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诗词中探析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
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鸠坑茶》。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七宝茶》。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谢张仲惠宝云茶》、欧阳修《双井茶》。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谢人寄蒙顶茶》、陆游《秋晚杂兴十二首》。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饮修仁茶》。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山,诗见陆游《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七宝茶》。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北苑茶》,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宋代点茶文化非常发达,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描绘了点茶的情景和技艺,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宋代茶艺的精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以下是一些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1.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道上风雪载途,客子行舟何处停?
忽忆去年梅花发,满园春色正春醒。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
3.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诗词虽然不专门描述点茶,但它们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其中不乏与茶相关的意象和情感。
宋代文人往往在品茶之余,借助诗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宋代点茶文化的一角,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宋代咏茶文学研究

宋代咏茶文学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宋代咏茶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与文学,揭示其对宋代文化传承和现代茶文化的影响。
一、茶文化的历史背景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发展于唐,兴盛于宋。
宋代茶文化融入了更多的文人雅士的情感与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一时期,茶文化与文学紧密结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咏茶文学作品。
二、名人典故宋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与茶有关的佳作。
例如,苏东坡的《汲江煎茶》中,他描述了自己汲取江水,烹茶品茗的情景。
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三、茶文化的不同方面1、茶道宋代的茶道强调“清静、自然”,追求茶、水、器、境的和谐统一。
在品茗过程中,文人墨客们以茶会友,吟诗作画,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茶具宋代茶具追求典雅、精致。
紫砂壶、青花瓷等成为当时的流行款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茶具遗产。
3、茶叶种类与制茶工艺宋代茶叶种类繁多,包括龙井、普洱、铁观音等。
同时,制茶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现代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四、咏茶文学对于宋代文学、茶文化的影响1、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咏茶文学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文人雅士们通过吟咏茶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悟和人生态度,为宋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传承了茶文化并推动了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宋代咏茶文学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茶文化精髓,同时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作品将茶文化与文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后世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总结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宋代咏茶文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现代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宋代咏茶文学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宋代文化传承和现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视角。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深邃的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宋代咏茶文学,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在品茗过程中感受那份恬静与自得,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标题:茶韵千年:唐宋茶诗词赏析
引言:
茶,这个字眼,如同一种古老而醇厚的韵味,弥漫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在唐宋时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象征。
诗人用笔墨描绘出了茶的千姿百态,品茶如品人生,这便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唐代:茶的颂歌
1. 《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此诗以玉泉山之玉泉仙人掌茶为题材,描绘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制茶过程的乐趣。
诗中呈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苦与乐,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用清澈的泉水煮茶的情景,展现了对茶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表达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与自然。
二、宋代:茶的艺术
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苏轼以超然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烹茶的画面。
