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合集下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育林 的实施 , 晚雾露较 大 , 早 有利于条
锈病 的发生。 栽培管理 。 ② 凡地势低洼 ,
排水不 良, 田积水 , 麦 种植密度过大 , 通 风透光不 良的地块发病重 , 而过 多过迟 的施氮肥也增加了发病 的严重程度。
五、 防治 措 施
高 , 季气温 回升快 , 春 雾露大 , 有利于小 麦锈病的发生 , 特别是有利于小麦条锈
3 0克 / , 1 .%速保利可湿性粉剂 亩 或 25
三 、 染 循 环 侵
小 麦 条 锈 病 的 病 原 菌 是 专 性 寄 生 物 , 自然 条 件 下 靠 夏 孢 子 通 过 气 流 传 在 播 。 原菌 在 适 宜 于 夏 孢子 存活 的活体 病
小 种 ,寄主 遇到致病 力不 同的新小种
时 , 失抗 性 变 为 高 感病 品 种 。 如 上 世 散
洼 、 水 不 良的麦 田要 开 沟排 水 , 旱地 排 干 块 有条 件 的要 及 时灌 水 ,可减 轻小 麦 条 锈病 的 发生 。
列成虚线状。
二 、 原 病
可见到 条锈病 , 因此菌 源量 大。加之临 沧市 海拔 1 0 9 0~2 0 2 0米范 围 内种植
的小 麦 面 积 较 大 , 况 多 样 化 , 小 麦 情 与 主 产 区 临近 , 为 条锈 病 的 发 生 积 累 了 也
大 量 的茵 源 。
条锈 菌 属 担 子 菌 亚 门 、冬 孢 菌 纲 、
冬 孢 菌 科 、柄 锈 菌 属 的条 形 柄 锈 菌 , 为 小麦专化型。 夏孢 子 单 胞 、 形 , 面 有 球 表
5药剂防治。 . ①拌种。可选用 2 % 5
三量积累 的多少 、 品种 的 抗性和气候条件 有关。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Industrial research产业研究84《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1. 引言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区域。

其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安全问题。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宿主抗性、病原菌种群结构和农业管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条锈病菌通过风力传播,侵染小麦叶片并在植物内部繁殖,引起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色的条状病斑。

2.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2.1 病原菌特征与传播途径小麦条锈病菌是引起小麦条锈病的主要病原菌。

它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这使得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主要通过风力传播来传播。

感染源主要来自于条锈病病斑上的菌丝体或孢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邵江涛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人民政府,山东 博兴 256500作者简介:邵江涛(1978—)男,汉,山东博兴人,大专,经济师。

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子堆积。

这些病斑在小麦植株上形成后,孢子会随着风的推动远距离传播到新的宿主植株上。

风是病原菌传播的主要推动力。

风向和风速对病原菌的传播范围和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的风向会将病原菌带到健康的小麦植株上,从而引发新的感染。

风速越大,病原菌传播的距离就越远。

病原菌的菌丝体在植物内部生长,并形成新的病斑。

这些病斑继续产生孢子,从而扩大病害的规模 [1]。

2.2 感病条件和环境因素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

当温度适宜且相对湿度较高时,病原菌的孢子会更容易在小麦叶片上萌发并侵入植物组织。

此外,较长时间的叶面湿润也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因为高湿度有助于孢子萌发85《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和菌丝生长。

当湿度较高时,病原菌的孢子会迅速吸收水分并发芽,形成侵入小麦叶片的菌丝。

湿润的叶面提供了营养和水分,为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山东济宁市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与防控

山东济宁市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与防控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5月刊27植保与田间管理山东济宁市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与防控孔 嫚(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息陬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3145)摘要:小麦种植中发生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锈病是山东省小麦生产常见病害。

该文以济宁市小麦种植产区为例,介绍了当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现状,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选择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优化小麦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提升小麦种植品质和产量,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防控措施孔 嫚. 山东济宁市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与防控[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4):27~28.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公顷左右。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的优质小麦种植地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小麦种植基地之一。

