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
小麦锈病
中文名称:小麦锈病英文名称:条锈(Wheat stripe rust),叶锈(Wheat leaf rust),杆锈(Wheat stem rust)中文别名:黄疸病拉丁学名:条锈(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叶绣(P.recondita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杆绣(P.graminis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为害作物:小麦为害症状: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
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
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
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三种锈病病部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
若把条锈和叶锈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浓盐酸检测,条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病原菌形态特征: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黄色,具6~8个发芽孔。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
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小麦品种间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
分类属性:分布区域: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发病特点: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判断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严重度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
首先,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叶面覆盖率:即叶面被病斑所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叶面覆盖率越高,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重。
评估叶面覆盖率时,可以将受病斑覆盖的叶片面积与总叶片面积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百分比。
2. 病斑扩展速度:即病斑的扩大速度。
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病斑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病斑是否扩展迅速。
扩展速度越快,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3. 病斑颜色与形状:病斑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反映出小麦条锈病的种类和程度。
一般来说,病斑颜色越深,病斑形状越大且不规则,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科学家们还制定了一套具体的评估方法:1. 野外调查法:在小麦田间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评估病斑的严重程度。
每个样方内随机选择一棵小麦植株,记录该株叶面被病斑覆盖的范围,并计算叶面覆盖率。
2. 病斑扩展观察法:选择一段时间内的若干小麦植株,记录其病斑的变化情况,包括病斑的形状、颜色以及扩大的范围。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观察结果,可以计算病斑的扩展速度。
3. 形态学观察法:根据病斑的形态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对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进行评估。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病斑进行分类,得出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考量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以上提到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病斑的叶面覆盖率、扩展速度以及形态学特征,来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及时准确地评估其严重度对于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小麦条锈病的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广泛发生。
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1950、1964和1990年发生的三次大流行,分别使我国小麦减产60亿、36亿和25亿kg。
小麦条锈病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症状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
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
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
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
在幼苗叶片上夏孢子堆密集时,叶锈病与条锈病有时亦难以区分,但因条锈病有系统侵染,其孢子堆有多重轮生现象。
病原学名: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sp. tritici 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病原形态:夏孢子堆长椭圆形,0.3~0.5mm×0.5~1mm,裸露后呈粉状,橙黄色。
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32~40μm×22~29μm,孢子壁无色,壁厚1~2μm,内含物黄色,具6~16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36~68μm×12~20μm,顶端壁厚3~5μm,褐色,上浓下淡,柄短,有色。
小麦条锈菌迄今尚未发现有性态,故锈孢子和性孢子不详。
图2-1 3种小麦锈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上为夏孢子堆,下为冬孢子堆)1:小麦条锈菌2:小麦秆锈3:小麦叶锈菌病原生物学: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原则1. 综合治理。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合病害发生规律和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策略。
2. 综合控制。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3. 病害防治。
采取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病害监测、病害预警、病害防控、病害防治技术推广等,减轻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二、常用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深翻田面。
在春季田间管理中,采用深翻田面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3. 消毒种子。
在小麦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灭种子上的病原菌,防止病害的传播。
4. 合理灌水。
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合理控制田间水分,避免过度灌水,减少病害的发生风险。
5. 及时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升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定期喷药。
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进行农药喷洒,能够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7. 病害监测和预警。
建立病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8. 合理轮作。
合理安排小麦的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51 小麦锈病
期越迟,秋苗发病就越轻。关中东部和黄河以 北麦区多在10-11月才出现病叶,江淮麦区要 到11月以后才出现病叶,而且几率极低。
▪ 越冬:冬季当气温降至1-2℃时,条锈病便停止 发展。病菌以侵入叶组织的菌丝体休止越冬。 只要受侵叶片未被冻死,病菌即可度过寒冬。
