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影响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文从盈余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监管与控制以及合法化与道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机制的完善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严格监管和有效控制,才能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滥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引起企业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共同努力促进盈余管理的合法化与道德化,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财务报表、影响、问题、企业、监管、控制、合法化、道德化、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重视、完善。
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盈余管理包括了对企业盈余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盈余管理决定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盈余管理不当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盈余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则会损害企业的经营利益,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都需高度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合法、规范、透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盈余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道德约束和责任担当,促进企业盈余管理的合法化和道德化发展。
1.2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策略,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利润、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等重要财务指标的表现。
浅析新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关系
20 年 , 国开 始实 施 《 07 我 企业 会 计 准则第 1 号一 存 货》 3 项新 具体 准则 。 由于 会 计信 息 的相 关性 和 可靠 等 8 性 的 冲突 ,会 计准则 中必 将 允 许企 业 在信 息 披露 中采 用 职 业判 断 ,管 理层将 会凭 借 自身对 经 济活 动及 其 机会 的 把握, 选择 符合该 企业 经 济情形 的会 计方 法 、 计 估计 和 会 披 露方式 。 于新准则 中职业 判断 空间 的加 大 , 得企 业 鉴 使 盈余 管理 的投机行 为得 以愈演 愈烈 。
叉 区域 , 者 的环 境影 响 因 素趋 同 。新 准 则 下会 计 职 业 判 断 空 间 的 存在 是 产 生盈 余 管理 的 必要 条 件 。 二
【 词】 新会 计准则; 关键 盈余管理 ; 职业判 断; 公允价值
【 中图分类号】 F3 23
[ 文献标识码】 B
所 谓盈余 管 理 , 指企 业 管理 层 在编 制会 计报告 时 , 是 选择 有利 于 自己 的会 计 政策 和 方法 , 变更会 计 估计 , 排 安 交 易发 生 的时 间与方 式 ,利 用会 计 准则 的漏 洞 以期改变 财 务报告 内容 的行 为 。盈 余 管理 虽 然并 未超 出现 有法律 法规 的范 围 , 是 它具 有欺 骗性 , 但 它使 财 务报 告所 提供 的 信息 无法 真实 反 映企 业 的实 际情 况 ,从 而降低 了财 务报
境下 同一事 项下 的不 同性 给 出详 尽 的解 释 ,准 则措 词相 对 模糊 ; 会计规 则 制定 的不完 善性 。 计 准则 制定 者 四是 会 的知识 水平 是有局 限性 的 ,准 则制 定 者不 可 能详 尽 而全
三是 目标不同。 盈余管理的动机较为复杂, 有通常提到的 报酬计划 、 债务契约 、 躲避监管 , 也有我国现阶段的公开
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探讨
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探讨
韩 月 纪
( 焦作 大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河南 焦作
摘
4 40 ) 5 0 3
要 对 盈 余 管 理 和会 计 职 业 判 断 的 关 系进 行 了探 讨 , 述 了 两者 的 区 别 与联 系 , 对 新 会 计 准 则 下 盈 阐 并
会 计盈 余 信 息 过 程 中 ,做 出对 自己有 利 或 职业 判 断 空 间 。可 以 使 会 计 人员 根据 企 业
常会 计 事 项 和 财务 报表 的编 制 所 采 用 的原 对 自己 和 委 托 人 均 有 利 的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内 、 部 的实 际 情 况 做 出判 断 , 择合 适 的 外 选 不 能够 增 加 则 、方 法 和程 序 等 进 行 的判 断和 选 择 的行 “ 弈 论 说 ” 为 , 要 存 在 通 过 博 弈 使 自 博 认 只 会计处理方法 , 必拘泥于规定 , 或 协 会 计 信 息 的相 关 性 ;同 时也 有 利 于 提 高 会 为 。 涉 及 企 业盈 余 的会 计 实 务 中 , 余 管 身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条 件 , 者 说 只要 破 坏 “ 在 盈 理 与 会 计 职业 判 断 往 往 交 织 在 一 起 难 以 区 议 ” 收益 大 于 遵 守 “ 议 ” 的 协 的收 益 , 一 定 计 信 息 可 靠性 。 此 , 计 职 规 则 的不 完备 性 , 此 , 计 职业 判 断 因 会
盈 余管理 的主体是企 业管理 当局 , 尽
但 关 于 盈余 管理 产生 的原 因 ,在 理 论 界 是 现 代财 务 会 计 必 不 可 少 的基 本 程 序 。会 管 有 些 行 为名 义 上 应 由会 计 人 员 做 出 , 存 在 有 不 同 的研 究 成 果 , 要 有 “ 权 理 论 计 职业 判 断空 间 的存 在 为 盈 余 管 理 创 造 条 实 际决 定 权 却 在 管 理 当 局 手 里 ,会 计 人 员 主 产 说”“ 、 契约 理 论 说 ” “ 托 一 理 理 论 说 ” 、委 代 和 件 , 供 机 会 和 手段 , 并 不 必 然 导 致 盈 余 充 其 量 只是 盈 余 管 理 的 执行 者 。 因此 盈 余 提 但 “ 博弈 理 论 说 ” 。 产 权 理 论 说 ” 为 , 等 “ 认 由于 管理 行 为 。 企 业 所 有 权 与经 营权 相 分 离 .导 致 了企 业 12 目的不 同 _ 管 理 的责 任 应 由企 业 管理 当 局承 担 。而 会 计 职 业 判 断 的 主体 是适 度独 立 的从 事 会 计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思考和分析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思考和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一、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的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活动。