诗中描述了采摘茶叶的过程和烹茶的乐趣,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的欣赏。
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陆游在诗中描述了雨后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赞美和对茶的热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静谧与美好。
三、结论:
唐宋时期的茶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茶叶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品味到千年茶文化的韵味,感受到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诗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茶道文化诗句

茶道文化诗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诗句,一起来看看。
茶道文化诗句1、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2、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3、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4、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5、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6、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1.《茶经》-陆羽
茶为水之精,味为液中之美。
清有益于心,和发津液。
热可以助膏肓,冷可以清神思。
茶味可以喝几杯,便能解除疲劳。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中“离离”一词为描述草的离散状况,又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
3.《赠茶》-陶渊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茗味香芬芳,独酌忆渔翁。
坐几杯已尽,五更来吊客。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财富有限的看法,生命短暂,要好好珍惜所拥有的。
)
4.《把酒问月》-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中将茶、酒、月、影、音乐、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抒发了思乡
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
5.《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歌让人感受到茶与人生相似,都是需要珍惜的。
文中西段阳关,表示人生不重不返,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别样的伤感,而这次离别亦是这相识的最后一次)。
从宋代茶诗看宋诗的“茶性”

从宋代茶诗看宋诗的“茶性”摘要: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陆羽《茶经》一出,饮茶之风遂起。
由此,饮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出现在士人阶层,尤其是在宋代。
其突出表现就是大量文人茶诗的创作。
笔者认为,在这样长期的文化活动中,茶已经从审美对象转化为审美思维本身,乃至成为宋诗的根本属性之一。
因此,本文拟就宋人茶诗切入,力求对宋诗中的茶性作深入的把握。
关键词:宋诗茶诗茶性一、茶诗的盛行和茶性的浸染虽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进门七件事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但这里终究是作为一种饮品。
究其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乃至审美思维浸淫在民族血脉的根源,其实是在北宋初期广阔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经过唐时的一番洗礼与更进,品茗到了北宋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文人活动,无论是在茶叶的烘焙、品茗的程序还是在茶理的总结上皆取得了显著成就。
不用说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文人,就连皇室也不由得加入到这场盛事中来。
早在宋太祖时就专门设立了专制贡茶的地点——北苑,并以模具为龙凤图区别于庶人之饮。
到了咸平年间,丁谓始创龙团凤饼,四十年后经蔡襄改造又诞生了小龙团茶,成为无比贵重的茶之精品。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
宫人往往镂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
”欧阳公辛劳一生亦不过蒙赐一饼,其重可知。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唯饮茶”(欧阳修《茶歌》);“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蔡襄《和孙子翰谢寄茶》)。
仅从这两句,茶对文人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
宋徽宗《大观茶论》有言:“荐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随着茗事的兴盛,茶诗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宋代许多名盛一时的文人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梅尧臣、范仲淹、黄庭坚、秦观、陆游等,都留下了不少咏茶的诗作。
文人对茶在“品”而非“饮”。
饮茶得之快感,品茶得之美感;饮茶意在解渴,品茶意在情趣。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茶文化渊源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茶有着极深的情感和热爱。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古代文人墨客们对茶的赞美和描写,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为我们展示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第一首是唐代诗人陆羽的《茶经》中的诗句:“采茶去无路,青山多远近。
遥知不是雾,揽月当堂茗。
”这首诗概括了采茶的过程和茶的品质,表达了对茶叶的深情厚意。
陆羽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先驱者,他在《茶经》中详细介绍了茶树的栽培、制作和品饮方法,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茶,但通过境界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与喝茶时的惬意相契合。
茶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卸下烦恼的饮品,正如诗中描绘的那样,凉风起,君子情意自在。
第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茶山行》中的句子:“数载初闻名,乍準闭门品。
频移说可病,未敢茶言心。
”这首诗抒发了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以及对茶文化的顾虑和感慨。