济宁市地处鲁西南腹地,位于黄淮海平原和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主要以平原洼地为主,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受到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 mm。

济宁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非常适合小麦生长,也非常适合小麦条锈病侵染流行,流行频率较高。

根据多年小麦种植经验可知,条锈病会对小麦生长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

因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小麦锈病防控研究,加强发病原因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减少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一、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秆锈以及叶锈3种,是山东小麦种植生产区域中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传播快,危害最为严重[1],主要发生在山东、河北、河南以及陕西和甘肃等地区。

2020年9月15日,小麦条锈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茎间隙以及鞘片。

其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黄褪斑或黄条,病斑逐渐变成红褐色,中心逐渐变白,最终形成黑褐色条斑,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高温和高湿条件是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有利因素,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多发。

病原菌一般在遇到湿度达到相对湿度80%以上的情况下才能侵染小麦。

条锈病的侵染还与小麦的抗病性有关,抗病性低的品种更容易受到感染。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下面是几个有效的方法。

1.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首要措施之一。

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降低患病率。

2. 调整播期和播种密度:适当调整小麦的播期和播种密度也可以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小的时期进行播种,可以缩短生育期,减少病害的发生。

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可以使小麦生长更加健壮,提高其抵御病害的能力。

3. 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建立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监测主要以田间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为主,及时发现病情,有助于控制病害的扩散。

4. 喷药防治:在小麦叶面上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减轻病害的程度。

一般来说,应该在病情发展初期或预测有病情发生时进行喷药。

5. 合理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积累和传播。

小麦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增加土壤的多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

6. 病斑采果和病株处理:发现病斑的果实应及时采摘,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对于严重受害的病株,应及时清除和销毁,防止病害的扩散。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调整播期和播种密度、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喷药防治、合理轮作和间作以及病斑采果和病株处理。

小麦条锈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35小麦条锈病发生与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该病传播迅速,属于一种流行性真菌性病害,具有分布广、浸染能力强、菌源量高、损害大的特点。

为严防小麦条锈病蔓延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山东省平邑县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积极开展小麦条锈病检测和预防,抢抓条锈病防治关键期,有效控制和压低病源基数。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大区间典型远程气流传播流行的小麦病害,主要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一般在春季发生,发病后,具有很强的本地区传播或向相邻区域传播的能力,且变异快,破坏小麦叶绿素,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秆、麦穗及颖壳等内部组织,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实现对植株养分和水分的掠夺。

在发病初期,叶片或叶鞘上产生鲜黄色或黑色疱斑,这种疱斑常常以小长条状或长椭圆形排列,形成孢子堆覆盖叶片和叶鞘上,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子1800个左右(锈褐色粉状物),可持续产孢子8~10天,通过高温和气流的作用,形成孢子流,相互交叉流行,反复循环侵染,引发该病。

此外,在小麦灌浆期,因该病过度消耗小麦植株内水分,使灌浆受阻,无法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和灌浆期的水分需求,从而降低产量,使千粒重下降,小麦条锈病一般流行时,减产率在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由于我国小麦主栽品种抗源单一,抗病品种推广面积有限,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又有适量的菌源,小麦条锈病常会在全国大范围流行,并造成严重损失。

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条件1.温、湿度条件适宜。

小麦条锈病生殖繁育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小麦条锈菌侵染。

菌丝体适宜侵染的温度范围为13~16℃,孢子发育适宜温度为9~11℃。

当平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时,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

夏孢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湿润的环境为小麦条锈病爆发提供了条件,当连续降雨天数达11天,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适于条锈病菌的侵染与繁殖。

4月底至5月中旬有雨,以后条锈病普遍发生,后期造成局部地区条锈病中轻度流行。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作者:严德宏吴荣升崔晗王新萍戚天凤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4期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性大,暴发性强。