通常可以把盈余管理分为应计活动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准则,以隐瞒或歪曲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的表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管理者通过对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操控来实现既定盈利目标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影响1.灵活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准则虽然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规定,但准则在制定时为了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也赋予了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如八大准备的计提、折旧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的确认和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等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管理层可以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利润的平滑或聚集,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计提各种准备为企业进行“洗大澡”以为来年盈利打下基础。
由于这种灵活性的存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基于报表信息所做出的的经济决策往往带有偏差,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销售操控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销售的方式、条件来影响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进而改变企业当期的盈余。
如果企业面临既定预算销售量的压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有一定的难度时则会通过打折、低价促销、扩大销售信用额度等手段来完成预算。
这些措施的采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
一方面,企业通过折扣等方式低价出售商品,会使购买方形成一种预期,不愿以高于折扣价的较高价格购买企业产品;另外,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品的市场需要量是基本稳定的,低价出售使当期的销售量增加,会影响未来期间的销售量,长此以往,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降低。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
和 会计 方法 的选择 性 ;盈余 管理 经常被 认 为是 一种 自利 行 为 .其
产 生 的深层 次原 因是 契约 动机 ( 传统 观点 )以及 由于信 息不 对称 造成 的沟通 动机 ,此外 ,迎 合监 管部 门 的要 求也成 为盈 余管 理 的
重要 原 因之一 。
理 的解 决方 法 ;其三 ,权责 发生 制 的压 力 ,由于遵循 权 责发 生的 基 本原 则 ,对 待经 济交 易与 事项 并非 按照 现金 的收 付进 行简 单 的 记 录 ,而 要根 据权 利 和责 任 的发生 来决定 收入 和 费用 ,在这 个过 程 中就 需 要会计 人 员做 出 自己的 判 断 ;其 四 ,资本市 场 的发展 。 衍生金 融 工具 和购 并行 为等 的 出现使 得企 业关 注公 允价值 ,而 公 允价值 的确定 又 与会计 人 员的职 业 判断息 息相 关 ,同时在 购并 过 程 中计 量方 法 ( 成 本法 或者权 益 法 ) 也 必须 融入 职业 判断 的 因素 。
经 营特 点 , 以及 对经济 业 务性 质 的精 确分 析 , 运用 自身 专业知 识 , 通 过分 析 、 比较 、计 算等 方法 ,客观 公正 地对 应 列入 会计 系统某
一
二者 的客体 范 围大 小不 同 。相 对而 言 .会 计职 业 判断 是一种 事 后 行 为 ,是 在经 济交 易与事 项发 生后 ,由专业会 计 人 员在准 则 的指
集 中在会 计政 策选 择 、会计 估计 、与公 允价 值确 认 三个 方面 。笔
者认 为 ,会计 职 业判 断的产 生 有其 客观 必然性 :其 一 ,市 场环 境 的 变化 .市场 环境 的波 动 诸如 通货膨 胀 ,金融 危机 等对企 业 的发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
会计中国乡镇企业一、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重要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制定主要有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两种形式。
我国新准则主要是以原则为导向。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基础应用、资产减值的确定、商业实质的判断、对前期差错更正的判断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更有利于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新准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结合,重在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并单独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从实质上看,留有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因为: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必拘泥于规定中,能够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例如,原有制度将2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之一,会计人员可以刻意降低价格到1999元或抬高价格到2001元,这种刻意的操作很简单就能达到企业的目的而又不违反制度;但新准则从性质上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规定,使会计人员不能再利用这种简单的价格操作。
因此可以看出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企业的盈余管理必然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界普遍认同的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或构造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结果,从而误导以企业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行为。
盈余管理虽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不同的涵义,但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会计估计的运用和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规划与控制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以盈余管理利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并常以职业判断为借口掩盖其利润操纵行为,致使很多人将一些盈余管理行为误认为是会计职业判断,其实两者的区别很大,主要表现为:(1)主体不同。
也谈会计职业判断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也谈会计职业判断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以及准则制定的导向性原则拓宽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使盈余管理的投机行为加剧;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盈余管理的实质,提出合理会计职业判断、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128-01一、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理论概述1.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相关政策法规、会计原则允许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等会计手段或规划交易等非会计手段,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
