关茶的诗、画,大都是出自一流画家和诗人的精品。
宋代的日本茶文化
宋代的日本茶文化宋代的日本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古代的时候就有饮茶习惯,而且中国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再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文化。
在茶道文化里有个词叫“点茶”,点茶是意思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宋代的日本茶文化,供大家阅览!宋代日本茶文化介绍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说起茶道,人们往往会想起盛行于日本的茶道。
然而,日本茶道根在中国,它所采用的就是北宋的点茶法。
从形式上看,日本茶道至今仍然有宋代茶文化的影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以前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点茶之法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建州,时称“茗战”,入宋后有点茶之名。
丰智利介绍,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繁荣和文风兴盛,茶的品饮由唐之煮茶演变为点茶,点茶在娱乐方面又进一步发展为斗茶。
宋代人的饮茶法跟现在以开水冲泡茶叶的喝法不同,宋代人将茶叶研成末,再以开水冲之。
宋代茶大多是半发酵的'膏饼,饮用时先把膏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一些沸水,调和成糊状,然后再次注入沸水,同时手执茶筅(一种用竹丝做成的调茶工具)适时搅拌,最后调和成茶汤,这叫作“点茶”。
由此还出现了“斗茶”“分茶”。
宋代日本茶文化形成北宋东京当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中心,宋代茶风、茶道盛行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唐、五代,下启明、清。
宋人以茶为雅、以拥有上品茶为荣的风气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从而为斗茶的形成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空间。
北宋茶叶的生产和运销是官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而京城东京则是一个茶叶加工和销售集散地。
当时,由于南方官员、商人、士兵、水手及杂工在京者甚众,使饮茶之风迅速在各阶层盛行。
除日本外,朝鲜在高丽时期也是采用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用磨磨成茶粉末,然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形成乳化后饮用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宋代茶文化与唐代茶文化相比,有显著的变化
一、点茶法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 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上,视其面色鲜白,著盏 无水痕为绝佳 。‛ ——蔡襄《茶录》 “点茶法的基本程序是先将茶末臵于盏内,注少许 汤调令极匀,谓之‚调膏‛;然后一边注汤一边击 拂。汤上盏可四分,即止。茶未和汤的比例要把握 准确,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 ——刘学君《文人与茶》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福建茶逐渐成为贡品 ‚太平兴国初,特臵龙凤模,遣使即北苑 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 “至咸平初,丁晋公漕闽,始载之于《茶 录》。庆历中,蔡君谟将漕,创造小龙团 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 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 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 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 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 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 得。’ ‛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5)燲盏
用开水将茶盏冲洗一遍,将茶盏预热,便于茶及时 开化。
(6)点茶
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茶中不能掺进其它香料。 蔡襄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 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草,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 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赵佶也说:‚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要须蒸及熟 而压之,及干而研,研细而造,则和美具足,入盏 则馨香四达,秋爽洒然。‛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六、宋朝的文人茶道 历仕后梁、后唐、后晋三朝的和凝与他的 同僚们共同组织了‚汤社‛。‚每日以茶 相较量,味差者受罚‛。这是历史上第一 个以饮茶为活动内容的组织。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1、文人茶道的基本程序
(1)灸茶 先将饼茶在沸腾的开水中浸泡一会儿,待其油膏变 软,用竹筴刮去,再用钤夹着在炭火上烤干,然后 用纸裹住茶饼,用木槌敲碎 。 (2)碾茶 将敲碎的茶块放在碾中碾成粉面。 (3)罗茶 罗要细,因为茶面要求很细,否则茶汤上就不会出 现雪白的泡沫。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四、宋代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茶著的数量 较唐代增多 1、蔡襄《茶录 》的理论贡献 (1)第一个提出了茶必须色、香、味三项具备。
‚茶色贵白‛; ‚茶有真香‛;‚茶味主于甘滑‛
(2)记录了斗茶的全过程,及判定胜负的标准 。 (3)提出了茶具以黑为贵。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 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 。‛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三、皇室对贡茶要求提高
1、唐朝就有了贡茶,但主要产地以巴蜀为主, 发展到浙江。 ‚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唐代诗人张文规 ‚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 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 ——陆羽《茶经· 八之出》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福建茶在宋朝成为贡品 (1)福建茶被认为是茶中翘楚 ‚又以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 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 。‛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说者常怪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 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自国初已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 夫身世泄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 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而趋时之好,故殊绝之品 始得自出于蓁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 。‛ ——黄儒《品茶要录》
