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13-第十三章调查研究
预防医学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统计流行病部分自测题与答案统计学部分选择题: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对于由一个错误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其补救办法靠A.统计方法 B.数学方法 C.重做实验 D.重新设计,重做实验3.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4.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5.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值可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一定不会发生D.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为16.调查某地高血压患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0名非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A. 数值变量资料B. 二项分类变量资料C.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D. 以上都不是第十四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2.变异系数越大,表示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B.平均数越大C.标准差越小D.样本含量越大3.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5.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统计量与参数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6.常用的平均数指标不包括A.算术平均数B.几何均数C.均数D.极差7.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 50P8.下列有关中位数(M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B.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C. n 为奇数时,M=2/)1(+n XD. n 为偶数时,M=()12/(2/++n n X X )/29.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10.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分位数间距=P 75-P 25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11.正态分布的资料有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B.算术均数=中位数C.几何均数=中位数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12.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A.μ+1.96σB.μ-1.96σC.μ+2.58σD.μ+1.64σ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14.某病患者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A. 5天B. 8天C. 6~13天D. 11天1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2.58,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A. 45%B. 47.5%C. 49.5%D.49.95%16.测得200例正常人血铅含量(g g 100/μ)为X,令Y=log(X),Y 服从正态分布,则该地区正常人血铅值的95%上限为: A. Y S Y 96.1+ B. Y S Y 645.1+ C. )96.1(lg 1Y S Y +- D. )645.1(lg 1Y S Y +-第十五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1.已知A 药对某病有效。
《预防医学》第十三章身体活动促进

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调节能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降低癌症风险
运动能够调节内分泌,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降低癌症的风险。
运动能够释放身体的紧张情绪和压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塑造良好的体型,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心。
提高自信心
运动是一种社交活动,能够增加人们的社交机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公共设施的体育运动区域应该注重安全性和卫生条件,保证人们的运动安全和健康。同时,应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持设施的良好运转。
公共设施的体育运动区域应该注重公平性和可及性,保证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公共体育设施带来的便利,避免出现运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增加公共设施的体育运动区域
推广体育活动和赛事
04
身体活动促进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CHAPTER
总结词
克服惰性是身体活动促进的首要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鼓励人们坚持运动。
详细描述
提供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和目标,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同时,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如定期提醒、记录运动数据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运动坚持性。
柔韧性训练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日常活动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总结词
日常活动量包括走路、爬楼梯、做家务等,这些活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建议每天保持一定的日常活动量,如每天步行6000步以上。
详细描述
日常活动量推荐
03
身体活动促进的策略和措施
CHAPTER
身体活动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预防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预防医学导论1.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2 预防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预防医学的工作原理与方法2.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2.1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作用2.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3 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分析3.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2 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3.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 第四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1 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与危害4.2 慢性病预防策略与措施4.3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5. 第五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5.1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职业病的发生机制与危害5.3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预防医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预防医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六、第六章:环境与健康6.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6.2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6.3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七、第七章:食物与营养7.1 营养学基础知识7.2 食物中的营养素7.3 营养与健康八、第八章:生殖与儿童青少年健康8.1 生殖健康8.2 孕产期健康8.3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与干预九、第九章:心理健康9.1 心理健康概述9.2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9.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十、第十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政策10.1 公共卫生策略概述10.2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10.