豫南麦区发病早、发生较重,是小麦条锈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阻断区),搞好豫南小麦条锈病防控(传播病源头切断),对河南小麦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条锈病;发生规律;防治策略1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是一种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流行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严重的病害。

流行年份,小麦条锈病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1950、1964、1990、2002、2003年我国发生小麦条锈病5次大流行,分别引起60亿公斤、32亿公斤、12.4亿公斤、8.5亿公斤、3.7亿公斤的产量损失。

1990、2016年在豫南大流行,给我市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性大,暴发性强。

暴发时间越早对小麦的危害程度越重。

据试验在小麦抽穗以前暴发,就会抽不出穗来,形成“锁口疸”,減产五、六成以上;抽穗开花期暴发,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减产三至四成;灌浆初期(满仁)暴发,麦叶干枯,影响灌浆,减产二成左右;乳熟期暴发,也要减产。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在条锈病发生早、危害严重的情况下,病株往往抽不出穗。

感病后,在叶片上形成排列成条状(象缝纫机扎的线脚呈虚线状)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小麦秋苗期就能发病,河南省发病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早的年份在头年12月份就出现发病中心。

豫南地区发病盛期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发生早的年份在2月25日(浉河区)发现病叶。

发生严重的田块,小麦叶片枯黄,后期枯死,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和品质。

豫南麦区发病早、发生较重,是小麦条锈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阻断区)。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病害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故术程晓辉小麦条镑病,拉丁名为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 tritici Eriks et Henn,为小麦生产中常发的锈病类型之一。

目前,在我国各地小麦产区中,小麦锈病作为一种有很大危 害性的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中发 生程度最重的是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是小麦生产中常发 的病害之一。

小麦条锈病发生后,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 成,发生严重的减产幅度可超过6成,更有甚者会造成小麦 的颗粒无收,对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

彬县地处陕 西省的西北部,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为典型的旱作地区,降水量缺乏,尤其是春季,作物播种 的难度很大,因此当地主要的作物为小麦,近年来,彬县小 麦的种植面积在27万亩左右。

经过县植保植检站的统计,2016年、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彬县的发生程度较轻,未对 小麦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现结合笔 者在彬县工作经验,对小麦条锈病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技术 做简单的总结。

1小麦条锈病的特征特性1.1发病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其次在茎秆、穗部、芒 等部位也会发生。

刚发生时,常在发病部位产生斑点(绿色 逐渐褪去),之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夏孢子堆(鲜黄 色,椭圆形,排列呈轮状,多层排列,平行于叶脉),然后孢子 堆破裂,产生粉状物质。

病情发生的后期,如环境有较大的 变化,夏孢子堆即由原来的鲜黄色、小长条状转为狭长状、黑色的冬孢子堆(较为扁平、常多个融合成一片)。

1.2病原及侵染条件造成小麦条锈病的病原为条形柄锈菌,常在发病部位 出现孢子堆,分为夏孢子、冬孢子2种类型,前者大小在 32~38!m*22~28!m,后者稍大,为 36~38!m*12~22!m。

小 麦条锈病的病原喜凉怕热,其发生常受到温度、降水等多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般在气流的作用下,病源传到冬小麦 区,如果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则对小麦产生侵染。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博兴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东南部,地貌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地形主要为平地、洼地。

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较为适合小麦生长。

近几年,博兴县小麦种植面积超54万亩。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条锈病逐年偏重发生,对小麦高产造成了较大威胁。

2021年在博兴县发现小麦条锈病零星病叶,未见发病中心。

2022年,小麦条锈病在博兴县连续发现发病中心,多数发病中心发现时最高严重度为6~8级,田间查见小麦条锈病病叶时间为 4 月下旬至5月上旬,推算侵染田间发病时间在 7~10天以前,在 4 月中旬初期侵染的可能性较大,感病品种涉及山农 32、济麦 22、山农19、山农 25。