条锈菌能否越冬的临界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 温-6- -7℃,但麦田若有积雪覆盖,即使气温低 于-10℃仍能安全越冬。以常年气候而言,我 国条锈菌越冬的地理北限为,东起山东德州, 经河北石家庄、山西介休,西至陕西黄陵一线。 该线以北越冬率很低,以南则每年均可越冬, 且越冬率较高。
▪ 叶锈菌侵入叶组织后,经6d左右在叶面上产生 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在扩展期 间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适温条件下, 潜育期最短。温度过高或过低,潜育期均延长。 潜育期在5.5-8.6℃时为22-30d,10℃为 19d,15℃为11d,20℃为8d,25℃为5d。叶锈 菌有时可在先前形成的夏孢子堆周围又生出 几个小的次生孢子堆,所以叶锈菌在叶片组织
▪ 病害循环
▪ 条锈病
▪ 越夏: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不耐高温, 因此越夏便成为条锈病侵染循环中的关键环 节。据测定,旬平均气温低至2℃,侵入的菌丝 体仍可缓慢扩展,旬均温超过22℃,侵染便完全 停止,受侵叶片也不能正常发病。夏孢子在相 对湿度为40%时,0℃下可存活433d,5℃时可 存活179d,15℃可存活47-89d,25℃只有10余 天,36℃仅可存活2d。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 其存活寿命变短。
内为局部定殖。在感病品种正常生长的条件 下,叶锈菌每个孢子堆可日产2000个左右夏孢 子,持续两周,可繁殖大量菌源。
▪ 秆锈
▪ 小麦秆锈菌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植株 上,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沿 叶片生长,遇气孔后顶端膨大,形成明显的附着 胞,后长出侵人丝,钻入气孔并形成泡囊,再长出 侵染菌丝,在寄主叶肉细胞间隙蔓延,以吸器伸 人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条件适宜,侵人的菌 丝经过5-6d即可形成夏孢子堆。小麦秆锈菌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的影响。
锈菌主要通过孢子的传播来引起病害的发生,它们可以通过风力、雨水、农具等多种途径传播到健康的小麦植株上。
而小麦的抗病能力则受到小麦品种、种植环境以及农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在小麦生长早期,低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个时期是小麦条锈病的高发期。
小麦长势矮弱,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条状斑点,感染严重的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等症状。
小麦茎秆和穗部也可能感染,导致实际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增加小麦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农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种植。
2.合理培育和管理。
农户应提前做好小麦培育,在播种前及时施肥、翻耕和清除田间杂草,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修剪患病的叶片和茎秆,减少病害的传播。
3.病害监测和防治。
农户应经常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咪鲜胺等,在使用药剂时需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4.合理轮作和间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适时改变小麦的种植地点和种植其他作物,使得病菌在田间得不到持续的滋生条件。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与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的。
通过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合理培育和管理、病害监测和防治、合理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性小麦病害,俗称“黄疸病”。
是小麦三种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小麦秆锈病)中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感病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
当前,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呈现发病早、病点多、孢子新鲜、易传播蔓延等特点。
今年我市小麦条锈病预计偏轻发生,个别田块偏重发生。
因此,建议广大种植户迅速行动起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条锈病的监测和防控,确保条锈病不发生蔓延扩散,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为害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
叶片初期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疱疹斑(夏孢子堆)。
夏孢子堆较小,近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
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球形或卵形)。
发病严重时,叶片表面布满夏孢子堆,病叶向叶背纵向卷曲,病叶的背面也能产生条状鲜黄色的夏孢子堆。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形成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冬孢子,棍棒形或梭形),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破裂。
叶背受害症状比叶面明显。
【病原】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专性寄生菌。
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发生条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及为害,除与菌源、侵染力和致病力有关系外,还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
【当前实况】据农技中心系统监测,今年全市小麦条锈病全市各地零星发生,发生程度:轻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
【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按照“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传病中心(一个点有3片以上叶片侵染为传病中心),选择对症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措施】一要抓住防控时期。
小麦条锈病发生扩散快,防治上极易被忽视。
提醒广大小麦种植户抓住5月上旬防治的关键时期,按照“治早、治小、治好”的原则,压低病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由条锈菌引起。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橙黄色甚至红褐色的条状小斑点,患病部位呈现梗孢子层。
严重的病情会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死亡,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种植方式和病原菌的侵染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和常见的防治措施。
一、发生原因:1. 气候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小麦条锈病的主要发生条件,尤其是在20~25°C 的温度和大气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病害最易发生。
2. 菌源侵染:小麦条锈病菌主要通过种子、残体和生活在土壤中的菌丝侵染健康的小麦植株。
3. 病原菌侵染力:病原菌的产孢量和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高产孢菌株和具有传播病菌的虫媒都会增加病害的危害程度。
4.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性不同,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二、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 清除病源:在种植前将田间的小麦残体清除干净,并进行病害集中区域处理,可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3. 施用农药:在小麦生长期和病害高发期进行预防性喷药,可有效抑制病菌生长和传播。
常用的农药有三唑酮、嘧菌醚等。