(2)指出了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是‚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厉志清 白‛。 (3)提出了‚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3、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 记录了龙凤饼的产生过程,以及制茶的 模型。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五、自宋朝(1082年)开始朝廷设茶马司,专 门负责以茶叶交换周边各少数民族马匹的工作。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二、斗茶
1、点茶有了评价标准 一是茶汤‚面色鲜白‛ 二是乳花‚著盏无水痕 ‛ ‚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 ‚即已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 水详明,故建安人斗度以青白胜黄白 。‛ ——蔡襄《茶录》
中 国 茶 文 化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3、日本茶道源于径山寺茶宴 径山在今浙江省余杭县境内,是天目山的 东北高峰 。 ‚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述:‘南浦昭 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浊传其法而归,时文 永四年。’又曰:‘茶道之起。在正元中 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在 《读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中也谈到: ‘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 具一式,带到崇福寺。’ ‛ ——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阐明了茶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 ,指出了饮茶风 气的普及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
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嬬子皆知,常须而日用, 不以岁时之遑遽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 钟山川之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嬬子之可得而 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而好尚矣 。 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 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 。
茶马贸易始于唐朝。‚往年回鹘大驱名马入市,市 茶而归‛。但政府并未干预。到宋朝则不止西北边 疆,西南地区也有茶马贸易。茶马贸易同时也成为 朝廷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 茶马贸易进行在茶区与少数民族之间,故因此而开辟 了一些运输货物的道路。茶马贸易推动了各民族之 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专门供应少数民族地区饮用 的黑茶——又称边茶。直到今天,边茶仍是维护民 族团结的重要工具。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龙凤饼与一般茶叶制品不同,它把茶本身 艺术化。制造这种茶有专门模型,刻有龙 凤图案。雅入模型称为‘制銙’, 銙有方 形,有大龙、小龙銙等许多名目。制造这 种茶程序极为复杂,采摘茶叶需在谷雨前, 且要在清晨不见朝日。然后精心拣取,再 经蒸、榨,又研成茶末,最后制茶成饼, 过黄焙乾,使色光莹。制好的茶分为十纲, 精心包装,然后入贡……这种茶已经不是 为饮用,而是在‘吃气派’。欧阳修在朝 为官二十余年,才蒙皇帝赐一饼,普通老 百姓怕连看上一眼都不可能 。‛ ——王玲《中国茶文化》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北宋陶谷在《荈茗录 》中说: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计, 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虫花草之属, 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 时人谓之茶百戏 当时的诗人也说: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 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中 国 茶 文 化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7)分茶
在注汤过程中在茶汤的表面画出各种形态, 如画、字等 。 杨万里《淡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云: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僧弄泉手,隆面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尺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何答 。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蔡襄喜爱斗茶。宋人江休复《嘉祐杂记》 记有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一段故事;蔡斗 试的茶精,水选用的天下第二泉——惠山 泉;苏所取茶劣于蔡,却是选用了竹沥水 点茶,结果苏舜元胜了蔡襄 。‛ ——陈宗懋《中国茶经》
“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 短,决出品次。‛ ——唐庚《斗茶记》
中 国 茶 文 化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4)侯汤
南宋李南金将候汤概括为‚背二涉三‛,即水烧过二沸,刚 到三沸之际,就迅速停火冲注。 余同年李南金云:《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 近世瀹茶,鲜以鼎鍑,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 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鍑,故以第二 沸为合量而下末。若今以汤就茶瓯瀹之,则当用背二涉三之 际为合量。乃为声辨之诗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 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磁杯。’‛ ‚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之, 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后 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也。因补一诗云:‘松风 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 胜醍醐。’ ‛ ——罗大经 《鹤林玉露》
第四章 宋代的茶文化
2、宋代文人茶道的精神境界 宋代茶道有琐细、繁富,形式主义的一面,但仍有 其自已的精神内涵。 苏轼的《叶嘉传》 叶嘉提出‚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资,一切籍于县 官。‛ 叶嘉体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猝然临 之而不畏,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伟岸人格。 作者通过叶嘉赞美了茶的品质。苏轼明写茶,实写 人,借茶来张扬自己济世安民的宏愿大志,赞美茶 ‚资质刚‛、‚风味淡泊‛、‚清白可爱‛、‚颇 负盛名‛、‚有济世之才‛,实际是在反映自己的 心愿。 《叶嘉传》体现了文人对茶道内涵的准确把握。茶 道确实已经成为人们的修身之道志。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皇帝召臣蔡京、臣王黼、 臣越王俣、臣燕王似、臣嘉玉、臣楷、臣嗣、臣濮、 臣王仲理、臣童贯、臣冯熙载、臣蔡攸、臣蔡絛、 臣蔡修宴保和殿……过翠涵阁诸处,赐茶。至全真 阁,上御手注汤,擘出浮花迎面。臣等惶恐前曰: 陛下略君臣夷等,为臣下烹调,震惕惶怖,岂敢啜 之。上曰:可 。‛ ——蔡京《保和殿曲宴记》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 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 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 具顿首谢 。‛ ——蔡京《延福宫曲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