我国盈余管理产生、存在有着客观原因及外在环境,首先,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给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带来了便利;其次,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准则的时滞性对会计事项做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和判断;最后,企业管理层证券市场的融资、防亏和保牌、炒作股票动机及确保职位和提升的动机,使得盈余管理得以长期存在。
2.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会计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报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和特殊协议规则,留给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加之会计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会计职业判断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性行为;会计职业判断体现了会计人员某些特定情况下对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二、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较盈余管理实质是利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通过有目的干预或影响财务报告,从而达到影响相关利益者利益和决策。
其主要手段有会计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会计估计的运用与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规划与控制等。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和灵魂,它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利润分配。
因此,正确地管理盈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盈余管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企业的盈余目标。
企业盈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本积累,提高股东的收益。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规划盈余以达到这个目标。
在控制成本,提高营收的前提下,要考虑各种财务压力,比如偿还债务,期望利润等。
第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尽可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避免造成盈余管理风险。
公司应该根据财务监管的要求和标准,制定透明的财务政策和程序,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
这不仅是对股东的负责,同时也是公平和规范运作的表现。
第三,如何处理盈余。
企业需要在积极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盈余。
如果选择现金分红,需要合理规划股息率和时间表;如果选择再投资,需要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项目上。
不管是现金分红还是再投资,都需要保证盈余的稳健性,并使股东得到合适的回报。
第四,如何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金融危机等都会对企业盈余造成重大影响。
在制定盈余管理策略和分配盈余时,企业应该考虑到现实和未来风险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准备。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有挑战的任务。
企业需要在考虑股东利益和公司未来发展之间做出权衡。
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加强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
杂 的主 观 判 断 过 程 . 要 考 虑 企 业 当时 的宏 观 经 济 形 势 、 处 于 何 种 发 展 阶 段 以及 企 业 的市 场 经 营战 略 等 因素 。 三、 健 全 专 业 判 断 执行 机 制— — 治 理 不 当盈 余 管 理 的 对 策
计学家斯考 特( Wi l l i a m・ K- S c o t t ) 认为, 盈余管理是指” 在G A A P ( 注: 美 国
合理性进行界定 。 权 责发 生 制会 计 的 主要 目的是 通 过 运 用 基 本 的 会 计 原 则 如 收入 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 不 断修 订 准 则 或发 布 暂 行规 定 . 缩小专业判断的 空间. 抑 制 盈 余 管 理
演 变 为“ 利润操纵 ” 。 本 文 从 会 计 主 观 性 的 角 度 出发 . 探 讨 会 计 职 业 判 断
或公 司 价 值 最 大 化 的会 计 政 策 , 这就是盈余 管 ̄( E a r n i n g s Ma n a g e me n t ) 的实 质 。 专 业 判 断 是 公 司盈 余 管 理 的 基 本 途 径 , 但 专 业 判 断 和 盈余 管 理 都是应 计制会计 的产物 , 可 以说 只 要 存 在 估 计 , 就必然有 判断 , 从 而 盈 余 管 理 也 就 不 可能 肃 清 。 事实上 , 盈 余 管 理 固 然 会 降 低 会计 信 息 的可 靠 性, 但盈余管理 也可以提高会 计信息的相关性 , 比如 借 助 于 盈 余 管 理 , 管理 者 可 以 向外 部 的 投资 者 问接 地 传 递 公 司的 内部 信 息 。 反过来 , 如 果 说 盈 余 管 理 只有 坏 处 , 没有好处 , 那 么肃 清 盈余 管 理 最 简 单 的办 法 就 是 废 除应 计 制 会 计 .恢 复收 付 制 会 计 ,但 显 然 会 计 发 展 的历 史 并 不 是 这 样。 所 以就 像 评 价 会 计 信 息 的 质 量 时 我 们 不 仅 要 看 信 息 的 可靠 性 , 也 要 看 信 息 的相 关 性 一 样 , 对待盈余管理我 们既要看到其坏处 , 也 不 能 否 定 其好处 。 关 键 是 要 看 盈 余 管 理 的动 机 和 程 度 , 由 此 也 可 以对 专 业 判 断 的
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
研究盈余管理的总结引言盈余管理是财务报告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它涉及到企业如何通过财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中的盈余信息来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盈余管理的本质在于企业通过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盈余计算方式等手段,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盈余进行控制,以达到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评价和预期的目的。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重要观点、关键发现以及进一步的思考进行探讨和总结。
重要观点1. 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投资者等)的预期,以维护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二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目标,如降低税负、获取政府补贴、降低财务风险等。
这两个动机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企业需要在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保证内部经营目标的实现,找到一个平衡点。
2. 盈余管理的手段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多种,常见的手段包括:收入认定时机的调整、费用加速或推迟、盈余转移以及资产负债表项的调整等。