现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感染条锈病的小麦植株叶片(或叶鞘、穗部、茎秆、麦芒、颖壳等)会出现褪绿斑点,中期出现橘黄色的夏孢子堆,孢子堆条状或虚线状(与叶脉平行排列)分布,后期出现黑色、狭长状的条状孢斑,条状孢斑埋伏于小麦表皮下,可以破坏小麦叶绿素,缩小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叶面积,进而造成叶片表面破裂、水分散失、全叶干枯,影响小麦灌浆,最终导致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下降。

二、发病规律博兴县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4月中下旬(小麦重塑扬花期),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的特点。

小麦条锈病发病受温湿度、栽培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温湿度影响较为显著,在温度达到9~16℃且空气湿度饱和时,条锈病易侵染小麦,特别是小麦叶片存在水滴、水膜时,条锈病高发。

同时因小麦条锈病病菌具有夏孢子远距离传播、转主寄生的特点,病菌孢子可随气流传播,流行性较强,为害时间较长。

小麦条锈病三、预防技术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小麦条锈病预防的重要技术,根据博兴县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可以选择当地培育的高抗条锈病品种,如鲁麦20、烟麦22、滨麦8、华麦8等。

同时根据特定年份天气情况,可以选择长势较强的中晚熟抗条锈病品种,如西农857,避开条锈病高发期。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的影响。

锈菌主要通过孢子的传播来引起病害的发生,它们可以通过风力、雨水、农具等多种途径传播到健康的小麦植株上。

而小麦的抗病能力则受到小麦品种、种植环境以及农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在小麦生长早期,低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个时期是小麦条锈病的高发期。

小麦长势矮弱,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条状斑点,感染严重的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等症状。

小麦茎秆和穗部也可能感染,导致实际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增加小麦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农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种植。

2.合理培育和管理。

农户应提前做好小麦培育,在播种前及时施肥、翻耕和清除田间杂草,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修剪患病的叶片和茎秆,减少病害的传播。

3.病害监测和防治。

农户应经常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咪鲜胺等,在使用药剂时需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4.合理轮作和间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适时改变小麦的种植地点和种植其他作物,使得病菌在田间得不到持续的滋生条件。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与锈菌的侵染和小麦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的。

通过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合理培育和管理、病害监测和防治、合理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易于发生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不仅会严重损失作物产量,还会降低小麦的商品质量。

因此,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小麦条锈病症状小麦条锈病的症状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形成线状或点状条纹,最终叶片变黄、枯萎甚至烂掉。

感染较严重时,衰弱的小麦幼苗会慢慢死亡。

1. 良好的栽培管理发生小麦条锈病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的生长环境不好。

因此,在小麦栽培管理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施肥、适时浇水、杂草防治、营养管理等。

2. 保持土壤湿润小麦条锈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它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生存。

因此,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

如果土壤太干燥,可以适当浇水,只不过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伤害小麦。

3. 喷药防治在小麦生长季节内,可以用化学药品来防治小麦条锈病。

常用的防治药品包括:代森锰锌、多菌灵、氧化锌、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铜等。

但是,用药时要注意药品对环境的危害,并且要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 改变种植方式如果小麦条锈病反复发生,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改变小麦的种植方式。

例如,采用间作或轮种的方式,让小麦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从而减缓病害的传染。

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感染的部分在小麦发生条锈病后,应及时将感染的部分清除掉,避免病菌扩散。

可以用药物喷雾的方式对小麦进行治疗,防治小麦条锈病。

通常使用的药物有硫酸铜、氧化锌等,但是用药时要按照要求的剂量进行,避免对作物造成二次伤害。

3. 增施肥料在小麦生长季节中,针对发病较轻的情况可以在作物周围增施肥料。

因为肥料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小麦生长的环境,抵御病害的进攻。

小麦条锈病是十分常见的小麦病害,对作物产生的危害较大,因此,应重视对小麦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在小麦的栽培管理和治疗中,应掌握有效的技术方法,切实提高生产效益。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由条锈菌引起。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橙黄色甚至红褐色的条状小斑点,患病部位呈现梗孢子层。