茶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已经广为人知,陆游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递了对茶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第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自君王节度越王宅茶湖亭观钟池石台三十韵》中的句子:“御營瀑布小歸来,半岩懸激斷流笳。
九龙次第潮云雨,一飏相向涌潜霞。
”这首诗以茶湖为背景,描绘了茶山的壮丽景色。
茶山以其雄奇壮丽、秀丽多姿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成为了他们倾吐心声和释放情感的净土。
第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小石城东山》中的句子:“东山虽小最能作,山鸟山花不用苦。
”这首诗旨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给人以宁静自由、舒适愉悦之感。
而与茶文化相伴的正是这种自然的和谐,品茗时,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香气,听到自然的声音,享受到内心的宁静。
古代诗词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而反映了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探讨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文化渗透到了众多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和探讨进行分析。
一、茶文化在诗歌中的表现唐代诗人陆游的《茶歌》是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诗歌。
诗中写道:“茶煮未成时色香,已成时舌齿生香。
试上三百寻觉滑,稍微弯下数千重。
”这首诗歌描写了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时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另一首著名的茶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将茶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茶文化在小说中的表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代表。
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对茶非常着迷。
他常年饮茶,收集名茶,制作茶器,甚至自己编写茶谱,成为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茶人。
另一部茶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是明代小说《水浒传》。
小说中,梁山好汉受孔夫子的教诲,学习礼仪之道,其中包括泡茶、品茶等茶道知识。
这种带有文化教育意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推崇和重视。
三、茶文化与人生哲学的关系茶文化不仅仅是饮茶和制茶的技艺,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体现。
喝茶和研制茶叶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和工序,需要耐心和毅力,这种精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同时,茶文化也蕴含着人们对大自然、社会现象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茶是一种自然的饮料,它的味道和香气是源于自然界的,这使得茶文化与人们对自然、生命、历史和人生之本质的思考相关联。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仅是一种饮品或食材,更是一种赋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生命符号。
茶文化在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清小说等众多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描写茶的古诗分享与赏析

描写茶的古诗分享与赏析1、《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作者:苏东坡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这一首诗虽然不被广大老百姓熟知,但是因为最后一句用美人来比喻茶的奇妙想象,而被历史上的文人赞叹不绝。
苏东坡另一首诗也是用美人来比喻原本没有生命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通过这一个比喻,西湖的形象顿时印在我们心上。
而这首赞美茶的诗,运用类似的手法,将茶的清新美好和动人风味在字里行间描绘得淋漓尽致。
千年后的我们阅读这首诗,仿佛喝到了绝美好茶,当真唇齿留香。
2、《竹枝词·咏茶》作者:马祖常红蓝染裙似榴花,盘疏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马祖常。
这首诗虽然是写茶,但是前两句却先从宫廷中丰富的菜肴入手。
第一句,是描写菜的颜色,说这些菜像红蓝相间的石榴花一样鲜艳。
第二句则是说菜的形状,各种各样,就像芍药芽一样展开。
而后两句则切入正题,说皇宫里负责膳食的人认为肉汤和羊肉太肥腻了,所以特地用玉瓯准备了江南茶。
这首诗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但也正因为这奢华,才显得这江南茶的清秀,显得这江南茶的可贵。
这正是这首诗好的地方,层层铺垫之后,江南茶就好比粉墨登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茶》作者:王镃圆石磨边转片时,晴雷隐隐玉云飞。
龙身带入波涛里,化作清风去不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王镃。
这首诗形象生动描写了泡茶时的情景。
“晴雷隐隐”是写煮茶的情况,而后两句则是写茶叶入水的情形。
诗人将茶叶比作龙,点明“化作清风”,突出茶叶之飘逸,突出茶香之清新,可谓精妙无比。
虽然我们没有喝到这样的好茶,但是通过这首诗,却能感受到诗人对茶的热爱,感受到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
4、《茶》作者:丁谓真上堪修贡,甘泉代饮醇。
刘琨求愈疾,陆纳用延宾。
顾渚传芳久,邕湖擅价新。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钱起·唐《与赵莒茶宴》
译文: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
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2、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宋《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译文: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唐《山泉煎茶有怀》
译文: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4、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张继·唐《山家》
译文: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
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
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辛弃疾·宋《定风波·暮春漫兴》译文: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
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李清照与宋代茶文化诗词中的品茶之趣

李清照与宋代茶文化诗词中的品茶之趣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较为全面的时期,茶叶成为了当时诗人描写生活的重要题材之一。