4. 合理轮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如与玉米、豆类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 改良栽培技术: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疏苗、间苗等都能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6. 栽培控制:控制小麦密度,减少潮湿和通风不畅的情况,有利于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与气候、品种、种植方式和病原菌的侵染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源、施用农药、合理轮作、改良栽培技术和栽培控制等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tritici)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种植密度、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种植抗病品种和科学的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气候条件
小麦条锈病是寄生性病害,需要湿度大、温度适宜的环境才能繁殖生长。
一般来说,气温在10℃~20℃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会比较高。
2. 种植密度
小麦的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畅,日照不足,容易形成湿度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从而加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 土壤湿度
小麦生长的土壤湿度对条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土壤湿度要适中,既不能过分干旱,也不能过分湿润。
1.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选购小麦种子时,应选择耐病性强、繁殖能力好、不易感染病害、高产优质的品种。
3. 及时施药防治
当小麦出现病害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防治药剂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长情况选择,同时按照剂量和用药方式正确施用。
4. 科学管理措施
小麦条锈病主要是透过风等方式传播的,所以要加强农田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扰动,建立科学的灌溉管理体系,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适宜。
总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需要依靠多种措施综合施行,从而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同时,还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条锈病通常被叫作“黄疸病”是小麦常见的病害之一。
近几年以来,河南省小麦条锈病在十几个地市均有发生且蔓延迅速,并且发生面积越来越大,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据相关调查报道,全省平均病叶率约5.4%,最高可达100%。
其中信阳、南阳及驻马店市发生较其他地区严重,但就整个河南省而言,较大的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到处都有,随处可见;漯河及许昌等地市发病适中;郑州和新乡及安阳等地市发病较轻微。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省小麦条锈病是由南部地区逐渐向北部地区进行的传播。
一、病因分析1、条锈病简介小麦条锈病通常被叫作“黄疸病”或者“黄叶病”,是由高空气流传播的一种农作物病害,也是小麦常见的锈病之一,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类型。
顾名思义,通过三种类型的名称就知道它发生在小麦植株都不同部位上。
从古至今,小麦条锈病都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有以下的特点:分布地域非常广、传播速度非常快、危害面积非常大。
这种病害传播流行的时候,可以使受害小麦减产约三分之一,特别严重时就会颗粒无收,所以这种病害非常可怕。
2、致病原因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沾染了条柄锈菌所引发的病害。
主要是靠空气流动且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一种流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
条柄锈菌通过入侵小麦的叶片进而破坏叶绿体细胞,阻碍或停滞叶绿素的合成,造成小麦光合效率下降或丧失光合作用并造成小麦营养和水分流失殆尽,从而降低小麦质量和产量,甚至造成小麦绝收。
再加上条柄锈菌是一种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且繁殖速度非常快的病菌,当有一株或几株小麦感染病菌后,立马就会四散开来,迅速传播病害,致使小麦大面积受损。
但是小麦条锈病病菌不耐高温,因而不能在大部分地区越夏。
小麦收割时,条锈病病菌会被吹到高原较寒冷地区,在秋季小又随着气流传播到我省,严重危害麦苗。
入冬后,当全省平均气温降到1~2℃左右时,条锈病病菌会寄生在当地麦苗上或适宜其生存的土壤内越冬。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诸多困扰。
因此,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病因、防控技术及其实施方法。
一、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小麦条锈菌主要存在于叶面、茎秆和麦穗中。
当气温、湿度以及光照条件适宜,小麦条锈菌会迅速繁殖,造成极大的病害损失。
1.物理防治技术(1)深翻土壤:小麦条锈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深翻土壤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小麦条锈菌数量。
(2)搭建遮阳网:小麦生长需要光照,但阳光充足也是小麦条锈菌繁殖的条件之一。
因此,在小麦生长的早期阶段,可以搭建遮阳网,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小麦条锈菌的繁殖速度。
(3)清除病残体:小麦条锈病的病残体可以在土壤中继续繁殖,因此,及时清除病残体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1)化学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硫酸铜等。
(2)化学育种:通过化学处理小麦胚芽、种子等,可以提高小麦对小麦条锈菌的抗性。
(3)化学控释技术:将化学药剂包裹在慢降解材料中,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药剂造成的环境污染。
(1)使用生物制剂: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有效的小麦条锈菌生物制剂,如根际趋向芽孢杆菌等,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麦条锈菌的繁殖。
4.农业措施(1)控制灌溉:灌溉水质的控制对小麦条锈菌的产生和传播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灌溉,防止田间积水也是防控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品种:选用适宜品种和播种期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意小麦的肥料、病虫害等管理。
1.组织培训:针对小麦种植户、技术人员等,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2.病害监测:通过在小麦种植的不同阶段检测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和发病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3.防控宣传: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农民采取防控措施,并普及科学的防控知识。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
而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给小麦种植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严重,呈现出有害规律。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和湿度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气温在15-20摄氏度、湿度在90%以上的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2. 遗传因素:小麦品种的抗性是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些耐病性差的小麦品种容易受到小麦条锈病的侵害,而一些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则相对不易受到侵害。
3. 病害传播:小麦条锈病可以通过风传播和种子传播等途径传播。
当小麦条锈病菌侵入小麦株后,通过小麦叶面上形成的孢子传播给其他小麦株,导致病害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方法来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1. 科学种植: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