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十一、第十一章:伤害预防与控制11.1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11.2 伤害预防的控制策略11.3 常见伤害类型的预防与控制十二、第十二章:应急与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12.3 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十三、第十三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3.1 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原则13.2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13.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应用十四、第十四章: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与挑战14.1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问题14.2 跨国公共卫生合作与交流14.3 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十五、第十五章: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15.1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15.2 精准预防与个性化医疗15.3 预防医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将根据这十五章节的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13-第十三章调查研究

指导语:下列问题有关您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以及您的 一些健康感受。请在最接近您感受的一项打O。请尽可能 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例如:近两周内,您关节痛吗?若您的关节是痛的, 请您在2上打O,既 1 不痛 ② 痛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用于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 支持,请按各个问题的具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⒈ 头脑风暴法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㈢ 设计问卷初稿 ㈣ 试用和修改 ㈤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信度和效度 翻译和回译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㈠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筛选合适条目, 问题描述标准 ⒈ 头脑风暴法 化规范化,初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步量化处理, 合理安排问题 ㈢ 设计问卷初稿 顺序,合理编 组。 ㈣ 试用和修改
1. 答案格式种类
填空式:回答只要求填写数字,如要填写文字则 要求尽量简单 二项选择式:在问题陈述后提供的是两个极端答 案,或两个相互排斥的答案 多项选择式:答案数目超过两个,除了两个极端 答案外,还有一些中间答案
图表式:其中线性尺度和表格用得最多
排序式
1. 你的文化程度是:
1)文盲及半文盲 2)小学 3)初中 高中(中专) 5)大专及以上
开放式问题缺点
可能得到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信息
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应答率低
统计分析处理困难
2.封闭式问题
在提问同时,提供两个及以上的备选答案, 要求回答者按要求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 案 提供备选答案应遵循独立原则和穷尽原则 一般提供的答案要使大部分(至少80%)回答 者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
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
熟悉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预防医学也越来越成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预防医学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学习卫生学部分能让学生了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护理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及护理本科.课程使用教材:《预防医学》主编施榕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参考教材:《预防医学》第三版主编叶婷婷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2527026英文名称:Health Statistics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授课科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医学统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数:96执笔人:刘钢陶育纯一、课程教学目的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加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列出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居民健康统计分析。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4 2 6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8 4 12第四章方差分析 4 4 8第五章相对数 4 2 6第六章χ2(卡方)检验 4 4 8第七章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八章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4 2 6第九章非参数统计 4 2 6第十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4 2 6 第十一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4 2 6 第十二章调查设计 6 2 8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 6 2 8 第十四章居民健康统计 4 2 6 考试 2 2 学时合计64 32 96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简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任务和学习目的2、列出卫生统计工作步骤3、区分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4、解释几个基本概念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内容]1、概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和任务;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2、卫生统计工作步骤:统计全过程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4、几个基本概念:变异与变量;总体与样本,频率与概率[教学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 statistics, health statistics, population, sample, variation, variable, data, quantitative data, categorical data, ordinal data, frequency, probability[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 学分:2。
0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考核方式:分散考核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第13章 慢性病预防控制

卫生经济学研究
是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 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 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 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 点的学科。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
是应用流行病学与基因组信息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评价 基因组信息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流行病学意 义,是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交叉的前沿 领域。
实验性研究
是指在研究者控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 或消除某种因素或措施,以观察这些因素或 措施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验性研究可分为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种主要类 型。