而在众多的宋代诗人中,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诗才和对茶文化的热爱而被记住。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清照与宋代茶文化诗词中呈现的品茶之趣,探讨他们对茶艺的理解和感悟。
诗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优美的意境营造,将世间万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李清照的诗词正是如此,她以独特个性和感性思维,将品茶之趣娓娓道来。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笔触灵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用“沉醉”和“藕花深处”来描绘品茶带来的陶醉感,将茶的香气和花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茶香和花香的味道。
这种描写方式使诗词具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清照的品茶诗词中,还体现了她对茶具的敏感和细腻。
在《渔翁》中,李清照写道:“乌台惊鸟,玳瑁委琼瑶。
瓯里销金殢。
”她通过对茶具的描写,将茶具的美感与茶的品味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茶的印象。
同时,她的诗词中还不时出现与茶具相关的词语,如“盖碗”、“奇香炉”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诗词更加具体而且生动,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除了品茶之趣,李清照的诗词中还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诗中无疑表达了她对茶文化中“茶客相聚”的向往,以及喜欢和朋友们在夜晚品茶、谈笑的美好时光。
这种对茶友情深的表达,使李清照成为了当时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宋代茶文化的背景下,李清照的诗词不仅仅是对品茶之趣的描述,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她通过描绘茶的香气、茶具的美感,以及与茶相关的情感,将茶文化与自然景观、人情风貌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词不仅仅具有美感,也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中透露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唐诗宋词中的茶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茶文化1.唐代风流才子元稹的茶和宝塔诗。
一七令茶唐代: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好玩的国学:这是元稹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从一个字到七个字组合,形似宝塔,这叫宝塔诗。
这首诗从茶的形状到工艺到功效,再到饮茶人的精神追求,把饮茶的心灵境界说的如明月清风妙不可言。
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2.大历才子钱起的午后饮茶时光与赵莒茶宴唐代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好玩的国学: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人家是雅士,而非“竹林七贤”喝酒喝到墙走我不走的狂士,钱起与朋友以茶代酒,在夏日的竹林里饮茶品茗畅谈人生,洗净尘心,在清风与蝉鸣中不觉已经夕阳西下,何其快哉!3.把喝茶喝成哲学的苏东坡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好玩的国学:超然台,取超然物外之意。
苏东坡的名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他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告诉我们,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4.苏东坡认为好茶就像佳人一样美丽。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好玩的国学:苏东坡乃文学大家,风流才子,更是一位谙熟茶道的雅士。
在这首词中,最为吸引人的是,他把茶比作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可谓得品茶之天机。
宋朝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宋朝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宋朝关于茶文化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出处:
1.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这句诗的意思是: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
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2.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
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这句诗的意思是: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
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幽居初夏》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5.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
一身。
这种快乐的日子,在当时看来是那么的平常,却在今天成为了一种奢望。
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

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引导语:才女李清照的词作中涉及到饮茶的不多,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北宋、南宋时期的饮茶习俗和风尚。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
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
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品。
千百年来,茶赢得众多诗人词家的青睐,为之动情遣兴。
据说《诗经》中就出现了茶的踪迹,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对茶有了初步的描述,不过那时称茶为“木贾”,后又称“荼”。
唐代开始出现不少茶诗,许多大诗人如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曾为茶倾情髙吟,卢仝的茶诗中“七碗”、“两腋生风”则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熟语。
特別是中唐以后,诗人之间交往时更是经常提到茶。
宋代以后,有关茶的诗大量出现,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锦章妙句和逸闻趣事。
例如,据传宋神宗初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光临某寺,老和尚不认识,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喧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苏轼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再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轼借汤下面挥联讥之,联曰: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将老和尚大大奚落一番,并留下这千古名联。