严重的病情会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死亡,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种植方式和病原菌的侵染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和常见的防治措施。

一、发生原因:1. 气候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小麦条锈病的主要发生条件,尤其是在20~25°C 的温度和大气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病害最易发生。

2. 菌源侵染:小麦条锈病菌主要通过种子、残体和生活在土壤中的菌丝侵染健康的小麦植株。

3. 病原菌侵染力:病原菌的产孢量和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高产孢菌株和具有传播病菌的虫媒都会增加病害的危害程度。

4.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性不同,抗病性较差的品种更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二、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 清除病源:在种植前将田间的小麦残体清除干净,并进行病害集中区域处理,可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3. 施用农药:在小麦生长期和病害高发期进行预防性喷药,可有效抑制病菌生长和传播。

常用的农药有三唑酮、嘧菌醚等。

4. 合理轮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如与玉米、豆类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 改良栽培技术: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疏苗、间苗等都能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6. 栽培控制:控制小麦密度,减少潮湿和通风不畅的情况,有利于减少条锈病菌的侵染。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与气候、品种、种植方式和病原菌的侵染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源、施用农药、合理轮作、改良栽培技术和栽培控制等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tritici)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种植密度、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种植抗病品种和科学的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气候条件
小麦条锈病是寄生性病害,需要湿度大、温度适宜的环境才能繁殖生长。

一般来说,气温在10℃~20℃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会比较高。

2. 种植密度
小麦的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畅,日照不足,容易形成湿度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从而加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 土壤湿度
小麦生长的土壤湿度对条锈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土壤湿度要适中,既不能过分干旱,也不能过分湿润。

1.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选购小麦种子时,应选择耐病性强、繁殖能力好、不易感染病害、高产优质的品种。

3. 及时施药防治
当小麦出现病害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防治药剂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长情况选择,同时按照剂量和用药方式正确施用。

4. 科学管理措施
小麦条锈病主要是透过风等方式传播的,所以要加强农田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扰动,建立科学的灌溉管理体系,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适宜。

总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需要依靠多种措施综合施行,从而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同时,还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摘要】每年农耕,小麦从种植到收割期间,各地防法小麦条锈病的任务都很重。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条锈病对小麦丰收带来的危害,我建议要做到:“早安排、早防、早治”,怎样做好以上三点,那就需要农业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及条锈病的防治方法,下面根据一些对小麦条锈病的个人认识,阐述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特征及防法方法,让广大农业工作者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小麦条锈病的特征,落实各项防控防治技术措施,把条锈病对小麦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关键词】条锈病特征防控一、小麦条锈病的特征(一)条锈病是全世界公认常见的小麦病害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经常发生的小麦病害。

在我国小麦种植中,常见的三大病害当是最广、危害最大的就是小麦条锈病了,此病种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部、西南部、黄淮海区域的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病害流行时,对当地的小麦丰收及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1950年、1964年发生过二次,后来在1990年流行的一次范围最大、面积最广,使我国小麦减产几十亿公斤。

条锈病流行的年份里,可以使小麦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二)小麦受害初期,在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孢状夏孢子堆,随后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粉状物。

夏孢子堆表皮开裂不明显。

夏孢子堆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呈虚线状。

后期当环境条件不适宜夏孢子发生时,夏孢子堆转化为黑色、狭长形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多个融合,埋伏在表皮下,表皮不破裂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一)条锈病的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区治理”的原则,建立持续控制的长效机制。

根据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趋势,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抗病品种,秋播药剂拌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为载体,抓好秋苗期挑治,春季早治、普发流行期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大力开展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防控隔离带示范区建设,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