在选用小麦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选择抗性好的小麦品种种植。
2.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小麦生长的营养状态,增强小麦的抗病性。
适当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观察小麦叶片及植株的病情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使用化学防治剂:在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初期,可以使用一些化学防治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一般可选择环菌灵、丙环唑等广谱杀菌剂进行喷洒,但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频次。
小麦病害1-条锈病
鲜黄 条锈发生最早
桔红 叶锈其次
棕红 秆锈最晚
三种锈病症状
条锈病 危害部位
大小 形状
叶锈病
秆锈病
叶片为主(叶鞘、 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少见) 茎秆叶鞘为主,也 茎秆、穗也危害) 冬孢子堆生于叶鞘、茎秆上 危害穗部。 最小 狭小至长椭圆 居中 圆形至长椭圆形 最大 长椭圆形至长方形
夏 孢 子 堆
颜色
陇东越夏海拔高度下限为1400m; 陇东等自生苗越夏海拔范围在1300-1700m; 陇南南部为1600m; 渭河上游为1500m。
3、菌源能否与寄主衔接: 晚熟小麦与早熟
小麦自生麦苗重叠生长期达30 d以上的地区, 条锈菌能顺利越夏。 条锈菌的越夏寄主有:晚熟小麦、自生麦 为主,其次是黑麦和禾本科杂草等。
河谷、阳坡的低湿地和冬灌田利于越冬
寄主品种抗冻力与越冬率相关
春季流行:小麦返青后病叶中的菌丝
复苏;旬均温上升至5 ℃时,开始产孢, 持续20多天。 产生的夏孢子传播到周围麦苗新叶上,逐 渐扩大侵染,春季就可造成流行。
春季流行的主要因素:
(1)感病品种的播种面积 (2)条锈菌越冬菌源量 (3)3-5月份的降雨量,特别是3-4月 份的雨量。 (4)早春气温回升得早、晚。
从危害部位看:
叶部病害 叶鞘和茎秆病害 穗部病害 根部病害 全株性病害 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有条锈病、 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纹枯病和 全蚀病在一些地区危害严重。
我国小麦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病害种类的演变
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小麦上的三大病害。 小麦赤霉病:跨长江过黄河,向北向西推 移,河南、陕西关中、青海、宁夏引黄灌区 均有发生。 小麦白粉病: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华 北麦区主要病害,北京、山东、河南等常年 发生。 小麦纹枯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病害, 自80年代以来危害逐年加剧。 小麦黑穗病局部地区起死回升。小麦线虫病 极个别地区也有回升。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了一套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标准通常根据叶面感染程度、叶面病斑面积和叶片受害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首先,根据叶面感染程度来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通常将叶面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感染指叶片上出现少量的黄褐色病斑,且病斑分布较散;中度感染指叶片上出现较多的黄褐色病斑,且病斑分布较密集;重度感染指叶片上几乎全部被黄褐色病斑覆盖。
其次,根据叶面病斑面积来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将叶面病斑面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感染指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0%以下;中度感染指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0%-30%;重度感染指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0%以上。
最后,根据叶片受害程度来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将叶片受害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受害指叶片上的病斑主要局限在叶尖或叶缘;中度受害指叶片上的病斑已经扩展到叶片中部;重度受害指叶片上的病斑已经扩展到整个叶片,并且出现了大面积坏死。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得出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将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感染指叶面感染程度、叶面病斑面积和叶片受害程度均为轻度;中度感染指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为中度,其余为轻度;重度感染指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为重度,其余为中度或轻度。
根据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度感染,可以采取及时清除受害植株、加强通风和光照等措施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中度感染,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对于重度感染,需要采用强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并及时清除受害植株,以防止病情扩散。
总之,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是衡量小麦条锈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率较高,并且对小麦的影响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发生,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天气条件非常适宜条锈病菌的繁殖。
一旦小麦田中出现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斑点,发生条状扭曲,并伴有红褐色的条锈孢子粉。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病原菌感染:小麦条锈病菌主要经病原菌感染引起,病菌可以通过风、虫、土壤和种子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或残茬中可以长时间存活。
2. 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发生,如春季和秋季的高温多雨季节,温度在20℃左右是条锈病菌的适宜繁殖温度。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品种对条锈病菌有一定的抗性,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制度能有效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通过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减少病菌的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种,选择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能够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增强抵抗条锈病的能力。
注意均衡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生长过旺,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4. 喷药防治:在小麦叶片开始出现病斑时,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能够有效遏制病害的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5. 清除病残体: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 合理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疏松土壤,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
避免过度密植和过浓的种植密度,防止病害的传播。
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关注天气情况,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适量施肥,及时喷药等,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