说句公道话,老和尚于礼节上并无大错。
佛门实乃清静之地,你来我往,对所有人一概待为上宾,敬奉香茶,大概谁也无此耐心,寺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香茶。
只是老和尚倒楣,撞在苏轼手里,落下千古笑柄。
茶诗的兴起与繁荣,离不开文学的发展。
诗歌体式日渐完备而丰富,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词、曲先后登场,为茶诗的`作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工具。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不但诗词写的出色,也爱好金石,喜欢饮茶。
其在《〈金石录〉后序》中就说过“众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从茶诗词看宋代品茗茶具及茶水的选择

从茶诗词看宋代品茗茶具及茶水的选择从茶诗词看宋代品茗茶具及茶水的选择罗春兰潘永幼内容提要茶诗、茶词与饮茶一样,兴与隋唐而盛于两宋。
宋代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
本文旨在以宋代茶诗词为观察视角,来窥探宋代茶文化的特点,以期对宋代品茗风尚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
1古人饮茶,向来讲究用具,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二十四种茶具。
宋代由于采用点茶法,茶具也随之变化,比唐代更多而更加精致。
“瓯”是在宋代诗词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工具,下面所列诗句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十二》云:“轻瓯浮绿乳,孤灶散余烟。
”丁谓《昼寝》谓:“饮食缓行处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煎茶》谓;“云逐客瓯圆。
”又熊和《索茶》:“请烧香鼎调茶瓯。
”吴文英《水龙吟·惠山酌泉》:“二十年梦,轻瓯素约。
”陈崖《煎茶峰》谓:“碧玉瓯中散乳花。
”方岳《刘逊子架阁饷江茶》谓:“雪瓯如此却无诗。
”赵番《寄白云觅茶》云;“盍寄茶瓯洗睡盲。
”再姚述尧《如梦令·寿茶》谓:“采仗挹香风,搅起一瓯雪。
”梅尧臣《建溪新茗》:“粟粒烹瓯起。
”2茶瓶是宋代饮茶必备之物。
蔡襄《茶录》云:“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 所以又叫汤瓶。
赵相《饮茶》云:“僧敲灯里火,瓶汲竹根泉。
”此瓶可能是瓷瓶。
苏轼《试院煎茶》谓:“银瓶泻汤夸第二,为识古人煎水意。
”(银瓶)。
司马允中《陆羽井》谓:“只今此味属谁论,自把铜瓶吸新渌。
”(铜瓶);又陈郧《分水道中》谓:“旋借沙瓶吸涧泉”(沙瓶);魏了翁《鲁提干以诗惠分茶碗用韵为谢》云:“银瓶发乳雨声高”(银瓶);再杨万里《过扬子江》:“携瓶自吸江心水”;杨亿《陆羽井》云:“金瓶垂素绠”(金瓶);秦观《满庭芳·茶词》云:“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舒檀《醉花阴·试茶》谓:“香雪透金瓶,无限仙风。
宋代茶文化的诗句欣赏

宋代茶文化的诗句欣赏宋代茶文化历史悠久,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诗句诗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宋代茶文化的诗句,一起来看看。
宋代茶文化的诗句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茶文化的诗句1、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白居易2、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
——薛能3、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茶文化诗句。
——唐·皮日休4、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西晋·左思5、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孟郊6、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7、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刘禹锡8、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9、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茶文化诗句。
——白居易10、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唐·陆士修11、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李嘉佑12、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郑愚13、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郑愚14、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韦应物1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钱起16、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刘禹锡17、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顾况18、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白居易19、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唐·徐夤20、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
——白居易21、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白居易22、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宋诗与茶文化的关系分析

宋诗与茶文化的关系分析一、茶叶品类宋诗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宋代的茶叶品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或者是从加工方法上识别。
宋代茶叶加工大体分成两大类。
一类称为腊茶,又称团茶;一类称为草茶,又称散茶。
最典型的是宋代久负盛名的龙凤团茶。
原是福建建安所产团茶,又名北苑茶。
宋太宗为了显示皇室之尊贵,专门制成龙凤团茶,以同一般之茶相区别,成为宋代有名的皇室贡品。
这种团茶,表面上印成龙凤花纹,不仅可以饮用,还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价值不菲。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中曾谓:“其价值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因为是皇室贡品,多为皇帝所赐,非贵族重臣,难得一品,宋诗中多有反映。
王禹《龙凤茶》中云:“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可知只有近臣才可能得赐龙凤团茶的殊荣。
苏东坡《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中谓:“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
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
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反映了皇帝赏赐龙凤团茶的盛况。