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

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1):56-58ShaanxiJouena.oeAgeiu.iuea.SFienFes 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温彩虹1,李酶2(1-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扶风722200;2.陕西省杨陵区农业农村局,陕西杨凌712100)摘要: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麦区大0行,通过对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hm2小麦种子田小麦条锈病监测与成功防控,追溯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探讨小麦条锈病高效防治技术,供小麦生产参考。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条锈病因;防控技术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2020年3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通报,2020年小麦条锈病较往年发病早,发展蔓延快,发病重'据陕西省植保系统调查通报,2020年4月9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已近20万hm2,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逾56.67万hm2,对陕西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监测小麦条锈病害发生发展情况,探究发病机理,分析小麦锈病流行的原因,指导组织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麦条锈病及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降低能耗,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夺取小麦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麦条锈病发病机理、典型症状及危害小麦条锈病是条形柄锈菌侵染小麦,菌丝丝状,生长在小麦叶片、茎秆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的养料,当有效积温达到150-160C,在病斑上产生鲜黄色抱子堆,呈缝纫机针脚样,成行排列,主要以夏抱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侵染循环,转主寄主为小其侵染循环分为四个环节,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是一种典型的气流传播,大区域流行病害,一旦条件适宜传播速度极快,俗称小麦黄疸,一般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绝收,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全国减产小麦60亿kg。

2小麦条锈病田间监测结果面对锈病大流行的严重态势,我们加强田间调查,在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3hm2小麦种子田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多点监测, 2020年3月11日个别田块发现零星病叶,3月17收稿日期:2020-06-22修回日期:2020-07-15第一作者简介:温彩虹(1967-),女,陕西靖边人,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和农业试验工作。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张新龙(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阳谷252300)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类具有毁灭性的流行病害,导致小麦减产、品质降低,损失巨大。

结合阳谷县农业生产实际,该文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发生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措施、政策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技术措施包括科学选择品种,及时更新换代;重视绿色防治,针对性进行化学防治;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区域之间加强联合、打造示范基地等,为当地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4-0079-03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属于气传叶部病害,是小麦生产中易发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发生程度轻的田块减产幅度一般在10%~30%,严重发生的情况下可造成减产幅度超过50%[1]。

小麦条锈病目前在我国常发的区域有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等,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病原菌可以在高空气流等的作用下传播很远的距离,表现出快速蔓延性、突发性、难以有效监测、发生后损失严重等特点[2]。

阳谷县气候条件适宜、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目前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近些年来,随着当地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种植的面积有所调整,为了实现粮食的安全生产,需要积极提高生产技术的水平,以提高小麦的单产及品质[3]。

小麦生产中,影响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即为病虫害,由于农户对其危害认识不够、防治方法不科学、防治时间不及时,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加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

近些年阳谷县小麦生产中条锈病时常发生,导致小麦减产、降低品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为此,本文对近些年小麦条锈病在当地发生的特点、原因以及技术与政策2个方面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

1发生特点1.1传播范围广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侵染繁殖的形态主要为夏孢子,传播的距离远,可通过气流、风等途径扩散开[4]。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

而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给小麦种植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严重,呈现出有害规律。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和湿度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气温在15-20摄氏度、湿度在90%以上的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

2. 遗传因素:小麦品种的抗性是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些耐病性差的小麦品种容易受到小麦条锈病的侵害,而一些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则相对不易受到侵害。

3. 病害传播:小麦条锈病可以通过风传播和种子传播等途径传播。

当小麦条锈病菌侵入小麦株后,通过小麦叶面上形成的孢子传播给其他小麦株,导致病害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方法来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1. 科学种植: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

在选用小麦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选择抗性好的小麦品种种植。

2.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小麦生长的营养状态,增强小麦的抗病性。

适当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观察小麦叶片及植株的病情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使用化学防治剂:在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初期,可以使用一些化学防治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一般可选择环菌灵、丙环唑等广谱杀菌剂进行喷洒,但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频次。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条锈病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性、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小麦条锈病由真菌引起,生长迅速,易在潮湿环境下扩散。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效果较明显,但长期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生物防治方法也备受关注。