这些手段的使用要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原则。
3.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对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某些经营目标,如税负优化、降低财务风险等,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不信任,进而影响股价和融资成本。
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盈余管理对他们的决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他们需要通过深入分析财务报表来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关键发现1. 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在各个国家和各行业中普遍存在,企业往往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盈余计算方式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外部评价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盈余管理的动机多样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多样化,既包括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包括为了实现内部的经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探析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运用各种会计政策和方法,来调整和管理企业的盈余水平和分配方式的一系列行为。
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等。
然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深入探析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合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优惠某些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从而实现税务优惠的目的。
比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来减少固定资产的净值,从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利润分配政策等方式来实现税务优惠。
2. 经营业绩管理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考虑经营业绩的管理。
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的盈余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提取盈余储备、短期盈余平准基金等方式,将盈余分配到未来的经营周期,以应对可能的经营风险。
3. 资本市场反应盈余水平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引导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价值进行正确认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平滑政策、非经常性损益的调整等方式,稳定盈余水平,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繁荣和增长时期,企业往往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以保持稳定的盈余水平;而在经济低迷和萧条时期,企业可能会采取激进的盈余管理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增长。
2. 产业特点不同产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比如,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因此往往会采取较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而传统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实物盈余,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余水平。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思考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企业的盈余管理涉及到会计估计、利润分配、税收筹划等方面,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并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盈余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加股东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掩盖亏损、避免税收等。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股东利益,甚至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现合理、可持续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盈余管理的挑战1.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盈余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然而,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往往容易导致误差和操纵。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利润分配盈余管理还涉及到企业如何分配利润。
在盈余分配中,企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合理回报股东、保留盈余用于未来发展、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等。
合理的利润分配需要企业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并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3. 税收筹划盈余管理也与税收筹划密切相关。
企业可能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来降低税负,从而提高盈余。
然而,过度的税收筹划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面临风险和处罚。
因此,企业需要在税收筹划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并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解决方案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应对会计估计中的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包括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标准和程序、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提高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操纵的风险。
2. 审慎的盈余分配政策为了合理分配利润,企业需要审慎制定盈余分配政策。