邹浩《再酬仲孺》中亦谓:“龙凤方启封,数子已惊视。
”僧惠洪《郭之太尉试新龙团索诗》中也提到龙凤团茶,“政和官焙雨前贡,苍壁密云盘小凤。
京华谁致建溪春,睿恩分赐君恩重。
”也说明了龙凤团茶之珍贵。
另一种情况多以地名为茶名。
如洞庭茶,王禹《和郡僚题李中舍公署》谓:“地脉暗分吴苑水,厨烟时煮洞庭茶。
”又岳麓茶,王禹《送罗著作奉使湖湘》谓:“山行马拂湘川石,寺宿僧供岳麓茶。
”又雪坑茶,苏东坡《定州次韵章仲锡元日见寄》谓:“吾国旧供云泽米,君家新致雪坑茶。
”又宝云茶,王令就写有《谢张和仲惠宝云茶》。
又顾渚茶,陆游在《齐中弄笔偶书示子书》谓:“候火新烹顾渚茶”。
又双井茶,陈师道《赠鲁直》中有谓:“君如双井茶,众口愿其尝。
”黄庭坚在《双井茶送子瞻》、《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亦提到双井茶。
韩驹《出宰分宁别旧同首》中也谓:“自撷双井茶,与僧酌云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彭景元(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宋词;名茶;斗茶;茶文化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
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5龙凤茶6。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5鸠坑茶6。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5双井茶6、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黄庭坚5双井茶送子瞻6。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5谢张仲惠宝云茶6、欧阳修5双井茶6。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6。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陆游5秋晚杂兴十二首6。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5月兔茶6。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5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6。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5饮修仁茶6。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59山,诗见陆游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5北苑茶6,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0,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0,可参见刘禹锡5代武中丞谢新茶表6,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5龙凤茶6:/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0。
蔡襄5北苑茶6:/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0。
梅尧臣5七宝茶6:/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0。
三、人们对饮茶功效的认识宋代人对饮茶的认识是建立在唐代人的基础上,基本上是认为饮茶可以清心、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治疗眼病和兴奋等的作用,具体可见以下几例。
梅尧臣5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答之6(以下简称为5因条答之6):/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0(清心)。
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0(清心)。
蔡襄5和杜相公谢寄茶6:/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0(清心)。
朱熹5康王谷水帘6:/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0(清心)。
丁谓5咏茶6:/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0(清心)。
梅尧臣5因条答之6:/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0(兴奋)。
余靖5和伯恭自造新茶6:/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佳0(兴奋)。
朱熹5茶坂6:/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0(兴奋)。
赵抃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6/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长了不知0(兴奋)。
曾巩5尝新茶6:/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0(兴奋)。
苏轼5汲江煎茶6:/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0(兴奋);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0、/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0(兴奋)。
黄庭坚5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6:/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0 (兴奋);5双井茶送子瞻6:/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0(兴奋)。
范仲淹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0(兴奋)。
秦观5次韵谢李安上惠茶6:/从此道上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0(兴奋)。
孙觌5饮修仁茶6:/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
亦有不平心,尽向毛孔散0(兴奋、清心)。
曾几5述侄饷日注茶6:/谈多唤坐睡,此味政时须0(兴奋);5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6/谁分金掌露,来作玉溪凉0 (生津)。
陆游5喜得建茶6:/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0(兴奋)、5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6:/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0(兴奋)、5试茶6:/睡魔何止退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0(兴奋)、5幽居即事九60首6:/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0、/超然高世韵,何独驱睡昏0(兴奋)、5懒趣6: /舌根茶永0(生津)、5饭后忽邻父来戏作6:/茶味森森留齿颊0(生津)、5杂兴6: /瓯聚茶香爽齿牙0(生津)、5初秋杂咏6: /茶甘半日如新啜0(生津)、5晚兴6:/客散茶甘留舌本0(生津)、5北岩采茶用3忘怀录4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6:/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生津)0。