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什么是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又称为小麦红锈病、小麦红腊病、小麦条锈,是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
此病由真菌引起,主要侵害小麦叶片。
叶片上表现为出现一片片黄褐色条锈痕,逐渐扩大,成为红褐色病斑。
严重时,会导致麦田减产。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1.影响小麦产量: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叶片黄枯,影响光合作用,使养分供应减少,进而导致叶片变黄,秆粗叶短,产量减少。
2.降低小麦品质:小麦条锈病破坏了小麦叶片的结构,会导致小麦早衰,灰色霉变,容易使小麦碾成面粉变黑、臭,使小麦品质下降。
3.结果影响供应:小麦条锈病感染后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全球小麦的供应,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造成饥荒。
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方法1.清洗栽培区:小麦条锈病主要通过病菌遗留在栽培区内来滋生。
清洁垃圾,割除病源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2.种植抗病品种:从品种角度防治小麦条锈病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家研发的抗病品种可以在减少化学防治的情况下,防止或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须要一定的保健肥料,例如磷酸单铵、尿素、红磷等等,在保证小麦安全生长的同时,也能够抵御小麦条锈病。
4.及时清除秸秆:通过及时清除秸茬、病容来消除病源,从而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5.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麦做好补光工作,能够适当增加小麦结实量,优化小麦品质。
6.喷洒药剂:药剂的使用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不过药剂的使用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方法、浓度下施用,并且需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
如何诊断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的最初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黄斑或厚厚的褐色色斑。
经过几天,斑块变成红褐色。
感染严重的叶片在潮湿的天气下,可看到长线状的形状。
叶片显示可见的发黄、萎缩、病斑扩大或撕裂等症状。
最后,整个叶子可能会黄化、干燥甚至死亡掉落。
如何治疗小麦条锈病1.剪除感染枝叶:当发现小麦条锈病时,应及时剪除患部。
将切割口整齐,过剩的枝叶稍微削短,否则病灶还会扩展。
小麦条锈病全田防治标准
小麦条锈病全田防治标准一、病害特点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的叶片和茎秆,病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条状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折断和麦穗减少。
该病害易于传播和扩散,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病情更为严重。
及早发现和控制病害是非常重要的。
二、田间管理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2.深翻地力:在田间翻耕时要尽量深翻,可以将田间的秸秆和病残体彻底埋入土中,减少病菌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3.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性,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合理施肥,避免营养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病害监测1.定期巡视:在小麦生长季节中定期巡视田间病情,并及时发现和记录病害发生的程度和分布情况。
2.病害分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将病害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并记录在册。
3.具体记录:记录病害发生的日期、发病范围、病情表现以及天气等因素,为后续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四、化学防治措施1.药剂选择: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苯醚菌酯等,可以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2.有效喷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进行定期的药剂喷雾,确保药剂能够有效覆盖小麦的叶片和茎秆,防治病害的效果更好。
3.注意防治时机:根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规律,选择在小麦生长初期和拔节期进行化学防治,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五、生物防治措施1.菌种选择:选择具有抗病菌株的生物防治菌进行施用,如青霉素、赤霉素等。
这些菌株可以与小麦条锈菌竞争营养和空间,并减少病菌的传播。
2.施用方法:将生物防治菌株进行培育,然后与适量的底肥或水稀释后,喷施在小麦叶片和茎秆上。
施用时要注意保证菌液的均匀和覆盖面积。
六、机械防治措施1.病虫害清理:在小麦生长季节中,及时清理田间的秸秆和病残体,避免病菌滋生和传播。
小麦条锈病的识别与防治.pptx
谢谢观看
小麦条锈病 的识别与防治
目录
1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2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3 课堂总结
01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在世界 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和淮 北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在大流行年份可造成30%左 右的产量损失。
一、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 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 • 发病时期: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 • 症状特点:受害叶片上产生大量黄色粉疱(夏孢子堆),成株
期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后期在同一部位长出黑色粉疱(冬 孢子堆)。夏孢子堆鲜黄色,狭长型至长椭圆形;冬孢子堆狭 长形,埋在表皮下,成条状 。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
一、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小麦条锈病与小麦叶锈、秆锈病在田间经常混合发生,但三者之间 比较容易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条锈
叶锈
秆锈
02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优质抗病品种为主, 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实时监测,统防统治, 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适期播种,适当晚插,不要过早,可减 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可使用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 谱唑(速保利)等。
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如下: • 选育抗锈良种 • 小麦田间套种 • 清除自生麦苗 • 适期晚种 • 药剂拌种 • 带药侦查,打点保面
03
课堂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苗期 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受害叶片上产生大量黄色粉疱,成株期排 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后期在同一部位长出黑色粉疱。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易于发生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不仅会严重损失作物产量,还会降低小麦的商品质量。
因此,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小麦条锈病症状小麦条锈病的症状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形成线状或点状条纹,最终叶片变黄、枯萎甚至烂掉。
感染较严重时,衰弱的小麦幼苗会慢慢死亡。
1. 良好的栽培管理发生小麦条锈病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的生长环境不好。
