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 ☆阿玛勒火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阿玛勒火》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藏族民歌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2. 通过学习藏族音乐,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学会演唱《阿玛勒火》,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阿玛勒火》,掌握藏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 难点:理解藏族民歌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并将其与其它民族音乐进行对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歌曲的乐谱、图片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准备藏族音乐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藏族音乐风格。
3. 准备伴奏音乐,方便学生演唱和表演。
4. 邀请一位藏族音乐爱好者或专业人士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藏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藏族文化相关的短片,介绍藏族的音乐风格以及舞蹈等文化背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藏族音乐的世界。
接着介绍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歌曲《阿玛勒火》,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新课教授:(1) 节奏教学:首先通过演示歌曲的节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型。
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 旋律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接着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歌词教学:教师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让学生进行歌词朗读,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表演,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和舞蹈。
4. 拓展延伸:在课程结束前,引导学生思考藏族音乐的未来发展,以及如何将藏族音乐传承下去。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藏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音乐的魅力。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反复练习歌曲《阿玛勒火》,并尝试将其改编成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如合唱、器乐演奏等。
阿玛勒火-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阿玛勒火-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简介阿玛勒火(Amaranthine)是由美国大学生Nicole Marie T, 创作的一首乐曲。
此曲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其为《慕尼黑之夜》或《守卫慕尼黑》等。
在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中,将学习该曲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深入分析曲子中的感情色彩。
教学内容一、曲目介绍1.了解曲目的创作背景及意义,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并进行讲解。
2.学习曲目片段演奏技巧。
二、感情色彩分析1.深入分析曲子的情感色彩,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
2.就各个段落的情感进行讨论,并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探究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三、个人的创作1.学习如何使用最基本的音乐软件,进行 MIDI 创作。
2.讲解 MIDI 创作中的节奏和和弦等概念。
3.利用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情感创作一首钢琴小曲,并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新乐曲,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欣赏音乐并正确表达情感。
2.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独立使用音频软件进行 MIDI 创作。
3.学生能够在音乐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方法1.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探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解析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2.开设钢琴小组课,在个人评估阶段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
3.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团队协作训练,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评估1.在活动完成后,评估学生对新乐曲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包括音乐性、和谐程度、表达效果等。
3.考试分为课堂测试和考试两部分,测试内容为乐理知识、曲目演奏技巧、和创作技能。
总结本教案通过分析新曲目欣赏、交流、创作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并体验音乐中流淌的美感,激发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创作的水平。
人音版八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练习与探究、参与与合作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
《阿玛勒火》(囊玛)及《正月十五那一天》(堆谐)。
选择它们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藏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及风格,认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激发其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阿玛勒火》为拍,商调式,二段体结构。
旋律典雅细腻,是一首藏族民间歌舞“囊玛”中的歌曲。
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接着是歌唱部分。
除了歌曲的引子外,乐段与乐段之间都使用间奏。
歌中部分旋律的使用,使歌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一字多音与波音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
《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歌曲,又名《迎公主歌》,它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史诗性的颂歌。
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了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