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十分调雪粉,一啜咽口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雪凝入骨,羽翼要腾身0(生津、清心、兴奋)。
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0(治疗消渴病、兴奋)。
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0 (治疗消渴病)。
蔡襄5北苑茶6:/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清0(治疗消渴病)。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6:/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0(治眼病)、5寄新茶与南禅师6:/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0(治眼病)。
黄庭坚5谢刘景文送团茶6:/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0(明目)。
四、名泉唐代人们对用于煮茶的水质已经很讲究,这在陆羽5茶经6中有比较充分的记述,但诗歌较少见到,宋代人们对用于饮茶的水进一步讲究,并在诗词中有比较多的表现,具体参见如下:1、谷帘泉,又名康王谷帘泉,位于江西省庐山,古人认为此水为天下第一,诗词见王禹偁5谷帘泉6、朱熹5康王谷水帘6、陆游5试茶6等。
2、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以泉山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二十多处,诗词见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5宋城宰惠日铸茶6、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
3、大明泉,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大明寺,诗词见黄庭坚5谢人惠茶6。
4、报国灵泉,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诗词见陆游5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面愈,赐名/报国灵泉0云三首6。
5、六泉,位于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麓,诗词见杨万里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
6金线泉,齐州城南,诗见苏轼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
五、茶的等级鉴别标准宋代人们对茶的等级标准分为七级,以一级为绝品,七级为末品,评定时不仅仅是依据某一方面,而是各有侧重,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七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槎。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0。
六、建溪茶品种(或曰建茶品种)宋代福建的建溪一带产茶业因北苑茶的名声而发展迅猛,名茶纷纷涌现,成为名茶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描写建溪茶的诗词甚多,一些名品在诗词中有所体现,具体如下:1、建溪洪井茶,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
2、建溪龙凤茶,诗词见王禹偁5龙凤茶6。
3、的乳茶,诗词见梅尧臣5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十枚,因以为谢6。
614、葵花(龙凤茶中的一个品种,龙凤团茶,属于一个系列,其中茶名有几十种,如葵花、龙团胜雪、玉叶长春、瑞云呈祥、启沃承恩等),如曾巩5尝新茶6:/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0。
七、对陆羽的崇拜陆羽因其著作5茶经6而倍受后人的崇拜,在宋代,文人们对陆羽是推崇备至,纷纷以陆羽再生自谕,其是尤以陆游更甚,具体见如下诗词:徐照5谢徐玑惠茶6:/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0。
陆游5戏书燕几6:/水品5茶经6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0;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0;5八十三吟6:/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0;5幽居即事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幽居即事九首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6: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0。
林逋5烹北苑茶有怀6:/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5茶经6忆古人0。
八、斗茶之俗斗茶,又称点茶、斗试,方法是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盏中,再将初开的水点注至盏中,从而进行品赏。
唐末五代,在福建省建州的产茶地区兴起了斗茶之俗,至北宋流行,文人士大夫之间在斗茶时多诗歌唱赋,气氛热烈。
斗茶包括斗形、斗香、斗味、斗色等四个方面,其中斗香从碾茶时即已开始,斗味则以茶味之淳酽浓厚程度为准,斗色则以白色茶沫为最佳,同时还要看茶沫的存留时间的长短。
在实际斗茶过程中,茶香、茶味因标准甚难把握,人们多以斗色为准,茶沫(茶花)白且长久不散,表示茶汤浓,也表示茶品质好,因此诗中多见描写茶沫(花)的内容。
如梅尧臣5尝茶和公议6:/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0;苏轼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皓面生瓯面,堪称雪见羞0、晁补之5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6:/轻尘散罗曲,乱乳飞瓯雪0。
在这个风俗中,范仲淹的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描写得十分清楚,斗茶胜利者很得意,/胜若登仙不可攀0,而斗茶失败者则很沮丧,/输同降将无穷耻0。
苏轼5月免茶6:/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0。
由于茶质的好坏以茶沫为评断,茶沫的颜色以白者为佳,因此,只有选择与白色对比度最大的色彩)))黑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白色的纯度,当时人们用于斗茶的茶碗(盏)是以黑(褐)的茶盏为首选,产于福建省的水吉窑的黑釉盏成为最好的斗茶所用的茶碗。
水吉窑的黑釉盏因为发色的原因,品种很多,如兔毫盏、鹧鹕斑盏、油滴盏、曜变釉盏等,在宋代诗词中多用/紫0来表示黑,具体可见下例:欧阳修5和梅公议尝建茶6:/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0。
苏轼5游惠山6:/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0、5送南屏禅师6:/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0、5水调歌头#桃花茶6: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0。
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子厚寄新茶二首6:/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0。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上显人分茶6:/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0、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