这涉及到考虑股东权益、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分红政策、回购政策、再投资政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盈余管理的涵义何为盈余管理?如今被普遍认可的是Hed、和ahlen 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从盈余管理的涵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动因及手段分析(一)终极动因毋庸置疑,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获取私人利益。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浅析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
结 果 , 助 会 计 政 策选 择 、 计 估 计 变 更 、 易 的 创造 等 多 种 借 会 交 手段 , 企 业 会计 利 润进 行调 控 。 对 当然 这 种 行 为是 在 熟 练应 用 会计 政 策法 规 并 且合 法 的前提 下操 作 的 , 明一 点 , 法 的行 说 违 为 是 笔 者不 提 倡 的 。 ( > 余 管理 行 为 有其 正 面 效 应 。 它是 作 为 财 务 主管 或 一 盈
一
、
何为 盈 余 管理
盈 余 管 理 是 指 企Fra bibliotek业 管 理 当局 在 遵 循 会 计 准则 的基 础 上 .
通过 对 企 业对 外 报告 的会 计 收 益信 息 进 行 控 制 和调 整 ,以达
的会 计诚 信 度 和资 本 市 场 的透 明度 建设 ,让市 场 成为 制 约企 业 盈余 管 理 行 为 的裁 判 官 , 用 制 度 约束 企 业行 为 。 治 让信 才是
不允 许 的 。 然而 世 界 范 围 内资 本 市场 的 会 计信 息欺 诈事 件接 踵 而 来 , 计 报表 粉 饰 现 象更 是 层 出不 穷 , 余管 理对 会 计信 会 盈
息 披 露 的毒 害 之 深 、 响之 大 可 见 一斑 。在此 提 醒大 家 . 盈 影 在
余 管 理操 作 中应 该 保 持谨 慎 , 不要 游 走 于违 法 的模 糊边 缘 。 在 对 待 盈余 管 理 的态 度 ,应 该是 倡 导 和保 护正 当的盈 余 管 理行 为 ,一定 要 打 击并 根 除 单 纯 的利 润 操纵 而导 致会 计 信 息 失真 和会 计 欺 诈行 为 的过 度 盈余 管 理 行 为 ,从 而 维护 会 计 准则 和 经 济秩 序 。 同 时笔 者 认 为 : 于盈 余 管理 的治 理 问题 . 对 不 能 仅仅 靠 完 备 、 致 的监 管 措施 来 治 理 。 该不 断 加强 企业 细 应
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会计职业判 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张 倩
( 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 院 ,济南 2 5 0 0 1 4 )
摘要: 会 计 职 业判 断 是会 计职 业 的 精 髓 , 新 会 计 准 则 给会 计 职 业 判 断更 多的 空 间 , 目的是 为 了使 会 计 信 息 更 具相 关 。 一 些上 市公 司 为 了 能够 得 到 满 意的 财 务 结 果 , 往 往 利 用 会 计职 业判 断
行 盈 余 管Leabharlann 理 的 工 具 ,并 列 举 了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 常 用办法 _ 4 ] 。陆 宇 建 、 张继袖 ( 2 0 1 0 )  ̄ J 通 过 采 取调 查
约束 企 业 行 为 ,提 高 会 计 人 员 的 职业 素养 与会 计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3 1
判 断与 盈 余 管 理 》 中对 两 者 的 区别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 两者 的差别 主要 是主体 、 客 体 和 目的 不 同 _ 3 _ 。 黄珍文 ( 2 0 0 7) 在《 新 会 计 准 则 下 的会 计 职 业 判 断
与盈 余 管理 》 中认 为 会 计 职业 判 断 是 企 业 未 来 进
小值 为一 0 . 5 9 、 最大值为 0 . 3 1 、 均值为 0 . 0 8 、 方 差 为
0 . 1 1 :而 高 级 会 计 师 的 最 小 值 为 0 . 0 1 、最 大 值 0 . 1 7 、 均值 为 0 . 0 6 、 方差 为 0 . 0 5 。 可 以 看 出 中 级 会
余控 制_ 1 _ 。 国 内学 者 杨 家 亲 、 许 燕的《 会 计 职 业 判 断研 究 》 ,文 中首 次 辨 析 了二 者 的 联 系 和 区 别 , 并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作者:卢亚迪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10期2007年1月1日,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制定有了明显的“原则”导向的趋势,这无形中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充裕的“借口”。
对此,如何平衡会计职业判断同盈余管理的关系,成为亟待理论和实践界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概述第一,二者基本理论介绍。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原理和会计原则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精确分析,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应列入会计系统某一要素的项目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主要集中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与公允价值确认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一,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波动诸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常会迫使企业改变其原有的会计计量方法;其二,相关准则自身的局限性,会计准则不可能详尽实务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准则尚未涉及的空白点,会计人员需根据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实践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选择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其三,权责发生制的压力,由于遵循权责发生的基本原则,对待经济交易与事项并非按照现金的收付进行简单的记录,而要根据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自己的判断;其四,资本市场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和购并行为等的出现使得企业关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确定又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息息相关,同时在购并过程中计量方法(成本法或者权益法)也必须融入职业判断的因素。
关于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虚假披露或会计造假问题而遭受证监会严厉处罚,但这可能只是会计欺诈的冰山一角。
美国的公司治理堪称一流,但美国的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会计丑闻,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也轰动业界,震惊全球。
究其根源,会计欺诈源于盈余管理行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盈余管理现象并不为奇,盈余管理有其深刻的经济动因和现实条件。
这里所说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干预或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决策。