歌曲属于“堆谐”中的“觉谢”的藏族音乐风格特点,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团体合作学习,思维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板书。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欣赏:☆阿玛勒火》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阿玛勒火》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材分析《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三乐章“雪域天音”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阿玛勒火》是藏族传统歌舞“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
因“囊玛”经常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囊玛岗(一种室内表演场所)演出而得名,也被认为是藏族的“宫廷歌舞”。
通常,“囊玛”以歌为主、以舞为辅。
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引子的旋律比较固定。
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唱时有少量的舞蹈动作,也很少有队形上的变化。
快板舞曲的音乐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
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 ;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
《阿玛勒火》一般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引子,接着就是歌唱部分。
最后,有一段较长的舞曲,它的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是一段典型的舞曲。
《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为 2/4拍,宫调式,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一段体)构成。
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
它用分节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2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间歌舞“囊玛、堆谢”两种艺术形式。
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因此本课通过欣赏、聆听、模唱、舞蹈表演和对比方法,营造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能够辨认“囊玛”、“堆谢”两种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其感受藏族歌舞的神奇色彩。
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欣赏,让学生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藏族歌舞的艺术魅力,喜欢藏族歌舞,了解藏族文化。
阿玛勒火
阿玛勒火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认识藏族民族弹拨乐器札木聂。
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难点: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藏族歌舞。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阿吉冲教师:播放舞曲《阿吉冲》。
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西藏。
教师提问是哪个民族的歌舞音乐。
多媒体的使用为正式授课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阿玛勒火
教师:播放《阿玛勒火》这首歌曲。
学生:聆听、感受其音乐风格情绪。
学生通过欣赏自己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解答。
通过多媒体学习了解藏族乐器札木聂的音色及演奏方式。
了解学习藏族歌舞音乐的表现形式囊玛。
活动3【讲授】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师:播放《正月十五那一天》这首歌曲。
学生:聆听、感受其音乐风格情绪。
通过欣赏自己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解答。
拍一拍,踏一踏来体验堆谢的表演形式及节奏特点。
了解学习藏族歌舞音乐的表现形式堆谢。
活动4【测试】判断播放三首舞曲判断是囊玛还是堆谐。
活动5【练习】堆谢教师为音乐编排简单动作学生:练习、排练、表演踢踏舞。
活动6【作业】小结小结已学知识,交代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阿玛勒火-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阿玛勒火-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阿玛勒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感知人声合成技术的应用。
3.学习并掌握合唱技巧,能够熟练演唱这首歌曲。
4.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并通过演唱表现出来。
5.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掌握阿玛勒火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特别是合唱部分的技巧。
2.加强学生对人声合成和新音乐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
教学准备1.投影仪、音响设备、PPT、黑板、粉笔2.阿玛勒火歌曲音频、歌词、翻译、介绍等资料3.合唱练习指导、齐唱调音器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学生观看具有人声合成技术的节目,如合成唱歌、卡拉OK等,老师就此展开简要解释。
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引入音乐文化。
正文1.老师简述阿玛勒火的背景和特点,并介绍一下歌曲MV。
2.在投影仪上给学生演示阿玛勒火MV。
3.听歌环节:放阿玛勒火音频,带着学生一起听。
在听歌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4.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首歌曲的特点:音调变化大、情感丰富、节奏感强、律动性强等。
5.分析歌词:请学生捕捉重要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主题。
练习环节1.按照歌词的节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为每个分组编排不同部分歌词的合唱。
训练建议使用齐唱调音器。
2.现场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不断纠正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和谐的团队合作氛围,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进步。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1.学生进行操纵人声合成器实验,以加深对人声合成技术的认识。
2.学生通过调整节奏和音调等变化,加深对人声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对阿玛勒火的第二部分合唱节目。
2.通过分组表演、互评等方式,持续练习学生的合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总结1.教学已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音乐、艺术和文化的背景,以及阿玛勒火的特点和意义。
2.通过合唱练习训练,学生提高了合作能力,音乐、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年级音乐下册《阿 玛 勒 火》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下册《阿玛勒火》教案新人教的旋律收束;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阿玛勒火教案1000字
本节课的主题是彝族音乐和舞蹈,我试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彝族的音乐和舞蹈。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彝族音乐和舞蹈的图片和视频,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讲解了彝族音乐和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彝族音乐和舞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彝族音乐和舞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将进行以下当堂检测:
2.1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彝族音乐的特点。
2.2请学生列举出两首彝族歌曲,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风格。
2.3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彝族舞蹈的特点。
2.4请学生列举出两种彝族舞蹈,并简要介绍其动作和服饰。
2.5请学生谈谈对彝族音乐和舞蹈的欣赏感受,以及它们对自己文化理解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3.3彝族的节日庆典:彝族有多个传统节日,如火把节、彝族年等,音乐和舞蹈是节日庆典的重要表现形式。
4.彝族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
4.1社交功能:彝族音乐和舞蹈是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音乐和舞蹈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4.2教育功能:彝族音乐和舞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教育下一代,传承民族传统。
答案:
2.1彝族音乐的特点:彝族音乐采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调式以自然小调为主,节奏多变,旋律优美,富有变化。
2.2《阿玛勒火》、《彝族情歌》。《阿玛勒火》是一首彝族民歌,歌词描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彝族情歌》是一首彝族民间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珍惜。
2.3彝族舞蹈的特点:彝族舞蹈动作优美,有固定的舞蹈动作,如旋转、跳跃、摆动等。舞蹈的节奏明快,服饰独特,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为主。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阿玛勒火》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阿玛勒火》教案《阿玛勒火》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藏族音乐,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
2、在感受、理解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把握西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火》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点,了解藏族歌舞形式——“囊玛”。
教学难点了解“囊玛”这一藏族传统歌舞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藏族的歌曲,藏族的传统歌舞、民间歌舞都是非常有特点的,大家知道他们叫什么吗?(囊玛、堆谢)2、分析囊玛。
①“囊玛”在藏语中有“宫内”的意思,受宫廷文化的影响,常被人们误以为是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是一种传统歌舞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常在室内演出,通常由引子、慢快歌舞和快歌舞三个部分组成。
②囊玛伴奏的乐器有竹笛、扬琴、札木聂、串铃等。
(看图片认识藏族几种乐器)二、欣赏《阿玛勒火》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囊玛,今天我们就业欣赏一首囊玛中的古典歌曲——《阿玛勒火》。
1、请听《阿玛勒火》,回答下列问题。
①歌曲是由几个乐段构成?②各个乐段开头、间奏、结尾有什么特点?2、老师总结归纳。
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
②每个乐段用衬词“阿玛勒火,呀拉哩”开头;每个乐段的结尾都用固定的旋律及衬词。
另外,除了歌曲的引子外,乐段与乐段之间都使用间奏予以过渡。
3、再次聆听《阿玛勒火》。
①重听歌曲,能说说大家听后的感受吗?(优美、典雅,节奏舒展)②此外,你还感受到了哪些音乐要素的特点?4、读歌词,理解歌词含义,并回答歌词采用什么传统手法写成?5、总结。
这首歌采用我国民歌的传统比兴手法写成,歌词非常生动简洁,但却彰明了许多生活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阿玛勒火音乐教案
篇一:《阿玛勒火》教案教学内容:阿玛勒火教学目标:.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3.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难点:1.了解《阿玛勒火》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2..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课型:欣赏课教学方法:聆听、律动、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演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导入新课。
藏族不仅有悠远高亢、舒畅开阔。
曲调优美的歌曲,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藏族的歌舞音乐囊玛,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优美抒情的藏族民歌《阿玛勒火》二.新课学习:1播放《阿玛勒火》,聆听思考,作品的结构、每个乐段的开始和结尾有何特点、乐段之间用什么过渡?(三个明显艺术特征分析:乐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开头;结尾都用相同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之间都用间奏过渡。
)2..再次聆听思考:此外你还感受到了那些音乐要素的特点?请自由发言。
(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写成。
文字简练,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表达了藏族人民和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e商调,两段体。
引子流畅,第一乐段旋律优美抒情、清新。
第二乐段旋律优美抒情,调性稳定,情绪沉稳。
)3. 你知道什么事囊玛吗?课件演示:囊玛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
慢板歌舞以唱为主。
快板舞曲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
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
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扎木聂、根卡、胡琴、持琴(类似二胡)和串铃等。
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三.实践创造:复听《阿玛勒火》随音乐做简单动作。
播放《翻身农奴把歌唱》舞蹈视频。
跳舞四.小结:囊玛囊玛,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
囊玛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子(旋律比较固定)。
七年级音乐下册《阿 玛 勒 火》教案 新人教版
歌中写道:“天上的星辰很多,唯有北斗星最明。地上的树木很多,唯有松杉最高。家乡的亲友很多,唯有爹娘最亲。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军最好。”它用非常简练的文字,阐明了许多生活的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阿妈勒火》为E商调、2/4拍,由两个乐段构成全曲。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第一乐段的旋律优美而抒情。其中,部分旋律有离调现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第二乐段的旋律虽然也是优美抒情的,但其调性稳定,从而又使人们感到其情绪显得深沉。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下册《阿玛勒火》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阿玛勒火
课型
欣赏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欣赏藏族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点.