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是指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行为和疾病 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 布的因素,并进行行为干预,以减少疾病发 生、增进健康的学科。行为因素是慢性病的 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正方 兴未艾,也成为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研究方法 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领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
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 表的一组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对一类起病 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 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 的疾病的概括性的总称,该类疾病一般无传染性。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以患有所研究疾病 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 队列研究 病但具有可比性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 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 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 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 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 较病例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 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验证病因的强度高于病例 情况,来判断暴露和疾病关联。 对照研究。
预防医学(二)第十三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 (一)药源性医源性疾病 • 3.防制 • (1)充分认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 (2)做好科学合理用药 • (3)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第二节 常见的社会病
• (二)吸毒 • 3.健康危害 • 生理依赖性(戒断反应);精神依赖性(精神障碍与变 态);对身体的毒性作用;传染性疾病;对生殖系统及子代的损 害作用
• 4.防范吸毒的社会对策 • (1)制定禁毒法律法规(强制性的法规和行政手段是控制 吸毒的关键) •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常见的社会病
• (二)吸毒 • 指出于非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途径将 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形 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1.流行特征 • (1)世界性蔓延:我国的吸毒人数呈上升的趋势,80%以 上的吸毒者是青少年 • (2)经济及文化水平分布:高收入或低收入者相对较高, 中等收入者较低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 (二)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 4.常见的医源性感染 • 肺部感染(我国发生率最高);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 毒性肝炎;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 • 5.医源性感染防制 • (1)加强管理(关键)和监控(重要任务) • (2)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 (3)医院合理布局 • (4)加强医护员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 (一)自杀 • 3.预防对策 • (2)高危人群筛查 • 采用一些心理测试量表,来筛查人群中有自杀意念、情绪 障碍和心理障碍者,对其重点加以防范,采取诸如心理咨询、心 理疏导以及加强心理卫生指导等方法 • (3)建立自杀干预机构 • 干预中心设立电话、书信、面谈、探访、专题讲座、科普 宣传等服务形式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预防医学概念:
预防医学内容:
预防医学任务:
第一章医学模式
概念:
生物医学模式内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
整体健康观的定义和特征
整体健康的内容
包括: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一二三级预防概念和措施: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链
环境污染概念:
生物浓集概念: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断条件:。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

《预防医学》各章重点绪论一、名词解释(掌握)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因并制定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的综合性学科。
2、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二、简答1、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掌握)(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制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掌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对象个体与群体(健康人、无症状患者、病人)个体研究重点环境与健康生物医学对策预防措施诊断与治疗措施研究方法微观+宏观微观3、两次预防医学革命(熟悉)第一次:从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的转变第二次:个体预防与群体预防相结合4、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熟悉)(1)、医学调查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卫生统计学研究方法等(2)、医学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或社区实验。
5、医学模式的转变(了解)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三章环境概述一、名词解释(掌握)1、环境(environment):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其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生存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必需条件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生物圈(biosphere):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
《预防医学》第十三章 身体活动促进

第二节 身体活动与健康
身体活动健康效应的原则
1. 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 度的身体活动,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改善; 2. 强度较小的身体活动也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产生的效益 相对有限; 3. 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时间、频度、强度)可以获得更大 的健康效益; 4. 不同的身体活动类型、时间、强度、频度和总量促进健康 的作用不同。
结
如果你对一个 或更多问题回 答“是” 如果你对所有 问题回答的都 是“否”
果
判
定:
在你开始更多身体活动或接受体适能评估以前,请 给医生打电话或面谈,告诉医生你填写的这个问卷以及你 对哪些问题回答了“是”。 告诉医生你希望参与的活动,听从医生的建议。 你能开始更多的运动,但要缓慢开始并循序渐进,这 是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 参加一次体适能评估,这是确定你的基础体适能的最 好方法,并使你能够确定最适的运动类型; 强烈建议你测量血压,如果读数超过了144/94mmHg, 那么在你开始比以前更频繁的活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你由于暂时的疾病如感冒或发热而感觉不适时, 请等到感觉良好后再开始。 如果你已经或者可能怀孕了,在你开始积极运动之前 ,请咨询医生。 如果你的健康状况发生了改变,使你对以上任何一个 问题回答了“是”,请及时告知运动指导员,询问是否需 要调整身体活动计划。
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成分包括:
心血管耐受性、身体组成、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等
技术相关的体适能成分则包括:
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力量、反应时间、速度等
身体活动的类型(I)
(一)按日常生活分类
职业性身体活动(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cal activity)
医学统计学第13章-调查设计