最后结论指出,小麦种植者应该重视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病害监测和科学防治,可有效减轻小麦产量损失,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病原特性、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重要性、种植者、监测、减轻产量损失1. 引言1.1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性、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了解并有效应对小麦条锈病的威胁。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病原菌数量和小麦品种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病原菌易于传播并感染小麦,导致病害加剧。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其中化学防治方法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但也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生物防治方法则倡导使用天然的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通过加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科学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减轻小麦产量损失,保障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种植者应该重视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一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应对小麦条锈病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

2. 正文2.1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性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性主要表现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主要靠风传播传播。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率较高,并且对小麦的影响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发生,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天气条件非常适宜条锈病菌的繁殖。

一旦小麦田中出现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斑点,发生条状扭曲,并伴有红褐色的条锈孢子粉。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病原菌感染:小麦条锈病菌主要经病原菌感染引起,病菌可以通过风、虫、土壤和种子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或残茬中可以长时间存活。

2. 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发生,如春季和秋季的高温多雨季节,温度在20℃左右是条锈病菌的适宜繁殖温度。

3. 小麦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品种对条锈病菌有一定的抗性,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制度能有效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通过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减少病菌的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种,选择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能够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增强抵抗条锈病的能力。

注意均衡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生长过旺,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4. 喷药防治:在小麦叶片开始出现病斑时,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能够有效遏制病害的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5. 清除病残体: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 合理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疏松土壤,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

避免过度密植和过浓的种植密度,防止病害的传播。

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关注天气情况,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适量施肥,及时喷药等,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0期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严重生物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其次是叶和茎秆,穗部、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在条锈病发生特早、特重的情况下,病株往往不能抽穗,形成“锁口疸”,小麦产量严重受损,品质降低。

此病流行年份可致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可达60%,甚至绝收。

1发生症状小麦受害初期,在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孢状夏孢子堆,随后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粉状物。

夏孢子堆表皮开裂不明显。

夏孢子堆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呈虚线状。

后期当环境条件不适宜夏孢子发生时,夏孢子堆转化为黑色、狭长形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多个融合,埋伏在表皮下,表皮不破裂[1-2]。

2病原条锈病原菌称条形柄锈菌,为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病锈菌科柄锈菌属专性寄生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

夏孢子单胞,鲜黄色,球形或卵圆形,大小32~40μm×22~29μm ,表面有微刺,具6~12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或梭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大小36~68μm×12~20μm ,柄短,有色[3-4]。

3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小麦条锈病主要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侵染完成周年循环。

次循环可分越夏存活、秋苗传染、越冬和春季流行4个阶段。

条锈病喜凉怕热,温度和降雨以及菌源能否与越夏寄主衔接是影响其越夏的主要因素。

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到冬麦区后,遇到适宜的温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

一般距离越夏地区越近,冬麦播种越早,发病越早越重。

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2℃以后,新侵染叶片的潜育期便无限延长,病菌进入越冬阶段。

条锈菌越冬的低温界限大体为最冷月均温-7~-6℃,只要该受侵染组织冬季未被冻死,菌丝体状态即可安全越冬。

山东聊城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山东聊城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4月刊30植保与田间管理DOI:10.16815/ki.11-5436/s.2021.11.017山东聊城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宋海梅(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桑阿镇农林水服务中心,山东 冠县 252511)摘要:条锈病是山东聊城小麦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发生面积广、损失大的特点,是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该文结合山东聊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与发病原因,提出加强品种更新、加强监测预防以及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等措施,以期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确保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防控措施;品种更新;监测宋海梅. 山东聊城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30~31.小麦是山东省聊城市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小麦种植量呈现逐渐缩小趋势。

为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是危险小麦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很多种植户对病虫害重视程度不高,加上病虫害防治不科学,致使很多病原耐药性著增强,防治效果逐渐变差,危害程度逐渐增加,严重威胁小麦种植安全。