了解藏族歌舞形式——堆谢和囊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法
教法
欣赏法、讨论法
示范法、情景法和提问法
板书
设计
阿玛勒火
一、歌曲分析
二、歌曲欣赏
教学过程
环节
备注
导
入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一项热身运动,我们音乐课的热身运动可
跟体育课不同,先看老师的示范:
节奏模仿:X..XX XXXXX X︱︱X。XX X O XX X︱XXXX X OXX
互
动
探
究
合
作
学
习
一、复习歌曲《走进西藏》
(把握好A、B两段的演唱情绪,背唱歌曲B段。)
二、 教材简析
教后
反思
1、《阿玛勒火》是藏族“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歌词采用我国民歌的传统比兴手法写成。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阿玛勒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阿玛勒火》这一音乐课程,初步了解藏族音乐文化,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作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需在家中收听《阿玛勒火》的完整歌曲,并尝试识别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歌曲跟唱: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跟唱《阿玛勒火》的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3. 音乐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藏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4. 创作练习:学生可尝试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创作一段与《阿玛勒火》相似的旋律或歌词片段。
三、作业要求1. 听歌识曲:学生需认真听歌,并准确识别出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将听歌心得记录在作业本上。
2. 歌曲跟唱:学生需反复跟唱,确保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并尝试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跟唱过程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向家长或老师请教。
3. 音乐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并做好笔记。
4. 创作练习:学生可结合自己对《阿玛勒火》的理解,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
作品形式可以是旋律、歌词或小型乐曲,需保持创意性和音乐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本,对学生的听歌识曲和歌曲跟唱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包括听歌识曲的准确性、跟唱的音准和节奏把握程度等。
2. 对于音乐知识学习部分,教师将通过学生的笔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藏族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对于创作练习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创意性、音乐性和表现力等方面。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2.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正和完善。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512023.5葡萄施肥田间试验应用效果李昕一(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北镇 121300)摘要:葡萄上应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有机水溶肥等系列肥料,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促进土壤质量提升,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支撑服务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关键词:葡萄施肥量;大量元素复合肥;化肥用量;施肥方法北镇葡萄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北镇市的优势产业,北镇葡萄是全国唯一一个葡萄农产品优势产区。
北镇葡萄已有21万亩,包括巨峰、辽峰、阳光玫瑰、着色香等10余个品种。
北镇葡萄生产离不开肥料这个基础资料,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葡萄生长需要多种必要营养元素,却因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料施用量偏低,并没有发挥出肥料的最佳效果,这样就影响了葡萄产量和效益。
改变施肥方式,结合有机替代及减肥增效绿色发展方式,确定试验示范施用肥料及施用肥料方法。
能够促进葡萄营养均衡,促进水肥利用率,改善果实品质,增产增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21年5月7日至10月15日。
试验地点:北镇市常兴镇范屯村。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地形:平地。
土壤类别:棕色森林土;土壤质地:壤土。
前茬作物名称:巨峰葡萄。
前茬作物产量:2300公斤。
前茬作物施肥量(公斤/亩):复合肥40公斤,有机肥3000公斤。
1.3 试验肥料试验肥料名称: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有机水溶肥。
1.4 供试作物作物名称:葡萄,巨峰。
1.5 试验方法第一,试验设计。
结合有机替代及减肥增效绿色发展方式,确定试验示范施用肥料及施用肥料方法。
试验示范采取规模示范,不设重复,示范面积5亩。
第二,试验处理。
处理1:常规施肥。
处理2:生物有机肥+叶面喷施微生物菌剂+冲施有机水溶肥。
同时减少化肥用量。
第三,施用方法。
生物有机肥在葡萄上架后作基肥施入,每亩200公斤;微生物菌剂在葡萄开花始期叶面喷施,每亩总用量500克,喷施5次施用;水溶肥在葡萄开花期开始施用,每亩每次冲施10公斤,冲施5次。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天路阿玛勒火》人音版
3、藏族音乐有何特点?
1、请同学分析作品表达内容。
2、感受情绪。
3、体验作品风格。
理解
1、喜欢哪一首?
2、随录音模唱。
再次聆听。
给学生鼓励性评价。
总结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
反思
九Hale Waihona Puke 制学校(八)年级(音乐)导学案设计人:检查人:教案编号:
课题
天路阿玛勒火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2、能随录音唱一唱。
3、了解藏族音乐。
学习
环节
学案
导案
了解
作品
预习。
简介作品作者。
初
步
感
知
分别用心聆听。
1、作品的拍号?
2、作品的演奏形式?
3、作品带给你的感受?
聆
听
分
析
1、作品内容?