五、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分别抽出 一个级别的单位,最终组成样本,称为多阶段抽样。 在以上的项目中,采用分层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抽样步骤如下: 1.分层 将苏州大学新校区的全体学生划分为本科生、 研究生2层; 2.第一阶段 分别在本科生、研究生层内采用单纯随机 抽样各抽取4个学院(一级观察单位,或称大群); 3.第二阶段 分别在各层各抽中学院采用单纯随机抽样 共抽取80个班(二级观察单位——小群); 4.第三阶段 分别在各层各抽中学院各抽中班采用系统 抽样共抽取2000名学生(三级观察单位),调查他们的 月生活消费。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方法:将总体按照某种与研究指标无关特征划分为k 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然 后再随机抽取k个群,将抽取的k个群中的全部 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缺点:当样本含量一定时,抽样误差一般大于单纯随 机抽样。
(二) 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
敏感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需要设置一随机化装置,下 面以二项选择敏感问题Simmons随机应答技术为例介 绍随机化装置如下:
对敏感问题A(如:同性恋倾向),1号小球上写 有:“你具有特性A吗?” 对无关非敏感问题B(如:上过大学),2号小球上写 有:“你具有特性B吗?” 将若干数量的2种小球按数量比例混合放入袋中。其中, 要回答敏感问题的1号小球所占比例为P 。具有无关非敏 感问题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R已知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 没有旁人在场时,每个被调查的对象有放回地从袋中随机 抽出一个小球并按小球上的提问回答“是”或“否”。
(二)根据时间划分
1.横断面(又称“现况”)调查 (cross-sectional surve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 问卷和问卷调查
问卷或称调查表、量表,是指有详细问题和可 供选择的答案或只有问题而无答案的可用来提 问收集资料的工具 问卷调查,它是通过事先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来 向调查对象收集资料的过程,属于定量研究技 术
问卷设计原则
目的原则: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研究目的
相关,通常不应该包括那些无关的问题。
您生活中有哪些危害健康的行为? ————————————————。
开放式问题的优点:
可用于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
能收集到更多的反映被调查者特征的资料(资料丰富 生动,有助于完善调查研究。)
回答者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不受限制、灵活地回答 提问 当一个问题的答案过多时,如超过10种,宜用开放式 问题
2.试验研究:研究者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 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如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研究。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 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 的一种技术。如危险因素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4.健康状况评价:主要从生长发育、疾病、死 亡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5.生命质量评价:包括生理功能、心理
(三)问题与答案
特征问题: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 婚姻、民族等 行为问题:测量调查者过去发生的或正在 发生的某些行为和事件,如吸烟、患病、 就医等。
事实问题
态度问题: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 的看法认识意愿等主观因素。
(1)态度的方向性:即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负方向。
(2)态度的强度:即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态度的强度 以态度等级来衡量,通常分有几种不同的等级。
有详细的调查表 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结构式访谈的优点:
比较灵活,访谈员可以进行相应的说明、 解释等
适用的调查对象范围较广 问卷回收率较高 问卷中可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结构式访谈的缺点:
较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访谈中比较容易受访谈员先入为主的影 响,就可能出现访谈偏误 一般没有匿名保证
收集资料
一、选择课题
(一)课题评价 需要性 创造性 科学性 (二)可行性论证
二、制定研究方案
技术路线 实施计划 资料整理与分析
抽样方法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 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 分层抽样 察单位编号,再用随机数字 整群抽样 表或抽签等方法随机抽取部 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级抽样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㈠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⒈ 头脑风暴法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㈢ 设计问卷初稿 ㈣ 试用和修改 ㈤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信度和效度 翻译和回译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㈠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筛选合适条目, 问题描述标准 ⒈ 头脑风暴法 化规范化,初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步量化处理, 合理安排问题 ㈢ 设计问卷初稿 顺序,合理编 组。 ㈣ 试用和修改
封闭式问题的缺点:
有猜答和随便回答的可能
答案有时设计不易作到穷尽
对于问题的了解难以深入
容易发生笔误
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 答案的设计
答案的设计应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能方便地 回答
开放式问题不需要列出答案,在设计时只 须在问题下面留够空白即可 封闭问题要提供多个备选答案,答案格式 设计较为复杂
结构式访谈 现场自填 信访法 电话访谈 图2 资料收集方法
1. 定量调查的概念
调查中要获得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 如患病率、就诊率等,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 病、健康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这种研究是定量 研究,其收集资料的过程视为定量调查。
2. 结构式访谈(问卷访谈)
是指调查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格或问卷对 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询问来收集资料的过程。 基本特征:
两等级式 如:同意/不同意; 三等级式 如:同意/无所谓/不同意; 四等级式 如:很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 五等级式 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 还有分得更细,如七等级、十一等级的。每个等级都给以不 同的分值,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选择其一,打上记 号,便可了解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所持的态度的强度。通常,态度 性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了解受试者的意见。
指导语
问题及答案
特征问题 行为问题 态度问题
问卷编码 问题编码 答案编码
编 码
封面信
内容: WHO、WHAT、WHY、ROLE、THANKS。
例:
我们是成都医学院的老师(学生),前来调
查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情况,为此需要你填答一份
有关生殖健康的问卷,了解一下你对这一非常重 要的健康问题的认知情况。你的回答对于指导农 村妇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你所选择的答案 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仅仅需要你的真实填答,并
㈤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㈠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⒈ 头脑风暴法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㈢ 设计问卷初稿 ㈣ 试用和修改 ㈤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客观检查法 主观评价法
五、问题与答案的设计
问题: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1. 开放式问题
指那些只有提问,而没有提供备选答案、被调 查者可自由回答的问题 举例:
且我们对你的回答将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生殖健康
研究小组
行为监测预试验培训反馈表(1)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我们所做培训的 方法、内容是否合适、有效,以便在正式开 展行为监测培训时改进我们的工作,因此, 大家的意见是对我们工作的帮助,请根据您 的真实看法填写,谢谢!