一、盈余管理的科学理解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借助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操作。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盈余管理行为有其负面效应,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的盈余管理是合法的,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度时,盈余管理是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妨碍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一些企业通过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或通过并购重组、资产置换、托管等手段制造“泡沫利润”,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欺诈事件接踵而来,会计报表粉饰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毒害之深、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益的行为。
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借助盈余管理可以调节利润,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定的收益数字,从而支持企业股价的稳定和上扬;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操纵利润,可以实现筹划节税;同时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可以说,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违背会计原则,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制度对盈余管理有相当多的支持。
如果从有效市场的角度考虑,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传递出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得更加充分,市场更加有效。
对盈余管理的认识
对盈余管理的认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在财务报表中采取一系列合法的方法和手段,以最大程度地影响盈余水平和质量的过程。
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净收益,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利润确认时间等手段,使企业的盈余能够达到或超过预期水平,以满足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
其中一个常见的方式是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一个较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将收入和利润确认时间推迟到未来,以提高当前期间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还可以通过调整利润确认时间来实现。
企业可以根据盈余管理的需要,将收入或成本的确认时间提前或推迟,以影响当前期间的盈余水平。
例如,企业可以延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以增加下一个期间的盈余水平。
这种方式虽然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过度使用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盈余管理还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计提准备金来实现。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的方法和假设,来影响盈余的计算和确认。
例如,企业可以采用较为保守的会计估计方法,将预计的损失计提为准备金,以减少当前期间的盈余水平。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盈余管理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使他们对企业的盈余水平和质量产生误解。
最后,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应该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确保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目标,制定合理的盈余管理策略和方法。
最后,企业应该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及时披露盈余管理的信息和影响,以维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利益。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通过合法手段影响盈余水平和质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虚假披露或会计造假问题而遭受证监会严厉处罚,但这可能只是会计欺诈的冰山一角。
美国的公司治理堪称一流,但美国的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会计丑闻,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也轰动业界,震惊全球。
究其根源,会计欺诈源于盈余管理行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盈余管理现象并不为奇,盈余管理有其深刻的经济动因和现实条件。
这里所说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其实质是有目的地干预或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决策。
一、盈余管理的科学理解
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借助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操作。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盈余管理行为有其负面效应,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的盈余管理是合法的,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度时,盈余管理是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妨碍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一些企业通过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或通过并购重组、资产置换、托管等手段制造“泡沫利润”,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欺诈事件接踵而
来,会计报表粉饰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毒害之深、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益的行为。
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借助盈余管理可以调节利润,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定的收益数字,从而支持企业股价的稳定和上扬;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操纵利润,可以实现筹划节税;同时在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可以说,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违背会计原则,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制度对盈余管理有相当多的支持。
如果从有效市场的角度考虑,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传递出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得更加充分,市场更加有效。