对山东聊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条锈病是威胁当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大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超过30%,最高的达到70%。

山东省聊城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高峰期气候条件适宜,降雨量相对较多,温度较高,十分适合病原的繁殖生长和传播。

明确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条锈病的传播蔓延。

一、聊城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根据山东省聊城市近年来病虫害统计数据可知,截止到2019年年底,除2008年、2013年和2016年小麦条锈病呈轻度发生之外,其余年份均呈中度发生;2002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8年呈现大范围发生流行,发病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以上,发生程度达到5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主要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但病害一直是限制着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世界已经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其中有20多种在我国发生较重。

小麦锈病为主要病害,大流行年份,造成严重损失。

如我国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产量损失60亿kg,随后十几年间,小麦叶锈病在华北,小麦秆锈病在东北、华南都曾有过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近几十年内锈病虽没有大面积流行,但小麦条锈病在西北和华北局部地区的某些年份仍发生严重。

小麦条锈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

在我国,主要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等省发生,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较轻。

流行年份产量降低20 %~30 %,严重田块颗粒无收。

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

叶片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褪绿斑,随后产生长椭圆形黄色夏孢子堆,较小,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

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2 病原
病原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柄短。

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温度较低。

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 ℃~15 ℃;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 ℃~3 ℃,最高温度20 ℃~26 ℃,最适宜温度7 ℃~10 ℃;侵入适宜温度9 ℃~12 ℃。

病菌致病性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31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31号。

3 发病规律
条锈菌不耐高温,越夏是病害循环的关键环节。

据测定,夏季最热一旬均温超过22 ℃~23 ℃,条锈菌便不能安全越夏。

条锈菌在夏季冷凉山区和高原地区的晚熟小麦、自生麦苗和其他寄主上越夏。

越夏后的病菌,秋季随气流从越夏
区逐步向冬麦区传播蔓延,侵染秋苗。

进入冬季,病害停止发展,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中越冬。

病菌越冬之后,春季气温回升,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形成新的夏孢子,侵染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使病害扩展,引起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我国多数麦区,决定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越冬菌量大,春季降雨量多,容易引起条锈病流行。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抗性以及环境条件。

夏秋多雨,有利于越夏菌原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多雪,有利于保护菌原越冬;3-4月雨水多、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展和蔓延;冬灌有利于锈菌越冬;氮肥施用过多过晚,使麦株贪青晚熟,加重发病;大水漫灌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病菌侵染。

4 防治措施
应采取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和利用抗病品种抗性品种在利用时,根据生理小种进行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及定期轮换。

目前已育成的优良的品种(系)有:中梁17、绵阳26、川育11、川麦26、丰抗13、冀麦21、冀麦23、贵农20、贵农21等。

4.2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晚播,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

越夏区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4.3 药剂防治这是控制锈病暴发流行的应急措施。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常发区菌源数量。

目前可用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

粉锈宁可按麦种重量0.03 %(a.i)拌种,速保利可按种子量0.01 %(a.i)拌种,持效期可达50 d以上。

成株期田间病叶率达2 %~4 %时,应进行叶面喷雾,每公顷用粉锈宁(a.i)75~135 g,用速保利(a.i)45~60 g,一次施药即可控制成株期危害。

注:a.i表示药剂有效成分。

参考文献:
[1]薛金国,尤杨,黄广远,等.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薛金国,张付根,闫惠吾,等.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实践[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
[3]杨芳.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科技信息,2009(27).
[4]何勤.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08).
[5]李少峰.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0(06).
[6]杨宁权,谢成君,杨明进,等.宁夏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7(05).
[7]王琳娜,周晓铃,陈艳,努尔泥沙.小麦条锈病在巴州轮台县发生规律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科技,2009(01).
[8]侯敬和,黄善斌.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预测模式的研究[J].山东气象,1996(03).
[9]谢水仙,陈杨林,汪可宁,等.陇东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95(05).
[10]何立.小麦纹枯病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