1音乐教案《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主备:周静审核:王帅课题:赏析《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课型:授新授课时间:【导学目标】1、了解西藏舞蹈的构成和特点,简单学习舞蹈动作。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走进西藏》编排舞蹈。
【导学重难点】区分藏族舞蹈中的“堆谢”与“囊玛”【导学过程】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引入课堂:图片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有年轻的姑娘在跳舞......师:非常好。
这幅图片上描绘了藏族姑娘穿着亮丽的衣裳尽情跳舞的场景。
众所周知,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藏族人民的舞蹈是什么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播放视频)生:.......师:很好。
这段舞蹈的背景音乐是藏族歌曲《康定情歌》。
藏族人民热情奔放,她们的舞蹈也激情潇洒。
我们来了解下藏族的舞蹈。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示范几个基本舞蹈动作。
大家可以随我一起学一学。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
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在藏族舞蹈的歌曲中,“堆谢”与“囊玛”最为重要。
堆谢: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谢”即歌曲。
堆谢是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拉孜、萨迦、昂仁、萨嘎)一带的民间舞蹈,又名“拉萨踢踏舞”,舞蹈动作文雅华丽,是西藏民间歌舞。
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
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圈套的发展。
由于出现了札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谢——伴奏。
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形式的歌舞。
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谢。
堆谢的音乐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称“降谢”,速度较慢,抒情悠扬,富有浓厚的歌唱气息;后部分称“觉谢”,速度较快,轻松活泼,舞蹈气氛强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课题:《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和欣赏初步了解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教学重点:喜欢藏族音乐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音响课前分析:在聆听《阿妈勒俄》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囊玛”的产生及发展简况、“囊玛”的结构特征以及它在艺术上的一般特征进行探索并具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妈勒俄》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1.《阿妈勒俄》是藏族“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人民又在这首古典歌曲中融进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上的星辰很多,唯有北斗星最明。
地上的树木很多,唯有松杉最高。
家乡的亲友很多,唯有爹娘最亲。
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军最好。
”它用非常简练的文字,阐明了许多生活的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E商调、2/4拍,由两个乐段构成全曲。
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
第一乐段的旋律优美而抒情。
其中,部分旋律有离调现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第二乐段的旋律虽然也是优美抒情的,但其调性稳定,从而又使人们感到其情绪显得深沉。
纵观全歌,它有以下明显特点:1.每个乐段的开始都用衬词起头。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案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材简析】《阿玛勒火》为2/4拍,商调式,二段体结构。
旋律典雅细腻,是藏族传统歌舞“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
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为2/4拍,宫调式,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构成。
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囊玛”与“堆谐”这两者艺术形式。
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因此设置欣赏、聆听、模唱、对比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辨认这两种体裁形式及风格特点,使其感受藏族歌舞的神奇色彩。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藏族歌舞的艺术魅力,喜欢藏族歌舞,了解藏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模唱、对比方法,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辨别藏族歌舞“囊玛”、“堆谐”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囊玛”、“堆谐”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教学难点:带着音乐的感觉主动参与各项体验活动。
【教学过程】一、体验藏族节奏1、师随音乐表演藏族踢踏(堆谐)舞片段,生加入有节奏的掌声(××XO)为老师伴奏。
2、请学生跟着老师来简单的踢踏舞动作。
设计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拍手练习踢踏舞的基本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踢踏舞的风格二、加入律动舞蹈1、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前两段师:音乐的情绪如何?(欢快、紧凑、动感强)2、再次聆听歌曲师:在富有舞蹈性的音乐“心工13I121213I12121∣,,处加入踢踏舞节奏理3的拍手声音。