因此,在企业财务运作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彻底消除盈余管理行为,因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是盈余管理现象存在的根源。
合理、有效的利润管理有利于公司稳定、均衡年度收益,增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减少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
我们认为,对待盈余管理的态度,应该是倡导和保护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打击和消灭利润操纵而导致信息失真和会计欺诈行为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以维护会计诚信和财务秩序。
对于盈余管理的治理问题,不能仅仅靠制定完备而细致的监管措施来治理,而应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诚信度和资本市场的透明度,让市场成为制约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裁判官,才是治本的方向。
二、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中国的国际化会计改革取向以及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企业
尤其是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倾向。
透视我国盈余管理现象,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分析如下: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最基本的动机是通过博弈追求利益最大化,表现为提升企业市场价值、获得配股资格、建立良好的二级市场形象等。
由于利益诱导效应,企业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经确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一些上市公司见利思迁,有意破坏诚信原则和会计规则,实施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也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税制还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经营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对经营者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及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为其开展盈余管理实现“避税”提供了弹性空间。
3、企业之间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因此,为了树立良好形象,许多企业就有强烈的动机粉饰财务报表,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用。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社会形象非常重要,它们往往通过盈余管理提升企业业绩,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形象的目的。
4、我国企业关注盈余管理行为,常常围绕亏损问题,且时间因素敏感。
亏损的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等很可能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盈余管理工具,并且还不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洞悉。
5、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后获得了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权利,许多企业以此为契机,转换机制,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换,使企业不断发展。
上市公司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为了筹集资金,维护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需要进行盈余管理。
实际上,企业经营者采用盈余管理加大融资力度、扩充企业规模的目的是追求其经营报酬的增长,客观上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时,依据一定的会计法规制度,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水平所做出的自己认为最合乎事理的会计职业行为。
会计职业判断是根据专业知识、职业技巧做出的有根据的、合乎理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不同的涵义,但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会计估计的运用和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规划与控制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以盈余管理利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并常以职业判断为借口掩盖其利润操纵行为,致使很多人将一些盈余管理行为误认为是会计职业判断,其实两者的区别很大,主要表现为:(1)主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尽管有些行为名义上是由会计人员作出,但实际决定权却在管理当局手中。
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适度独立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2)目的不同。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但受益者和利益表现非常复杂,结果会背离财务报告的中立性原
则,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差。
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实际影响;(3)客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客体有两类:一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二是交易事项的规划和时点的选择。
而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进行,所以它只包括前类事项在内。
随着中国会计改革的推进,许多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完全背离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初衷。
会计职业判断影响着盈余管理行为,恰当而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会导致有效的盈余管理,进而提升管理、增加企业价值;而不恰当的会计职业判断会形成利润操纵,甚至会计造假行为。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并应给予必要的引导。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工作的灵魂,财务人员应该遵循会计制度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杜绝以利润操纵、会计欺诈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树立会计诚信观念。
我们研究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分析会计欺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会计诚信,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会计诚信必将大行其道,会计也必将肩负起更伟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