指导语:
在你填答的时候,请仔细阅读每一个 问题,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画圈。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问。问卷完 成后,请交给我们,核对无漏填后即可。
机械地从每一部分各抽一个 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非概率抽样方法
1. 方便抽样 2. 立意抽样 3. 雪球抽样 4. 定额抽样
三、 收集资料方法
统计报表
医院的病例记录
现有资料
经常性工作 记录
以前作过的调查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卫生监测记录
地图分析
资料 收集
深入访谈 定性调查 选题小组 专题小组讨论
定量调查
11. 写。 你有几个孩子?
(0个者请接第13题) 12. 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可多选) 1)早产儿 2)低体重儿 3)发烧、流脓、脱皮、溃烂 4)先天缺陷 5)其它___________ 6)无上述情况 13. 你在月经期间通常使用: 1)家中的旧布 2)月经带(洗过) 3)一般的卫生纸 4)卫生巾 5)卫生棉条 6)其他
封闭式问题的优点:
容易回答,节省时间,拒答率低,应答率 高 低文化程度者也能回答,适用范围较广
敏感的问题用等级资料的方式让回答者选 择,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回答 便于统计分析处理
举例:
在您的生活中有下列哪些危害健康的行为?
①吸烟,②酗酒,③缺乏体育锻炼, ④饮食不当,⑤熬夜,⑥其他_____”
实用性原则:用词简明清楚、准确,描述应具体 而不抽象,避免专业性术语或俗语,回忆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不能有计算的内容 反向性原则:问卷中的问题,是在考虑了最终想
要得到的结果的基础上反推出来的。
三、 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 调查的目的 内容、意义 请求其合作 填答说明 概念解释 统一标准
问卷 的结 构
(四)编码
资料的登记:即问卷的名称、编号、被调查者 的姓名、住址、调查日期、调查员的姓名、问 题和答案编码等。 便于数据的分析处理。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㈠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㈡ 建立问题库
⒈ 头脑风暴法 ⒉ 借用其它问卷的条目 ㈢ 设计问卷初稿 ㈣ 试用和修改 ㈤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将研究目的 分解为一系 列可测量的 指标。
指导语:下列问题有关您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以及您的 一些健康感受。请在最接近您感受的一项打O。请尽可能 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例如:近两周内,您关节痛吗?若您的关节是痛的, 请您在2上打O,既 1 不痛 ② 痛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用于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 支持,请按各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
4) 代人。
2. 你家里总人口数是
人,共
3. 你是否出外工作过? 1)是
2)否
痛苦 └─┴─┴─┴─┴─┴─┴─┘不痛苦
家庭功能
经常 这样
62.当我遭遇困难时,可以向家人得到满意的帮 助 63.我很满意家人与我讨论各种事情以及分担问 题的方式 64.当我希望从事新的活动或发展时家人都能接 受且给予支持 65. 我很满意家人对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对 我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爱)的反应 66.我很满意家人与我共度时光的方式
开放式问题缺点
可能得到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信息
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应答率低
统计分析处理困难
2.封闭式问题
在提问同时,提供两个及以上的备选答案, 要求回答者按要求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 案 提供备选答案应遵循独立原则和穷尽原则 一般提供的答案要使大部分(至少80%)回答 者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功能、社会适应能力能力和一般性感觉等四个方 面,主要采用主观指标进行自我评价。 6.卫生服务评价:提出了有关卫生服务需要、利 用和卫生资源的指标,以卫生资源分配为主题,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