因此,在小麦栽培管理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施肥、适时浇水、杂草防治、营养管理等。
2. 保持土壤湿润小麦条锈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它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生存。
因此,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
如果土壤太干燥,可以适当浇水,只不过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伤害小麦。
3. 喷药防治在小麦生长季节内,可以用化学药品来防治小麦条锈病。
常用的防治药品包括:代森锰锌、多菌灵、氧化锌、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铜等。
但是,用药时要注意药品对环境的危害,并且要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 改变种植方式如果小麦条锈病反复发生,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改变小麦的种植方式。
例如,采用间作或轮种的方式,让小麦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从而减缓病害的传染。
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感染的部分在小麦发生条锈病后,应及时将感染的部分清除掉,避免病菌扩散。
可以用药物喷雾的方式对小麦进行治疗,防治小麦条锈病。
通常使用的药物有硫酸铜、氧化锌等,但是用药时要按照要求的剂量进行,避免对作物造成二次伤害。
3. 增施肥料在小麦生长季节中,针对发病较轻的情况可以在作物周围增施肥料。
因为肥料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小麦生长的环境,抵御病害的进攻。
小麦条锈病是十分常见的小麦病害,对作物产生的危害较大,因此,应重视对小麦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在小麦的栽培管理和治疗中,应掌握有效的技术方法,切实提高生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
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
有发生。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
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成株叶
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
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
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
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
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
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
夏孢子。
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
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
麦秆锈病。
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
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
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病原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 et Henn.称条形柄
锈菌(小麦专化型),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
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大小32—40×22—29(μm),有发芽孔6—12个。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大小36—68×12—20(μm),柄短。
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29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29号,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1950年以后已出现过5次优势小种的改变。
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
环。
目前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
其
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
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
小麦条锈菌在我
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
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
以下的地区越冬。
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
流传到我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
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
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
秋苗
发病变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
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
重。
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
开始进入越冬阶段,一月份平均气温低
于-6—7℃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
北,病菌不能越立,而这一线以南地区,
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
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
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
源基地。
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
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
要为害时期。
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
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
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
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
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防治方法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
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81168;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
此外我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03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
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
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
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
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
(2)农业防治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插,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肖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
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我国先
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碘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
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谱唑(速保利)等。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
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