3、在12121.3I 1-3I91?1I处加入舞蹈动作。
师:你能感受到舞蹈者有怎样一种精神状态?(乐观、向上、豁朗。
)4、总结:堆谐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户外集体舞蹈,热烈而奔放。
设计理念:体验堆谐的特点,熟悉踢踏舞基本节奏。
三、感受囊玛韵味1、欣赏囊玛舞蹈师:与堆谐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猜猜它合适在室内还是室外表演?(端庄稳重,更适合在室内表演)2、介绍囊玛3、播放《阿玛勒火》师:这首歌的开头和结尾处有什么特点?(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乐段的结尾用“2391I20,,或将其移高八度的旋律收尾。
阿玛勒火教案[001]
阿玛勒火教案[001]事件概述阿玛勒火教案发生于2014年12月,是中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严重宗教极端主义事件之一。
该事件波及全国27个省份,导致17人死亡、几百人受伤。
阿玛勒火教的创始人、教主马庆祥被逮捕并于2015年7月被判处死刑。
事件经过阿玛勒火教是一个奉行邪教信仰的组织,成立于2003年。
该组织早期主要在云南和贵州等地活动,后发展到全国各地。
该组织的创始人马庆祥自称为“圣灵化身”,声称能够使人“拥有灵魂”。
阿玛勒火教的信徒们被要求向教主捐款,并参加所谓的“炼魂仪式”,通过火燃烧身体来“升灵”。
2014年12月,阿玛勒火教的信徒们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游行,声称要在12月21日“炼魂升灵”。
当天,该组织的信徒们在广场上点燃了大火。
然而,火势很快失控,导致大火四处蔓延,烧毁了周围的建筑和车辆。
同时,大量信徒因不顾人命地拼命向火中冲去而被火焰吞噬,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阿玛勒火教案引起了全国各地的警惕和谴责。
公安部门立即展开了调查,并抓捕了大量涉案人员。
最终,阿玛勒火教的教主马庆祥被逮捕,有关部门对该组织进行了严厉打击。
事件影响阿玛勒火教案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也引起了社会的警觉和反思。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对邪教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阿玛勒火教案也迫使有关部门更加重视邪教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邪教的滋生和蔓延,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执法等。
同时,该案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规范和管理的关注。
结论阿玛勒火教案是中国大陆历史上一起严重的宗教极端主义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邪教问题的高度警惕,掀起了对邪教问题的广泛讨论和研究。
同时,该事件也促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邪教的滋生和蔓延,并加强了对宗教活动的规范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的传统音乐感兴趣,并学习了解藏族传统音乐文化。
二、能够仔细聆听《阿玛勒火》,分析歌曲的特点,体会藏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三、能够了解囊玛这一音乐体裁,及其囊玛的特色。
教学重点:聆听《阿玛勒火》,感受藏族传统音乐。
教学难点:认识囊玛,对藏族的传统音乐感兴趣。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2.师:很高兴能够与同学们再次相聚在音乐课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神秘美丽又能
歌善舞的民族。
3.播放藏族歌舞音乐视频。
4.师:这个民族是?
5.生:藏族。
二、欣赏《阿玛勒火》。
1.师:是的。
方才我门看见的就是藏族的舞蹈。
这个民族不仅善舞还很擅长歌唱,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来自藏族的雪域天音,感受那里的音乐魅力。
2.播放《阿玛勒火》,学生初听。
3.师:听完这首藏族民歌,同学门你们有怎样的感受?(从节拍、语言、速度、情绪)。
4.生举手回答。
5.师:可惜可惜,没有中文版的《阿玛勒火》,那老师来演唱一曲中文版的《阿玛勒火》
吧。
听完告诉老师乐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在乐谱和歌词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歌曲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6.师范唱《阿玛勒火》,学生再听。
7.师: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首先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赞美解放军,体
现了军民一家亲),歌曲分为几部分呢?(两部分。
引子与歌唱部分),歌唱部分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两个乐段)那么从哪里到哪里是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又是从哪里开
始到哪里结束呢?(第一段“阿玛勒火”—“呀哈啦哩吔”;第二段从“阿玛勒火”—“呀哈啦哩吔”)那在乐谱和歌词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一起来找一找!(歌词:衬词、乐段开头都使用了“阿玛勒火”、乐段的结尾用了衬词“呀哈啦哩吔”、;乐谱:一字多音、间奏<并且在乐段中间>、跨小节的连音线、波音与部分旋律里“4”“7”的使用乐曲更具藏族风格)。
8.生举手回答。
二、认识“囊玛”。
1.师:同学们的总结不错,听的很仔细。
曲名阿玛勒火的意思是“母亲”,这是一首藏族
传统歌舞音乐“囊玛”中的极富代表性的曲目。
囊玛因经常在西藏布达拉宫的囊玛岗这种室内的演出厅演出而得名。
(出示图片)它主要流行于拉萨的城区,也被认为是藏族的“宫廷歌舞”,集歌、舞、乐为一体,并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
由于长期在室内演出表演,加上专业的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囊玛的词曲结构及表演形式都是较为规范的。
基本由三部分构成,即中速的引子部分,慢板的歌唱部分与快板的舞蹈部分。
我们今天欣赏的《阿玛勒火》仅由两部分构成,即……(学生答)师:是的,如今随着音乐的交流发展,囊玛这种古典的歌舞艺术形式已经由上层社会逐渐走向了民间。
四、播放完整版《阿玛勒火》视频。
五、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成果。
六、结束。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让我们相聚在下个周五吧!
板书设计
大黑板:
《阿玛勒火》
语言:
节拍:
速度:
情绪:
情感:
体裁:
乐谱特色:
歌词特色:
结构:引子、歌唱部分(二段体)。
小黑板:
囊玛
名字的意义:
地位:
更偏重于:
演出规模:
音乐结构:。